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2021-01-08 晨晨de小時光

本文由晨媽咪原創,歡迎大家閱讀和分享!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

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我說即便他哭,也要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吃了。但是他奶奶一直沒有採取行動,讓他一直在那吃下去,當時我看到後,有點生氣,便對他說:「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當孩子聽到這句話時,立刻把零食放在桌子上,並告訴我:「媽媽我不吃了,你不要不要我,我以後會乖乖地聽你的話。」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噙滿淚水的眼睛,瞬間感覺自己錯了,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父母,不應該對他說出這樣的話。

一個逼迫孩子學乖的父母,確實是一個很失敗的父母。因為她沒有用智慧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不好的情緒轉移在孩子身上,來威脅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話。這樣會讓孩子有些失望,孩子會懷疑父母到底愛不愛他。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小區裡玩耍,小寶尿了,這位媽媽便讓大寶回去,當時正玩得開心的大寶不願意回去,這位媽媽便賭氣對大寶說:「你要再玩,別回家了,反正我有弟弟。」這位媽媽走了,回頭卻看見大寶站在她離開的地方正在抹眼淚。

那一刻,這位媽媽內心難受極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該對孩子說這樣的話,讓孩子如此的傷心。何嘗不是這樣,當孩子不聽我們的話時,我們總是以一種消極的情緒逼迫孩子聽我們的話,孩子雖然表面上聽從我們的話,但是他內心卻很委屈。

父母過於逼迫孩子聽話,會讓孩子不敢去反抗,而是不斷委屈自己

鄰居雯子是一個很乖的女孩,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告訴她,你是姐姐,要學會讓著弟弟。不管是父母買的零食還是父母做的好吃的,雯子從來不敢第一個拿著吃,而是等到她弟弟選了以後,她才有選擇的權利。

由於雯子一直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後來她結婚了,婆婆很強勢,總是有事沒事找她的麻煩,但是她從來不敢反抗,總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去承受。有次,她給我發信息說自己活著好累,當我聽到她的一些經歷時,便問她為什麼不敢對婆婆說不。

她說自己現在沒有上班,不能為家裡掙一些錢,婆婆說她是應該的,聽到這樣的話,我只是感覺她太軟弱了,才會這樣委屈自己,從而讓婆婆一而再三地這樣對她。而造成她現在這樣的局面,源於她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如果父母在她小的時候,不逼迫她乖乖聽話,她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父母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逼著孩子學乖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要讓孩子為了滿足我們內心的需求,從而逼迫孩子學乖,這樣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一個自私的父母。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相信一個自私的父母,她很難做到真正地去愛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那麼我們一定要關注孩子內在的需求,而不是把自己的不好情緒強加在孩子身上,以此來讓孩子委屈自己。還有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我們要學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只有孩子在一個公平、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將來他才有底氣對他不喜歡的一切說不,而不是一味地遷就和委屈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可能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並沒有停止哭鬧。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轉身走向出口。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孩子出生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以為父母說的都是真的,自己不聽話,父母就會不要自己了,這樣讓孩子心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變得膽小,生怕惹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不要自己了,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好像隨時就會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抑鬱。
  •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縱然現在年過30,仍然忘不了我10歲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這句話到底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親子教育上,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甚至是他們的命運。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管你了!」,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 「你再不聽話就受罰」比虎媽更傷孩子的,是父母的「巨嬰式心理」
    「你再不聽話就受罰」比虎媽更傷孩子的,是父母的「巨嬰式心理」 在去年看到過一則消息孩子不聽話,跑開,媽媽給到孩子的懲罰,便是「置之不理」。 相信,這樣的媽媽並不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慣愛用「你再不聽話就受罰」、「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等各種語言去威脅恐嚇孩子。 父母這樣的「虎式」教育,非常傷孩子,而更傷孩子的,是父母教育背後自己的心理。
  • 「你再不聽話,我可不要你了」,哄騙教育害人不淺,但願沒有你
    周姐靈機一動對女兒說,咱們走吧,媽媽給你買糖吃。小孩子對糖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由於周姐平時也不經常給孩子吃糖,因此聽到給自己買糖吃,女兒瞬間兩眼放光,就跟著周姐離開了。到了超市之後,周姐卻又改變了主意,她擔心給孩子吃糖會對牙齒不好。女兒看到媽媽又改變了主意,於是大聲對媽媽說,「你騙人,我以後再也不相信你了。」
  • 「孩子太聽話,是父母的失敗」資深教師解釋原因,句句在理
    文|文兒千百年來,無數父母都以養出「聽話」的乖孩子為榮。孩子聽話,在他們看來就是孝順,就是懂事,值得誇獎。像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就喜歡用是否聽話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聽話的孩子,大人們讚不絕口,出門在外當成寶貝一樣炫耀;不聽話的孩子,隔三岔五就被當成反面教材,拿出來在眾人面前說教一番。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趕緊去,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放下iPad,明天你就別想玩了!」父母的威脅會奏效,最大的原因是孩子的恐懼感。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
  •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講理的,聽話才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養孩需謹慎
    平常在孩子表達不願意的時候,家長好像都習慣性的要求要聽話。不分情況,不分對錯,當下只想讓孩子遵守。並沒有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直接被要求聽話,小時候太常聽到類似的話。「我說的你照做就是了。」「我是你媽媽,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要聽老師的話/這是你們老師說的,你不做,我就跟你們老師說了。」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看不見的隱患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話聲一落便拎起來孩子往家走。孩子情緒沒有平復下來,起身後開始對媽媽拳打腳踢地大聲喊道:「不要就不要!哼!」 在旁邊的我聽到這對話,心裡大驚,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中就不缺乏這種情況。
  •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這句話千萬別對娃說,殺傷力很大
    現在許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因為孩子的缺少,導致整個家庭對孩子的關注和寵愛會非常的多,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一些孩子從小會比較調皮,任性難以看管爸爸媽媽也非常的煩惱,許多孩子在調皮搗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經常會說一句話,就是: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暫時的消停一會兒,但是這句話建議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也這句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心理負擔。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文|秘籍君孩子小的時候,總有那麼一段時期,父母是跟他們講不通道理的。所以,有人說孩子3歲前,父母不要跟他們做朋友,而是要對他們下命令。但是,下命令真的管用嗎?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當然,還有一些老人,面對鬧人的孩子,也會說上一句:「你再不聽話,你媽媽就不要你了。」
  • 別再讓「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來嚇唬孩子了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這樣嚇唬孩子,走失後你會後悔的!1.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嚇唬孩子:「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每每聽到他們這樣說,都會讓我想起我小時候,我家長也是這樣嚇唬我的。雖然這種方式很有效,但卻是飲鴆止渴。
  • 如果你想贏,就不要太「聽話」
    從我們出生到懂事,縈繞耳旁的就是父母的教誨:聽話的孩子才乖,才最聰明。於是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置身於聽話中,即普世規則,然後以父母的意志和習慣,將我們置身於「應該」中。直到我們長大後,對「聽話」產生叛逆和厭倦,才滋生了兩代人的衝突與矛盾,父母認為我們」翅膀贏了,管不住了」,而我們則認為父母不可理喻。
  • 「你再不聽話,放你出門口!」你對孩子說過冷暴力的話麼?
    「媽媽,求你不要再把我關在衛生間裡了。」這是一檔某衛視的《媽媽聽我說》親子節目,一個孩子對媽媽說的心裡話。每次看到這種時候,我都在想,孩子的習慣確實不好,我們玩做的不光是懲罰孩子,而是聰根本上,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而且做父母的在管教的時候控制不住情緒,難免也會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
  • 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許多家長都說感覺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孩子的知識、見識、身體都在成長,但是好像越來越不懂事?現代父母都在竭盡全力給孩子提供經濟和精神上更好的生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家庭重視科學育兒,可是很多媽媽都跟我說,感覺孩子越大越不會養了,孩子的言談會推翻育兒書上的大道理,孩子行為會讓你崩潰將一切育兒法拋之腦後。
  • 我不知道你指的「聽話」是什麼樣的「聽話」
    在你的認知裡「聽話」是什麼?是不是也有人誇過你聽話,我以前沒有太認真去想這個問題,當別人誇我聽話的時候,我心裡就會有點小開心,你的父母有沒有也會去問這個問題。家長:老師,我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聽不聽話老師:孩子挺好的,挺聽話的 家長:我們平時不在家裡,不知道他怎麼樣?老師:嗯!表現不錯,還是蠻乖的!
  •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還在犯這樣的錯誤嗎?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大人恐嚇孩子的話。在那些父母的眼裡,經常抓人這一行為可以作為恐嚇孩子的有效辦法。就像孩子不聽話,可能就是孩子對這些「命令」不感興趣,或者說家長下達命令的方式方法不恰當,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或者方法,讓孩子感興趣或者換種方法讓孩子自己想做,那效果就絕對不一樣了。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