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門話題:爸爸媽媽在你犯錯的時候,都對你說過哪些過分的話?有的網友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威脅自己,要把自己趕家門。也有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的爸爸媽媽只要自己犯錯誤了,就說要如何懲罰自己,甚至直接讓我到門口罰站。另外,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那就是自己犯錯誤了被關進到了小黑屋。這些懲罰方式,其實比爸爸媽媽說得過分的話更有殺傷力。
其實,網友們的評論還有很多,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當自己犯了錯誤,很多爸爸媽媽都是用恐嚇和威脅,甚至是警告的方式懲罰自己,有的時候也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有行為上的。但是,這種教育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孩子真的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
01 威脅和恐嚇在每個孩子身上都發生過
有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那就是爸爸媽媽到底在自己小的時候有沒有用過恐嚇的方式教育過自己。在被試人員中,只要不到10%的人表示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用過這種方式。可見,威脅和恐嚇,幾乎是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遇到過。
不知道大家能否回憶起來這些話:別哭了,要是再哭我就把你丟掉;你走嗎,如果你還是在原地站著,那我就把你丟了……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孩子犯錯誤,就讓孩子到家門口罰站。但是過了半個小時,門口卻沒有了動靜。最後,爸爸媽媽嚇壞了,就去找孩子,結果發現孩子在垃圾桶旁邊蹲著。我們想一下這個孩子的心理活動,被爸爸媽媽拋棄的時候,一定是沒有安全感,並且很害怕和無助。他們不知道到底如何在門外度過了那漫長的半個小時。
02 不安全會感伴隨孩子的一生。
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這個孩子也是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說自己不像是自家人,長得一點都不像。另外,孩子的爸爸媽媽還總是開玩笑,說是不是抱錯了孩子。但是,這卻給孩子留下了深深的恐懼。這個孩子說,當時自己才6歲,真的以為爸爸媽媽要把自己丟了,要把自己送到回醫院裡。
這種恐懼和缺乏安全感伴隨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如今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無論是交朋友和愛情中,都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和對方的關係,他總是擔心其他人會離開自己,結果是越擔心,越成真。他甚至換上了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而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實際上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經常生活在威脅,恐嚇等等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他們內心是缺乏力量的,這種軟弱的心靈是沒辦法讓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的。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讓孩子沒有辦法自然的成長。
03 父母的恐嚇教育到底是為何?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恐嚇其實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大,但是為什麼很多爸爸媽媽仍然要這樣做呢?
一方面,是爸爸媽媽無意識的恐嚇。
就像是剛才提到的案例一樣,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可能就是開個玩笑,可能就是想活躍一下氣氛,並沒有想要把孩子送到醫院裡。但是,孩子還小,他們非常天真,有的時候分不清楚開玩笑和真實的事情。因此,他們就會當成真的。
所以,很多爸爸媽媽的恐嚇,實際上不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無意之間。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也正是在這種沒有察覺的教育方式中,孩子受到了傷害。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犯了錯誤,爸爸媽媽生氣又沒招,所以就恐嚇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非常頑皮,有的時候也會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難管教。這個時候,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用恐嚇的方式告訴孩子不準做這個事情,不準做那個。有時候,我們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真的就非常聽話了。
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情況。
我們沒辦法察覺孩子內心的感受。經常遭到恐嚇的孩子,他們的內心都會留下不安的種子,這個種子遲早有一天會發芽。孩子只是暫時的聽話了,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極為不利的。
04 摒棄恐嚇,修補差錯,需要寶媽怎樣的打開方式
那麼,爸爸媽媽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摒棄恐嚇,修補差錯。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爸爸媽媽要糾正自己錯誤的教育觀念。
一方面,爸爸媽媽要善於發現孩子內心的需要。馬斯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孩子也是如此。並且,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更需要爸爸媽媽的呵護,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去滿足孩子安全方面的需要。這既包括少用恐嚇和威脅的語言,也不要採取類似的教養方式。
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要正確看待犯錯誤的孩子。孩子是成長中的人,爸爸媽媽應該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因為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或者行為是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因此,在平時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儘可能少的開玩笑,用更加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爸爸媽媽,把無意的傷害降到最低。
摒棄恐懼,修補差錯,其實爸爸媽媽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們充分地認識到孩子渴望安全感的需要,那就算是進步。那麼,從今天開始,儘可能少地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大家對於用恐嚇、威脅等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