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孩子懂事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用這個問題去問家長,相信十個家長有九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懂事太好了,也許你正盼著你的寶貝長大,也許你正盼著他不搗亂,也許你正盼著他能夠早點懂事,然而,孩子過早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帶貨女王薇婭在她直播間潸然淚下,她自述自己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而且不輕易落淚,為什麼會在直播間裡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呢?因為當提起自己的孩子時,她說,孩子太早熟了,而且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孩子太懂事了。以前她工作忙的時候,孩子都會鬧著為什麼別人有爸爸媽媽接,而她沒有。為什麼別人可以有爸爸媽媽陪,而她沒有,可最近她發現在她要趕往下一個直播間的時候,孩子卻說眼睛裡進了東西,然後偷偷的回到房間裡去哭,這一幕不讓媽媽看到,這讓薇婭離開家的時候,為女兒的懂事而感到心酸。一個孩子的成長率先有的是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然後才會去考慮別人,照顧其他人的感受情緒以及需求,在一個還需要被別人體諒的年紀裡,孩子就已經可以去照顧家長的感受,做到這樣的善解人意,這其實對孩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會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
孩子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慢慢的變成懂事的樣子,做事情看起來就有了節制,也許在父母眼中,這樣的孩子很有眼力見,但其實孩子生活在看臉色行事的環境下,對孩子來說,反而更加影響心理健康,不論做什麼事情,孩子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不是膽小就是霸道,總會在兩個極端。
二、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迎合人。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情商很高,比如父母帶孩子見到陌生的叔叔阿姨時,讓孩子問好孩子就會笑臉相迎,這雖然讓父母很滿意,也會讓別人稱讚這孩子真懂事,但其實孩子每次見到陌生人都會變得異常緊張。因為孩子要不斷的去迎合別人,這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即使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很容易放棄,在社會中很容易變成隨波逐流的人。
三、會使孩子不開心。
往往過於強勢的父母很容易養出這種看孩子。看似乖巧的孩子,實際上孩子非常不開心。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的不喜歡讓孩子放棄了自己的選擇,而很多時候,扼殺掉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興趣,還可能是孩子的天性,這種看似乖巧的孩子,往往會用自己放棄選擇去換得父母的開心,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訓斥,才會去委曲求全,孩子不僅僅內心不開心,而且還會處於恐懼當中。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擁有著不一樣的經歷,也應該享受著不一樣的過程,孩子的本性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而父母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希望孩子快點懂事,這也許是一個美好期許,但這並不應該拔苗助長,尤其是父母的這幾種做法,雖然看似讓孩子變成了懂事的好孩子,但其實是在慢慢的摧毀孩子。
第一、把懂事的孩子和好孩子聯繫在一起。
懂事這個詞在很多父母的眼睛裡,會有很多的代名詞,比如不哭不鬧,不耍小脾氣,滿足父母的要求,這都可以成為父母眼中的懂事。而對於孩子來說,只要做到了這些,仿佛就和好孩子聯繫在一起,沒有一個孩子願意生活在父母的指責當中,所以願意努力成為這樣的好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一些選擇和天性,雖然父母很欣慰,但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
第二、把懂事的孩子和省心的孩子放在一起。
還有一部分父母總是認為省心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比如孩子不用哄,孩子不會哭,孩子懂得看父母的眼色行事,這些都能夠讓父母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做不好的時候,父母也許就給冠上了淘孩子,熊孩子,壞孩子這樣的名頭。所以在孩子的內心,懂事的孩子也許和省心的孩子畫上了等號。也許父母認為,這樣是正確的,但其實孩子在討好你的過程當中變得懂事,也是對孩子性格養成的一種打擊。
第三、懂事的孩子和會照顧人的孩子在一起。
往往這樣的事情容易發生在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總是要求大寶能夠讓著二寶,也總希望大寶能夠變成那個懂事的孩子,去照顧二寶的情緒,用大寶的犧牲去換得二寶的成長,而這樣在催促下長大的大寶,即使是看似懂事,但其實內心有太多的委屈。
第四、把懂事的孩子和長大劃分在一起。
父母是不是經常說長大了孩子就會懂事,而根本沒有去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孩子在不同階段應該表現出來的狀態,強制的讓孩子成長,剝奪孩子的快樂與自由,用這樣的懂事去教育孩子,其實才是一種最殘忍的教育,孩子的內心不僅委屈,不快樂,而且性格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父母不要再看著別人家懂事的孩子去羨慕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關注孩子的發展特點,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的去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一、給孩子釋放天性的自由。
父母應該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釋放天性,想做什麼讓孩子放手去做,不要給孩子限制太多的條條框框,有很多父母怕孩子的衣服弄髒,不讓孩子去玩外面的遊戲,實則是在限制孩子的自由,很多時候也許玩水,玩沙子,在父母眼中是愚昧的,幼稚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對自然界的認識方式。
二、避免過度的苛責孩子。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要給孩子灌輸過多負面的信息,更不要過多的去否定孩子,太強硬的指責和打罵會嚇到孩子,而針對於不同孩子的性格,也可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逆反作用。有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意識打罵而傷及自尊心,也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而變得更加叛逆,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要使用暴力去對待孩子。
三、不要過於成人化的讓孩子成長。
很多父母在做著拔苗助長的事情,沒有完全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而是把他當做大人一樣,讓他去接受成年人的思想,做著一些看似父母眼中懂事的行為事情,而這種過早的懂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孩子階段性的成長,是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軌跡上重新開始。所以,這種過早的成人化教育會對孩子性格,品性都有一定影響。
四、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給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論做任何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其實,生活中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在學會適當的放手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管孩子長到多大,當遇到煩惱和被傷害的時候,父母的懷抱才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就快樂,有的時候只是讓父母在眾人面前顯得有面子而已,想一想你剛迎接這個小生命的時候,對他的期許是什麼,相信一定不是希望他懂事,而是希望他快樂,健康的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莫忘初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