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懂事,是你想不到的悲劇

2020-08-27 魔法魚英語

我們經常聽到誇孩子的詞語像「成績好」「懂事」「聽話」之類,可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懂事呢?他能體會父母老師的辛苦,他能愛護並照顧弟弟妹妹,他很少提需求,只是事事做到令大人滿意。

可是為什麼,他能這麼懂事呢?

《奇葩說》中有一期談及&34;,肖驍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懂事懂成了討好型人格

有個朋友說她就是這樣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下面還有一個弟弟,知道父母賺錢困難,她就變得很懂事。出去逛街從來不會喊著要這要那,看到別人穿新衣服,自己穿著不知道哪個親戚給來的舊衣服,心裡羨慕也不忍心說出口。爸媽出去上班忙,自己就把能做的家務都做了,有時候還要照顧弟弟。她覺得自己聽話好好學習不給父母添麻煩,以後才能好好孝敬父母,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她習慣性壓迫自己的渴望,因為任何事情對別人感到愧疚。跟朋友相處,也特別會照顧大家,大家都說她人美心善,但卻不知道她自己的生活充滿壓抑。後來,朋友戀愛,碰到一個PUA男,在這段關係裡把她打壓到極致,我們才知道,她一直以來原來這麼痛苦。

之前看節目網友們討論說佟麗婭是討好型人格,沒想到身邊也有這麼一個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別人拒絕你時輕描淡寫;而你拒絕別人的時候;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跟成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只有成績好才能獲得父母的愛

你只有聽話才能被愛

你只有懂事才能被愛

……

這就好像在說,你本身是不值得被愛的,你被愛只是因為「聽話懂事」這些額外的附加值,一旦沒有這些附加值,你立馬會被拋棄。於是,在不斷的付出和愧疚中,討好型人格不斷內耗,陷入心理泥潭。

「懂事」的孩子更容易迎合大人

孩子在成長階段中會經歷一個「希望獲得讚賞」的階段,這一階段他行為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大人的讚賞,事實上他對行為的好壞並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認識。

他裝作上課認真聽講的樣子是因為認真聽講不會被批評,他裝作聽話的樣子是因為聽話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好處,他的懂事是帶有功利性的。

太過懂事的孩子往往難成大事

韓寒年少輟學,寫書成名

馬雲放著循規蹈矩的教師工作不幹借錢創業搞網際網路電商

比爾蓋茨退學創辦微軟

……

這些風雲人物身上似乎都帶著股非同尋常的決心和魄力,而那些從小懂事長大的孩子,就像給自己畫了個框將自己裝了進去,時時刻刻束手束腳,又怎麼可能擁有這種魄力呢?

發表在頂級兒童發展心理學期刊《發展心理學》上的一項研究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1968年,研究人員追蹤了745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測試了這些12歲孩子的智商、個性、平時的行為以及家庭的社會經濟水平。40年後,他們重訪了這些學生,結果發現,那些最「刻苦「的學生大都有體面的工作和收入,但他們不是最有錢的人。最富有的則是那些不喜歡遵守規則,喜歡挑戰家長和老師的額權威的孩子。

盧森堡大學等學校的研究者做出了這樣的推測:不聽話的人更不怕要求職位晉升和加薪;叛逆的人更喜歡競爭,不怕得罪人;和人際關係相比,他們更看重個人的利益得失。

在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想要僅憑刻苦努力跨越階級顯然越來越不現實了,更廣闊的信息來源,更具前瞻性的目光,衝破舊規則的魄力……這些要素越來越成為成功人士的標配,變才能通,只是一味聽話懂事宛如套子裡的人一樣,只會被時代落在後面。

相關焦點

  • 馬伊琍:孩子,你不想你那麼懂事!不那麼懂事的孩子,活得更幸福
    回想一下,自從做了父母以來,你對孩子說得最多的詞是什麼?「乖,聽話!」」乖,要懂事啊!「這成為每個爸爸媽媽的口頭禪,好像我們對孩子的全部要求,就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一切順從我們的意思去做,在我們給孩子鋪設好的「鐵軌」上穩步前進,達到我們希望的目標。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如果你真的擁有一個時時處處聽話懂事的乖孩子,你真的會幸福嗎?
  • 你只是一個孩子,可以不用那麼懂事的
    01「你家孩子真懂事!」、「這孩子真乖啊!」……每個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上述誇讚。畢竟懂事的孩子父母養起來特別省心。這一段喊話直接讓臺下的媽媽淚流滿面,回應道:「你的懂事讓媽媽心疼…媽媽更希望你能把剛剛這一番話對自己說一遍
  • 懂事的孩子最危險——今天你懂事了麼?
    「你怎麼不學xxx」「你為什麼不聽話」「你為什麼不能懂事兒些呢」家長的疑問三連,到最後覺得大概是上輩子造孽,這輩子攤上個不懂事兒的孩子。你應該感謝上蒼,懂事的孩子才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 一、窮人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那什麼叫早當家呢?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很多家長在孩子闖禍的時候,就搬出「孩子還小不懂事的免死金牌」,從而推卸責任。一句孩子還小不懂事就打發別人。父親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懶,自己也嘗到了苦果,真是活該。大多數時候都是你在家管孩子,弟弟就更囂張了。
  • 你快樂嗎?懂事的孩子
    什麼是懂事的孩子?一言以概之就是盡力去滿足大人的要求、而很少或從不向大人提出要求的小孩。這種小孩為什麼對大人沒有要求?是他們不需要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拒絕、不被允許甚至斥責,所以這些需求都被壓抑掉了。
  •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懂事
    調皮搗蛋的孩子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那聽話懂事的孩子呢?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懂事的、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可聽話的孩子們「快樂」嗎?羨慕那些調皮的孩子,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在地生活、玩耍;心疼那些懂事的孩子,因為他們很早就學會了妥協、忍讓和「默不作聲」。懂事的孩子不會給父母造成麻煩,可是他們也沒有得到無懼無畏的快樂。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孩子懂事,能為他們省下不少心,但過於懂事的孩子,就會失去孩子該有的童真,快樂,特別是那些學習少兒模特的孩子,不是說學這個不好,但往往那些被鍛鍊的孩子,都已經失去孩子該有的氣質,個性非常早熟,像個小大人。
  • 孩子,其實你不需要太「懂事」
    於是就問大麟子:「你不覺得你媽媽買得太多了嗎?」大麟子本能地回答:「對呀,都裝不下,放哪兒啊,都沒有地方放。」最後,姥姥生氣走了,媽媽撂下一句「你自己看著辦吧」,讓孩子左右為難。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懂事」是件不好的事,甚至一度認為孩子不哭不鬧,不向自己要東西是件很好的事。可誰又知道,那個外表看上去故作鎮靜的孩子,那個言語間顯得成熟老道的孩子,內心在想些什麼?那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犧牲了自己的快樂,成全了父母,成全他人。
  • 孩子,很多時候你不用太懂事
    最近鄭爽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表示,過早懂事的孩子太令人心疼,無獨有偶,王俊凱也曾表示:懂事得早的孩子,並不一定幸福。在本該撒嬌任性的年紀,為什麼卻要假裝成大人,裝作懂事、聽話的樣子?懂事的孩子對大人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要拋棄我」,其餘的打、罵、勞動都可以忍受,至於大人的愛,那根本就不敢奢求。
  •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卻聽不到孩子的話、不懂他們的心
    多年之後媽媽還對此事耿耿於懷,他卻說:「要不是當時我把雞腿掉地上,你會捨得吃嗎?」 「只有這樣你才會吃啊!」直到此時媽媽淚流滿面,才理解這個「不懂事的男孩」。  在多數父母眼中總覺得孩子不省心,可在孩子眼裡,我們卻是完美的。看著一群玩耍的孩子,主持人問玻璃牆外孩子們的媽媽:「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怎麼樣?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你給孩子打幾分?」
  •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往往讓父母很頭痛,而乖巧、懂事的孩子卻總讓父母很省心。 父母說什麼他都會聽;讓他做什麼他馬上就辦;父母說「累了,乖,自己玩會兒」,他就真的不會再過來煩你;有時,你傷心了他還能反過來照顧你的情緒…… 孩子懂事不是什麼壞事,偏偏各種教育文會告訴你小心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於是脆弱敏感的父母們又開始隱隱擔心,孩子太聽話,太懂事,會不會不太好?
  • 知乎高贊問答:懂事的孩子快樂嗎?答案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懂事、乖巧、聽話,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口頭禪。這也幾乎是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標準。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這篇瀏覽量達500多萬,回答者將近6000多條,但絕大多數人回答的都是:不快樂。
  • 別說孩子小就不懂事,孩子懂事起來,大人自愧不如
    說孩子小不懂事的人,要麼是沒見過懂事的孩子,要麼是沒擔當的父母推卸責任。真正懂事的孩子,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一句話,就可以讓這些所謂懂事的大人淚奔。01,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能生出一個懂事的孩子的父母,上輩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而每一個懂事的孩子,都是上天派來溫暖父母的天使。
  • 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讓你太「懂事」
    知乎上曾有一個關於「什麼樣的孩子會讓人心疼」的問題,其中有一條高贊回覆:「太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是啊!對一個太懂事的孩子,他被懂事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能不讓人心疼嗎?鄰居們都說這孩子真懂事、懂禮貌,要是我有這麼懂事的孩子有多好啊!父母也為此事感到自豪。
  • 懂事的孩子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請教會他「不懂事」
    家長總是會把重心和注意力放在家裡最淘氣的那個孩子身上,忽視家裡最懂事聽話那個孩子,美其名曰「你是個好孩子,你會理解媽媽的」。懂事的孩子被捧殺背後的「難過」很少父母會去在意,時間久了,在父母的眼裡就成了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模範似的往好的方向發展,一旦哪個孩子顯得特別另類或予以器重,父母便會傾盡全力去付出,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偏心」和「忽視」。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等到吃飯了,孩子還不肯坐下來,一直給大家夾菜。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孩子媽媽就一直在說:「我兒子一直都這麼懂事兒,懂得照顧人,從來不讓我操心。」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見這種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身上沒有其他孩子身上的那種天真爛漫,那種童真童趣,從小就活得像個「大人」一樣。很多家長都說這樣懂事兒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這種懂事兒對於孩子來說講,就未必是好事兒了。
  •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孩子不需要太懂事,他需要的是快樂
    因為父母覺得懂事的孩子能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太過於關注,而且他會體諒自己的,殊不知父母的這些自以為是對的思想,對於懂事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而一旦懂事的孩子嘗試通過一些不懂事的方法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的時候,父母會直接受不了,說他明明之前很懂事的,怎麼變成這樣了,太失望之類的話。
  • 不懂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
    「我記得你以前很懂事的,怎麼現在這樣不聽話」,這是在我做了一件違背家裡人意願的事情之後,他們說的。聽到這句話我怔住了,從小到大都懂事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違背大人心裡想法的事情後大人們就認為這個孩子變壞了,就忘記了他之前的所有懂事。然而,之前不懂事的孩子變得「懂事」後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好孩子不懂事會哭的孩子總會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呢?
  • 軍訓蜜蜂爬到嘴上了,女孩一動不動:孩子,媽媽不希望你這麼懂事
    尤其是孩子,更要學會自我保護,可這樣被蜜蜂蟄,依舊絲毫不動的女孩,她不是意志堅定,而是太懂事了。可能是因為教官說了,軍人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所以嘴角有蜜蜂,她也不敢動。不敢動不是因為害怕被蜜蜂蜇,而是擔心被教官看到,被批評。懂事的孩子,你隱忍的樣子,真的是讓人心疼。
  • 不想讓孩子像「賀子秋」一樣懂事!不要再誇獎孩子懂事了!
    我想大聲說,不要把懂事當做誇獎!你不知道被誇獎的人有多絕望!父母都喜歡懂事的孩子,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省事省心,可是對孩子來說他們壓抑了天性才變的懂事,對孩子來說何其殘忍。看到賀子秋想到了現實版的陳學冬,因為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他因為感情問題躲在茶几下哭,小編當時想著怎麼一個大男人就在節目中哭啊,是作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