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2020-08-28 果莓媽媽

孩子的童年本應就是快樂的、自由的、天真無邪的,若總是想著讓孩子快速增長經驗,讓孩子早一點兒懂事,那孩子的童年就會受到社會現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得不快樂,孩子也就無法快樂的成長。

有一位家長每次在說起自己的小兒子時就沾沾自喜,因為她認為自己教出了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的小兒子小傑從不會向父母索要什麼或者要求什麼,而且非常的聽話,不跟父母吵架也不鬧脾氣,對其父母來說特別的省事,有次孩子經過玩具店的時候停頓了一下,向裡望去,他可能是想要那個變形卡車的玩具,但是他沒有進去也沒有告訴媽媽想要的東西。

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一、為什麼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們懂事

1、父母的傳統觀念:懂事的孩子是好孩子

在父母的固有觀念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好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好孩子是要懂事的,能夠聽父母的話,不哭不鬧,不耍小脾氣,即使父母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也沒關係。這樣的孩子出去以後一定會被眾人稱為乖孩子、好孩子,認為父母教育的好,父母也因此欣慰,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

2、父母比較容易照顧、省事

我在聽大多數家長形容自己孩子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我家的孩子就不怎麼管他,自己一個人可以安靜的玩玩具、看繪本,也不會在家裡搗蛋,可省心了。懂事的孩子最顯然的特徵就是聽話、不會給父母添亂、看父母眼色行事。父母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照顧,而且也能夠安心上班、做自己的事,不像那些熊孩子、不聽話的孩子讓人操心。

3、懂事說明是在長大

父母認為孩子懂事也就代表孩子長大了,與以前不一樣了,但是家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孩子的認知是在逐漸的增長,而這裡的認知並不是家長眼中的「懂事」,這樣「懂事」的表現實則是在剝奪孩子追求快樂與自由的權利。孩子的知識、經驗、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強,但還是保持其原有的天性。

父母總想讓孩子懂事,讓自己少操點心,讓孩子成為眾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我在以上敘述到有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一旁安靜的玩玩具和看書,在我看來,這個孩子的性格是不是比較的內斂、孤僻,孩子行為的背後都是有一定的形成原因。

二、過早讓孩子「懂事」,是一種殘忍的教育

1、孩子會比較的委屈

過早讓孩子「懂事」,只會讓孩子把自己的那份悸動和想法壓在心裡,從而按照父母的思想和意願生活,換個詞來說,孩子就是在委曲求全,在二胎家庭裡,父母多少都會偏向二寶的,每次好吃好玩的可能都會傾向於二寶,而大寶也變得懂事起來,會自覺的把東西讓給自己的弟弟妹妹,父母還會經常誇自己的大寶很懂事,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在懂事的背後是大寶的委屈與傷心。

2、孩子變得不快樂

孩子想玩這個玩具或者想吃這個東西,可能會因為太貴或者父母不願意而放棄自己追求玩的權利,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玩具也是發展孩子天性的工具,而懂事的孩子就會選擇放棄去換父母的開心,但孩子內心是不開心的。有時候父母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孩子認錯父母才會停止,但有些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卻也認,這個時候是其出於恐懼,將內心的委屈隱藏。

3、孩子逐漸變成討好型人格

懂事的孩子就是要聽話,委曲求全,隱藏真實的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就是害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面對矛盾主動妥協、總是在迎合他人的需要和想法、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愛。懂事的孩子與討好型人格是逐漸相照應的,這類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向這種人格所傾斜。

父母別再強迫孩子「懂事」了,這樣對孩子自身的影響很大,更應該多關注孩子的特點,潛入孩子的內心,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擁有美好的童年

1、給予孩子追求自由的權利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孩子想幹什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太給孩子制定條條框框,不能讓孩子玩水、玩沙子等等怕弄髒衣服。其實孩子玩水玩沙也是孩子發展觸覺、視覺以及對自然界認知的方式,不要總是剝奪孩子玩、自由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快樂,在自由中成長。

2、真正的了解孩子

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傾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以成人的見解去要求孩子,善於發現孩子有沒有什麼特長或者特別感興趣的內容,從而發展孩子的潛力和興趣,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3、避免指責打罵孩子

指責和打罵會嚇到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自尊心強,父母的有些話會傷及到自尊心,指責打罵只會一時起效用,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也不會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於有些事情不是孩子的錯,孩子也認,更顯得孩子的委屈與傷心。

孩子過早的成人化,家長別再引以為傲了,這樣過早的懂事也是對孩子身心發展的推遲和傷害,對孩子以後性格、品行、氣質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不用管,孩子也很懂事?家長先別急著高興,孩子也許並不快樂
    但太過懂事的孩子是讓人心疼的,孩子一旦被貼上懂事的標籤,懂事這件事仿佛就變得理所當然了。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如果要求孩子過於懂事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壓力,產生負面影響。二、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想懂事,而是被逼的不得不懂事有些孩子是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被迫長大的。如今,有很多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犧牲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出去工作,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 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就會被念叨一輩子
    所以說,更多的時候只有會鬧的孩子會生活的更快樂、他們也擁有的更多,儘管懂事的孩子更受人喜歡每次和親戚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偷錢」兩個字也成為了我童年裡揮之不去的陰霾,每次不管和誰一談及錢都會不自覺地遠離、生怕又被扣了個「偷錢」的帽子,童年的陰霾也讓我明白了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可能就會被念叨一輩子,所以為人母之後我並不會特意要求我的孩子懂事,因為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是有一顆無法呼吸的心被捆綁著。
  • 那些越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不快樂,父母別總強迫孩子聽話
    一個孩子的成長率先有的是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然後才會去考慮別人,照顧其他人的感受情緒以及需求,在一個還需要被別人體諒的年紀裡,孩子就已經可以去照顧家長的感受,做到這樣的善解人意,這其實對孩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有這2個懂事行為,並不見得快樂,家長別沾沾自喜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既聽話又懂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招人喜歡。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事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聽話,是父母的驕傲,但不見得孩子有多快樂。
  • 你快樂嗎?懂事的孩子
    什麼是懂事的孩子?一言以概之就是盡力去滿足大人的要求、而很少或從不向大人提出要求的小孩。這種小孩為什麼對大人沒有要求?是他們不需要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拒絕、不被允許甚至斥責,所以這些需求都被壓抑掉了。
  • 孩子:我很懂事,但我並不快樂
    德善雖然說「不用管我」,可是她也愛吃荷包蛋,愛吃雞腿,可那麼懂事的德善,卻只能在東西不能同時滿足三個孩子的時候,選擇了醃豆子和雞翅。孩子只能表示,我很懂事,但是我並不快樂。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因為在生活中的確是這樣的。
  • 《以家人之名》別用"懂事"綁架孩子的成長,壓抑孩子的天性
    一個孩子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為什麼要過早的注重他人的感受,體會他人的苦,分擔大人的擔子,他難道不是應該享受童年,享受這個年齡該有的放肆和任性嗎!如果可以,我真想對所有的家長說,別讓孩子太早懂事,讓他們慢慢的長大,放肆的成長。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一會兒看看大家的水杯裡有沒有水,給大家續水;一會兒又問問誰想吃水果,給大家遞水果。等到吃飯了,孩子還不肯坐下來,一直給大家夾菜。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孩子媽媽就一直在說:「我兒子一直都這麼懂事兒,懂得照顧人,從來不讓我操心。」
  • 為了媽媽一句「乖」,孩子主動放棄心愛玩具,懂事的孩子真快樂嗎
    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為了討父母歡心,只能壓抑自己的天性自己家的熊孩子,處處惹人生厭,經常是讓家長頭疼不已,把孩子培養成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便成了許多家長的終極目標。乖巧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據最新的研究顯示:讓孩子過早地懂事和成熟,絕非一件好事。
  • 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在留言中,很多字眼都一再被提及:自卑、不開心、壓抑自己、討好型人格、自卑、不希望那麼懂事……那些從小被家長們當做很懂事的孩子,過的其實並不快樂。他們渴望被呵護、被關注,但卻被「懂事」這兩個字壓抑了內心,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躲在「懂事」的外殼裡。懂事,是給孩子最大的桎梏。
  • 孩子,其實你不需要太「懂事」
    03「懂事」的孩子可能犧牲了快樂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完全超過了她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特點。媽媽聽完心裡一驚,她從沒想過孩子懂事會是缺點。原來女兒生活得這麼小心翼翼,這麼累,這麼不快樂。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所以到最後不管孩子怎麼樣都無法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懂事的孩子就會越來越難受,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甚至叛逆。不管是對家裡的懂事的孩子還是懂得撒嬌、典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孩子,家長都不能因為一個容易帶一個難帶,就將注意力集中在難帶的孩子身上,從而忽視了那個懂事的孩子,這樣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而且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從傳統眼光來看孩子「懂事」是自家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一個「懂事」的孩子也向來是家長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相對於會哭會喊的孩子乖孩子似乎更讓人心疼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想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不喜歡;明明想做的事情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太懂事=成人化邊緣,過早的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
    ——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但是,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麼?不見得,有的時候,太懂事其實是孩子過早成人化的表現,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想說給各位家長,孩子過早成人化,犧牲的是孩子的童年快樂。一:懂事是一個雙義詞在從事孩童教育心理學專欄筆者的過去時間中,我聽到過了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34;我想說,孩子年齡小,好動不易靜等情況,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甚至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在沒有家長的刻意引導和要求下,自主展露出安靜且懂事的表現,那才能說是奇了怪了,這樣的孩子先不說比較特殊怪異的情況,都極有可能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
  • 知乎高贊問答:懂事的孩子快樂嗎?答案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懂事、乖巧、聽話,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口頭禪。這也幾乎是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標準。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這篇瀏覽量達500多萬,回答者將近6000多條,但絕大多數人回答的都是:不快樂。
  • 太懂事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活得並不快樂,過早「成人化」罷了
    聽完這位媽媽的話,大多數家長都投去了羨慕的目光,而我卻格外的心疼那個懂事的孩子,她承受了太多和她的年齡不相符的東西,過於懂事其實是過早「成人化」的表現,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孩子太懂事不見的好事,太乖的孩子「不快樂」不諳世事、天真無邪,這本應是孩子的代名詞,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可以肆意的在父母懷中撒嬌。
  • 別讓懂事成為孩子的偽裝
    當談論到孩子時,「孩子懂不懂事、是否乖巧聽話」之類的話題總是熱點,所以本期也想跟大家討論一下相關內容。前不久拿到豆瓣評分9.0分的國產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引起了一些熱議。看過的朋友應該對朱朝陽這個名字很熟悉。他,出身於單親家庭,父母離婚後跟隨母親生活。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希望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