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越懂事,越抑鬱!懂事的孩子,很讓人心疼!

2020-09-16 毛媽喵喵

諮詢室裡來訪的患者,一大部分是家長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正因為,他們的乖巧,懂事讓他們變得抑鬱。

案例A:某高中尖子班學生,自幼學習成績優異,每次考試在班級排名前五名。近半年來,出現失眠、抑鬱、自虐並有輕生念頭。

患者自訴,每次她壓力大時就用水果刀在胳膊刺自己,胳膊疼了,或流一點兒血,她就感覺自己會短暫放鬆一下。而且,這個頻率很高,水果刀隨身攜帶,有時,課間會在學校的衛生間裡刺自己。在家裡也會。每天竟有7、8次之多。

交談後,了解到,該患者父母對其期望很高,並說「如果考不到第一名就去死」之類的刺激性話語。如果,患者不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就會對其實施冷暴力。

患者為了討好父母,獲得父母的「關愛」,就努力表現的樂觀積極,力爭上遊。

患者自訴,她每天都會把自己關在家裡的衛生間裡,練習微笑表情。不讓父母看到她失落愁容。

我說:「你是不是練著練著,笑著笑著就哭了?」

聽完這句,患者頻頻點頭,情緒徹底崩潰,大哭一場…………

坐在一旁的我,真的很心疼這個眼前的少女,本是人生最美的年華,卻過著壓抑,痛苦的日子。

原生家庭之痛,要改變太難了!!!!!

這些懂事的孩子,何時才能療愈自己的痛楚?

相關焦點

  • 越懂事的女人,越沒人心疼,別不知道
    -01-似乎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被教育要做一個懂事的人。在家裡被父母教育,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不要任性,不要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爭搶,要學會謙讓。在學習也被老師教育,要做一個聽話的學生,除了學習以外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
  • 越懂事的孩子越讓人心疼,寶媽自述:孩子我希望你能頑皮一點
    頑皮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看著自家孩子撒潑鬧人,家長們一般都是又好笑又無奈。但是還有一種孩子,他們從小乖巧懂事又聽話,不爭不搶。很多家長表示,這樣的孩子更讓人操心!為什麼孩子懂事了,家長會更操心呢?原來,懂事的孩子容易出現下面這4個問題。
  • 為什麼越懂事的人越沒人心疼,而會哭的孩子往往有奶吃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告訴我們要乖,要懂事,大人都喜歡懂事的孩子,你看那誰誰誰,一點都不懂事,也不知道體諒大人,結果誰都不喜歡她,看她以後怎麼辦哦!於是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將懂事這一要求當作聖旨,絕對要遵從,一定不能做父母和老師不喜歡的孩子,慢慢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做任何事都第一時間想到別人會怎麼看自己,從而習慣了隱藏自己的需求。
  • 越懂事的孩子越讓人心疼,那些有人格魅力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前段時間,知乎上面一個問題火了: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儘管那位媽媽全程都對周圍的人說她女兒多懂事、多聽話,周圍的人也表示很羨慕。那位答主卻不以為然,他覺得小姑娘很可憐。《解憂雜貨鋪》中說:人的心聲是不能無視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忽略孩子的心聲。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讓家長沉默
    我特別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而且我一點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好聽話好懂事」。如果我將來結婚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過早懂事,要讓他像個孩子,成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看完這位網友的留言,心中充滿了心疼。這位網友生活中肯定是家長心裡的懂事孩子,旁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這個懂事,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過得有多辛苦。
  • 「綠色性格」的孩子,是大人眼裡懂事的孩子,可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在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裡,4位明星嘉賓帶著一群素人孩子一起生活和遊戲,孩子萌萌的表現更是自帶圈粉技能。其中小女孩彤彤特別懂事,在她身上所體現出的「綠色性格」的特徵,讓幾位嘉賓既感慨又心疼。彤彤完成採購苦瓜任務時,表現出的懂事和回森林小屋後低落的狀態,被鄭爽和譚松韻看在眼裡,譚松韻還主動找到吳奇隆商量,吳奇隆感嘆道,「彤彤總是委曲求全,替別人著想,她不只會顧著自己,她什麼事情都會讓,別人要換她也會同意。」
  • 為什麼孩子越懂事,家長越需要注意?
    「你要懂事」,幾乎是每個人從小聽著長大的一句話。直到今天,家長還是樂此不疲,把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當做教育的目的;把是否懂事,當做衡量孩子好壞與否的標準。然而,從身邊許多人的故事,到各種新聞報導的案例,我們發現,越來越多懂事的孩子,在進入大學,或步入社會後,出現了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不斷否定自己、覺得一直以來都很孤獨、從沒被愛過,內心掙扎而痛苦。問題出在哪裡?
  • 懂事的孩子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請教會他「不懂事」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會像蘇明成這樣幸運的,不是嗎?可見這種父母給予偏愛和溺愛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消極性影響。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選擇自己一個人扛,這樣的孩子情緒長久被抑制,將來遇到無法走出的困難很容易走向抑鬱。
  • 越懂事媽媽越愛我?在所有形容詞裡,我最討厭「懂事」
    僅僅就因為德善是個懂事的孩子。懂事,往往是孩子隱忍、恐懼、聽話和討好的代名詞,背後則是孩子的害怕、沉默與妥協。孩子因為懂事,想要什麼都不敢和父母說,怕看到父母不悅的眼神;自己遇到困難也不敢開口找人幫忙,怕麻煩到別人。別人找他幫忙卻很難說「不」,總為他人考慮,卻不考慮自己。這樣的孩子犧牲了很多,到頭來卻可能什麼回報也得不到。
  •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通常人們喜歡用「長殘了」來形容那些小時候長得可愛俏皮,但是長大後變得普通,顏值大不如從前的人。很多人道「歲月是把殺豬刀」,越長大反而長得越醜。除了外貌上的變化,部分網友也用長殘形容自己的內心成長曆程。
  • 孩子太懂事總讓人心疼,愛孩子要讓他學會「不懂事」,父母注意了
    文/小易育兒達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的懂事,也會聽到有人指責有的父母帶出來的娃真是個熊孩子,讓人討厭讓人煩。毋庸置疑,大家一般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覺得父母能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父母,所以大家看到懂事的孩子,除了誇讚孩子,更佩服能帶出這樣優秀孩子的家長。但也有人會感到疑惑,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總是教育孩子懂事,可是誰知道「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電影《龍貓》劇照電影《龍貓》裡,看著孩子遠去的背影,小梅的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寶貝,越來越懂事了!」「寶貝,在家聽的話!」「家孩子很懂事,學習上從不讓家人操心…」……我們通常會用這些話來表揚孩子,或是激將孩子。可是捫心自問,懂事的孩子心裡想要什麼,我們知道嗎?我從小學習很用功,生活上也算是很懂事,也算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是我為什麼不快樂呢?
  •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
    導讀: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父母不要讓孩子太懂事,孩子就應該單純快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愛哭的孩子有糖吃,越懂事的孩子將來越沒出息,有幾點原因
    小男孩的懂事和隱忍令人心疼,我猜,那個時候,他的心裡一定是千千萬萬分不願意的,但是作為哥哥,他的媽媽可能就會經常教育他"你要聽話,多讓讓妹妹",這樣看來,懂事的孩子,過得就真的很快樂嗎?
  • 越懂事,越絕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癒
    聽了女兒的話,臺下的媽媽壓抑不住自己的眼淚,對女兒說:「媽媽也希望你不用那麼懂事,你不用取悅所有人,堅持做你自己,不要總太委屈自己。」小時候覺得能成為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挺好的,這樣既能讓父母開心,也不會與父母產生矛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發現,越長大越「懂事」,越會「察言觀色」,也越「放不開自己」,無法將真正的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害怕別人會討厭自己。
  • 《以家人之名》心理學解讀:賀子秋,最懂事的孩子為何讓人心疼?
    他太懂事了,懂事得讓人心疼……他也只能聽著……他始終記得媽媽是借了李爸的錢跑到了深圳,從此了無音訊,而他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只有善良的李爸真正的愛他……他回來還是假裝「富二代「,給妹妹買奢侈包,透支信用卡借錢給二姨,不是為了虛榮,而只是希望家人能夠覺得他是真正的依靠……當李尖尖拒絕了他卻選擇了大哥的時候,他那句「為什麼每一次被拋棄的都是我「讓人特別心疼
  •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後心理問題普遍越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小孩子天性愛玩鬧,性格調皮搗蛋,一方面是因為生理因素,即大腦發育尚不完全,自控能力弱。另一方面是環境因素,他們尚未完成社會化,對很多社會規範還不理解。雖然調皮搗蛋的孩子佔大多數,但是我們也能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們不哭不鬧,與大多數孩子有著顯著的差異。他們有的氣質優雅,男孩風度翩翩像一位公子,女孩安靜柔美像一位公主。有的年少老成,剛上幼兒園就開始幫父母洗衣服,掃地拖地更是不在話下,年齡稍大點父母便讓他們做飯。
  • 馬伊琍:越「懂事」的孩子,越代表家庭教育失敗!父母該認真反思
    「你家的孩子真懂事啊」,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想想有人這樣誇獎你的孩子你是什麼心情?沒錯,一定很開心!「懂事」本身是一個褒義詞,是對孩子的誇獎,也是對家長教育孩子的肯定。但是「懂事」的孩子,真的是孩子自己本身的意願嗎?我看到更多的是懂事的背後是被壓抑著失去本來自我的孩子。我們父母有沒有好好坐下來想想:懂事真的是孩子希望的嗎?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聽話就會聽很多人的話,懂事就會懂不必懂之事」,當然這兩句話有點感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專業的話,這樣提出的意見才值得大家參考。1、太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太壓抑自己很多成年人經常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情緒低落、抑鬱,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壓抑什麼呢?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欲望,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壓抑的心理習慣,或許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生活相對不是很複雜,用壓抑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形象可以應對絕大多數人和事。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