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朋友,記得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
在新的一期《奇妙小森林》播出後,鄭爽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並感慨地說:孩子太早懂事的話,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希望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們反觀鄭爽的童年,她五歲就開始被父母要求學習各種特長,比如,舞蹈,鋼琴,長笛等,這些特長都是父母對她的期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她也很努力,甚至逼自己用兩倍的時間去練習,就連老師都誇她乖巧懂事,非常刻苦。正是從小有這樣的經歷,也導致鄭爽的性格過於敏感,很容易就被周圍人或自己的情緒影響,同時也在很多事情上,追求完美。
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
在宮崎駿《龍貓》故事裡,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 事實確實如此,太懂事的孩子,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懂事的孩子,在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是不敢去說,不敢去要,父母也猜不出孩子到底喜歡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接受什麼。
孩子的懂事,一般從聽話開始,後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轉變為懂事。懂事和聽話,前者思維比較靈活,後者思維比較僵化,如果一個孩子,從不去主動思考別人講的話,經常習慣於滿足他人的意願,忽略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那麼在長大後,便會缺乏主見,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是很殘忍的,即便孩子想要改變,也被「懂事」束縛了手腳。
在大人眼中,孩子就兩種表現:一種聽話懂事,不添麻煩,另一種調皮搗蛋,製造麻煩。
而馬伊琍的女兒就屬於第一種,外人都誇馬伊琍的女兒文君竹乖巧聽話,有禮貌,非常招人喜歡,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像文君竹這樣就好了,並向馬伊琍請教「育女心經」,想看看她是怎麼教導孩子的。
但馬伊琍的表現,卻是很後悔讓女兒變成這樣,女兒雖然性格膽小,但卻過分懂事,懂事的已經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了,動不動就給別人說對不起,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有一次,馬伊琍女兒文君竹在幼兒園跟同學玩過家家,有的同學扮演媽媽,有的同學扮演寶寶,但是文君竹當過了寶寶,想試試當媽媽,卻被那些喜歡當媽媽的同學,逼著繼續當寶寶。
表面是懂事,背後是害怕和壓力
後來馬伊琍就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你不喜歡當寶寶,可以「拒絕」同學,但是文君竹卻小聲說「我不敢」,心裡很怕惹到同學生氣,更怕同學們不喜歡她,此刻,馬伊琍終於意識到,女兒這種表現,已經是屬於過分懂事了。
在我的印象裡,最能培養出懂事的孩子,也往往都是原生家庭很困難的那種,畢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孩子從小就在那樣的環境裡長大,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必須懂事。
只有懂事才能不給父母添麻煩,只有懂事才能讓父母安心,這也是父母想讓他變成的樣子。蔡康永說,「對小孩來講,父母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
孩子懂事的行為,也恰恰說明了他有無法逃脫的現狀,只能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如果孩子攤上的父母很自私,會讓孩子更痛苦,孩子的付出,努力,在父母眼裡都是應該的,從不考慮孩子快不快樂,委不委屈,幸不幸福。
自私的父母會覺得:他是我孩子,就得這樣做,不這樣做,就是白眼狼,不孝順!逼著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網上有句話,因為沒人會在意你的情緒和脾氣,所以你選擇懂事,因為沒人會心疼和保護小小的你,所以你選擇成熟。希望那些還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不要太懂事,更不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記住,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