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媽媽就不要了」,你還在用「恐嚇教育」來讓孩子聽話嗎?

2020-08-18 素質教育觀察


前段時間,在安徽六安市有個小朋友在路邊哭泣,路人詢問才知道他是迷路了就幫他報了警。過了一會兒後,警察叔叔趕到,小朋友沒有覺得放心,反而哭得更大聲,在陪著小朋友等家長的過程中警察叔叔一直安慰他,但他的哭聲仍舊沒有停止,直到家長來將他領走。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其實是因為家長之前總是告訴孩子「你再不乖就讓警察叔叔來把你抓走」,導致孩子一直認為警察叔叔是壞人,這就是家長的恐嚇式教育發揮著作用,這種方式短時間內可以讓孩子聽話,但也容易導致孩子在真的有危機時,不能及時尋求庇護。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什麼狼把孩子叼走,讓醫生把你抓走,或者讓老師叫你罰站之類的,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熟悉,是你經常講的,或者是在你小時候經常聽到的。


家長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在嚇唬嚇唬小孩子而已,但其實這些語言卻會給小孩子帶來一種被拋棄的潛意識影響,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沒有安全感。很多事實證明,這樣的「恐嚇教育」往往只利於大人,給孩子帶來的通常是負面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沒有什么正面作用。


孩子會變得更加敏感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一個「恐嚇式教育」的家庭,那他很有可能會比其他孩子更加敏感,因為他每次接收到家長的情緒都是生氣、不耐煩的,長久以往就導致孩子很容易注意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對周圍環境更加敏感。


導致孩子不自信


「恐嚇教育」其實對孩子來說算是一種「打壓教育」,孩子經歷過多次之後,就會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甚至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他們會害怕家長失望,從而變得畏首畏尾或者極度不自信。


讓孩子失去主見


經常對孩子進行「恐嚇教育」,孩子就會逐漸認同家長的做法,只會乖乖遵守家長的教育,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看出,「恐嚇教育」只有利於家長一時的教育和鎮壓,卻無法讓孩子從中受益,更無法讓孩子憑藉這種教育成長為更優秀的人。


要知道,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害怕,而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從而走向正確的路。當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的時候,與其去恫嚇、誘騙他,不如正面引導,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行為。


用「啟發式」提問正向引導


用啟發式提問,可以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心。


之前朋友說她家鵬鵬總想和弟弟擠在一張床上睡覺,但弟弟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四個人擠在一張床上實在睡不下,朋友想改變鵬鵬的想法,但她並不是去呵斥他「你再不聽話、不自己去睡覺,我就揍你」,而是對鵬鵬進行了一些提問,耐心地和他溝通。


她先是問「為什麼你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睡呢,能不能告訴我原因」,鵬鵬搖搖頭不說話。


朋友又問「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太顧著弟弟了,弟弟和爸爸媽媽睡,你也要和爸爸媽媽睡」,鵬鵬輕輕點了頭。


「那你覺得弟弟可以自己睡在小房間嗎?」鵬鵬說「可以。」


「如果弟弟不願意的話,你可以幫我安慰安慰弟弟嗎?」鵬鵬說「好,我會努力的」


我覺得朋友的這種教育方法還是挺好的,用提問來啟發孩子思考,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害怕,而是能夠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循循善誘,耐心啟發,這才是正向引導的打開方式。


以結果為導向正向激勵


在小寶三歲多的時候他奶奶帶他的時間比較多,小寶就整天坐著電視機前看電視,有時一看就忘了吃飯,他奶奶就會直接關掉電視,或者嚇唬他「再看電視等下爸爸就回來揍你」。但是這樣的效果不佳,有時小寶還會哭鬧。


後來我想了想,覺得可以用「正面激勵代替負面威脅」,畢竟他現在能夠聽得懂話了,我們可以找個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


之後小寶持續看了一個小時電視後,我們就會把電視關閉,然後在他哭鬧著要看的時候跟他說「你不是想知道那本宇宙人後來的故事嗎?快去拿來媽媽給你講講」。有時候時間恰當的話,也這樣說:「你先是看電視呢,還是先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公園裡可是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在做遊戲哦?」


可以是用獎勵代替懲罰,也可以是給孩子多種選擇,這樣以結果為導向,正向激勵,就可以很好改變孩子。


教育不是恐嚇,而應該是堅定中蘊含著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愛、需要掌聲、需要鼓勵,唯獨不需要的就是恐懼。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恐嚇教育"讓孩子聽話,同時也讓孩子受傷
    而讓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年被嚇唬的小孩長大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後,依然在用恐嚇教育試圖讓孩子聽話。&34;,孩子不聽話,你還在用&34;嗎?,你還在用恐嚇教育嗎?雖然恐嚇教育能讓孩子聽話一時,但同時會讓孩子受傷一世。恐嚇教育不僅讓孩子處在被父母拋棄的疑慮之中。像&34;這種話更是會讓小朋友混淆概念,曾經有民警無奈地說希望家長不要再說類似的話,他們希望孩子遇到危險能第一時間想起找警察幫忙,而不是讓警察變成孩子們害怕的人。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每次朋友氣得沒有了辦法,就會對孩子大聲吼:「你要氣死我呀,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孩子只要一聽這話,就不敢再鬧了,也能暫時聽話些。有一次,孩子在超市裡,非要買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他說,家的舊了,要新的,朋友不給他買,孩子不幹了,在地上打起滾來,朋友打了孩子幾下,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
  • 「不聽話就把你的玩具全扔掉」,再這樣嚇唬孩子,危害超乎你想像
    「再不吃飯,大灰狼會抓走你的」;「不聽話我就把你所有的玩具扔掉」;「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些話你是不是也經常對孩子說?我們經常用這種恐嚇式的方式教育孩子趕快去做或者不做停止做某件事,然而殊不知,這種恐嚇式教育方式暫時可能非常有效,然而長遠來看,卻是危害了孩子。
  • 「不聽話就把你抓起來!」別再恐嚇教育孩子了,只會給娃造成傷害
    除了「壞叔叔」,各個平臺還有很多類似的博主,他們有的會裝扮成「警察叔叔」有的會裝扮成「醫生大夫」,視頻主題也只有一個,哪個小孩不聽話,我就給你「抓走/打針」。目的就是通過嚇唬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說實話,現在還有不少家長信奉這一套,不得不說真覺得悲哀。這些家長壓根沒意識到,這種方式根本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用「威逼、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說白了就是父母在偷懶。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在一個人流量非常大的商場裡,一個四五歲模樣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大哭,嘴裡還在嘟囔著非要媽媽給他買玩具小汽車,否則就不起來。雖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依然沒有動搖媽媽的決定,她只是冷冷地看著孩子,並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你如果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說過,他們自以為這種拋棄式的育兒教育,能夠讓孩子有危機感,從而能夠讓孩子乖乖的聽自己的話。然而孩子在幼兒時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強烈的安全感。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很有可能因為無助而走向極端。教育學家戈登說,孩子叛逆的是父母嗎?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倔強,他們對父母的拋棄和疏遠會感到委屈,當這些委屈日積月累之後便會變成憤怒,所以孩子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他們會故意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行為,以此來作為對父母的回報。這自然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化,導致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 你還在進行恐嚇教育嗎?《紅點點和藍點點》帶你培養孩子完美性格
    可恐嚇教育,並沒有隨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長大而消失。 前一陣,有一個將犯錯孩子送到警察局的視頻火了,看著那個小朋友在警察局情緒崩潰,大哭著認錯,讓警察叔叔把自己抓起來,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很多家長用兒歌、警察、醫生或者護士的形象來嚇唬孩子,以期達到孩子聽話的目的,這樣真的好嗎?
  • 父母還在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社恐的源頭,可能就是一次打罵
    其實,網友們的評論還有很多,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當自己犯了錯誤,很多爸爸媽媽都是用恐嚇和威脅,甚至是警告的方式懲罰自己,有的時候也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有行為上的。但是,這種教育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孩子真的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這階段的孩子如果經常接受家長的威脅、恐嚇,尤其是「媽媽不要你了」、「沒人愛你」、「把你送給別人」這樣的話語,會使得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看到爸爸媽媽去工作就會產生: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他們肯定不喜歡我了等等想法,讓孩子長期處於不安的狀態,也會增加Ta的壓力係數,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產生危害。
  • 你有這樣恐嚇過孩子嗎?
    這種情況下,很多「聰明」的父母往往會抓住孩子的軟肋,用孩子最怕的東西來恐嚇或威脅他,結果孩子當然會聽話了。然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規則做,或是孩子調皮,很多父母就不經意就說出了這些話.它對孩子心理的傷害,不亞於體罰。以下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別再這樣恐嚇孩子後果很嚴重!
  • 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
    導讀: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恐嚇式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恐嚇教育給予孩子的是一生的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恐嚇威脅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
    這種威脅恐嚇式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說,效果也算是立竿見影。但是你知道嗎?不斷強化孩子對一些未知事物的恐懼,其實是用威脅和恐嚇阻止孩子的表達。警察叔叔就來抓走你了,你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所以,不要用爸爸媽媽來威脅孩子,孩子內心會覺得,只要自己不聽話,就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
  • 【每日問答】經常被「恐嚇」的孩子,你知道未來會怎樣嗎?
    大女兒比較聽話,但是小女兒就很叛逆。昨天晚上我要求小女兒練琴,她不肯。我氣急了,說:「如果你不肯練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當時外面天氣很涼,她穿的又很少,我以為這樣做女兒一定會服軟。但是沒想到,她倔強的脾氣上來,跟我槓上了,真的自己走出門去。我不忍心看女兒受凍,只好主動讓步,「看來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你回來吧」。老公說我「恐嚇」孩子一時收到成效,孩子也並未心服口服,只是礙於家長威嚴不得不屈服罷了,遲早有反彈的那一天。他的話引起了我的反思。樂媽,恐嚇孩子真的會對孩子有這麼深的傷害嗎?懇請您專業的解答。
  • 威逼恐嚇孩子,你成功了,卻輸掉了自己的孩子
    可能您在路上走著,就會聽到那位母親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或者說逼孩子。父母用恐嚇,威逼的方法比孩子,並非是為了孩子不好,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聽話,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用錯了方法。】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已經罕見不鮮,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總會這樣說,只要你不聽話就怎麼怎麼了,這樣的話,相信很多父母也都說過,或者是很多孩子在童年中都聽過這樣的話。
  • 別迷信恐嚇教育了,孩子更希望你能這樣
    還好,最後警察幫助女童找到了媽媽,也得知女童害怕警察叔叔的原因:原來,女童的父母經常對她說「不聽話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之類的話,導致她看到警察就害怕。「不聽話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父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也許能立即達到想要的效果,因為孩子害怕了,乖乖聽話了。
  • 你還在用嚇唬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麼?
    先不要疑惑,等我來給你解釋。大家還記得《盜夢空間》中有這麼一個經典的片段嗎?劇中的男主角亞瑟對他的僱主說:「如果我說:不要想大象。你會想什麼?」大象!男主角用的雖然是否定句「不要想大象」,但是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大象。這個模式就像我們教育孩子時用得到的否定句的作用是相同的。
  •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還在犯這樣的錯誤嗎?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大人恐嚇孩子的話。在那些父母的眼裡,經常抓人這一行為可以作為恐嚇孩子的有效辦法。於是經常在無法「管教」的情況下,以警察來抓他來恐嚇他,而孩子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的警察抓壞人的情形,所以自然難分真假,從而擔心。也正因為這,讓孩子對警察有著一種莫名的畏懼。看到這種情形,我在想:家人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別再用恐嚇教育,「南風效應」家長要懂
    讓孩子自己來做選擇,選擇一樣或者兩樣的商品,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同時在孩子小時培養金錢觀念,讓孩子對金錢有概念也是非常好的,例如可以帶孩子逛逛超市,讓孩子看看標在商品上的價格。所以說恐嚇教育對孩子來說也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在以後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家長為什麼會喜歡用恐嚇教育來管理孩子呢?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可能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並沒有停止哭鬧。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轉身走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