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還在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社恐的源頭,可能就是一次打罵

2020-12-17 JOJO育兒說

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門話題:爸爸媽媽在你犯錯的時候,都對你說過哪些過分的話?有的網友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威脅自己,要把自己趕家門。也有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的爸爸媽媽只要自己犯錯誤了,就說要如何懲罰自己,甚至直接讓我到門口罰站。另外,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那就是自己犯錯誤了被關進到了小黑屋。這些懲罰方式,其實比爸爸媽媽說得過分的話更有殺傷力。

其實,網友們的評論還有很多,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當自己犯了錯誤,很多爸爸媽媽都是用恐嚇和威脅,甚至是警告的方式懲罰自己,有的時候也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有行為上的。但是,這種教育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孩子真的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

01 威脅和恐嚇在每個孩子身上都發生過

有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那就是爸爸媽媽到底在自己小的時候有沒有用過恐嚇的方式教育過自己。在被試人員中,只要不到10%的人表示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用過這種方式。可見,威脅和恐嚇,幾乎是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遇到過。

不知道大家能否回憶起來這些話:別哭了,要是再哭我就把你丟掉;你走嗎,如果你還是在原地站著,那我就把你丟了……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孩子犯錯誤,就讓孩子到家門口罰站。但是過了半個小時,門口卻沒有了動靜。最後,爸爸媽媽嚇壞了,就去找孩子,結果發現孩子在垃圾桶旁邊蹲著。我們想一下這個孩子的心理活動,被爸爸媽媽拋棄的時候,一定是沒有安全感,並且很害怕和無助。他們不知道到底如何在門外度過了那漫長的半個小時。

02 不安全會感伴隨孩子的一生。

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這個孩子也是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說自己不像是自家人,長得一點都不像。另外,孩子的爸爸媽媽還總是開玩笑,說是不是抱錯了孩子。但是,這卻給孩子留下了深深的恐懼。這個孩子說,當時自己才6歲,真的以為爸爸媽媽要把自己丟了,要把自己送到回醫院裡。

這種恐懼和缺乏安全感伴隨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如今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無論是交朋友和愛情中,都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和對方的關係,他總是擔心其他人會離開自己,結果是越擔心,越成真。他甚至換上了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而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實際上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經常生活在威脅,恐嚇等等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他們內心是缺乏力量的,這種軟弱的心靈是沒辦法讓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的。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讓孩子沒有辦法自然的成長。

03 父母的恐嚇教育到底是為何?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恐嚇其實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大,但是為什麼很多爸爸媽媽仍然要這樣做呢?

一方面,是爸爸媽媽無意識的恐嚇。

就像是剛才提到的案例一樣,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可能就是開個玩笑,可能就是想活躍一下氣氛,並沒有想要把孩子送到醫院裡。但是,孩子還小,他們非常天真,有的時候分不清楚開玩笑和真實的事情。因此,他們就會當成真的。

所以,很多爸爸媽媽的恐嚇,實際上不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無意之間。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也正是在這種沒有察覺的教育方式中,孩子受到了傷害。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犯了錯誤,爸爸媽媽生氣又沒招,所以就恐嚇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非常頑皮,有的時候也會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難管教。這個時候,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用恐嚇的方式告訴孩子不準做這個事情,不準做那個。有時候,我們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真的就非常聽話了。

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情況。

我們沒辦法察覺孩子內心的感受。經常遭到恐嚇的孩子,他們的內心都會留下不安的種子,這個種子遲早有一天會發芽。孩子只是暫時的聽話了,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極為不利的。

04 摒棄恐嚇,修補差錯,需要寶媽怎樣的打開方式

那麼,爸爸媽媽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摒棄恐嚇,修補差錯。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爸爸媽媽要糾正自己錯誤的教育觀念。

一方面,爸爸媽媽要善於發現孩子內心的需要。馬斯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孩子也是如此。並且,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更需要爸爸媽媽的呵護,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去滿足孩子安全方面的需要。這既包括少用恐嚇和威脅的語言,也不要採取類似的教養方式。

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要正確看待犯錯誤的孩子。孩子是成長中的人,爸爸媽媽應該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因為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或者行為是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因此,在平時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儘可能少的開玩笑,用更加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爸爸媽媽,把無意的傷害降到最低。

摒棄恐懼,修補差錯,其實爸爸媽媽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們充分地認識到孩子渴望安全感的需要,那就算是進步。那麼,從今天開始,儘可能少地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大家對於用恐嚇、威脅等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父母可以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嗎?為什麼?
    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以前的傳統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從我們自身經歷來看,打罵教育不僅不會使孩子聽話,反而使他們更加叛逆。因為打罵孩子會扼殺孩子的個性,變得軟弱自卑、喜歡逆來順受,也不會獨立自主,養成了牆頭草的性格。
  • 孩子犯錯後拒不改正,可能是用錯了方式,低聲教育比打罵更有效
    ,我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僅會出現「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有的父母甚至會忍不住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夠長點記性,下次不要再犯了。孩子身嬌體弱,被這樣暴打,身體怎麼可能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克制住自己的怒氣,拒絕使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
  • 為什麼我勸你別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勸嫂子別生氣,教育孩子要講道理。嫂子卻說:跟這種倔牛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不這樣做,他會改才怪。事後回想起這件事,我不禁為明明的將來捏一把汗。誠然,孩子做錯事,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很解氣,表面上也管用,但實則你的每一次打罵,都是他的一次噩夢,長期以往形成心裡陰影后,就追悔莫及了。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有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習慣性採用打罵方式,因此孩子就會開始感覺到害怕。有些時候孩子為了躲避父母的懲罰就會開始說謊,想要說謊來逃避父母的打罵,逃避父母的懲罰。並且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就學會了用說謊來解決生活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不是打罵和離婚?而是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
    有人說是打罵式教育,說棍棒教育之下對於孩子的影響會讓他們缺乏自信心,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比較極端,甚至不容易控制情緒,之後相處也成問題。也有人說是家庭破裂也就是父母離婚,離婚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和他人交流之時,總是展現出來不信任的狀態、團隊協作能力差。確實,這兩種行為對於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 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打罵真的沒問題嗎?
    先生卻認為孩子還小好多事情還得聽家長的不用問孩子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說話的方式都是帶著命令的語氣,甚至會打罵孩子。,但他卻似乎忘記大孩子已經初一的事實,完全沒有理會孩子的感受打罵都用上了。對於他自己的父母他也是用心去孝順的,或許他並不覺得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他是從他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複製過來,他覺是這都是對的沒有問題的。但年代不同,那時的父母們多半是不怎麼在意孩子的想法,因為他們得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我的父母也是始此,所以我的童年到少年時期一直是留守兒童,寄住在奶奶家,叔叔家,鄰居家.....也正是這不停的換寄住地,讓我從小知道察言觀色。
  • 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家長希望孩子聽話,那也是希望孩子聽好話、辯證地聽話,可一味的打罵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亦或是盲目聽話。為什麼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這是因為,打罵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管用嗎?情緒失控才是憤怒的真相!
    這句話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變得理所當然,更有甚者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們覺得打罵孩子天經地義,而孩子接受打罵也是孝順的表現。雖然有人對此發出過質疑的聲音,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個向來如此的定論。
  • 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算不算家暴
    日前,惠州市婦聯、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惠州站)等聯合開展調查顯示,36%的受訪者認為父母打罵教育孩子不屬於家暴。 據介紹,此次調查是為了深入了解惠州市民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和新法知曉度,了解分析惠州家庭暴力現狀,為惠州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更好地宣傳普及《反家暴法》提供參考依據。調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8 5 2份。
  • 那些被父母打罵式教育的孩子後來怎樣了?看完讓人淚目
    儘管一直以來都知道表姐的教育方式,但是這次我還是決定要好好教育一下表姐,這樣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嚴重的影響。表姐聽了依舊不以為然,還搬出自己從小就是被父母打大的,怎麼就沒有變成你所說的那種人,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嗎。不僅僅是表姐,還有很多家長在潛意識中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孩子不聽話就只有靠打罵才能有效,才能記住自己所犯過的錯誤。
  • 打罵教育危害大,這三種教育方式,讓孩子主動進步
    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太相同的,有些人覺得和諧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聽話,但是有些人卻覺得暴力的手段更能讓孩子服從,於是他們喜歡選擇打罵教育。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面對孩子身上所犯的一些錯誤,他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的。因為他覺得孩子是沒有必要經常犯同樣的錯誤,所以一旦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對孩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 不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先進?
    其實家長這種行為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永遠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適的藉口,就像家長就是要打孩子,你撒謊就是因為撒謊打你,你不撒謊了就是因為你剛才撒謊打你,他們要做什麼總能找到藉口,最後還說都是因為孩子,孩子不敢承擔責任總想著推卸,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言傳身教的結果。
  • 上天真的會懲罰,那些用打罵、訓斥等粗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們!
    也許,我們能夠理解這位母親喪失理智,「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誰又能想到: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當眾的兩記耳光,孩子會用自己的生命去抗爭!不就是被扇了兩個耳光嗎?至於嗎?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只有隨著閱歷的增加才會去懂,在長大之前,他的閱歷就是達不到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的高度。譬如這個小男孩,也許在他的心中,自尊心的受辱就比他的生命還重要,這個坎,他就是過不去。我們父母只有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孩子能懂的方式說出來才會真正幫到孩子。
  • 父母打罵孩子:不要做穿著西裝的野人
    孩子們衣服穿的很厚,可能天氣冷穿脫衣服又麻煩,孩子就憋尿不去上廁所,等到來不及了就尿褲子。豆豆也不例外。那天,豆豆放學後到我班上玩,老師前腳還在班上給她換了褲子。沒過十分鐘,又在我班上尿褲子了。當天給她帶著備用的褲子全都尿溼了。當時,特別生氣,想著孩子這麼大了,上廁所也不是不會說,可就是不去,非要把褲子尿溼。
  • 5歲女孩亂扔香蕉皮,眾人皆稱「打輕了」,打罵就是教育孩子?
    5歲的孩子不會不知道要將香蕉皮扔進垃圾桶,她故意這麼做可能是想引起爸爸的關注,也可能今天心情不好要找地方發洩,這個時候爸爸應該跟孩子溝通一下,或者選擇以其他的方式管教孩子,縱容她一次也未嘗不可,而不是在孩子情緒不佳的時候與她硬碰硬。
  • 童年,那些在父母打罵中長大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傳承「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傳統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傳統觀念裡,父母的權威決定了他們從來都不會或者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只需要孩子聽話,順從他們就好。在棍棒之下,再調皮的孩子也不得不屈服。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小時候也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打罵式教育,說這種"教育"對於自己今後的成長影響真的很大,希望其他父母能夠不要學習打罵式教育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網友更是一針見血指出來,說道:"這種家長打著教育孩子的口號,實則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 還在語言暴力式教育孩子?捨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學習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在《非暴力溝通》中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對一些家長來說,語言暴力只是他們用來管教孩子的手段,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很可能事後根本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然而,家長卻忽略了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傷害。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有研究顯示,孩子挨打之後會經歷恐懼、憤怒、悲傷等情緒,這些情緒會使他們更加難以認同父母的管教。父母打罵孩子的目的,是想讓孩子改掉錯誤,但打罵會讓孩子身體上受到疼痛,精神上也會有種羞辱感,孩子無力反抗時,就會用「你越打越不聽」,來反抗父母的打罵。時間長了,孩子越發不聽父母的教育,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