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教是不用懂事太早

2020-11-20 稻草人在路上

也許,人都喜歡聽自己話的。但父母,如果把聽自己話作為培養孩子的標準,其實可能在傷害孩子。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父母的想法未必適用於孩子的將來。與其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如讓他學會如何更好地做選擇,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與勇氣。事實上,真要說懂事,父母總有理由讓我們聽話。

01 都是為你好的騙局

昨日,我們幾個好友相聚,慶祝小慧的父親終於允許她去市區找工作!對小慧來說,這是突如其來的驚喜,是天大的幸福!

作為獨生女,從小就是父母替小慧做決定。工作,也不例外。父親希望她在鎮上工作,哪怕她25歲了,也要在自己身邊才放心。所以,想去市區工作,小慧提都不敢提,只努力考鎮上的在編教師。首戰失敗,她聽父親話,辭職,一心二戰。不料,二戰亦未遂願。

母親因超市關閉,失業;父親因眼疾,待業;小慧因備考,無業。他們得付房租,得吃喝,得送小慧去上幾萬塊的培訓班。樣樣都要錢,但鎮上工作少,父親無奈,只得同意小慧去市區工作。

小慧的父親,向來注重家教。於他,聽話懂事就是最好的家教。所以,女孩要自重,衣物須過膝;女孩要自愛,嚴禁在外過夜;女孩要顧家,須陪在父母身邊……小慧被父親的家教教成了只聽父母,不問自我的懂事孩子。我對她,只有心疼。

所謂懂事,就是讓孩子懂得做讓大人滿意(開心)的事!

大人喜歡懂事的孩子,認為那是好家教的成果。養育孩子,世間最統一的戰線就是聽話懂事。恨不能孩子變成輸入指令就立馬執行的機器,有求必應。

有多少父母,為了家教好的美譽,讓孩子過早被懂事?他們把孩子訓練得聽任何人的話,就是不聽自己的話;讓孩子從小就沒有選擇,唯一的選擇就是懂事。

02 大讓小,主讓客的謙讓

生活中,大人不問是非,只看年齡,要求孩子以年幼者為先的懂事並不少見。孩子在年齡大的人面前作妖,父母會用「孩子小,你就不能讓著點嗎?」護犢子。但孩子與年幼者有衝突,父母又會堅決以「你更大,要讓著弟弟妹妹的」護幼小者。

孩子小,卻很會看大人臉色行事。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眼裡沒有自己,只有年齡。年齡小就是自己的必勝武器,無論何時何事,只要自己年齡小,就儘管搞事情,反正有更大的人兜著呢!我們又怎敢確定自己是在教孩子尊老愛幼,而不是借年齡制服大人呢?

主人讓著客人,也是許多人維護的家教之一。凡事以客人的需求為先,因為客人不常來。所以,他們一來,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也得事事順著他們。於是乎,自己的孩子少吃點,少玩點,哪怕挨打了也沒關係。否則,落得客人說自己家裡是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就丟臉丟大了。

為了不被人說自己的孩子沒家教,父母就要求孩子唯年齡論,唯客人論的被懂事。如此,孩子懂得的不是謙讓,而是忍讓。更有甚者,是只要自己年齡更小,是客人,就可以為所欲為的野蠻。

我見過很多大的讓小的,主人讓客人的事例。不知其他孩子怎麼想,反正我曾經覺得很委屈,委屈到覺得家人不喜歡我了。謙讓這種事,除非是心甘情願,否則就不要做。

03 不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委屈

同事小芳家三姐弟,她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老二。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她,早就摸準了母親的性子,練就了懂事的秘訣。那就是無論事大事小,事好事壞,父母要你做的事才是最大的事!自己做了什麼事無所謂,只要聽父母的話就都不是事!

5歲時,母親嫌小芳哭得太煩人,把她綁在家門口的電線桿上,直到她哭得太累哭不出來才放她回家。從此,她再也不敢在母親面前掉眼淚。她不敢盡情哭泣,表達難過,因為那會讓人煩。讓人煩,就不會喜歡她了。

6歲時,5歲的弟弟吵著要跟母親去上班,母親給錢哄;小芳吵著也要零花錢,母親給氣受。所以她懂得了,不要親自問媽媽要任何東西,要麼求弟弟開口,要麼接受母親給的一切。

雖然在父親「你懂事太早,讓我心疼,你這個年紀,沒必要想太多」的偏愛與加持下,小芳成了懟弟懟姐懟父母的孩子。敢於自如地在家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她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力量。但她心裡仍忘不掉,拼命討好母親的自己。

如果你以為孩子不哭不鬧不折騰你就是好,那你就錯了。孩子會給自己加戲,會認為自己不懂事父母就生氣,就不喜歡自己了。所以他們不敢再提自己的要求和希望了,他們也不敢有與父母不同的想法了,只能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長大了,就接受他人的想法。自己早就在為了懂事而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被掩埋了。

04 慢慢懂是一種慈悲

慢慢懂是一種慈悲。允許孩子不必懂事太早,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是最好的家教。因為慢慢來,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不強加,不強迫,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蒙臺梭利有一個觀點,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是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才,都有往上生長的生命潛能。只要父母用合適的方式、創造合適的環境,他會自發生長,無需父母逼著做什麼。

所以,慢慢懂,不是不必懂。而是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在父母心中,Ta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不會急著把自己和他人的願望與認知灌輸給孩子,而是願意陪Ta慢慢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

不必懂事太早,是最好的家教。因為允許孩子慢慢懂,是孩子學會自信地做自己最重要的支持!

作者簡介:大童小議,用育兒領域的支持,為打造和諧家庭加持。非常感謝你看到了最後,育兒路上,一起交流分享吧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相關焦點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總能聽見現在的小孩子嘴裡說出和手上做的事情都超乎大人的預想,原本就是本該開心快樂的年紀卻過早的懂事,看著不免有些心疼,大人體驗過的心酸被孩子過早的去承受,有時候被期待的太多,有來自家長的,有來自於社會的,有來自同一個社會同一個小朋友的比較,她們被要求跳舞,畫畫,寫字,數學,語文等等都要上課程培訓班,放眼望去,沒有一個小孩子是不上課程培訓班的。
  • 你只是一個孩子,可以不用那麼懂事的
    ……每個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上述誇讚。畢竟懂事的孩子父母養起來特別省心。,你不用取悅所有人,做你自己,不要太委屈自己!」「因為懂事,所以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因為怕他們對我失望,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都藏了起來。」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孩子媽媽就一直在說:「我兒子一直都這麼懂事兒,懂得照顧人,從來不讓我操心。」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見這種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身上沒有其他孩子身上的那種天真爛漫,那種童真童趣,從小就活得像個「大人」一樣。很多家長都說這樣懂事兒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這種懂事兒對於孩子來說講,就未必是好事兒了。
  • 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
    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心疼!時間:2020-08-20 16: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鄭爽談成長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早早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她令人心疼!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在新的一期《奇妙小森林》播出後,鄭爽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並感慨地說:孩子太早懂事的話 事實確實如此,太懂事的孩子,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懂事的孩子,在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是不敢去說,不敢去要,父母也猜不出孩子到底喜歡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接受什麼。
  • 鄭爽在節目中曝料太早懂事不是幸福 網友:不能再同意
    鄭爽說:「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就是因為太早懂事型,從小就要求自己很多。失去了很多該有的快樂。」回想起自己並不愉快的童年經歷,所以鄭爽才特別希望節目中的孩子都能快樂長大,她由衷地表達了自己對孩子們的祝福:「 就希望他們真正地擁有很快樂的時光。希望他們做好一切的準備,準備長大好這件事情吧。我相信他們會很好吧……」引起網友評論:不能再同意。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正在訓斥孩子「聽話」的我愣住了
    西瓜姐鄭爽在接受一次採訪中說到懂事,說太早懂事並不是幸福,過早懂事就會失去很多童真,或者本該有的那個年齡段的率真,希望小朋友能夠快樂長大,說實話看到這段採訪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嗓子有點乾乾的感覺。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什麼是家教?大學生做家教有哪些途徑?做家教需注意什麼?
    家教 ---家庭教師是職業的一種,被個別家庭以特定的報酬聘為私人教師的從業者。通常簡稱為家教,香港則稱上門導師,而專門替學生補習的則稱為上門補習導師。家教教師一般由在職老師、專職家教構成。家庭教師通常負責補習功課,或者是或教授某些技能,例如樂器、語言等。但在一些可以在家學習取得被承認學歷的國家,有些家庭教師會提供正式的教育,在中國,家教教師的鼻祖是孔子。
  • 讀完這30句話,該懂事了!
    她成熟了懂事了,不胡鬧了,但也不愛笑了。你還年輕,別懂事太早,別心思太老。時間告訴我,無理取鬧的年齡過了,該懂事了。太懂事的女人多半命不好,她認為的愛,都是以委屈自己為代價。就好比是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幸福,有時就是任性要來的。
  • 最好的「家教」:陪伴和看護
    家教是什麼?家教是一種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你問過自己該做什麼了嗎?你知道嗎?一個在燈下做作業的孩子,心靈是孤獨,它需要就是陪伴。陪伴是什麼?最好的陪伴就是心靈的溝通,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是自己的作品要不斷欣賞、打磨成為精品,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卻向他人的作品投去欣賞的眼光和嘖嘖讚嘆,那是對孩子的傷害。鼓勵和是最好的陪伴,孩子遇到問題鼓勵他多學習,多思考,多質疑,多探究,而不要越俎代庖;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因為動力、信心、毅力、思維、學力是不能替代的。
  • 「小孩子不懂事」成金句?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長犯了「禁忌」
    媽媽一邊安慰著大哭的孩子,一邊對工作人員說「小孩子不懂事」,把玩具還給商場後就灰溜溜的走了。「小孩子不懂事」儼然成為了教科書式的金句,只要說出來孩子就會被原諒。家長們只是習慣性地說「孩子不懂事」,可孩子是真的不懂事嗎?當然不是,孩子也習慣了躲在「不懂事」的保護傘下。
  • 自己教不好不如請個好家教,好家教不等於好的家庭教育
    同學說,她是請了個家教,花費不小。我說,請家教也只能解決教不好,但還是解決不了教不了。因為好「家教」不等於好的家庭教育,「家教」影響的還只是少數,家庭教育卻影響的是孩子一輩子。也就是說,家庭教師不能代替家教,家庭教師的行為也並不是家教。為了防止混淆,下文中將不再出現「家教」,而直接用家庭教育、家庭教師代替。
  • 那些年孩子的懂事,讓家長心疼!
    孩子聽話懂事成熟,也許是很多家長翹首以盼的!但是那些過分的懂事,卻讓人不得不心疼,因為你沒有辦法知道他到底經歷了一些什麼事兒,才會變得這麼乖,這麼的懂事。 如果在孩子中比較誰更懂事的話,一般農村的孩子勝出的機會要大很多。
  • 在線家教要慎入
    暑期熱,暑期家教更熱。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在線家教以其「突破地域限制」「不用家長接送」等優勢近來成為暑期教育培訓市場新寵,學生不用頭頂烈日就能接受「名校學霸」輔導。但由於缺少約束機制,網絡兩端往往教學互動不足,部分在線家教甚至變成「PPT演示課」,師生間「心照不宣」地混時間,教學質量堪憂。(8月1日新華網)  長達兩個月時間的暑假,一定不能讓孩子在家「閒著」。況且,絕大多數家長都將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滿滿的,文化課補缺補差、提前學習新學期的課程、奧數輔導、作文輔導、各種藝術班、興趣班等不一而足。
  • 醫院遇到懂事小暖男,幫媽媽背包推嬰兒車,這樣的孩子誰不想要?
    其實,小孩子不要太早懂事,我覺得多數懂事的小孩,都是被委屈撐大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爸媽、爺奶、外公外婆的寵愛下長大。小男孩被逼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寧願成為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有爸媽、家人的疼愛,過著像大多數兒童一樣的童年,不用擔心吃不飽飯,不用擔心因為營養不足身體只有同齡人一半的身高,也不用一個人天不亮就爬起來步行很遠去上學,下學躲著各種牌子的名車,更不用為沒有著落的早飯和晚飯而擔憂。
  • 自己教不好不如請個好家教,好家教不等於好的家庭教育
    同學說,她是請了個家教,花費不小。我說,請家教也只能解決教不好,但還是解決不了教不了。因為好&34;不等於好的家庭教育,&34;影響的還只是少數,家庭教育卻影響的是孩子一輩子。也就是說,家庭教師不能代替家教,家庭教師的行為也並不是家教。
  • 懂事的孩子最危險——今天你懂事了麼?
    「你怎麼不學xxx」「你為什麼不聽話」「你為什麼不能懂事兒些呢」家長的疑問三連,到最後覺得大概是上輩子造孽,這輩子攤上個不懂事兒的孩子。你應該感謝上蒼,懂事的孩子才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 一、窮人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那什麼叫早當家呢?
  • 深圳英語家教推薦:如何選擇高中英語家教
    深圳英語家教推薦:如何選擇高中英語家教1、選擇有靈活教學方法的家教機構有時我們會發現很多高中英語老師都拿著英語課本或題目,講一些學生不懂的知識,這是一種很老套的教學方法,但並不適用。所以家長在選擇的時候,應該注意導師的教學方法,看他們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識,而且能增進友誼,快樂地學習。
  • 來自一個媽媽的忠告:10歲前,請不要讓孩子太懂事
    看到這樣的瑞娜,讓陳立農感到特別心酸:這麼小,可以不用這麼懂事是啊,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喜歡「懂事」的孩子,因為懂事的孩子省心。可是,他們之所以懂事,真的是他們的內心想法嗎?還是單純為了取悅大人?孩子太早成熟,其實並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