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2020-09-23 媽心理

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過錯每日的內容更新~

經常會聽到媽媽們說:孩子昨天晚上一晚上沒有回來,回來後我必須要揍他一頓了!不然他不長記性。

很多媽媽們就會說:我們孩子也是,不打他更是記不住。

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不打不成器」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流傳的打孩子的俗語一說就能說出一大串,挨打成為了很多孩子共同的記憶。

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

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

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

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好的,這樣的模式一再強化,孩子在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的打罵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一個從小被媽媽打的孩子回憶說:

現在我25,一想到老媽打我的記憶,心裡塞塞的、痛痛的。

整個小學階段,無數次因為沒考好被我媽打過,仍然記得她當著全班的面,在教室後面打了我。

每次成績一公布,我沒考好,都害怕回家,想通過做家務給老媽留些好感,但都逃不過被打一頓的命運。

她還會用惡毒的語言把我說得一文不值,我現在的不自信、自卑都和這些有關吧。

在打罵教育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子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大,反而越來越懦弱,越來越不自信,想依賴別人,極度渴望關愛,相信別人卻又不信任別人。

演員陳喬恩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因為怕被母親打,所以自己小時候從來都不敢發脾氣。

一聊起母親,陳喬安整個人處於緊張狀態,還會下意識的回頭,確認母親不在才放鬆下來。

而她也表示,自己小時候因為被打罵的怕了,很長時間都處於自卑和不自信的狀態,不敢大聲說話,不敢交朋友,甚至有一些自閉。

心理學研究指出:童年裡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的人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概率更大。

父母認為理所應當的,對兒女進行打罵的教育方式,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會讓孩子性格暴躁、產生暴力傾向

據統計,99%的霸凌事件都可歸因於家庭教育。

一個從小被父母暴打的網友說:

我碰到了自己不順心的事不如意的事會想發狂會開始毀壞東西。碰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人也會想打一架,想把對方除掉。內心有很多陰暗的角落,血腥到讓自己害怕。

也幻想計劃過各種各樣的報復計劃,完善了一遍又一遍,試圖讓它們更加縝密,到如今依然爛在角落裡。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形成一套一套趨樂避苦的心理防禦機制,把不愉快的東西放到潛意識裡面,好像它不在一樣。

中國所說的「自欺欺人」、「阿Q精神勝利法」實際上說的是一個人面臨危險或痛苦的時候,是怎樣保護自己內心的。

如果沒有保護內心就會崩潰。自殺的人說明他們的內心的防禦機制就不起作用了。

一個被家暴後長大的人說:我對待周圍的人也越來越冷漠,就是性格越來越冷,嘴巴越來越毒,被人吐槽過,你說話怎麼這麼毒這麼壞。

還有一個網友說:打在身上,其實已經逐漸麻木了。被打的時候,只要放空自己,就不會感到痛了。

這些人,當被長期的打罵後,變得很冷漠,很無情,就是使用防禦機制將自己的情感隔離了,實際上和情感麻木是一回事,就是不再有感覺。嚴重的被打者,就會變得無情冷酷。

孩子被父母打罵時,心裡積壓了很多的恐懼、憤怒與屈辱,這些屈辱憤怒的情緒不能夠釋放出來,孩子又難以承受,孩子就會把這種感覺放到潛意識中,這種感覺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當相同的感受場景出現時,就會觸發。

藏著炸彈的孩子,非常恐懼自己成為弱者,因為在自己家庭中弱者不會得到幫助和同情,弱就意味著絕望、無助和被凌辱。

對成為弱者的恐懼會驅使孩子不斷想要把弱者的感覺扔到別人身上,然後通過霸凌別人,強化「我是強者「的自我感覺,獲得虛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所以,這樣的孩子就會成為校園霸凌者,也會成為打孩子的父母,男性在婚姻中會找自己的妻子,成為家暴者。他們在打別人時,是感覺不到別人的痛苦的,因為已經麻木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萊克曼教授曾經研究過3000個對兒童實施虐待的犯罪分子,只有2個人有羞恥感和屈辱感,還有內疚感。

這些犯罪分子都是小時候遭受過虐待的孩子。

同樣是被家暴的孩子,也容易成為校園中被欺凌的對象,女性則在家庭中成為被家暴的女性。

因為這些孩子在受到欺負後,不敢和家人訴說,因為不會得到支持。說不定還要挨一頓打,家長甚至會說,人家為什麼就打你?更加可怕的感覺就是,已經被打慣了,麻木了,被打後不覺得是被侮辱與損害了。

從小被打的人就會覺得打人或者挨打其實正常的。之所以有些傻姑娘會因為家暴男下跪認錯就原諒他們,然後再次受虐,再次原諒,就是因為從小家長虐待她的時候都會加一句:我是為你好。

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難以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

長期被打罵的孩子難以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關係中,要麼討好,要麼排斥和攻擊,不會妥協,不會認錯,極度渴望別人的認同,巴不得全世界都認同我,陌生人的一點好,都能把我感動的很久。

會有意討好別人,和別人在一起時非常焦慮,經常別人的一句言語,或者一個微不足道的表情,也許人家本來沒有其他意思,我卻能臆想出很多東西,然後就活在自己的恐慌之中,覺得自己是不是讓別人不高興了,生氣了,我是不是馬上要被罵了,或者我要被怎麼樣了。

但是,一旦和別人有了衝突爭吵,人際關係發生問題就又有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就想要逃離。

因為,和父母的模式中就是一旦得罪了父母,被打被罵,這些不愉快的感覺就來了,於是就想要逃離。

對待親密關係也是如此,碰到喜歡的人,會反覆對自己說,你太差勁了,你這麼垃圾,還想什麼,沒有人會喜歡你的;不敢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了,也會使勁兒作,因為不自信。

女孩子很容易遇到渣男,因為這些人對她的一點點好和認可,她都會視若珍寶。

一個女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說:

小學時我媽當著親戚面問我期中成績,我回答六十幾,當著大家面把我按到在地上拳打腳踢,沒人拉得住;


中學時做功課發呆被我媽發現,拿起茶杯往我臉,上扔,臉上一大塊淤青;


剛讀大學那年,我生日前一天,因為我化妝(只是刷了睫毛)、剪了斜劉海,被我媽拿起椅子放倒在沙發上。


也是這個原因,我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好多荒唐的感情,13歲就和一個來我們城市打工的底層睡在了一起。因為從小缺愛,只要有個男人對我好一點,我就死心塌地以身相許。


我媽曾說「你離家出走的那個人家裡連空調都裝不起,天天只能吃泡麵,你這一個禮拜怎麼過得下去?」我的回答是她對我比你對我好多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匱乏感」的概念:一旦內心有種不滿足,就會尋求別的方式來補償。

當打罵教育讓孩子無法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時,孩子就會通過極端的方式來獲得,已達到自己內心的滿足感。

讓傷害在這一代停止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般來說,打孩子的父母都曾經是被自己的父母打過的,父母自己藏在身體內的小炸彈在情緒失控時,在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時,就開始爆炸了,自己就變成了施暴者。

父母若想終止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造成的創傷,不再讓孩子承受自己所遭受過的痛苦、恐懼與屈辱,就要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1、控制情緒,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

很多家長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經常就是一生氣對孩子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卻沒有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這個錯誤真的該責怪孩子嗎?

當孩子犯錯時,孩子本身就處於一個惶恐的狀態下,這個時候父母的批評和打罵無異於加劇了孩子的心理創傷,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害怕。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清問題的所在,再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認識錯誤,避免再犯。

2、共情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

當孩子犯了錯時,孩子是最害怕的人,而此時父母對待他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先去肯定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說一下自己小時候也犯過類似的錯誤,讓孩子先放鬆下來,這個時候你說的話孩子才會願意聽。

如果一上來就是批評和說教,孩子只會陷入牴觸的狀態中,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下次仍然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3、和孩子協商彌補錯誤的方式,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很多孩子因為犯了錯誤害怕被父母打罵,選擇了隱瞞或者其他極端的方式來終結問題,其中隱藏的是孩子內心缺乏對父母的信任。

如果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能和孩子平和的商討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彌補錯誤帶來的損失,孩子會感覺父母是自己最終的避風港,那麼再次犯錯時,也才會敢和父母溝通,便於第一時間去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卻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好的教育,不是用責罰、打罵去教育孩子,逼著他按你的規划走完一生。

而是平等地溝通,尊重他們的思考和選擇,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完整的人。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厭學、沉迷遊戲、拒絕溝通、脾氣暴躁等相關的教育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通過心理學的原因,剖析青少年行為偏差背後的根本原因,幫助家長真正的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點擊下方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

相關焦點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但是孩子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會從父母惡略的言語中否定自己的價值,也會從父母的打罵中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慢慢只剩下恐懼。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正在極大影響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好的,這樣的模式一再強化,孩子在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的打罵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母親當眾刪孩子耳光,孩子跳樓輕生,中國式教育到底毀了多少孩子
    又一個孩子跳樓輕生了!從昨天開始,就一直霸佔著微博熱搜。這次還是沒有例外,是一個正在面對中考的初三學生。因為和同學在學校打牌,老師便找其家長來學校「幫忙教育」孩子。這個孩子的母親從老師的辦公室出來後,便開始對自己的孩子狂扇耳光,掐著自己孩子的脖子,惡言相向。直至老師將其拉開。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近日,常熟的一個14歲的 孩子,因為整天玩遊戲,被父親打了一頓,情緒失控下,竟然爬上六樓平臺要輕生,情急之下,民警跟他聊起了遊戲,然後找準時機,把孩子救了下來。孩子幸虧沒事,要是真的出了事,後悔都來不及了。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不對,但父親對孩子的打罵式教育可取嗎?答案是否定的。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中國父母的"打罵式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受人詬病的一件事。就在這幾天,網上突然爆出一個"虎爸"暴打兒子的視頻,視頻一出現到網絡上,馬上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01.孩子目前的情況狀態良好,身體健康,而孩子就讀的學校也約談了其父母,並對該父親進行單獨的心理引導,同時也在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02.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視頻一上傳到網絡上,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 「關愛,多少打罵假汝之名」,那些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都怎麼樣了
    在姜文的童年裡,我們看到了長期的打罵教育,會極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會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獲得自由、正常的發展,更別提長大後過上成功的人生,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姜文。我無數次想過自殺,但終究因為怕疼而不了了之。很小的時候,大概10歲我就試過上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父母打罵我的原因。但是我脾氣很好,我對身邊人都不錯。我也很幽默,我覺得我也富有同情心,也有罪惡感。但是我對我爸媽是真的愛不起來,我就想著成年了一走了之。
  • 14歲女孩被父母打罵後自殺: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教育編輯部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十分心痛。在廣州,一位14歲的花季少女跳樓自殺,悲劇的導火索竟然是父母的一頓打罵。父母既失望又生氣,恰好發現女兒有早戀現象,怒火瞬間被點燃,狠狠地責罵了孩子一頓。看著孩子一句話不說,又給了孩子幾耳光。媽媽後來說,因為不是第一次打罵,而且孩子之前也離家出走過,就沒太在意,卻不成想出了事。
  • 14歲女孩被父母打罵後跳樓自殺: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有多難
    在廣州,一位14歲的花季少女跳樓自殺,悲劇的導火索竟然是父母的一頓打罵。媽媽後來說,因為不是第一次打罵,而且孩子之前也離家出走過,就沒太在意,卻不成想出了事。在父母眼中,這是一場再平常不過的「教育」,可在孩子眼中,卻是將她墜入深淵的千斤巨石。
  • 那些被父母打罵式教育的孩子後來怎樣了?看完讓人淚目
    周末去表姐家正好看到5歲的小侄女正傷心地坐在沙發上哭泣著,一眼無辜地看著剛剛進門的我。看到她如此傷心我便上前安慰道,是誰欺負我的小侄女了,我一定要好好地教育教育他。這時,表姐一句話讓我驚得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她說,不要管她,剛剛才被我打了,現在還在氣頭上,過一會就好了。什麼?表姐不僅僅打了侄女,還放任侄女一個人不管,讓她自己反省!
  • 遠離「打罵式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教育孩子又十分困難,有的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來教育。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鼓勵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父母可要重視
    武爸爸氣得當時就帶上藤條去往醫院了,可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孩子,還是捨不得下手教育。但是苦口婆心的勸阻對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已經沒有多少說服力了。「我還得謝謝爸爸你以前經常打我呢,不然我都沒有發現我這麼耐打!」看著兒子這幅嘲諷的樣子,武爸爸明白孩子到底是跟父母離了心。他不僅從內心深處泛起悔意,如果當初他沒有選擇這種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今的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 「我要用死來讓你們痛苦」,孩子自殺,有時候就是為了報復父母
    孩子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你的兒子。如果家長不反思自己的言行,依舊固執地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談不上尊嚴,可以任由父母打罵,隨意羞辱的話,同樣的悲劇,一定會再次重演。1、跳樓的孩子,只是在用死來報復父母受傳統文化影響,父母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人們認可和默許的。
  • 那年,我也曾像繆可馨一樣想跳樓自殺
    那年,我也曾像繆可馨一樣想跳樓自殺袁冰潔/文作文本上老師寫的那五個紅紅的「傳遞正能量」的大字,以及繆可馨爸爸媽媽所發的繆可馨平時活潑可愛的視頻,像針一樣扎著我的心。40多歲的年紀,對人間的許多不幸早已麻木,唯獨對孩子的不幸,看一次內心疼一次。不敢猜測課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會讓一個小女孩生無可戀地跳樓自殺。有冷血的「專家」可能又會批評家長:看看都將孩子嬌慣成什麼樣子了!
  • 「中國式」教育背後的《鏡子》:父母不願意承認的,卻是最現實的
    「如果我要進去「改造」6個月,那麼我的父母就應該就去「改造」6年。」說這句話的時候,澤清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似乎就是在說一件尋常的事情。「辱罵父母、打罵家人,自尋短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群不到18歲的孩子能做出的行為。
  • 一個重度網癮輟學孩子媽媽的淚述:我想自殺,可更想拉孩子一把
    從小被我帶大的兒子輟學了,對我沒有禮貌,甚至打罵,我絕望的想自殺,可我真的不甘心……兒子輟學,如遇噩夢我兒子今年13歲,學習成績一直還不錯,今年疫情網課期間和老師發生矛盾,突然就輟學了,脾氣暴躁,黑白顛倒的打遊戲,刷抖音,這麼小的年紀,
  • 不堪父親打罵母親 17歲男孩發帖欲自殺(圖)
    「在我心中,那個家早已不是家,而是地獄!」4月15日,網友「zi00000」在紅網論壇發了一篇題為《蠻橫父親經常打罵母親,17歲的我不願回家》的帖,稱自己是一名17歲的男生,因蠻橫父親長期打罵母親,並且過度偏愛雙胞胎哥哥而冷落自己,導致自己對家庭絕望而離家出走,最後還試圖自殺。
  • 打擊式教育?不讓孩子飄,卻讓孩子夭
    昨天網上熱議的「14歲男生被母親扇打後跳樓墜亡」事件一經報導,立刻引起廣大網民的激烈討論,無數人心痛憐惜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多少人想回到那兩分鐘,想抱抱這個還未成年的孩子,告訴他生命的美好,給他更多一點溫暖。還有許多人怒罵他的母親,生而為人父母,卻對自己的至親骨肉任意打罵,沒有顧惜青春期孩子的自尊驕傲,把他們的臉面狠狠踩在腳底。
  • 13歲女孩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戳痛世人:還有多少孩子,被淹死在羞辱式教育裡?
    2020年12月,東莞一名14歲的初三男生從學校5樓墜下身亡。墜樓前,其語文老師曾在課上對他進行不點名批評。其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其子之死和學校老師平時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批評、侮辱有關。2020年6月,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在上完語文課後,翻越教學樓4層欄杆,墜樓身亡。
  •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華西都市報訊 因不堪忍受被學校教官和其他受訓孩子暴打,4月27日,被父母從北京送到重慶渝北某教育培訓學校接受教育的13歲「問題」少年小志(化名),在服下4粒高錳酸鉀強氧化劑藥片之後,從培訓中心教學樓2樓縱身跳下……據了解,除了小志之外,在該校接受培訓的還有另外60名被家長送來的「問題少年」,在這裡,孩子們一旦「出錯」,教官們便會對他們進行罰戒教育。
  •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有6種教育方式,父母可能會「毀」了孩子
    可有些時候,上一代流傳下來的,刻在骨子裡的那些傳統觀念,也影響著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就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落個悲劇結尾。案例:「中國式教育」下產生的悲劇林女士家裡的兒子上了五年級,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夫妻倆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就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打罵教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