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算不算家暴

2020-12-19 騰訊證券

南都訊 記者蔡雯 通訊員喻黎《反家庭暴力法》自從3月1日起正式實施至今已有4個多月。日前,惠州市婦聯、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惠州站)等聯合開展調查顯示,36%的受訪者認為父母打罵教育孩子不屬於家暴。

據介紹,此次調查是為了深入了解惠州市民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和新法知曉度,了解分析惠州家庭暴力現狀,為惠州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更好地宣傳普及《反家暴法》提供參考依據。調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8 5 2份。調查對象中,男性佔26 .4%,女性佔7 3 .6 %;已婚的8 3 .1%,未婚的16 .9%.

市民:「罵都算家暴,怎麼管教孩子」

2015年1月19日下午2點左右,博羅15歲的少年小林因家務瑣事被叔叔責罰,為發洩心中不滿,遂將獨居在家附近的八十多歲老太太李某殺害。日前,小林被博羅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該判決現已生效(相關新聞詳見2016年7月12日惠州讀本)。

雖然上述案例是一起極端的個案,但是也顯示,有時候罵比打更有殺傷力。此次聯合調查顯示,惠州市民對家庭暴力的行為構成知曉率較低。只有46.1%的受訪者表示,清楚全部家庭暴力行為構成,絕大多數受訪者了解體罰、謾罵、精神折磨等屬於家庭暴力範疇,36 .03%受訪者認為父母打罵教育子女不屬於家暴範疇。

南都記者隨機採訪了25名市民,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小時候有過挨打挨罵的經歷。「我覺得被父母打得嚴重的才算家暴吧!責罵幾句不是很正常嗎?如果孩子不聽話,罵都算家暴,以後怎麼管教孩子呢?」市民郭先生說。市民張女士則認為,從小不打不罵的孩子太過於嬌生慣養,長大了承受不了壓力。

律師:反家暴法主要管輕微家暴行為

那麼,《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後,「父母打罵教育子女屬於家暴嗎」?

「父母批評孩子兩句,只要不傷害未成年人的自尊、隱私、身體等基本原則,就不算家暴。但是超過這個度,比如讓孩子罰跪、不給吃飯,甚至是暴力毆打孩子等行為就算是家暴。」對此,惠州力臣律師事務所的張律師表示,反家暴法明確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嚴重的家庭暴力早已有法可依,反家暴法主要管的家庭暴力,是沒達到刑法中的虐待罪、遺棄罪構成標準,甚至連《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處罰都夠不上的輕微的家庭暴力行為。」

張律師還表示,儘管絕大多數父母平時打罵孩子沒有達到這麼嚴重的程度,但《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宗旨是重在預防和制止。「父母要認識到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嚴重後果,減少和避免暴力言行,恪守法律的底線。」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後,家長該怎麼管教「熊孩子」呢?惠州市實驗中學負責心理諮詢的何老師認為,對孩子的管教,最重要的是建立「規矩」,一味打罵或溺愛都不可取。

民調:3 5 %受訪者表示遇家暴會報警

此次調查顯示,惠州家暴現象仍比較普遍。調查數據顯示,當問及「你或周圍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時,4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2 1 %認為「有」:「不清楚」和「不好說」的受訪者分別佔25%和85%.

與此同時,隨著《反家暴法》的實施,市民反家暴的意識也在增強。調查數據顯示,當問及「《反家庭暴力法》出臺後如果遭遇家暴是否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時」,有35%的受訪者表示會報警;34%的受訪者會找婦聯、民政等有關部門尋求援助;24%會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尋求幫助;只有2%的受訪者選擇離家出走;1%的受訪者選擇默默忍受;1%的受訪者選擇以暴制暴。

據相關部門統計,今年3- 6月,通過惠州市婦聯設置的維權站、12338維權公益熱線投訴家暴投訴宗數同比上升幅度較大,共計35宗。繼3月4日大亞灣發出省內首張人身安全保護令後,目前基層法院也已陸續收到一些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件,「這說明婦女們意識到這部法律的保護作用。」惠州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調查也顯示,市民對於反家暴的熱心度也比較高。如果發現鄰居家正在發生家暴行為,51%的受訪者選擇了「不會直接去幹涉,但是會報警」;24%的受訪者選擇了「主動出面制止」;19%的人選擇了「敲門提醒一下」;僅有7%的的受訪者選擇「不方便過問,當做不知道」。

相關焦點

  •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時間:2020-11-25 09:4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
  • 「新型家暴」誕生,帶給孩子的傷害比打罵更嚴重,家長卻渾然不知
    在過去,很多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聽話,必須得打到聽話為止。如今,這種暴力的教育方式,已被無數人捨棄,不再用棍棒教育孩子,現在的父母,更加注重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講究科學育兒,「新型家暴」也隨之誕生。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經常會聽到媽媽們說:孩子昨天晚上一晚上沒有回來,回來後我必須要揍他一頓了!不然他不長記性。很多媽媽們就會說:我們孩子也是,不打他更是記不住。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很多媽媽們就會說:我們孩子也是,不打他更是記不住。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
  • 家暴就是孩子的恐怖片,家庭和睦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父母打罵孩子的直接後果,不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嚴重的問題是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並成為「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調查表明,未成年犯離家出走,有一半以上與父母打罵和責備有關。
  • 「新家暴」中的反思:孩子動手打父母,何嘗不是家長的鍋?
    ,現在兒童心理學家提出的「新家暴」,其實也正是說明了這個現象,孩子打父母,何嘗不是家長惹的禍?一、什麼是「新家暴」?家暴這個詞語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新家暴」這個詞語人們卻和之甚少,這是兒童心理學家對孩子一種錯誤道德行為的定義,指的是孩子對父母出現的打罵行為,這種有悖於傳統道德的行為已經不乏少數。
  • 經常被家長打罵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怎樣?家長都不願看到
    孩子不聽話,用打的方式是最直接的,父母無須耐心教育孩子,只要把孩子打怕了,心裡想著他們下次也不敢犯錯了吧!但是僅僅通過暴力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最終不會如願成為父母心中孝子,而是逆子,在教育孩子上,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好,只要用多了,孩子的性格上就會出現缺陷。
  • 」打罵教育「真的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嗎?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式傳統教育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器」似乎,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會經歷過一些打罵才能成長為現在的我們大家普遍認為,只要父母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有時打罵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打罵教育"
  • 父母可以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嗎?為什麼?
    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以前的傳統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從我們自身經歷來看,打罵教育不僅不會使孩子聽話,反而使他們更加叛逆。因為打罵孩子會扼殺孩子的個性,變得軟弱自卑、喜歡逆來順受,也不會獨立自主,養成了牆頭草的性格。
  • 被打了一次,算不算家暴?能不能離婚?2019《婚姻法》這樣規定
    「家暴」,是一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代名詞。家暴,即是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的謾罵、侮辱、冷暴力等方式實施的身體傷害及精神傷害。家暴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對於已婚夫婦來說,爭吵是常事,打架更是顯而易見。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是女方被打,這也許是和雙方的性格相關吧。那麼,當被打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維權呢?也許有人會說:「他只是打了我一次,這應該不能算數吧?」到底被打一次,算不算家暴呢?能不能離婚呢?我們的權益能不能得到保障呢?
  • 人民日報法評:「打孩子不是家暴」需法律糾偏
    在中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傳統觀念中,孩子像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受之於我」就要聽「我」處置,以至於諸多家庭「打孩子」的事情屢見不鮮。 打孩子究竟是不是家暴?近日,廣州市婦聯就發布了《廣州市反家庭暴力情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近四年來,廣州家暴案例佔信訪總量的比例逐年減少,但社會公眾對家暴的危害性認識仍有不足,超六成人認為打孩子不是家暴。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有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習慣性採用打罵方式,因此孩子就會開始感覺到害怕。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個做法:讚美式教育孩子打罵做不到的事情反而可以藉助讚美和認可做到。不少孩子都是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認可,因此他們就會想要按照父母的期望發展。
  • 打一巴掌算不算家暴?張志鵬驗傷診斷書否認家暴,孟庭葦事件升級
    歡迎來到最風度娛樂,最近的娛樂圈顯然是不那麼平靜的,在蔣勁夫家暴事件持續發酵的同時,歌手孟庭葦與前夫張志鵬的糾葛也是再度被拔出,最近幾天也是在持續的升級中,也是導致孟庭葦一直以來在大家面前的「月亮公主」的形象也是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質疑。
  • 死於家暴的孩子多達8萬:孩子身後的是父母還是恐怖組織?
    文 | 白芷娘魚據統計,每五分鐘就有一位孩子死於家庭暴力!英國組織Save The Children 於2017年,宣傳防止家暴所拍攝的照片上站在孩子身後的不是恐怖組織,而是父母。根據調查顯示,每年死於家暴的孩子多達8萬多人,比死於恐怖攻擊的4萬名兒童還多。並且至今,仍有不計其數的孩子正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傷害與恐懼中。
  • 孩子可以起訴父母家暴嗎,法律上對家暴有什麼規定?
    父母大部分的管教方式都是通過暴力解決,我們都知道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是沒有完整法律權利的,那麼,孩子可以起訴父母家暴嗎,法律上對家暴有什麼規定?網友諮詢:孩子可以向法院起訴父母家暴嗎?山東融冠律師事務所周麗華律師解答:孩子可以起訴父母家暴,如果子女的利益被父母進行侵害的,其他利益相關人員是可以代子女對父母提起訴訟的,要求停止侵權的行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變怎樣了?網友的經歷讓人心酸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犯錯時,被父母或多或少的打過罵過,但是他們基本都沒記恨過,長大後回想起來甚至覺得感激;而父母若是用很極端的語言暴力羞辱孩子,或者極端的毆打孩子,孩子的心裡會受到很大的傷害,這些創傷即便多年過去也一直存在。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變怎樣了?
  • 那些被父母打罵式教育的孩子後來怎樣了?看完讓人淚目
    3.容易出現暴力傾向有心理學家研究,一個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暴力傾向,他們會把自己身上受到的傷害加倍地從別的地方討回來,甚至還會出現打罵父母的行為。還記得《超級育兒師》這個節目中一個8歲的孩子在母親打罵自己時,他會尋找工具也開始打母親。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近日,常熟的一個14歲的 孩子,因為整天玩遊戲,被父親打了一頓,情緒失控下,竟然爬上六樓平臺要輕生,情急之下,民警跟他聊起了遊戲,然後找準時機,把孩子救了下來。孩子幸虧沒事,要是真的出了事,後悔都來不及了。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不對,但父親對孩子的打罵式教育可取嗎?答案是否定的。
  • 6歲女孩被父親家暴,為什麼父母會打孩子?背後的原因讓人生氣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父母的禮物,按道理來說,孩子們應該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但是就是有這樣一類父母,孩子在他們眼中就是討債鬼,是多餘的。他們不但不會去愛孩子,甚至把孩子當成眼中釘,自己在生活中有什麼不如意就發洩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沒有做父母的資格。
  • 痴迷手機挨了父親一巴掌 12歲女孩報警稱遭「家暴」
    原來,女孩因痴迷手機上網不聽父親規勸,父親一氣之下扇了女兒一耳光,遂使得女兒報警「遭遇家暴」。  父女二人之間都是採取外力(父親藉助打罵,女兒藉助報警)來進行溝通,雙方缺乏有效的溝通,應該建立正確有效的溝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