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孩子「不聽話」了,90%的父母都錯了

2020-09-15 小稚媽媽愛分享


一件小事引發的思考

上周末,我跟娃在家一起做飯,那場面太讓人累心了。

我擇菜時,讓他幫我那個盆過來,他去廚房不僅端來了盆,還在盆裡盛了點水,說是要給我洗菜。

洗菜就洗吧,但是拿著菜蘸著盆裡的水,到處甩,弄得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是水,一片狼藉,我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去清理。

吃完飯,我困得不行,想休息一會。可他偏要拉著我陪他玩樂高,跟他怎麼說都不行,氣得我當時就發起飆來:「你怎麼就不能聽話會呢。」

晚上跟老公說起這件事來,本想跟老公一起吐槽一下孩子的不聽話。

但老公卻說:「 你為啥一定得讓孩子那麼聽話呢?孩子這個年紀本身就是有點調皮。再說了,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想法,你為什麼不多聽聽他的想法呢?」

聽了老公的話,我嘴上仍然嘟囔著「聽話的孩子多好帶呀。」可仔細想想,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想法。

為什麼不建議家長說「你要聽話」

  1. 讓孩子聽話,會磨滅他們的主見

捫心自問,我希望娃事事都聽話,是因為感覺那樣自己會少費很多口舌,也會少生一些氣。

碰到其它家長時,我們也經常念叨各家的孩子如何淘氣,變著花樣的不聽話。因為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孩子聽話就意味著好管教,少費心,執行力強。家長說啥就是啥,孩子不需要反駁,照著要求做就行。

但其實,孩子聽話,只是看上去讓人省心,但對於孩子的長期自我發展來說是不利的。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對100名2-5歲具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孩子和2-5歲沒有反抗傾向的孩子從小進行追蹤,一直追蹤到青春期。

實驗的結果表明,那些具有反抗傾向的孩子中,84%的孩子在青年期都具有堅強的意志力,遇到事情後有主見,有獨立的分析判斷能力,敢於自己做出有主見的決定。

而那些比較順從,從小沒有反抗傾向、聽話的孩子中,僅有26%的孩子在青年期中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剩下的74%的孩子都有遇到事情後不知道如何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要求孩子聽家長的話,就意味著勢必會抹殺掉孩子本性中的自主意志。總不能我們要求孩子小的時候聽話懂事,等孩子長大後又要求他們有主見。

不讓孩子嘗試,他們就不會成長;不讓他們試錯,他們就無法理解什麼是正確。

  1. 聽話的孩子,極有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一般來說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比如他們害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喜歡跟別人說對不起,對於別人的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很少拒絕,對待事情沒有自己的原則,希望自己的行為能滿足別人的期望與要求。

」天才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中,曾經自爆自己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

她坦言:」由於自己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坐上了副總編的位置。在她身邊一直都是比她年長,或比她更成功的人,所以形成了她不會跟別人產生衝突的性格,哪怕別人說了一些在她看來是完全胡說八道的話,她也不會跟別人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因為她害怕跟別人起衝突,這樣的性格讓她自己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收斂了真實的自己.「

聽話的孩子,心底大都是渴望按照達到別人既定的目標和要求,通過取悅他人,來看待自己的價值。

他們希望自己獲得別人的認可,所有的行為都儘量達到別人的期待與要求,不敢反抗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永遠不要在別人那裡找自我價值的體現。 比起讓他聽話,我更希望他們有自我的意志,有思考、判斷哪怕是批判的能力。

試試這3種溝通方式,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1. 多聽少說,孩子」不聽話「的背後都隱藏著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獨立就意味著他有他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每次看似的」不懂事「,專門跟你對著幹,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因此,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家長首先要學會傾聽。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孩子。

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說話的機會,才能讓他們真正了解他們不懂事的原因,這樣他們也才有可能擁有自己的自主意識。

2.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拿破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當發現孩子出現生氣、發脾氣、或者任性的行為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尤為重要。家長的情緒失控,通常會讓孩子」不懂事「的情況越來越糟。

如果家長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用吼叫、威脅的方式企圖」掌控「孩子時,孩子往往會因自想法被壓抑而產生更強的逆反情緒。

相反,如果家長能平和的回應與引導孩子時,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他們怎麼做,如何做,讓他們擁有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才能把「不懂事」愛發脾氣的「犟小孩」變成充滿理性和智慧的「乖小孩」。

3. 可以給孩子制定規矩,但不要遏制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自制力差、淘氣、天生有反抗情緒。如果一味的壓制孩子的這些天性,讓孩子變成懂事聽話的「模板式孩子」,處處順從,事事乖巧,那他們反而不是孩子,只是父母的提線木偶罷了。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規則給人自由。」瑞典著名作家林格倫曾經說過:「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製和自我指導的。」

我們不是要讓孩子變成一個聽家長話的孩子,而是要讓他能自己聽自己話,自己有規矩,做事有原則的人。要讓孩子因為明事理而「聽話」,而不是因為懼怕權威或擔心懲罰而被迫服從。能尊重自己的內心和天性,才能成為一個鮮活而生動的人。

寫在最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讓孩子聽話懂事的前提在於,我們家長要不斷的自我審視和調整我們所用的育兒方法。

面對孩子種種不聽話、不懂事的行為,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尤為重要。父母恰當、智慧的引導方式,會幫助孩子成長為有自主、有主見、有自我約束力的人。

大家都在留言區說說,你平時都是怎麼」抗住「孩子的種種」不聽話「的?

我是@YOYO育兒說,青雲計劃獲獎者,母嬰領域優質作者,專注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育兒知識乾貨。歡迎關注,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90%的家長都用錯了教育方式
    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每一位父母身上都多了一份責任。很多父母經常抱怨說,自家的「神獸」越來越不聽話,真的是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啊。和孩子來一次平等的交流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我們當父母的為什麼那麼生氣?
  • 不是孩子不聽話,百分之80的父母都做錯了
    (寫在國際不打孩子日)有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孩子很煩,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家裡常常充斥著大人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哭鬧聲,你常常嘆息,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都是一張白紙,任你塗鴉,不是跟孩子溝通太困難,是你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 太聽話的孩子其實很悲哀,有格局的父母都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再說除了當前的工作,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做其他的什麼工作。聽話的孩子,即使長大後,也很難走出父母愛的掌控,凡事會以父母的意願為主,一輩子都會一直活在長輩的傳統思想理念之下,規規矩矩,不敢犯錯,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會想著去突破自己,光活著就被很多東西給局限住了。
  • 孩子聽話背後的真相,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
    從小到大,我們都擁有一種集體潛意識,聽話的孩子會得到獎賞。也許是老師發放的小紅花,也許是爸媽給買的新玩具,也許是大人聚會時異口同聲的誇讚。反之,一旦不聽話,那一定就是「壞孩子」。但這條路徑細想起來很可怕,如果說話的人是錯的呢?還要聽嗎?也許會有人辯解:「我們是親生的爸媽,怎麼會害孩子呢?」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
    導讀: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可能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並沒有停止哭鬧。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轉身走向出口。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經常有父母在後臺留言,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再問吧孩子還嫌煩;還有的父母說,工作實在太忙,等有時間想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卻總是沈默。這分明是你不懂得控制情緒,孩子縱使是錯了,也要給他機會,說說為什麼錯了。不給孩子表達的結果就是,我給爸爸費勁心思準備生日禮物,我爸卻以為他的女兒不務正業。我想,任何一個爸媽,都不想跟孩子之間徒生嫌隙。所以當孩子惹你生氣時,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冷靜的時間,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呆10分鐘。10分鐘後,等我們消化了自己的負面情緒,等孩子平復了心情,我們再認真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 孩子聽話懂事?很多父母錯了!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回家路上,朋友就開始教育女兒,非常溫柔認真地跟她說:「笑笑你記著,以後如果身體哪裡不舒服就告訴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忍著知道嗎?你只有說出來,媽媽才能幫你,媽媽不想看你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笑笑懵懂地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孩子不聽話,拒絕溝通,如何走出父母的「獨角戲」?
    不知道是哪位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揚沙,便大喊了一聲:「寶寶,不要把沙子揚起來。」這下可好了,幾個小孩接二連三地把沙子往天上拋,弄得小臉、衣服、鞋子裡到處是沙子,還樂呵呵地笑個不停。 家長們接二連三地跑過去,幫孩子們拍掉身上的沙子,並再三囑咐:「不要這樣揚沙子!」一轉身,孩子們依舊自娛自樂,將沙子揚上天。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孩子出生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以為父母說的都是真的,自己不聽話,父母就會不要自己了,這樣讓孩子心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變得膽小,生怕惹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不要自己了,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好像隨時就會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抑鬱。
  • 教育孩子3個有效方法,廈門網友:管用,不打不罵也能讓他聽話
    有些孩子對此很受教,最後孩子聽話大人開心;有些孩子就不一樣了,好說歹說就是沒效果,沒辦法只能使出「絕招」,吼叫打罵威脅等等,先讓孩子此時乖乖聽話再說。家長疏忽教育,孩子性格已經難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只剩下這種:不聽話時先打一頓再說,實在不行就兩頓。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
  • 孩子只會聽話就不會懂事,父母「都是為你好」,培養不出優秀孩子
    但黃磊不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誰見過馬拉松搶跑的呢?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短跑比賽,要讓孩子有個好的人生態度,慢慢對自己的人生有理解。如果孩子不想做某些事情,他就要承擔不做的責任,學會對自己負責。
  • 李玫瑾教授推薦:這些話,希望父母都不要再說了
    導讀:李玫瑾教授推薦:這些話,希望父母都不要再說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推薦:這些話,希望父母都不要再說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做聽話的父母,在該說不的時候再說不
    相信這些問題很多家長都經歷過,處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第一個問題:孩子是否要多抱抱呢?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一定要多抱,只要她想讓抱,就抱抱,不要拒絕。如果你們平時總能真誠地滿足她被抱的需求,到某一天真的因為勞累不想抱,實事求是地跟孩子說,孩子一定會理解的。
  • 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
    導讀: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四招專治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可以用著試試看,有奇效哦
    這四招專治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可以用著試試看,有奇效哦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比喜歡任何都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難聽的話語,也是從孩子信任、最愛的的爸爸媽媽口中大喊出來。父母每次吼完孩子之後都會後悔,都會下定決心不再去吼孩子,但是脾氣一來的話,父母就忘記了一切,然後就是吼孩子,接著就是後悔和內疚,這也許是每一個家長都經歷過,然後又不斷重複經歷的事情。面對孩子不聽話,當再次被孩子激怒的時候,家長們不妨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