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2020-09-03 Canliu

新來的朋友,記得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

在新的一期《奇妙小森林》播出後,鄭爽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並感慨地說:孩子太早懂事的話,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希望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們反觀鄭爽的童年,她五歲就開始被父母要求學習各種特長,比如,舞蹈,鋼琴,長笛等,這些特長都是父母對她的期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她也很努力,甚至逼自己用兩倍的時間去練習,就連老師都誇她乖巧懂事,非常刻苦。正是從小有這樣的經歷,也導致鄭爽的性格過於敏感,很容易就被周圍人或自己的情緒影響,同時也在很多事情上,追求完美。

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

在宮崎駿《龍貓》故事裡,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 事實確實如此,太懂事的孩子,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懂事的孩子,在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是不敢去說,不敢去要,父母也猜不出孩子到底喜歡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接受什麼。

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 a.懂事,就是能了解對方的意圖,不讓對方擔心,並在自己能力之內幫對方分擔一些事情,且對方也很滿意
  • b.聽話,就是對方說什麼你做什麼,從不反駁,沒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孩子的懂事,一般從聽話開始,後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轉變為懂事。懂事和聽話,前者思維比較靈活,後者思維比較僵化,如果一個孩子,從不去主動思考別人講的話,經常習慣於滿足他人的意願,忽略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那麼在長大後,便會缺乏主見,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是很殘忍的,即便孩子想要改變,也被「懂事」束縛了手腳。

案例:女兒過分懂事,讓馬伊琍很後悔

在大人眼中,孩子就兩種表現:一種聽話懂事,不添麻煩,另一種調皮搗蛋,製造麻煩。

而馬伊琍的女兒就屬於第一種,外人都誇馬伊琍的女兒文君竹乖巧聽話,有禮貌,非常招人喜歡,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像文君竹這樣就好了,並向馬伊琍請教「育女心經」,想看看她是怎麼教導孩子的。

但馬伊琍的表現,卻是很後悔讓女兒變成這樣,女兒雖然性格膽小,但卻過分懂事,懂事的已經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了,動不動就給別人說對不起,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有一次,馬伊琍女兒文君竹在幼兒園跟同學玩過家家,有的同學扮演媽媽,有的同學扮演寶寶,但是文君竹當過了寶寶,想試試當媽媽,卻被那些喜歡當媽媽的同學,逼著繼續當寶寶。

表面是懂事,背後是害怕和壓力

後來馬伊琍就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你不喜歡當寶寶,可以「拒絕」同學,但是文君竹卻小聲說「我不敢」,心裡很怕惹到同學生氣,更怕同學們不喜歡她,此刻,馬伊琍終於意識到,女兒這種表現,已經是屬於過分懂事了。

致家長:不要讓孩子過早學會「懂事」

在我的印象裡,最能培養出懂事的孩子,也往往都是原生家庭很困難的那種,畢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孩子從小就在那樣的環境裡長大,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必須懂事。

只有懂事才能不給父母添麻煩,只有懂事才能讓父母安心,這也是父母想讓他變成的樣子。蔡康永說,「對小孩來講,父母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

孩子懂事的行為,也恰恰說明了他有無法逃脫的現狀,只能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如果孩子攤上的父母很自私,會讓孩子更痛苦,孩子的付出,努力,在父母眼裡都是應該的,從不考慮孩子快不快樂,委不委屈,幸不幸福。

自私的父母會覺得:他是我孩子,就得這樣做,不這樣做,就是白眼狼,不孝順!逼著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網上有句話,因為沒人會在意你的情緒和脾氣,所以你選擇懂事,因為沒人會心疼和保護小小的你,所以你選擇成熟。希望那些還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不要太懂事,更不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記住,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

相關焦點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她說:「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太早就懂事了,就是因為太早懂事,所以會覺得其實,(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就從小就要求自己很多。失去了很多該有的快樂。希望在小朋友可以快樂長大。」但是,露易絲·海一次又一次地從低谷裡走了出來,在她看來,當我們可以接受和喜愛自己時,我們的所有潛力就都會被激發出來。就算是我們在曾經的家庭關係中沒得到肯定,其實也沒有關係,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人生就再也沒有幸福的機會。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正在訓斥孩子「聽話」的我愣住了
    西瓜姐鄭爽在接受一次採訪中說到懂事,說太早懂事並不是幸福,過早懂事就會失去很多童真,或者本該有的那個年齡段的率真,希望小朋友能夠快樂長大,說實話看到這段採訪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嗓子有點乾乾的感覺。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總能聽見現在的小孩子嘴裡說出和手上做的事情都超乎大人的預想,原本就是本該開心快樂的年紀卻過早的懂事,看著不免有些心疼,大人體驗過的心酸被孩子過早的去承受,有時候被期待的太多,有來自家長的,有來自於社會的,有來自同一個社會同一個小朋友的比較,她們被要求跳舞,畫畫,寫字,數學,語文等等都要上課程培訓班,放眼望去,沒有一個小孩子是不上課程培訓班的。
  • 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
    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心疼!時間:2020-08-20 16: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心疼!
  • 鄭爽在節目中曝料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網友:不能再同意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近日鄭爽在《奇妙小森林》裡談到成長,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潸然淚下。鄭爽說:「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就是因為太早懂事型,從小就要求自己很多。失去了很多該有的快樂。」回想起自己並不愉快的童年經歷,所以鄭爽才特別希望節目中的孩子都能快樂長大,她由衷地表達了自己對孩子們的祝福:「 就希望他們真正地擁有很快樂的時光。希望他們做好一切的準備,準備長大好這件事情吧。我相信他們會很好吧……」引起網友評論:不能再同意。
  • 最好的家教是不用懂事太早
    但父母,如果把聽自己話作為培養孩子的標準,其實可能在傷害孩子。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父母的想法未必適用於孩子的將來。與其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如讓他學會如何更好地做選擇,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與勇氣。事實上,真要說懂事,父母總有理由讓我們聽話。
  • 孩子,很多時候你不用太懂事
    最近鄭爽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表示,過早懂事的孩子太令人心疼,無獨有偶,王俊凱也曾表示:懂事得早的孩子,並不一定幸福。在本該撒嬌任性的年紀,為什麼卻要假裝成大人,裝作懂事、聽話的樣子?在《不完美的她》中,小女孩蓮生就是那個為了不想失去母愛,連哭都沒有聲音,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寧可自己受委屈和恐懼,也要放手讓媽媽去追求屬於她的幸福和快樂。
  • 馬伊琍:孩子,你不想你那麼懂事!不那麼懂事的孩子,活得更幸福
    回想一下,自從做了父母以來,你對孩子說得最多的詞是什麼?「乖,聽話!」」乖,要懂事啊!「這成為每個爸爸媽媽的口頭禪,好像我們對孩子的全部要求,就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一切順從我們的意思去做,在我們給孩子鋪設好的「鐵軌」上穩步前進,達到我們希望的目標。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如果你真的擁有一個時時處處聽話懂事的乖孩子,你真的會幸福嗎?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小傑從不會向父母索要什麼或者要求什麼,而且非常的聽話,不跟父母吵架也不鬧脾氣,對其父母來說特別的省事,有次孩子經過玩具店的時候停頓了一下,向裡望去,他可能是想要那個變形卡車的玩具,但是他沒有進去也沒有告訴媽媽想要的東西。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來自一個媽媽的忠告:10歲前,請不要讓孩子太懂事
    孩子太早成熟,其實並不是件好事。從小被迫「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不會表達自己的欲望,也很難表達自己的不快樂情緒,不會對別人說「不」,不會據理力爭。可每次放假回家,她總會用節省下來的錢給爸媽捎帶一些吃的,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聽完這個回答,難過了很久。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懂事的孩子會面對的結果:「聽話就會聽很多人的話,懂事就會懂不必懂之事」,當然這兩句話有點感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專業的話,這樣提出的意見才值得大家參考。1、太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太壓抑自己很多成年人經常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情緒低落、抑鬱,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壓抑什麼呢?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欲望,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壓抑的心理習慣,或許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生活相對不是很複雜,用壓抑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形象可以應對絕大多數人和事。
  • 家長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背後隱藏著孩子真實情緒,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懂不懂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偏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表現出的反應與我們所期待的大相庭徑。而那麼聽家長話、不哭不鬧的孩子則成了家長最喜歡的一類。
  • 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就會被念叨一輩子
    當有一個孩子不鬧、有一個孩子非常鬧騰時,我們又是否真的能做到把糖給不鬧的那個懂事小孩?相信很多人都選擇給鬧騰厲害的那個孩子,為什麼呢?因為給了糖就可以止哭嘛,最重要的是父母還單方面地認為懂事的那個孩子聽話可以理解,所以把糖分給不懂事的那個孩子時往往還表現得理所當然。
  • 孩子的懂事,是你想不到的悲劇
    我們經常聽到誇孩子的詞語像「成績好」「懂事」「聽話」之類,可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懂事呢?他能體會父母老師的辛苦,他能愛護並照顧弟弟妹妹,他很少提需求,只是事事做到令大人滿意。可是為什麼,他能這麼懂事呢?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一、你要懂事,要聽話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因為她一年中只有那麼十幾天能見到媽媽,她怕媽媽覺得她不懂事而冷落她。要一個布娃娃,對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過分。可是我的朋友太早懂事,隱忍得像個大人。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