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聽話」的媽

2020-09-03 da貓愛讀書

隔壁鄰居常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啥她就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呵呵笑著問她,你想讓她聽話,你就得先聽她的話。


做個聽話的媽,不僅要願意去聽孩子說話,也要能聽懂孩子說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和共情。



《雙向養育》這本書裡說「養育孩子,似乎是在教導孩子,其實孩子教給我們的更多」。我們在育兒的同時,也是在育己,而且育己要大於育兒。


我們選擇了生育,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就隨即開啟了,同時一段新的養育關係也隨之形成了。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育兒的同時也在自我成長。


在育兒的過程中,每個父母都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你是木匠還是園丁,木匠式育兒會給孩子一個框架把他雕琢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園丁式育兒會給予孩子一個良性成長的環境,讓他們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有更多成長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共情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認可肯定,幫助建立隱性自尊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認可可以幫助他建立完善的隱性自尊,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給孩子穩固的自我,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裡漸漸生發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著健康的方發展。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次孩子的哭鬧,最根本的原因是想要引起大人的關注,獲得支持與認可,如果你能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情緒,看到她行為背後的原因,就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有效。


在溝通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

1.先重複孩子的需求,證明我們看見了她的需要

2.發問原因,比如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呀?

3.給一個可行方案,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



女兒現在5歲半,平時她也會提出一些要求,如果沒能滿足她,或者沒有看到她的情緒她也會用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來抗議。


比如上周她提出來,想要買食用色素,在我看來食用色素這東西沒什麼用,所以我內心的想法是不給買,但是我沒有直接表達出來,我只是問,寶寶你想買食用色素啊?這一步先去看到她的需要,她猛點頭。我接著問,買食用色素幹嘛用呢?


她說我看到抖音上用食用色素來做橡皮泥,我也想做。於是我說,那我們買來做橡皮泥之後要把它收拾好,不然它的顏色非常重會染到我們的衣服和牆上,如果買來我們就要好好使用可以嗎?他答應了之後我覺得這個要求也不過分,就給他買了,同時當她拿到食用色素做好橡皮泥之後我還會大大的讚賞她,肯定她的作品和好習慣。


在不違背底線和原則的情況下,我會多去給孩子一些讚賞和肯定,這樣她就知道媽媽是認可自己的,能夠在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有足夠的自信。


同時,我還會幫助孩子收集成長中的成功時刻,積累自主發展的能力。從小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孩子同理心,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一個能給他人揉疼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不會過分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在孩子思維模式建立的初期,讓他形成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視角,可以讓他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這個世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生發出智慧的解決方式。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共情引導,構建平等尊重氛圍



想有個聽話的好孩子,一定要在孩子面前首先做個「聽話」的家長。家長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對方,都要做「聽話」的人。


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們一千遍地體味:「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操縱帶來的代價一定比信任更大,想要孩子不去做什麼就先讓他去了解這件事,讓他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選擇權和支配權。


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用「不聽話」的名義來懲罰孩子,那麼她的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其實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不要從小就讓他學會役使人。要讓他在他的行動和你的行動中,都同樣感到有他的自由。



當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雙方的平等,他隱性自尊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他也會反過來很尊重和欣賞別人,用愛和自由的眼光看世界。這裡的尊重並不等於溺愛,尊重是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的,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平等看世界的基礎視角。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所以,作為家長你必須要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遊戲化學習,增加生活化體驗



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形式上應該是遊戲的、無拘無束的、變化豐富的、與生活相關聯的,遊戲力是激發孩子學習力的基礎,不論是陪伴孩子玩還是挑選教育產品都應該以能激發孩子興趣為主。因為和生活結合的學習效果更好,源於生活的教育可以無處不在。


比如孩子數數可以邊下樓梯邊數,學英文可以和情景劇表演聯繫起來,有意義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從生活中學習,在做事中去學習,而不是在書本裡學習。無意義的去單獨認字和字母效果比放在生活中差很多,這樣的學習完全是機械學習,效率低下,而把內容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孩子接受的會又快又好。


而且,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或許我們每天陪孩子讀一兩個故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的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對於他今後語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大有裨益。比如,我每天回到家會固定陪娃1小時,讀繪本玩遊戲,把功夫下在日常,看起來很短的時間,但是長久的積累就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所以,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我們就先要去做一個聽話的媽,當我們能夠用尊重和平等的視角來看待孩子,去聽懂看懂孩子行為語言背後的需求,雙向溝通就會變得更加順暢。孩子也會在這樣的園丁式教育中釋放出更大的天賦潛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相關焦點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無能」的孩子背後必有一個無能的家長
    去年回老家才知道有個同學離婚了,他獨自帶著9歲的女兒,又當爹又當媽,還要顧著工作和父母,一下心力交瘁,恨不能立時生出三頭六臂才好。佩服他的堅強,卻不知道最堅強的卻是他年幼的女兒。後來經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很快結婚有了女兒。可是好景不長,婚後他才發現妻子家是個無底洞。妻子家在農村,家庭條件也不好,本以為嫁進了城有了依靠就可以捎帶著幫襯一下娘家,尤其是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在待業,他的房子和婚事都需要家裡鼎力相助,尤其是已經嫁到城裡的姐姐成了家裡人最大的希望。
  • 我媽用「一個方法」讓孩子聽話照做
    真的都是老師純屬鼓勵小朋友好好表現性質的那種小獎狀,當過媽的都懂的。要知道媽媽是一個對居家環境要求極度舒適整潔的人,幾張橘紅色的小獎狀用透明膠粘貼在衣柜上真的太不協調啦,那樣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特不符合我媽媽的一貫以來說秉持的居家空間顏值的審美風格。為此我還說過我媽:幼兒園和小學生的小獎狀沒有啥炫耀的,還是撕下來吧,貼在衣柜上實在從視覺上看一點都不雅觀。
  • 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孩子在大人不斷地對「聽話」的表揚與獎勵機制的強化下,會淡化自身的責任感。因為不聽話,是自己的選擇與責任,會被懲罰;而選擇順服,是他人的選擇,自己不用負責,省心又被鼓勵,何樂而不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的責任感與反省意識缺失。二、大人的話就是權威,都是對的,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來。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聽話」在很多時候,意味著別人說的,不管對不對,你服不服,有沒有不同意見,都得照做。你也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還意味著順服,一般情況下,可能一方的位置高於另一方,比如上級對下級,家長對孩子。在某些時候,還意味著好控制、好擺布。你要按我說的來,否則就可能有不好的後果。換到家長對孩子的方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可能會被家長罵、甚至被打等。
  • 孩子不聽話咋辦?打一頓不如慢下腳步,每個孩子都有服管教的獨特
    、也是對孩子不負責,要知道孩子不聽話的背後還不都是家長自己的問題,自己沒教好孩子反而把一切的錯誤終端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多人都說"為什麼同一個媽養大的孩子完全不同?",實際上不是同一個媽養出了不同的孩子,而是孩子們本身就不一樣,有些教育可稱蜜糖、有些教育完全是有苦如榴槤,但是不管孩子的表現是什麼樣子,大致上來說並非全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長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罷了。所以,如果有人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 孩子聽話背後的真相,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
    從小到大,我們都擁有一種集體潛意識,聽話的孩子會得到獎賞。也許是老師發放的小紅花,也許是爸媽給買的新玩具,也許是大人聚會時異口同聲的誇讚。反之,一旦不聽話,那一定就是「壞孩子」。但這條路徑細想起來很可怕,如果說話的人是錯的呢?還要聽嗎?也許會有人辯解:「我們是親生的爸媽,怎麼會害孩子呢?」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孩子越聽話就越好?聰明孩子都有一個「強人所難」的父母
    在很多家長眼中,「聽話」的孩子往往是被讚賞最多的。但很大一部分「聽話」的孩子都有一個通病——過於聽話。對家長作出的一切安排言聽計從,缺少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想像力是人類創新的動力,思考更是人們打開「未來世界」的鑰匙。對於孩子的想像力,家長應著重培養,讓他們善於思考、善於創新、善於與眾不同,並在思考中爆發出新的色彩!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甚至會將聽話與有出息劃上等號,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未來才會成為人生贏家。第四種可能,越聽話的孩子,越是不敢創新,甚至會變成「媽寶」。孩子太聽話,就失去了主動探索的意識,完全依靠父母的想法生活,將來進入社會,也不會主動跟進社會步伐,去探索新鮮的事物。沒有創新的思想意識,缺乏自主創造能力,只會循規蹈矩,唯唯喏喏,最終必然會被社會淘汰。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一句「乖,聽話」就夠了。
    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孩子幸福?但有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而不自知。比如,很多父母喜歡說「乖,聽話」,這一句就足以摧毀孩子。為什麼?因為父母強調的是「聽大人的話,別鬧」。當父母想讓孩子聽話時,只有一個原因「詞窮了,管不了孩子了」。言外之意就是:別那麼多廢話,聽我的就行了。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孩子身上有這三個特點越聽話越可怕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
  • 「媽寶男」為什麼不能嫁,不是因為聽話,而是聽話後面的原因
    你以為「媽寶男」的可怕是聽話,其實並不是,聽話背後的原因才是女人應該注意的。01 沒有主見沒有主見,幾乎是「媽寶男」身上都有的特點。他們為什聽話,不過就是自己永遠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感情,也不知道什麼人合適自己。可他們又不得不在家人的安排下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組建自己的家庭。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這裡本身存在一個前提,就是話是來自於誰,話本身是否有相對正確性。第一種是不懂所以不聽,常見於年齡小的孩子。第二種是已經有充分的理解能力了,依然不聽話的。首先,對於聽話這個,本身有3種可能,一種是妥協,一種是權衡利弊後的決定,還有一種是信任(常見於關係好的人提建議比較容易被接受,父母與孩子間同理)。
  • 在每一個聽話的孩子面前,都有一個無可奈何的高三党家長
    家長急的恨不得自己的頭和腿按在孩子身上,而孩子若無其事。因為叛逆你想說一句又欲言又止,只能觀察他有沒有好心情。就在每天中午看他笑嘻嘻回來吃飯,輕輕點一句。心情好的時候不吱聲,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撅起嘴悶回一聲:「知道了,你咋事那麼多。」有句話叫:「皇帝不急太監急」,話不好聽但情景很合適,家長就是干著急。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到底好不好?
    「聽話」一詞似乎是眾多父母檢驗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但是,眾多研究都表明,一個從小很聽話的乖孩子將來並不一定就能如父母希望的那般優秀,反而小時候不那麼順從、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獨當一面的概率更高一些。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項實驗,針對2~5歲的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追蹤觀察,一直到青年期。
  • 太聽話的孩子其實很悲哀,有格局的父母都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我有個同學,從小到大特別聽話,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甚至是結婚,都聽著家人的安排進行。用她的話說,不想讓家人操心,所以不會去違抗家人的意願,哪怕有些事委屈了自己也不想說出不同的意見。她工作上做得特別不開心,聽說是有個同事一直針對她,業務上也經常搶她的客戶,還動不動在領導面前打她的小報告。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有個家長連續看過幾期直播之後,跟我聊起來:凱凱真的很聽話啊,尤其是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到了就能馬上停止。可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不聽話呢?讓往東偏要往西!我要如何讓我的孩子變得聽話。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我有一個不聽話的女兒
    我有一個不聽話的女兒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她不聽話的證據,我都用漫畫記錄下來了你們瞧瞧……場景三:盛飯作為一名嚴格控制體重人士晚餐的飯量也是要控制的只可惜,有閨女在的話哈哈,是不是太不聽話啦這又是一個母女秀恩愛的帖子,時間過得好快,那個愛流鼻涕,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