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2020-12-22 格林媽媽

"你如果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說過,他們自以為這種拋棄式的育兒教育,能夠讓孩子有危機感,從而能夠讓孩子乖乖的聽自己的話。

然而孩子在幼兒時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強烈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自然會對他們的成長有利。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很有可能因為無助而走向極端。

教育學家戈登說,孩子叛逆的是父母嗎?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今年的3月份,一個12歲的男孩被發現在高速上出現,他的身上有多處傷痕,經過民警的詢問得知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母親一番暴力打罵之後,丟棄在車來車往的高速上。

當民警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號碼之後,完全聽不出對方有任何的焦慮和著急,反而是非常冷淡的一句,這孩子我不要了。

只是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孩子就必須得拋棄嗎?

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孩子當時聽到媽媽口中說出這句話時,他的心情有多麼的複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並不一定會想著如何好好學習,反而一顆怨恨的種子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根深蒂固。

01被拋棄的童年,需要孩子用一生去修復

武志紅曾在《圓桌派》上說過,在中國,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你想怎麼對待孩子都行,然後道德輿論還會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卻真的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是這麼做的。

他們以各種理由傷害著孩子,孩子不聽話,他們會生氣;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他們會生氣;孩子貪玩,他們也會生氣。

總之只要孩子的行為超出了他們為孩子劃定的條條框框,那麼在父母看來,就是孩子在和自己做對,挑戰自己的底線,所以必須給孩子一點教訓

即便是內心再強大的孩子,他們平時能夠樂觀的面對一切,但是在被父母語言或者行為拋棄之後,也會變得消極悲觀。

因為他們真的太在意父母,所以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認可,當父母在疏遠和拋棄他們之後,孩子的天空便會被烏雲籠罩,隨時處在傾盆大雨的崩潰邊緣。

02拋棄式育兒,到底錯在哪裡?

心理學家指出,當父母隨口說"我不要你了"時,給孩子的傷害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

1、孩子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和懷疑中

心理專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中說過:盲目服從,失去了講道理時的交流能力,喪失了社會適應能力。

一些敏感的孩子會時刻觀察父母的臉色,他們處處順從父母,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只有父母說什麼自己都照做,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才會被父母喜歡。

所以他們會形成討好型人格,把自己的真實意願刻意隱藏起來,完全為了迎合他人而活著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倔強,他們對父母的拋棄和疏遠會感到委屈,當這些委屈日積月累之後便會變成憤怒,所以孩子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反抗。

他們會故意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行為,以此來作為對父母的回報。這自然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化,導致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所以父母這種脫口而出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乎他們的想像,而這種傷害也會反作用於父母,讓他們在孩子的管教問題上處於被動地位,無法真正讓孩子獲得進步。

他們用自己愚蠢的行為把孩子越推越遠,親手摧毀了孩子對他們的信賴。

但是睿智的父母卻不同,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他們當然也會不滿,會生氣,但是他們卻給予了孩子最大的包容,用愛和關心去感化孩子,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家長是孩子的領航人

作家託德·帕爾說,孩子對待不足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不足,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當你把不足當做學習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福原愛雖然是日本桌球運動員,但是卻是中國的媳婦,她長著一張圓圓的可愛的臉蛋,非常有觀眾緣分。

從小就練習桌球的她,聽到最多的就是媽媽對自己的鼓勵,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媽媽都始終保持著對她的信任,終於讓她成為了著名的運動員,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03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拒絕打罵的教育方式

打罵是父母認為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他們能夠立刻看到成果,看到孩子的改變。

但是父母卻不知道當他們暴力對待孩子時孩子內心有著什麼樣的憤怒和不滿。而這些負面情緒遲早有一天會爆發,帶給孩子和自己難以彌補的傷害。

溫柔堅定的對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讓孩子在感覺到父母尊重自己的同時,也能看到父母那種堅定的態度。

這樣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去改變,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2、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有時難免會有爭執和衝突。

但是不管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儘快的讓自己恢復理性,哪怕是孩子真的做的不夠好,也要在衝突之後第一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夠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父母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並且把他們的情緒始終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和孩子產生共鳴,真正做到理解孩子,自然能夠更有效的教育孩子。

3、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當孩子想要獲得選擇權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應該學會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不管他們選擇的道路最終會通向何方,孩子都必須勇敢的去面對,而不是在半路當一名逃兵。

所以永遠不要對孩子說出,我不要你這幾個字,因為這是孩子最不願意聽到的話語,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包容,這樣才會讓孩子成長得更好,才會讓孩子真的聽話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孩子邊哭邊偷偷的看著媽媽,旁邊的圍觀者有人心疼孩子,讓媽媽安慰一下孩子,可是沒想到這反而讓媽媽的情緒瞬間失控:這麼不聽話的孩子,我不要了,說完轉身就走。也許是聽到媽媽說不要自己,孩子很快害怕起來,趕緊起身追著媽媽的方向跑去,一邊跑還一邊用手不停的抹著淚水。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今年的3月份,一個12歲的男孩被發現在高速上出現,他的身上有多處傷痕,經過民警的詢問得知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母親一番暴力打罵之後,丟棄在車來車往的高速上。當民警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號碼之後,完全聽不出對方有任何的焦慮和著急,反而是非常冷淡的一句,這孩子我不要了。
  • 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恐嚇教育"讓孩子聽話,同時也讓孩子受傷
    而讓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年被嚇唬的小孩長大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後,依然在用恐嚇教育試圖讓孩子聽話。&34;,孩子不聽話,你還在用&34;嗎?,你還在用恐嚇教育嗎?雖然恐嚇教育能讓孩子聽話一時,但同時會讓孩子受傷一世。恐嚇教育不僅讓孩子處在被父母拋棄的疑慮之中。像&34;這種話更是會讓小朋友混淆概念,曾經有民警無奈地說希望家長不要再說類似的話,他們希望孩子遇到危險能第一時間想起找警察幫忙,而不是讓警察變成孩子們害怕的人。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面對活力指數max的孩子,再也沒法耐下心來循循善誘,取而代之的是: - 「還不寫作業!趕緊去,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放下iPad,明天你就別想玩了!」
  • 「再哭媽媽就不要了」,你還在用「恐嚇教育」來讓孩子聽話嗎?
    其實是因為家長之前總是告訴孩子「你再不乖就讓警察叔叔來把你抓走」,導致孩子一直認為警察叔叔是壞人,這就是家長的恐嚇式教育發揮著作用,這種方式短時間內可以讓孩子聽話,但也容易導致孩子在真的有危機時,不能及時尋求庇護。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朋友家兒子今年3歲多,其他孩子都是都是鬧人的年紀,他卻異常乖巧。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
  • 你還在用嚇唬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麼?
    所以很多父母自然而然的繼承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且發現孩子難管的時候這樣說還是有作用的。他們並沒有覺察這種「嚇唬式」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事實上「嚇唬式」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的負面作用遠遠大於正面作用。接下來雷洛育兒研習社就來詳細給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 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
    導讀: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可能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並沒有停止哭鬧。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轉身走向出口。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看不見的隱患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總是能讓父母著急上火,很多家長覺得嚇一頓可以解決問題,「不要你」這種看似只在嘴上說出來的行為,孩子因為父母的權威而暫時妥協,長遠來看,真的好嗎?在我看來,「嚇唬孩子」的做法,不僅僅不能幫助孩子面對問題,而且遺留下來的隱患也非常的多。
  • 你還在自己的孩子聽話而高興?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煩惱嗎?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我覺得100個家長有100種育兒方法,但是也不想盲目跟風,或者別人是怎麼育兒的,我就必須得怎麼樣,比如別人的家長是一點點零食都不給孩子吃,當然零食吃多了肯定不利於孩子的健康,但是過度的控制就會導致孩子人格的缺陷,你越是控制什麼,他就是越想得到什麼。
  • 你還在教孩子「聽話」嗎?為什麼不告訴孩子人生的真相呢?
    1 、傳統「聽話」教育,剝奪了孩子「為自己負責任」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老師表揚孩子時,會誇他/她「聽話」。「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孩子真聽話」.....可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 孩子不聽話,正話反說是種「偏方」,家長請不要隨便「刺激」孩子
    雯雯媽媽就是一位很喜歡說反話的家長,當雯雯無理取鬧、不好好吃飯、在外面大吵大鬧不聽話時,雯雯媽媽就會板著一張臉,大聲訓斥她:「你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出去!」雯雯聽到媽媽這麼說就會乖乖聽話。其實,怎麼會有父母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雯雯媽媽不過是在說反話,想要嚇唬孩子,讓孩子乖乖就範罷了。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
    導讀:「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要再說孩子「不聽話」了,90%的父母都錯了
    我擇菜時,讓他幫我那個盆過來,他去廚房不僅端來了盆,還在盆裡盛了點水,說是要給我洗菜。洗菜就洗吧,但是拿著菜蘸著盆裡的水,到處甩,弄得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是水,一片狼藉,我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去清理。吃完飯,我困得不行,想休息一會。可他偏要拉著我陪他玩樂高,跟他怎麼說都不行,氣得我當時就發起飆來:「你怎麼就不能聽話會呢。」
  •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講理的,聽話才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養孩需謹慎
    ,只是大人在教育上的偷懶聽話真的好嗎?平常在孩子表達不願意的時候,家長好像都習慣性的要求要聽話。不分情況,不分對錯,當下只想讓孩子遵守。並沒有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直接被要求聽話,小時候太常聽到類似的話。「我說的你照做就是了。」「我是你媽媽,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要聽老師的話/這是你們老師說的,你不做,我就跟你們老師說了。」
  • 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
    導讀: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我知道!」「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孩子小時候很乖呀,只要聽到媽媽的要求,絕不含糊,立馬完美完成。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