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商場裡,孩子偷拿了喜歡的玩具,工作人員發現後找其父母理論。
媽媽一邊安慰著大哭的孩子,一邊對工作人員說「小孩子不懂事」,把玩具還給商場後就灰溜溜的走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孩子犯了錯,家長們都習慣說「小孩子不懂事」,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小孩子不懂事」儼然成為了教科書式的金句,只要說出來孩子就會被原諒。家長們只是習慣性地說「孩子不懂事」,可孩子是真的不懂事嗎?
當然不是,孩子也習慣了躲在「不懂事」的保護傘下。一句「不懂事」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坑娃,犯了育兒路上的三大「禁忌」。
2016年10月,上海玻璃博物館展出了一件佳作——《天使的翅膀》。
展出後不久卻被一個頑皮的孩子損壞了,損壞程度多達半個翅膀,經鑑定無法還原。孩子的母親卻表示「孩子還小不懂事」想要矇混過關,遭到世人的批判。
無奈之下,博物館只好發出一份聲明,嚴禁「不文明參觀」行為,並將殘缺的作品重新命名為《折》,將孩子的不良行為畫面放在一旁,提醒其他遊客。
也許這份驚世的作品是歷時幾個月、數十個日日夜夜、耗費巨大投資才得以在展廳展覽,卻只換來了一句「孩子小不懂事」。
博物館在聲明中提及孩子的母親時用了「縱容」這個詞,媽媽確實在縱容自己的孩子,損壞了別人的東西沒有懲罰、沒有賠償,哭幾下鼻子就過去了。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過:「成人的犯罪行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大人造成的」。
如果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能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學會面對錯誤、主動道歉、彌補錯誤,才能教會孩子什麼是責任,改過自新。
廣東東莞某小區內,4個孩子玩耍的時候劃壞了小區裡停放的40多輛車。
面對150萬的賠償,孩子父母們卻說「孩子還小不懂事,物業全責」,害怕承擔責任就將矛頭指向物業。
4個孩子均已經超過了10歲,他們懂得那些車不是自己家的,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搞破壞,在學校裡學過「不能碰別人的東西」,卻為了自己開心不計後果。
其實,從他們的父母身上也能看出來,家教就是如此,家長逃避問題,孩子又怎麼能認識到錯誤?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勇於承擔錯誤的代價,給孩子立規矩,一個好的家教勝過100個號的運氣!
當孩子在學校打架鬥毆,家長面對老師總是說「孩子小不懂事,回家嚴格管教」,卻忽視了孩子大腦的發育缺陷。
人的大腦發育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小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是情緒腦大於理智腦,長大後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就是理智腦大於情緒腦。
部分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可能是大腦發育不良,父母要及時引導疏通,比如孩子犯錯時教育孩子道歉、時候帶孩子反思整件事、引申到大的方向告誡孩子下次應該怎麼做等等。
作為父母,你曾經說過「孩子小不懂事」嗎?如果有,請及時告誡孩子當時是錯誤的,以後也不要再說這句話了!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