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講理的,聽話才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養孩需謹慎

2020-08-26 時而育兒

我是時而媽媽,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


圖片來自網絡

所謂聽話,只是大人在教育上的偷懶

聽話真的好嗎?平常在孩子表達不願意的時候,家長好像都習慣性的要求要聽話。不分情況,不分對錯,當下只想讓孩子遵守

並沒有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直接被要求聽話,小時候太常聽到類似的話。

「我說的你照做就是了。」

「我是你媽媽,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要聽老師的話/這是你們老師說的,你不做,我就跟你們老師說了。」

一開始,可能還能耐下性子,跟孩子解釋一兩句,後面直接用這些話語來搪塞過去,顯示了大人的權威,還給孩子灌輸需要因為某些身份而服從。

在家聽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只是給大人減少麻煩而已,對孩子本身並沒那麼多好處。

這樣聽話的孩子並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盲目服從,也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聽話的孩子容易沒有主見,唯唯諾諾,不敢表達情緒

很多事情家長要求孩子去做,必須做,而沒有說明緣由,孩子要是不想,就會說那我們不喜歡你了,不喜歡不聽話的孩子,孩子是很敏感的,這樣一說,很多時候都妥協了。

圖片來自網絡

什麼都聽父母的,自己沒有思考,遇到事情容易手足無措,漸漸的變得沒有主見,人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變得逆來順受,不敢反對不合理的事。

這樣聽話的孩子,可能在學校是乖學生,比較安靜。可是卻會比那些「鬧騰」的學生少一些競爭力。太乖的孩子如果沒有閃光點也容易被忽略。

為了表現得聽話,掩蓋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長期下來會影響身心健康的。

很多小孩都會怕老師,奉老師的話為旨。因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家太熊了,進了學校怕老師,正好用老師當殺手鐧,不聽話就告訴老師,以此讓孩子聽話。

圖片來自網絡

我覺得我還是有些幸運的,雖然有那麼一段的時間以聽話的標準成長,但是我沒有喪失思考的能力,遇事都會反思一下為什麼,然後慢慢的找回自我。

至今我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數學試卷老師要求錯題要抄10遍,那時寫字慢作業第二天還沒完成,嚇得不敢去學校,在家繼續做作業。

因為臨近期末,老師不讓缺課,讓表姐回來叫我去學校,很忐忑的去了教室,被問為什麼不上課,我說要做作業,10遍沒抄完。

那時老師的一句話「誰叫你抄的,你還那麼聽話。」讓我開始懷疑自己聽話錯了嗎?老師自己布置的作業都忘了嗎?

真的有一段時間老實到有點傻,後面有階段都不好意思回憶小學時代的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

不用盲從聽話,要明白事理

不聽話,不等於是壞孩子,聽話的孩子也不等於是講理的孩子。我們的教導主要是讓孩子明事理,能自我管理,那麼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很有必要

我們要允許孩子不聽話,也要能給孩子立規矩,在合理的範圍讓孩子釋放真我。

教育孩子的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幫他們理解為什麼不能做,放棄直接命令不許,要聽話的招數吧。

可以跟孩子強調結果,孩子可能大道理聽不太懂,但是直觀的感受還是能體現到的,像有些孩子看大人泡茶也喜歡去動手,這時就稍微的讓他們碰下。

讓他們切身感受下,告訴他們很燙的,很危險,所以不能碰。因為他們自己感受到了,知道燙的含義,也容易接受不能碰的勸說。

圖片來自網絡

有時可以幫他們提供解決方法,比直接說不可以,要聽話好用很多。而且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就懂得自己處理,而不是還是茫然不知所措。

鼓勵孩子有禮貌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當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敢於提出質疑的時候,我們應該高興的。這說明孩子有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表達出來

可能老派的教育認為孩子老是反對大人的話,是在頂嘴,不禮貌。

因為有些孩子可能比較急,怕自己的意見沒被聽,從而採用大吵大鬧的方式來表達。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想讓孩子聽話。

其實可以教孩子,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可以用禮貌的方式來表達。

還孩子吵鬧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急著出聲,也不要急著去說教。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去聆聽原因,了解原因後,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有理有據的說出自己的觀點讓人接受。

圖片來自網絡

結語

要允許孩子提出質疑,鼓勵獨立思考。不要在「權威」之下失了自我。孩子總要自己去面對生社會的,讓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包容他人的觀點,又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在教育上真的不能省心,為了不要養出一個傳統意義上聽話的孩子,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耐心的給予解釋。

孩子的人生不應該掌控在父母手中,孩子才是他們人生的掌舵人,我們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導師,引導他們而已。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聽話。

我是時而媽媽,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但我發現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糾正和鼓勵自己,才慢慢地重新開始正視自己的渴望,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關於「你要聽話」的口頭禪,幾乎是所有父母的標配,每個父母嘴巴裡都會念叨幾句。「孩子3歲時我領著她在廣場上蕩鞦韆,剛坐上去,一個6歲的小姑娘過來說:阿姨可以讓我先玩一會嗎?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
  •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父母的8個小舉動,養出一個暴躁娃
    導讀:為什麼孩子不聽話?父母的8個小舉動,養出一個暴躁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不聽話?父母的8個小舉動,養出一個暴躁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太聽話,是父母的失敗」資深教師解釋原因,句句在理
    文|文兒千百年來,無數父母都以養出「聽話」的乖孩子為榮。孩子聽話,在他們看來就是孝順,就是懂事,值得誇獎。像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就喜歡用是否聽話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聽話的孩子,大人們讚不絕口,出門在外當成寶貝一樣炫耀;不聽話的孩子,隔三岔五就被當成反面教材,拿出來在眾人面前說教一番。
  • 管教不聽話、無理取鬧孩子的幾點建議!
    創意的管教不是高壓的管理或威權的控制,而是有效地教導孩子,並達到矯正偏差行為、培養正確習慣、啟發心智成長的目的。有創意的管教孩子,可以避免親子衝突,不致增強叛逆的行為,亦能避免被動性、壓力和退縮的副作用。它的目的在於教導孩子心智成長,發展品行和開展精神生活。孩子不聽話而採取敵意和拒絕的態度,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都會為之頭疼。管不來,教不動,常常使父母親憂心如焚。
  • 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孩子在大人不斷地對「聽話」的表揚與獎勵機制的強化下,會淡化自身的責任感。因為不聽話,是自己的選擇與責任,會被懲罰;而選擇順服,是他人的選擇,自己不用負責,省心又被鼓勵,何樂而不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的責任感與反省意識缺失。二、大人的話就是權威,都是對的,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來。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她忽然嚴肅道:但是,她太聽話了,我覺得這是她最大的問題,她很聽老師的話,不太發表自己的意見,她應該多說說自己的想法,不要跟著別人的想法走,不想做的時候,也可以拒絕......我震驚了,因為&34;教育在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我們中國人便是在&34;教育下長大的,小時候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甚至長大了,還要聽老闆的話,領導的話......
  • 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
    傳統的看法,聽話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孩子就是壞孩子。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有很大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要是父母的話本身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聽呢?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要知道,父母並不是全知的上帝。一般來說,父母掌握知識可能比孩子多一些,然而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事實上,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可是卻把錯誤東西強加給孩子。
  • 你家孩子聽話嗎?
    前文說的「不聽話」,再確切些講,家長的意思是「不認真寫作業、賴著不起床、總是玩手機」這類。換句話說,就是家長的話在孩子面前沒分量,各種教育措施傳達不下去,更執行不了。家長應該有自己的威嚴。威嚴不是強權,不是叫小孩懼怕,而是和孩子的有效溝通,孩子眼裡有你,能聽得進你的話。那為什麼很多家長沒有這樣的威嚴呢?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 孩子不聽話,相信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小到家裡隨地扔垃圾,大到不聽家長的忠告建議。」對於第一和第二種,可以等同於懂事,因為孩子的年齡與認知,可能要比較大才會能做到。比如在我家,我辦公的時候我寶寶在跟我玩,奶奶就想把寶寶抱開,寶寶不願意,奶奶立馬得出結論,寶寶不聽話。這種是需要一定的年齡才會想到說考慮身邊人的感受,或者把其它的事情放在自己的利益(玩)之前。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回國後,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說她不聽話。父母用強硬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完全拒絕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嚴格管教,教不出自律的孩子!只是聽話不是優點...
    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權力來跟我們討論一些事情。中國人總是把 「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 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2、嚴格管教,教不出自律的孩子當我們採用這樣的方式時,就註定教不出自律的孩子。
  •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真是個誤會
    ,才被認為是好孩子。可是,如果家長不擔當、不作為,不去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就指著孩子的聽話、懂事作為一個教條,個人認為非常不可取。「聽話」給家長節約了教育的時間,給父母省卻了成長的煩惱,安了家長惴惴不安的心,讓許多孩子可以被當成「寵物」一樣飼養,而不必擔心孩子犯錯、誤入歧途給家長製造麻煩。可是「聽話」的後果卻影響深遠。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家長的威望是最重要的,家長的言行舉止要讓孩子佩服,孩子就會聽話,孩子相信他看到的遠遠多於相信他聽到的,家長要用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努力進取,可是我們在自己的生話中處於得過且過的狀態,我們這句話就沒有力量。另外家長要有能力來教育孩子。
  • 孩子一不聽話就想打?降低「原生家庭」傷害,父母平靜孩子才乖巧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小孩子有大人也有,特別是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脾氣這個東西真的不好控制,遇到小孩子不懂事、調皮搗蛋的時候,立馬就想給孩子來兩下制止孩子的行為。小孩子小時候都頑皮貪玩,這是天性,肯定不能指望他們像大人一樣世故講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小孩子一不聽話,還是忍不住想要動手打幾下給他們個教訓。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不聽話,父親讓孩子一絲不掛當街抽打,怎麼才是好的教育?
    孩子不聽話,作為父母肯定是要教育孩子的,可是無論怎麼教育他,他都不聽,父母真的是有想打死他的感覺,與其說是教育他,不如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衝動!據小區保安透露,該名男子是小區的住戶,而他打的也正是自己的孩子,據說這個孩子非常的調皮、不聽話,經常惹是生非,孩子的爸爸也是無奈,當天也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打他也不悔改,他才想出了這個「辦法」,脫光了孩子的衣服,當街打他。後來圍觀的很多人都在勸解,也有人幫小孩穿上了衣服。在過了一會之後,該男子就把男孩帶走了。
  • 不要用不可控的情緒,養出乖乖孩!我不想我的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
    每次聽到別人說,看你家孩子多聽話。這話我聽著怎麼這麼不舒服,我會說,我家孩子這是有自己的想法,比較懂事,聽話嘛,我從來不要求孩子聽話。為什麼我不希望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父母不要讓你不可控的情緒,養出聽話的孩子。高考前,一個高三男生,偷拍女生上廁所的事件,鬧得人心惶惶的。當學校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校方盡最大努力,把事情最小化了,考慮到這個學生的成績還不錯,不想因為這件事情毀了這個孩子。老師跟女生談話,希望能給他一次機會,善良的孩子同意,只是要求讓他和他的家長出面道歉。
  • 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應對?這4個教育方法,建議父母收藏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聽話,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現象,不是和父母頂嘴,就是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對父母大呼小叫摔門而去,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