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2020-08-30 阿咕的媽媽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


很多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採用恐嚇教育。恐嚇是什麼?恐嚇就是事情沒發生,也很可能不會發生,更可能是在胡說八道,卻被家長當成了事實給孩子描述和渲染,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繼而變得聽話。也許父母認為孩子小,說這些話,只是嚇嚇孩子,讓孩子不再哭了,不再鬧了。但這種恐嚇孩子的話,也許能讓孩子暫時停止了哭鬧,但父母的恐嚇的話,孩子聽多了,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父母經常對孩子恐嚇,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孩子出生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以為父母說的都是真的,自己不聽話,父母就會不要自己了,這樣讓孩子心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變得膽小,生怕惹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不要自己了,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好像隨時就會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抑鬱。



朋友講了她的孩子的一件事,朋友的兒子非常調皮。


每次朋友氣得沒有了辦法,就會對孩子大聲吼:「你要氣死我呀,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孩子只要一聽這話,就不敢再鬧了,也能暫時聽話些。


有一次,孩子在超市裡,非要買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他說,家的舊了,要新的,朋友不給他買,孩子不幹了,在地上打起滾來,朋友打了孩子幾下,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


朋友假裝往前走了幾步,孩子一看媽媽要走,嚇得連聲音都變了,「媽媽別不要我,我不要玩具了。」當天晚上,孩子發燒了,嘴裡還說著「媽媽我不要玩具了,媽媽別不要我。」


從那以後,朋友在孩子面前再不說恐嚇的話了,她說,父母對孩子說恐嚇的話,對孩子傷害太大了。

父母對孩子恐嚇,會讓孩子性格自卑,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或者學習不優秀,往往恨鐵不成鋼,就會說「下次再考不好,你就不用回家了。」父母的恐嚇打擊的言語,讓孩子的自信心一點一點喪失,越來越自卑,自卑會讓孩子自暴自棄,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孩子的學習只能越來越差,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



父母有時候對孩子恐嚇,會讓孩子膽怯,退縮,不敢輕易嘗試新事物。父母為了避免孩子去做危險的事,用恐嚇的言語提醒孩子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許做,讓孩子覺得生活在一個危險的世界裡,桎梏了孩子的思想和手腳。

恐嚇教育,本質上是欺騙教育。父母為了達到對孩子的管理,用不可能發生的事騙孩子,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會認為父母說的是真的,但等孩子大了,孩子知道了父母的恐嚇的話是騙他的,父母在撒謊,孩子也會學會撒謊。



父母對孩子恐嚇,就像「狼來了」的故事裡:放羊的小孩三番兩次地喊狼了,最後沒人再相信他了。父母的對孩子的恐嚇,只會使孩子再也不相信父母了,父母的教育在孩子心裡沒有了信用,失去了權威,削弱父母對孩子的以後的教育。

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父母對孩子的恐嚇會對孩子的童年帶來很大的陰影,並且對孩子的心理的影響很多年。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能否健康成長,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的,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也許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更要付出耐心和愛心,而不是簡單的用恐嚇來阻止孩子調皮。

父母的態度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給予孩子肯定和讚美時,孩子更能夠成功成才;而當父母總是打擊謾罵,恐嚇時,孩子也只會走向落魄。多鼓勵孩子對的行為,強化好的習慣,父母恐嚇孩子,並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次父母也許用恐嚇暫時制止了調皮,但下次孩子照樣會犯。



《正面管教》告訴父母,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跟孩子溝通,父母的態度要和善而堅定。就是父母先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告知孩子問題是什麼?並且和孩子找出解決辦法,制訂規矩,以防下次再犯。

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沒有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而孩子的心靈受到的傷害,卻有時候來自於孩子最親近的父母。父母不要再用恐嚇的言語來對待孩子,請正確地愛孩子吧!

相關焦點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一位媽媽對哭鬧要買玩具的兒子說:「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乖,我們去買吃的」。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恐嚇教育"讓孩子聽話,同時也讓孩子受傷
    而讓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年被嚇唬的小孩長大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後,依然在用恐嚇教育試圖讓孩子聽話。,你還在用恐嚇教育嗎?雖然恐嚇教育能讓孩子聽話一時,但同時會讓孩子受傷一世。恐嚇教育不僅讓孩子處在被父母拋棄的疑慮之中。像&34;這種話更是會讓小朋友混淆概念,曾經有民警無奈地說希望家長不要再說類似的話,他們希望孩子遇到危險能第一時間想起找警察幫忙,而不是讓警察變成孩子們害怕的人。
  • 「不聽話就把你抓起來!」別再恐嚇教育孩子了,只會給娃造成傷害
    編輯:張大貓生娃不易養娃更難,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小時候的叛逆期階段,不聽話的娃真是讓新手父母頭疼到不行,不知道該怎麼教育。靠嚇唬就能把孩子教育好了?昨天群裡聊天還聊到孩子不聽話的話題,結果有個寶媽神秘一笑,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小視頻的博主。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趕緊去,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放下iPad,明天你就別想玩了!」事實上,威脅、恐嚇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最大的軟暴力,也是一種最可能產生惡果且「無能」的教育方式。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別再用恐嚇教育,「南風效應」家長要懂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應該有聽過父母以這樣的口吻跟孩子講話:&34;。這時候孩子一般都會停止哭泣,不敢再大哭大鬧。我身邊有個朋友就習慣以這樣的語氣跟孩子講話,孩子年齡尚小不懂得分辨話中的真假,很容易就&34;。朋友最近也跟我提起這件事情,說每當用這招對付孩子都屢試不爽,這也沒辦法,每次孩子在大街上或者在超市裡都喜歡賴在地上不走,怎麼說都不聽。
  • 「你再不聽話,我可不要你了」,哄騙教育害人不淺,但願沒有你
    女兒看到媽媽又改變了主意,於是大聲對媽媽說,「你騙人,我以後再也不相信你了。」家長都曾經這樣做過,用哄騙的方式逼迫孩子就範。可是卻忘記了,哄騙其實是一種欺騙,很容易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家長喜歡用的哄騙方式大概分為以下幾種1.情感恐嚇型「你再不聽話,我可就不要你。」孩子頓時就悄無聲息了。在家長看來,這種方式奏效了,真的將熊孩子制服了,甚至會驕傲地向身邊人傳授經驗,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套。
  • 別迷信恐嚇教育了,孩子更希望你能這樣
    01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名女童獨自出門找媽媽,結果迷路了。好心人帶她去找警察,沒想到她一看見警察反而害怕得哇哇大哭。還好,最後警察幫助女童找到了媽媽,也得知女童害怕警察叔叔的原因:原來,女童的父母經常對她說「不聽話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之類的話,導致她看到警察就害怕。
  • 「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別再這樣對孩子說話,會傷孩子兩點
    昨天接兒子放學回家,路過小區商店門口,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三歲的男孩正扒著商店的門,不肯走,男孩的媽媽面帶怒容威脅孩子道:「如果你再不走的話,我就走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聽到這句話,原本正張大嘴巴在哇哇地哭,一下子就收住了,眼神怯怯地看著他的媽媽,男孩媽媽見自己的話起了作用,又一臉得意地走過去,牽起孩子的手往小區內走。
  • 「再哭媽媽就不要了」,你還在用「恐嚇教育」來讓孩子聽話嗎?
    很多事實證明,這樣的「恐嚇教育」往往只利於大人,給孩子帶來的通常是負面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沒有什么正面作用。導致孩子不自信「恐嚇教育」其實對孩子來說算是一種「打壓教育」,孩子經歷過多次之後,就會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甚至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他們會害怕家長失望,從而變得畏首畏尾或者極度不自信。
  • 奶奶關愛、爸爸培養、媽媽恐嚇,男孩懇求父母:再生一個吧放棄我
    可別忘了:周六上午學畫畫,下午彈鋼琴;周天上午補數學,下午補英語。」一位望子成龍、實施「精英培養計劃」的父親。「再不好好寫作業,就告訴你班主任!不想上學?要不要把你送去軍事化管理的學校?來自一位傾盡全力管教孩子的媽媽。「我聽見他們咀嚼食物的聲音,都感覺厭煩!我討厭他們,但又特別害怕離開這個『溫暖』的家!我有時候希望父母出意外死掉,但每次想到這些又很內疚自責,我為什麼這麼沒良心。」
  • 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
    孩子立刻說:「媽媽,我不要玩具,不要離開我。」1.利用孩子對父母的愛無論是「媽媽不再愛你」,「媽媽不再喜歡你」還是「讓警察把你帶走」,他們都利用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即利用孩子對父母的愛作為嚇the孩子,如果不這樣做,請剝奪父母對他的愛。2.威脅比對孩子大喊大叫更可怕許多父母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是錯的,但很少有父母認為威脅孩子是錯的。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以發洩自己的情緒。
  • 別再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傷害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中,有太多大人喜歡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表面看似是玩笑,其實對孩子的殺傷力極大。被拋棄的恐懼,會讓孩子的內心長期存在陰影,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每次我都會當場告訴他,這是假的。爸爸媽媽愛你,他是在開玩笑,他覺得好玩,但我們不喜歡這個玩笑。幾次下來,說的人也覺得沒意思了,就不會再說了。等兒子長大點,他學會自己反駁,他會說,你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我爸爸媽媽永遠愛我。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當然,還有一些老人,面對鬧人的孩子,也會說上一句:「你再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
  •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這句話到底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親子教育上,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甚至是他們的命運。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管你了!」,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 「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的話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天底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話,父母儘量不要對孩子說。比如:兩三歲的孩子睡前愛玩,媽媽嘗試了各種方法,孩子就是不睡,媽媽很生氣:「你愛睡不睡,我不管你了!」 這句話,會極大的挫傷孩子。剛開始用一兩次,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愧疚,但用多了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應該儘量不說這句話。二,「我不是早就告訴過你了嗎?」
  • 「恐嚇威脅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我們從小最常從父母那裡聽到的句式就是「你再不……就……」「你再不趕緊寫作業,這周末就別想出去玩了。」「你再這麼哭鬧,媽媽就不喜歡你了。」2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父母會說:「你再搗蛋,所以,不要用爸爸媽媽來威脅孩子,孩子內心會覺得,只要自己不聽話,就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
  • 媽媽再怎麼生氣,這些話也不要對孩子說,比打罵更傷害孩子
    導讀:媽媽再怎麼生氣,這些話也不要對孩子說,比打罵更傷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再怎麼生氣,這些話也不要對孩子說,比打罵更傷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一句「我不要你了」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打他一頓,父母要慎說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鬧,我不要你了,你走吧。「」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省心,我真想把你送給別人。「上述這些話,或者類似」我不要你了「的話語,作為父母你曾經對孩子說過嗎?作為孩子,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嗎?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