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越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不快樂,父母別總強迫孩子聽話

2020-08-26 思呈家長課堂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孩子懂事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用這個問題去問家長,相信十個家長有九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懂事太好了,也許你正盼著你的寶貝長大,也許你正盼著他不搗亂,也許你正盼著他能夠早點懂事,然而,孩子過早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帶貨女王薇婭在她直播間潸然淚下,她自述自己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而且不輕易落淚,為什麼會在直播間裡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呢?因為當提起自己的孩子時,她說,孩子太早熟了,而且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孩子太懂事了。以前她工作忙的時候,孩子都會鬧著為什麼別人有爸爸媽媽接,而她沒有。為什麼別人可以有爸爸媽媽陪,而她沒有,可最近她發現在她要趕往下一個直播間的時候,孩子卻說眼睛裡進了東西,然後偷偷的回到房間裡去哭,這一幕不讓媽媽看到,這讓薇婭離開家的時候,為女兒的懂事而感到心酸。一個孩子的成長率先有的是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然後才會去考慮別人,照顧其他人的感受情緒以及需求,在一個還需要被別人體諒的年紀裡,孩子就已經可以去照顧家長的感受,做到這樣的善解人意,這其實對孩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孩子太懂事,會對他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一、會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

孩子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慢慢的變成懂事的樣子,做事情看起來就有了節制,也許在父母眼中,這樣的孩子很有眼力見,但其實孩子生活在看臉色行事的環境下,對孩子來說,反而更加影響心理健康,不論做什麼事情,孩子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不是膽小就是霸道,總會在兩個極端。

二、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迎合人。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情商很高,比如父母帶孩子見到陌生的叔叔阿姨時,讓孩子問好孩子就會笑臉相迎,這雖然讓父母很滿意,也會讓別人稱讚這孩子真懂事,但其實孩子每次見到陌生人都會變得異常緊張。因為孩子要不斷的去迎合別人,這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即使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很容易放棄,在社會中很容易變成隨波逐流的人。

三、會使孩子不開心。

往往過於強勢的父母很容易養出這種看孩子。看似乖巧的孩子,實際上孩子非常不開心。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的不喜歡讓孩子放棄了自己的選擇,而很多時候,扼殺掉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興趣,還可能是孩子的天性,這種看似乖巧的孩子,往往會用自己放棄選擇去換得父母的開心,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訓斥,才會去委曲求全,孩子不僅僅內心不開心,而且還會處於恐懼當中。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擁有著不一樣的經歷,也應該享受著不一樣的過程,孩子的本性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而父母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希望孩子快點懂事,這也許是一個美好期許,但這並不應該拔苗助長,尤其是父母的這幾種做法,雖然看似讓孩子變成了懂事的好孩子,但其實是在慢慢的摧毀孩子。

哪些方式是讓孩子看似懂事而又在傷害孩子呢?

第一、把懂事的孩子和好孩子聯繫在一起。

懂事這個詞在很多父母的眼睛裡,會有很多的代名詞,比如不哭不鬧,不耍小脾氣,滿足父母的要求,這都可以成為父母眼中的懂事。而對於孩子來說,只要做到了這些,仿佛就和好孩子聯繫在一起,沒有一個孩子願意生活在父母的指責當中,所以願意努力成為這樣的好孩子,而放棄自己的一些選擇和天性,雖然父母很欣慰,但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

第二、把懂事的孩子和省心的孩子放在一起。

還有一部分父母總是認為省心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比如孩子不用哄,孩子不會哭,孩子懂得看父母的眼色行事,這些都能夠讓父母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做不好的時候,父母也許就給冠上了淘孩子,熊孩子,壞孩子這樣的名頭。所以在孩子的內心,懂事的孩子也許和省心的孩子畫上了等號。也許父母認為,這樣是正確的,但其實孩子在討好你的過程當中變得懂事,也是對孩子性格養成的一種打擊。

第三、懂事的孩子和會照顧人的孩子在一起。

往往這樣的事情容易發生在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總是要求大寶能夠讓著二寶,也總希望大寶能夠變成那個懂事的孩子,去照顧二寶的情緒,用大寶的犧牲去換得二寶的成長,而這樣在催促下長大的大寶,即使是看似懂事,但其實內心有太多的委屈。

第四、把懂事的孩子和長大劃分在一起。

父母是不是經常說長大了孩子就會懂事,而根本沒有去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孩子在不同階段應該表現出來的狀態,強制的讓孩子成長,剝奪孩子的快樂與自由,用這樣的懂事去教育孩子,其實才是一種最殘忍的教育,孩子的內心不僅委屈,不快樂,而且性格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父母不要再看著別人家懂事的孩子去羨慕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關注孩子的發展特點,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的去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

一、給孩子釋放天性的自由。

父母應該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釋放天性,想做什麼讓孩子放手去做,不要給孩子限制太多的條條框框,有很多父母怕孩子的衣服弄髒,不讓孩子去玩外面的遊戲,實則是在限制孩子的自由,很多時候也許玩水,玩沙子,在父母眼中是愚昧的,幼稚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對自然界的認識方式。

二、避免過度的苛責孩子。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要給孩子灌輸過多負面的信息,更不要過多的去否定孩子,太強硬的指責和打罵會嚇到孩子,而針對於不同孩子的性格,也可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逆反作用。有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意識打罵而傷及自尊心,也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而變得更加叛逆,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要使用暴力去對待孩子。

三、不要過於成人化的讓孩子成長。

很多父母在做著拔苗助長的事情,沒有完全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而是把他當做大人一樣,讓他去接受成年人的思想,做著一些看似父母眼中懂事的行為事情,而這種過早的懂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孩子階段性的成長,是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軌跡上重新開始。所以,這種過早的成人化教育會對孩子性格,品性都有一定影響。

四、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給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論做任何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其實,生活中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在學會適當的放手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管孩子長到多大,當遇到煩惱和被傷害的時候,父母的懷抱才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就快樂,有的時候只是讓父母在眾人面前顯得有面子而已,想一想你剛迎接這個小生命的時候,對他的期許是什麼,相信一定不是希望他懂事,而是希望他快樂,健康的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莫忘初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孩子的童年本應就是快樂的、自由的、天真無邪的,若總是想著讓孩子快速增長經驗,讓孩子早一點兒懂事,那孩子的童年就會受到社會現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得不快樂,孩子也就無法快樂的成長。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 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讓人心疼看到知乎上一個話題:「那些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網友留言3:「長大後,我發現我的善解人意、懂事,更多的是自卑。我從不提出自己的需求,哪怕我自己不開心一點,也不能惹自己不開心。我總是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同樣,我也從不向任何人提要求。」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你要是敢不乖、不懂事後果會怎樣,我們大多心裡有數。滿足父母的自戀如果你乖我就愛你,如果你不乖我就不愛你,這時候的父母很難說是愛孩子的。
  •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討厭?
    聽話幾乎是對一個孩子的最高讚賞!大人高興的時候會摸著孩子的頭說:「這孩子真聽話」。生氣的時候,會怒吼:「怎麼這麼不聽話」。需要孩子配合的時候會笑臉盈盈的說:「乖,聽話」。在很多父母看來,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就是逆子。可是那些聽話的孩子最終長成了什麼樣?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真的錯了嗎?
  • 為什麼小時候很聽話懂事的孩子,很多長大後反而沒太大出息
    不知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小時候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見得有太大的出息。甚至很多都過得很一般。而那些小時候不怎麼聽話,反而還有點調皮的孩子,很多都過得還不錯,甚至很多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果,俗話說就是混得還不錯。
  • 孩子聽話懂事?很多父母錯了!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一個好朋友曾經跟我吐槽:「所有人都要我懂事聽話,從小父母就教我獨立勇敢,最後我活成了一位所向無敵的女金剛。但是現在他們反而說我太強勢了,你說我怎麼辦?」 「聽話、懂事」估計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聽得最多的兩個字。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 為什麼孩子越懂事,家長越需要注意?
    初三時,父母婚姻的破裂,讓她不得不迅速成長。離婚後的媽媽情緒很不穩定,在家裡,李雪琴就像一個家長,小心翼翼照顧著媽媽的情緒。她學習成績很好,一直考第一,最後成功考進了北大。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與孩子年齡不相符的懂事,如果是出自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懂事就會被「異化」,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出現性格缺陷。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從小得不到足夠關懷,不得已變成一個「懂事」「體諒他人」的人。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她說:「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太早就懂事了,就是因為太早懂事,所以會覺得其實,(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就從小就要求自己很多。失去了很多該有的快樂。希望在小朋友可以快樂長大。」大家不都是在說,哪個父母愛孩子,都是不求回報的嗎?這裡所謂的「不求回報」,不過是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卻並非不求精神上的回報。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讓家長沉默
    >曾經看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就是那個過早懂事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敢任性,不敢惹父母生氣,只要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就會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我特別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而且我一點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好聽話好懂事」。如果我將來結婚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過早懂事,要讓他像個孩子,成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看完這位網友的留言,心中充滿了心疼。這位網友生活中肯定是家長心裡的懂事孩子,旁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這個懂事,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過得有多辛苦。
  • 孩子太懂事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要讓他學會「不懂事」,父母注意了
    毋庸置疑,大家一般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覺得父母能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父母,所以大家看到懂事的孩子,除了誇讚孩子,更佩服能帶出這樣優秀孩子的家長。但也有人會感到疑惑,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操心?
    教育的目標有千萬種,也許最差的一種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乖」孩子了……一、「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二、「乖」孩子不懂的表達真實情緒 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排感,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他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他知道不哭鬧你們才會更喜歡他。換句話說,他在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崩潰
    ;為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選擇默默忍受。過於明智的孩子總是會變得自卑和膽怯。好像只有變得聽話才能得到喜歡和認同,於是便將這份懂事做到了極致,即使手裂了一小口,仍然對媽媽說我沒事,我可以自己洗衣服,可自己內心會不斷的比較別人的媽媽,無比的渴望媽媽能多給我一點關愛。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