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就會被念叨一輩子

2020-11-08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前幾天偶遇了朋友霖霖,看到她身旁乖巧的女兒忍不住誇讚道「真懂事」,結果霖霖回道「可不嘛,懂事的孩子才有糖吃」,對於這個結論蘭媽認為可解也可不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世間萬物勢必有所得失,每個人的性格包括行為都不是物理科學,它們只不過是偏向性而非絕對的。

其次,很多人都說懂事的孩子有糖吃,實際上當我們真正處在父母的位置時,如果真的只有一顆糖,而身邊又有兩個孩子我們到底要給誰?當有一個孩子不鬧、有一個孩子非常鬧騰時,我們又是否真的能做到把糖給不鬧的那個懂事小孩?相信很多人都選擇給鬧騰厲害的那個孩子,為什麼呢?因為給了糖就可以止哭嘛,最重要的是父母還單方面地認為懂事的那個孩子聽話可以理解,所以把糖分給不懂事的那個孩子時往往還表現得理所當然。

所以說,更多的時候只有會鬧的孩子會生活的更快樂、他們也擁有的更多,儘管懂事的孩子更受人喜歡、但事物皆有利弊,懂事的孩子看起來很乖巧實際上也不盡然,有的時候看似人生更灰實際上可能骨子裡的反抗令人無法想像,讓孩子心中有愛、力量才會更強大,這才是人生真正有價值的可貴之處。

在懂事的孩子有糖吃裡,我就是那個懂事但沒有糖吃的孩子

因為母親早逝的原因,一直寄存在親戚家裡面的寄養日子一刻都不敢越矩,為了不給被寄養的親戚找麻煩,每次都是儘量多幹活、少說話,平時有糖吃也不敢表現出想要的欲望,也並不是被苛待、而是希望更懂事可以被人多關注一些,但一直被「懂事」籠罩的童年也一直影響至成年。

不知道盼了多少個春夏秋冬,好不容易來到了父親打工的城市,第一次是跟在一起上學,第二次是結業後的打工,不論是學生時代還是打工時代,我都在努力做個懂事的女兒但父親一直在挑刺,那年冬天看上了一雙手套但不敢告訴爸爸,於是悄悄地拿了抽屜裡的錢滿足了自己的「小欲望」,也就是那次犯錯被爸爸反反覆覆念叨了很多年。

每次和親戚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偷錢」兩個字也成為了我童年裡揮之不去的陰霾,每次不管和誰一談及錢都會不自覺地遠離、生怕又被扣了個「偷錢」的帽子,童年的陰霾也讓我明白了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可能就會被念叨一輩子,所以為人母之後我並不會特意要求我的孩子懂事,因為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是有一顆無法呼吸的心被捆綁著。

懂事的孩子除了吃不到糖之外、還怎麼樣了?

懂事的孩子往往會生活的非常壓抑,尤其是成年之後,他們幾乎把所有的不滿和委屈都藏在自己的心裏面,還會經常把自己「逼成」討好型人格,害怕這個不開心、害怕那個不開心,說話瞻前顧後不說還得三思而後行,但往往懂事的孩子背後得到的卻是得寸進尺和理所當然。

開文所說的霖霖從小到大也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姑娘」,平時有了困難自己想辦法、受了委屈也自己往肚子裡咽,結婚後為了家庭和睦也很少和婆婆頂過嘴,老老實實接受長輩意願的默不吭聲也讓霖霖成為了習慣性的受氣包,生二胎那年,由於二寶母乳不足霖霖想要用奶粉取代母乳,被婆婆一句「你以為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給截胡了,而霖霖那習慣性扛下一切委屈的性格,也註定她發不起脾氣、掀不起大風大浪。

和霖霖深度解析「懂事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吃」後,這位曾經有過感同身受的媽媽也重審了自己的育兒態度,她從內心警示自己不能讓孩子「太懂事」,因為懂事的背後往往除了取悅他人之外更多的是沒有自我,做事情往往也都是建立在別人的意願之上,懂事的孩子看起來好像很懂事不願意給人添麻煩,但卻是人群中最吃虧、分不到好處的那一個,因為人心都是「沒事,他懂事,可以理解的」!

所以,教育孩子請不要以「懂事」的格局去要求孩子,如果您家裡有懂事的小孩也一定要及時健康疏解,比如以下幾種懂事情況:

1、從來不會向家長提要求的孩子

正常的情況下,每一個孩子一出生都是以需求向之,小的時候餓了、渴了困了會哭,長大後得不到東西也會哭鬧,若孩子不哭鬧也從來不會向家長提要求,那麼這類孩子就是典型的「懂事」性格,也側方面吐露懂事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被忽略,比如小時候餓了哭鬧沒有理會的多番嘗試之後,孩子就會嘗試自己去找吃的,過程辛苦又艱難也是被忽略裡的二道創傷。

當家裡面有從來不會向家長提要求的孩子時,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去觀察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需求並給出及時的回應,比如孩子搬著小板凳想要取東西時,為了避免孩子將過往的忽略形成較大的依賴,我們首先誇讚孩子「獨立」的好習慣,其次再告訴孩子「獨立是需要力所能及,如果你遇到自己做不了的困難事情時,求助身邊的人效果會完成的更好」,允許孩子求助的獨立也是父母給予的強有力後盾。

2、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的省心性格

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的沒有主見性格,通常都是家長們經常站在命令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做某某事,如果孩子拒絕忤逆的話就會得到家長更為難聽的惡語相向,在長久壓抑的「命令」環境下孩子所呈現的就是「認命」狀態,一方面是孩子知道反抗沒有用,另一方面是習慣了被他人使喚,這樣看起來不頂嘴的省心性格,實際上是遇到了什麼事情都自己去扛下一切。

為了幫孩子找回自我,家長一定要首先改掉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給孩子貼標籤看似為一句平常話、實際上卻是對孩子極大的不認可,撕掉孩子身上的標籤也一定要從「懂事」開始,可能很多人覺得懂事是對孩子的讚美,實際上卻是在給孩子內心施壓,鼓勵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哪怕摔得頭破血流至少孩子努力了、體現的也是自己真實的想法。

3、多問問孩子「你怎麼看」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隔閡通常都是從「我不聽」開始,不管是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還是不想做某件事情,切記不要故意去引導孩子怎麼去做,多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問問孩子「你怎麼看」,比起「如果你把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會更有意思,也要更符合孩子的心情起伏。

別看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是霸道自私,但這樣做法始終是一個自我保護的天性,若孩子天真爛漫地隨意分享、付出,在未來也只會是毫無心機地被他人利用,多問問孩子「你怎麼看」,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看法之後再給予相應的引導,相信非語言刺激下的描述更讓孩子有判斷事物的慧眼。

懂事的孩子沒有糖吃、也可能並不好過,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不懂事、鬧騰了,千萬不要態度強硬地把孩子往懂事的路上去逼,相信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只要父母率先給出足夠的尊重,孩子才能從愛的教育裡掌握更多自信與快樂。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焦點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孩子的童年本應就是快樂的、自由的、天真無邪的,若總是想著讓孩子快速增長經驗,讓孩子早一點兒懂事,那孩子的童年就會受到社會現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得不快樂,孩子也就無法快樂的成長。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她說:「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太早就懂事了,就是因為太早懂事,所以會覺得其實,(太早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就從小就要求自己很多。失去了很多該有的快樂。希望在小朋友可以快樂長大。」在這樣的狀態下,懂事的孩子會活得十分辛苦,就好像有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籠罩著他們,讓他們喘不過氣。所以,懂事的孩子一生就只能在痛苦中掙扎了嗎?當然不是。其實人生療愈的機會有很多,只是看我們是否懂得「自救」。
  • 孩子:我很懂事,但我並不快樂
    孩子只能表示,我很懂事,但是我並不快樂。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因為在生活中的確是這樣的。而那個懂事的孩子,只能看著別人吃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只能裝作不在乎的樣子。在下一次東西不夠同時滿足所有孩子的時候,不用孩子自己說「不用」,父母也會習慣性的把東西分給其他孩子,而對懂事的那個孩子說著和德善母親一樣的話。懂事的孩子會發現,如果你的其他兄弟姐妹某一天也突然說:「沒關係,我可以不用」,這個時候,父母會特別的欣慰,覺得孩子長大了。
  • 你快樂嗎?懂事的孩子
    孩子在心智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並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對錯、公平與否,所有的道理、規則都是大人來決定的,他們在孩子面前擁有無上的權威,所以孩子就只能接受、認同,任何的抗議和反對都只能換來一個結論——你真不懂事!這個評語給孩子帶來的不只是否定和挫敗,還有羞恥和沮喪。這無疑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創傷,在其弱小的心裡留下一個記號: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代價的。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相信小時候的蘇明成一定就是爸爸媽媽口中會撒嬌,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典型代表者吧,看到這個傳說中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孩子長大後竟然變成一個啃老族,小編是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相反,小編對一些被大人誇獎為懂事的孩子,有著深深的同情。乖巧聽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懂事,不用父母操心。但是太過於懂事真的好嗎?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並不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希望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
  • 不用管,孩子也很懂事?家長先別急著高興,孩子也許並不快樂
    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成為了家長可以炫耀的資本。這樣懂事的孩子家長又怎麼會不喜歡呢?有些孩子的懂事是源於父母。如果父母常向孩子表達愛意,對孩子溫柔體貼,那麼孩子就會經常性的向父母撒嬌。但如果父母經常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孩子就會感到害怕,變得越來越懂事。
  • 如何做一個懂事的人?
    想成為一個懂事的人,只要做到這九個字:克制自己,為別人著想。讀書時代,明白父母掙錢供自己讀書不易,好好學習,不亂花錢。父母不希望我們玩電子產品,不希望我們看閒書,那就不玩,不看。父母嘴中總有個別人家的小孩,別人家的小孩放學回家會幫做家務,不需要父母操心,考試成績就好,那麼作為一個「懂事孩子」的預備選手,你只需更勤快,更體諒父母,學習成績更好。這是讀書時代的懂事。
  • 孩子,其實你不需要太「懂事」
    03「懂事」的孩子可能犧牲了快樂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差不多有4000條回答,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樂。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懂事」是件不好的事,甚至一度認為孩子不哭不鬧,不向自己要東西是件很好的事。可誰又知道,那個外表看上去故作鎮靜的孩子,那個言語間顯得成熟老道的孩子,內心在想些什麼?那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犧牲了自己的快樂,成全了父母,成全他人。
  • 不懂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
    「我記得你以前很懂事的,怎麼現在這樣不聽話」,這是在我做了一件違背家裡人意願的事情之後,他們說的。聽到這句話我怔住了,從小到大都懂事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違背大人心裡想法的事情後大人們就認為這個孩子變壞了,就忘記了他之前的所有懂事。然而,之前不懂事的孩子變得「懂事」後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好孩子不懂事會哭的孩子總會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呢?
  • 太懂事的孩子,竟然有這三個缺點
    先別著急著羨慕,其實,孩子太懂事,未必是件好事。小孩天性就是幼稚又愛玩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幼稚,讓他們在不懂事的年紀裡獲得了許多成長的快樂。太懂事的孩子往往一輩子都不開心。後來從老師的了解中我才知道,小男孩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非常懂事,從小就會心疼媽媽,春遊都會說他不想去,其實是怕媽媽花錢。被同學欺負了,他也選擇忍著不告訴媽媽,因為怕媽媽會擔心。一個單親媽媽的不容易,年幼的他都看在眼裡。同樣,我曾認識一個小女孩,因為聽到父母鬧離婚,年紀小小的她單純地以為是因為自己成績不好。
  • 孩子有這2個懂事行為,並不見得快樂,家長別沾沾自喜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既聽話又懂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招人喜歡。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事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聽話,是父母的驕傲,但不見得孩子有多快樂。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
  •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
  • 不怕不懂事,就怕太懂事,孩子的這3種「懂事」行為,家長要警惕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懂事總沒有錯的,但其實家長所謂的「懂事」無非是少給家長找麻煩,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給出的評價,而對於孩子的終身成長來說,有的時候過於懂事往往並沒有好處,尤其是孩子如果有以下這3種「懂事」的行為,那麼往往會在未來成長後變得反而沒出息,家長一定要警惕。
  • 太懂事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活得並不快樂,過早「成人化」罷了
    孩子太懂事不見的好事,太乖的孩子「不快樂」不諳世事、天真無邪,這本應是孩子的代名詞,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可以肆意的在父母懷中撒嬌。她說,有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這種事在現在看來應該是家常便飯,現在的孩子打碎碗的時候大人們一定會關心孩子有沒有受傷,而媽媽卻因為打碎了一個碗受到了曾祖父的責罵和毆打。
  • 馬伊琍:後悔讓女兒變得「懂事」!她一點也不快樂
    大家常說,誰家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是父母上輩子的福氣,是父母這輩子的驕傲!但孩子過於懂事,作為父母的你,還覺得快樂嗎?有一個貼心懂事的孩子是種怎樣的體驗呢?近日,一位媽媽分享了兒子留給自己的紙條。雖說這是別人家的孩子,是令很多父母羨慕的孩子,但孩子未必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沒有媽媽的陪伴,不哭不鬧,甚至提醒媽媽檢查作業、吃飯,不得不說,這樣的孩子真懂事,家教也一定很好!
  • 懂事的孩子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請教會他「不懂事」
    莉莉(化名)有2個妹妹,年僅6歲的她就顯得格外懂事,媽媽出門帶著姐妹3個出去買衣服,2個妹妹總是拉著媽媽買這件買那件,唯獨莉莉一聲不吭等著媽媽給她選好。最後買完了,2個妹妹都買了2套衣服,可莉莉就只有一件衣服。回到家,媽媽直誇莉莉很懂事,知道給媽媽節約錢,2個妹妹太不懂事了,以後要多向姐姐學習。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