不想讓孩子像「賀子秋」一樣懂事!不要再誇獎孩子懂事了!

2020-09-04 簡一學霸課堂

最近都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小編也在閒暇時看了一些,看到評論大家都心疼賀子秋,是的,我也心疼他。我想大聲說,不要把懂事當做誇獎!你不知道被誇獎的人有多絕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

在看到賀子秋說自己不愛吃肉,愛吃素菜時就想起那個說不愛吃糖的自己。再看到李爸爸說他在長身體給他夾肉時,想起即使把糖捂化了也要給我帶回來的爺爺奶奶。

我一歲的時候父母便外出打工,四歲時爸媽帶著兩歲的弟弟回家罰款上戶口我才知道自己有了弟弟,家裡親戚都說有了弟弟父母便不愛我不要我了,那個時候小小的我還不知道怕,後來爸媽帶著弟弟走了,我才想到他們可能真的不愛我了,對著照顧我的爺爺奶奶我也更聽話了,更懂事了,我怕他們都不要我,我沒地方去了。



讓我永遠也忘不掉的是六一兒童節,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三顆糖,成績好的獎勵兩顆,我一顆也捨不得吃興奮的把五顆糖全部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心理想著他們會如何誇獎我,會更喜歡我,我開心極了。所以從小到大我的標籤就是懂事,會照顧爺爺奶奶,會讓著弟弟,我幾乎沒有和弟弟爭過什麼東西。我一直懂事著,一直絕望著,討好著所有人,以期望被人喜歡。那種全家只有奶奶知道我有喜歡吃的東西,其它人都說我不挑嘴的。幸好我有很好的爺爺奶奶!

父母都喜歡懂事的孩子,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省事省心,可是對孩子來說他們壓抑了天性才變的懂事,對孩子來說何其殘忍。

看到賀子秋想到了現實版的陳學冬,因為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他因為感情問題躲在茶几下哭,小編當時想著怎麼一個大男人就在節目中哭啊,是作秀嗎?當看到他的採訪,看到大姨的解釋的時候才知道,他也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寄人籬下的長大,謹小慎微的生活著。當大姨說他懂事的時候我想說您不知道他有多怕被再次拋棄,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裡?當人恐懼一些事兒的時候,就會壓抑自己去討好別人,變成討好型人格。

懂事的孩子,他們不敢提要求,不敢說不,不敢說我要,他們小心翼翼討好著大人,努力做個完美的小孩,這樣的完美不可憐嗎?

不要把懂事作為誇獎,當看到小小的賀子秋一個人在衛生間洗衣服時,很心酸。

這使我想起幾年前認識的一個孩子。他的成績很差,外婆讓他去補習,他跟我說他以前從未認真學習過現在還來得及嗎,我說只要你願意學一定來得及的。他外婆和我們聊天時不停的誇獎他,說他學習很認真進步很快,會幫她做家務,又很節儉很懂事。後來我才知道他的父母離婚了,爸爸酗酒懶惰,媽媽不想要孩子覺得會拖累她,是他外婆極力爭取他的撫養權甚至放棄要他父親的撫養費,最終他跟著媽媽但其實跟著外公外婆。他也一夕之間懂事了,因為他知道沒有愛他的爸媽了,他只能做得更好更多才不會被拋棄。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有不負責的父母,孩子被折斷了翅膀再也不會飛了。

最後,希望家長們別忘了再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懂事的孩子更需要關愛。

相關焦點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 別讓懂事成為孩子的偽裝
    世界有陰陽,事物有兩面,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孩子也是一樣。犯錯應該接受批評,幹壞事也會受到懲罰,犯罪就必須制裁。對於缺失愛的孩子來說,受到懲罰意味著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變得不好,甚至可能失去僅剩的愛,讓他們無法接受。所以,與充滿愛的孩子相比,缺失愛的孩子更會自我偽裝。
  • 《以家人之名》心理學解讀:賀子秋,最懂事的孩子為何讓人心疼?
    今天的主角是小哥賀子秋。之所以選擇賀子秋,是因為他身上的「懂事」和「乖巧」在我的來訪者當中最為典型卻還是在第二天一早就悄悄地給妹妹做早餐……這些細節真的很讓人心疼,懂事的孩子之所以如此懂事而與李尖尖的關係,其實他也分不清楚是兄妹情還是愛情,他太習慣這種緊密相依的熟悉感,他害怕失去這種感覺,為了抓住這份感覺,他願意像李爸一樣任勞任怨把妹妹伺候得無微不至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相信小時候的蘇明成一定就是爸爸媽媽口中會撒嬌,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典型代表者吧,看到這個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孩子長大後竟然變成一個啃老族,小編是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相反,小編對一些被大人誇獎為懂事的孩子,有著深深的同情。乖巧聽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懂事,不用父母操心。但是太過於懂事真的好嗎?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在這三個孩子中,最讓大家心疼的莫過於小哥子秋,凌霄和李尖尖最起碼都在親生父親身邊長大,而賀子秋自出生,爸爸不認,媽媽不愛,外婆不疼,最後被李海潮好心收養。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裡難過極了。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卻說不想去;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等爸媽吵完,再回家默默收拾一地狼藉;媽媽不做飯,他就自己泡方便麵;媽媽問起來,他謊稱自己愛吃,減輕媽媽的愧疚感。小哥賀子秋,出生在單親家庭,媽媽離婚後才發現有了身孕,決定生下來。在和相親對象李海潮借了一筆錢後,媽媽很久沒有再出現過,李海潮將子秋接回了家。
  • 馬伊琍:孩子,你不想你那麼懂事!不那麼懂事的孩子,活得更幸福
    乖,要懂事啊!「這成為每個爸爸媽媽的口頭禪,好像我們對孩子的全部要求,就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一切順從我們的意思去做,在我們給孩子鋪設好的「鐵軌」上穩步前進,達到我們希望的目標。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如果你真的擁有一個時時處處聽話懂事的乖孩子,你真的會幸福嗎?實力派演員馬伊琍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她說:「我最後悔的事,就是讓孩子成為太過懂事的孩子!」
  • 「媽媽,我不要」,孩子的懂事背後,隱藏著令人心疼的現實
    「媽媽,我不要」,5歲孩子的懂事背後,藏著令人心疼的現實:很多5、6歲的孩子在去超市的時候,都會想要和爸爸媽媽要東西,他們會和爸爸媽媽說「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甚至有很多孩子還會因為父母不答應當場哭鬧起來
  • 孩子的未來被你斷送了,因為你只要求TA懂事
    如果一個人可以任性,為什麼非要選擇懂事?是因為,他的生活環境逼著他必須懂事,才能獲得生存價值。太懂事的孩子,都在被迫長大。賀子秋剛出生,就被親生父親拋棄,後來又被媽媽拋棄。此後,「自是個累贅」的信念就深入骨髓,他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被李海潮收養後,他一直害怕自己會被再次拋棄,於是用懂事來換取愛。
  • 總是教育孩子懂事,可是誰知道「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電影《龍貓》劇照電影《龍貓》裡,看著孩子遠去的背影,小梅的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寶貝,越來越懂事了!」「寶貝,在家聽的話!」「家孩子很懂事,學習上從不讓家人操心…」……我們通常會用這些話來表揚孩子,或是激將孩子。可是捫心自問,懂事的孩子心裡想要什麼,我們知道嗎?我從小學習很用功,生活上也算是很懂事,也算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是我為什麼不快樂呢?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裡難過極了。而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過於殘忍,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種種問題,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懂事的孩子最顯然的特徵就是聽話、不會給父母添亂、看父母眼色行事。父母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照顧,而且也能夠安心上班、做自己的事,不像那些熊孩子、不聽話的孩子讓人操心。3、懂事說明是在長大父母認為孩子懂事也就代表孩子長大了,與以前不一樣了,但是家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孩子的認知是在逐漸的增長,而這裡的認知並不是家長眼中的「懂事」,這樣「懂事」的表現實則是在剝奪孩子追求快樂與自由的權利。孩子的知識、經驗、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強,但還是保持其原有的天性。
  • "太貴了,我不要",孩子懂事的背後,是家長的"窮人思維"
    孩子太過於"懂事"的背後讓人心疼彤彤是個上三年級的小姑娘,平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從來都不會找自己的爸爸媽媽要任何東西,這讓彤彤媽還是驕傲。對此彤彤媽還總是和別人吹噓,看看我家的孩子有多懂事,什麼都不要,不像你們的孩子見啥要啥。
  • 對不起,我真的不想懂事了。
    看到這種畫面覺得很心酸,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沒有人疼愛。有時我很想說服自己少寄一些,或者等到漲工資了再寄,這樣我不至於過得這麼窘迫。可是閃過這個念頭的時候,我心裡產生了一種罪惡感。原來我習慣了逞強,習慣了懂事。
  • 孩子早早懂事,究竟該喜該悲,懂事的孩子普遍有這3個特點
    小月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有人誇獎她懂事。 1、天性受到壓制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過於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他們仿佛就像一潭死水一樣,不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仿佛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意見。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而過於懂事的孩子仿佛天性受到了壓制,就像是珠寶失去了自己的光澤。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一、你要懂事,要聽話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
  • 湖南衛視張丹丹:特別懂事的孩子家長可要注意了
    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有了自己的前車之鑑,現在特別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高興不高興,都和爸爸媽媽分享。」網友2:「兒時的我起初和其他孩子一樣,只是後來發生的一些事讓我覺得「心死」,成就了後來懂事的我。
  • 家長學會孩子「誇獎公式」,一句頂一萬句,寶寶性格好更懂事
    都說孩子是在誇獎中長大的,家長每次見證孩子的成長,都會說一句「你真棒」,可是這句萬能語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有幫助嗎?對於誇獎這件事也是需要點技術的,有的孩子因為誇獎變得更懂事,性格也更好。出現兩極分化是因為家長不知道「誇獎公式」。同樣誇孩子,奶奶、媽媽大不同彤彤家寶寶快4歲了,從出生開始一直都是彤彤自己在照顧。因為年輕人的觀念和時代貼合的比較好,所以彤彤的寶寶壯壯從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還有禮貌,在小區裡很多孩子都喜歡和他一起玩。
  • 不要總和孩子說「家裡沒錢、要懂事」這種話,危害太大
    不要總和孩子說「家裡沒錢、要懂事」這種話!張三是村裡的老農民了,42歲的他從沒出過遠門,最遠的一回是去市裡看病。最近張三有點煩惱,他的18歲的兒子張飛大學放暑假回來了,看上去不那麼開心。張三從小教育張飛,咱們是以務農為生計的,家裡沒有什麼錢,你要懂事、節約,不要亂買東西,不要亂花錢。張飛從小就特別懂事。別的孩子哭著喊著要父親買玩具的時候,他在旁邊呆呆的看著,眼裡有些疑惑,這些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他從來不要父親買零食,衣服也都是穿得小了才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