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都喜歡聽自己話的。但父母,如果把聽自己話作為培養孩子的標準,其實可能在傷害孩子。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父母的想法未必適用於孩子的將來。與其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如讓他學會如何更好地做選擇,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與勇氣。事實上,真要說懂事,父母總有理由讓我們聽話。
01 都是為你好的騙局
昨日,我們幾個好友相聚,慶祝小慧的父親終於允許她去市區找工作!對小慧來說,這是突如其來的驚喜,是天大的幸福!
作為獨生女,從小就是父母替小慧做決定。工作,也不例外。父親希望她在鎮上工作,哪怕她25歲了,也要在自己身邊才放心。所以,想去市區工作,小慧提都不敢提,只努力考鎮上的在編教師。首戰失敗,她聽父親話,辭職,一心二戰。不料,二戰亦未遂願。
母親因超市關閉,失業;父親因眼疾,待業;小慧因備考,無業。他們得付房租,得吃喝,得送小慧去上幾萬塊的培訓班。樣樣都要錢,但鎮上工作少,父親無奈,只得同意小慧去市區工作。
小慧的父親,向來注重家教。於他,聽話懂事就是最好的家教。所以,女孩要自重,衣物須過膝;女孩要自愛,嚴禁在外過夜;女孩要顧家,須陪在父母身邊……小慧被父親的家教教成了只聽父母,不問自我的懂事孩子。我對她,只有心疼。
所謂懂事,就是讓孩子懂得做讓大人滿意(開心)的事!
大人喜歡懂事的孩子,認為那是好家教的成果。養育孩子,世間最統一的戰線就是聽話懂事。恨不能孩子變成輸入指令就立馬執行的機器,有求必應。
有多少父母,為了家教好的美譽,讓孩子過早被懂事?他們把孩子訓練得聽任何人的話,就是不聽自己的話;讓孩子從小就沒有選擇,唯一的選擇就是懂事。
02 大讓小,主讓客的謙讓
生活中,大人不問是非,只看年齡,要求孩子以年幼者為先的懂事並不少見。孩子在年齡大的人面前作妖,父母會用「孩子小,你就不能讓著點嗎?」護犢子。但孩子與年幼者有衝突,父母又會堅決以「你更大,要讓著弟弟妹妹的」護幼小者。
孩子小,卻很會看大人臉色行事。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眼裡沒有自己,只有年齡。年齡小就是自己的必勝武器,無論何時何事,只要自己年齡小,就儘管搞事情,反正有更大的人兜著呢!我們又怎敢確定自己是在教孩子尊老愛幼,而不是借年齡制服大人呢?
主人讓著客人,也是許多人維護的家教之一。凡事以客人的需求為先,因為客人不常來。所以,他們一來,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也得事事順著他們。於是乎,自己的孩子少吃點,少玩點,哪怕挨打了也沒關係。否則,落得客人說自己家裡是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就丟臉丟大了。
為了不被人說自己的孩子沒家教,父母就要求孩子唯年齡論,唯客人論的被懂事。如此,孩子懂得的不是謙讓,而是忍讓。更有甚者,是只要自己年齡更小,是客人,就可以為所欲為的野蠻。
我見過很多大的讓小的,主人讓客人的事例。不知其他孩子怎麼想,反正我曾經覺得很委屈,委屈到覺得家人不喜歡我了。謙讓這種事,除非是心甘情願,否則就不要做。
03 不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委屈
同事小芳家三姐弟,她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老二。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她,早就摸準了母親的性子,練就了懂事的秘訣。那就是無論事大事小,事好事壞,父母要你做的事才是最大的事!自己做了什麼事無所謂,只要聽父母的話就都不是事!
5歲時,母親嫌小芳哭得太煩人,把她綁在家門口的電線桿上,直到她哭得太累哭不出來才放她回家。從此,她再也不敢在母親面前掉眼淚。她不敢盡情哭泣,表達難過,因為那會讓人煩。讓人煩,就不會喜歡她了。
6歲時,5歲的弟弟吵著要跟母親去上班,母親給錢哄;小芳吵著也要零花錢,母親給氣受。所以她懂得了,不要親自問媽媽要任何東西,要麼求弟弟開口,要麼接受母親給的一切。
雖然在父親「你懂事太早,讓我心疼,你這個年紀,沒必要想太多」的偏愛與加持下,小芳成了懟弟懟姐懟父母的孩子。敢於自如地在家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她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力量。但她心裡仍忘不掉,拼命討好母親的自己。
如果你以為孩子不哭不鬧不折騰你就是好,那你就錯了。孩子會給自己加戲,會認為自己不懂事父母就生氣,就不喜歡自己了。所以他們不敢再提自己的要求和希望了,他們也不敢有與父母不同的想法了,只能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長大了,就接受他人的想法。自己早就在為了懂事而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被掩埋了。
04 慢慢懂是一種慈悲
慢慢懂是一種慈悲。允許孩子不必懂事太早,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是最好的家教。因為慢慢來,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不強加,不強迫,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蒙臺梭利有一個觀點,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是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才,都有往上生長的生命潛能。只要父母用合適的方式、創造合適的環境,他會自發生長,無需父母逼著做什麼。
所以,慢慢懂,不是不必懂。而是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在父母心中,Ta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不會急著把自己和他人的願望與認知灌輸給孩子,而是願意陪Ta慢慢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
不必懂事太早,是最好的家教。因為允許孩子慢慢懂,是孩子學會自信地做自己最重要的支持!
作者簡介:大童小議,用育兒領域的支持,為打造和諧家庭加持。非常感謝你看到了最後,育兒路上,一起交流分享吧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