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聽過這樣一些話,&34;&34;等等,雖然長大後就懂得爸媽肯定不會丟下自己,但是當時肯定是被嚇得哇哇大哭。而讓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年被嚇唬的小孩長大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後,依然在用恐嚇教育試圖讓孩子聽話。
&34;,孩子不聽話,你還在用&34;嗎?
曾經碰到這樣一位寶媽,大家都喊她張姐,平時在公司裡是挺有人緣的一個人,大家對她的印象都是和氣、好說話等。但就是這樣一位公認脾氣好的寶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卻顯得缺乏耐心,過於粗暴。
一次周末同事受邀帶著孩子到張姐家裡吃飯,同事家的孩子比張姐家女兒小一點,兩個孩子玩著玩著就因為一個洋娃娃鬧了彆扭。兩個孩子都想玩娃娃,但是娃娃只有一個,兩個孩子互不相讓,突然間就哭了起來。
張姐和同事連忙過去哄娃,張姐想讓女兒把娃娃給同事的孩子先玩,但是女兒怎麼說都不肯鬆手,哭得聲嘶力竭。張姐突然板起面孔厲聲對女兒說:&34;這話一出不僅女兒被嚇到抽噎,連同事也投去了不贊同的目光,不能理解張姐為什麼突然對孩子這麼兇。
分析
套用一句網上的玩笑話,都2020年了,孩子不聽話,你還在用恐嚇教育嗎?雖然恐嚇教育能讓孩子聽話一時,但同時會讓孩子受傷一世。恐嚇教育不僅讓孩子處在被父母拋棄的疑慮之中。
像&34;這種話更是會讓小朋友混淆概念,曾經有民警無奈地說希望家長不要再說類似的話,他們希望孩子遇到危險能第一時間想起找警察幫忙,而不是讓警察變成孩子們害怕的人。
除了恐嚇教育,面對孩子哭鬧,爸媽還有哪些辦法可行呢?
1.給予一段冷靜時間。
有時孩子的哭叫聲會讓爸媽心煩意亂,忍不住就開始吼孩子。建議爸媽發現孩子哭鬧後,首先給彼此一段時間冷靜,可以把孩子帶回房間讓他自己待一會,也可以爸媽找個安靜點的地方待著。等氣頭過去了,心裡對於如何教育孩子也就有數了,避免了爸媽氣頭上說話不管不顧的問題。
2.小懲大誡。
對孩子來說,恐嚇和責備未必能讓他記住自己做錯的地方,爸媽沒必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一些小小的懲罰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制定懲罰措施時爸媽要找準孩子的弱點,比如不聽話的代價減少孩子的娛樂活動,推遲計劃好的出遊行程等。通過這樣小懲的手段達到大誡的效果。
育兒寄語
如果靠大吼大叫生氣就能教出好孩子來,那麼多種多樣的育兒方法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希望爸媽們都能心平氣和地看待孩子的過錯,別讓你的娃成為嚇大的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對孩子進行過恐嚇教育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