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無能」的孩子背後必有一個無能的家長

2020-10-03 夏年情感

去年回老家才知道有個同學離婚了,他獨自帶著9歲的女兒,又當爹又當媽,還要顧著工作和父母,一下心力交瘁,恨不能立時生出三頭六臂才好。佩服他的堅強,卻不知道最堅強的卻是他年幼的女兒。

1.大人不易,孩子更不易。

同學是初中畢業,由於成績差家庭條件一般就沒有繼續上高中,早早進入社會,在一個親戚開的飯館後廚從學徒做起。後來經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很快結婚有了女兒。

可是好景不長,婚後他才發現妻子家是個無底洞。妻子家在農村,家庭條件也不好,本以為嫁進了城有了依靠就可以捎帶著幫襯一下娘家,尤其是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在待業,他的房子和婚事都需要家裡鼎力相助,尤其是已經嫁到城裡的姐姐成了家裡人最大的希望。

他開始對於妻子幫襯娘家的行為表示理解,可是時間長了難免招架不住,妻子一會兒提出給娘家買個電視機,不久又說弟弟缺個電腦,再後來直接表明要幫弟弟蓋房子娶媳婦。

他意識到這是個無底洞之後就跟妻子協議離婚了,他說自己沒本事,無法扶持妻子一大家子人,只能退出。當時女兒只有兩歲,妻子把女兒甩給他,離婚之後更是一去不回,後來聽說再婚了,更是沒有再回來看過女兒一次。

對於離婚他沒有後悔,只是從此開始獨自帶著年幼的女兒生活,幸好媽媽知道後從老家趕來幫他帶帶孩子,他才沒有更狼狽。可是媽媽年紀大還有慢性病,只能勉強照顧孩子吃飯穿衣,其他還得靠他自己親力親為。可是他學歷有限,脾氣也不好,怎麼可能有耐心教育孩子?

每每女兒調皮不聽話的時候,他吼過罵過甚至摔過東西,尤其是女兒貪玩對學習不怎麼用心時,他一看見女兒在玩兒不學習就氣從心頭起,大聲威脅女兒道:「你再不聽話好好學習,我就不要你了!」

女兒每每聽他這麼說兩隻大眼睛裡就會露出驚慌不安的神色,馬上像溫順的小貓一樣乖乖坐在書桌前拿出書,強迫自己一坐就是好久。她一邊誠惶誠恐地寫字看書,一邊偷偷瞧瞧爸爸是否還在生自己的氣。

不過是個幾歲的孩子,卻要看大人臉色行事,察言觀色對她來說竟成了生存的必備技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是默默心疼這個孩子。

2.誰強大誰適應。

同學的遭遇確實讓人唏噓,沒想到妻子竟然是個「扶弟魔」,幸好他及時抽身止損。其實他過得也不錯,只是個人性格的原因和文化水平的原因讓他不知道到底怎樣來教育孩子才好。但這並不是他粗暴對待孩子的理由。

本來孩子年幼就失去了媽媽,她在生命最初的情感連結建立的時候就處於劣勢了,這時候就更需要爸爸來彌補這一塊的缺失,這樣的孩子需要給予更多的愛和關心才是。

在一段關係裡,不是誰是大人誰就可以擁有隨便發脾氣的權利,不是誰是小孩就要被迫妥協默默承受本不該他們承受的東西。

爸爸是很慘,找到一個不靠譜的妻子,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又當爹又當媽會很疲憊,同時還要面對他人的質疑和閒言碎語。可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一切都不是孩子造成的,要怪只能怪自己遇人不淑或者運氣不佳罷了。

也許有人要說孩子就不能懂事一點兒嗎?爸爸已經夠累的了,孩子就好好聽話學習不好嗎?怎麼非要惹大人生氣呢?眾所周知,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每天乖乖地坐在桌前學習,別說孩子了,就算成年人也很難做到。孩子調皮也好搗蛋也罷,這就是孩子的本來面目啊,不是沒有聽話乖巧的孩子,但是絕大多數孩子在大人眼裡都是頑皮難管的。

其實爸爸的問題不是孩子不聽話不乖,而是他過得不快樂,對目前的生活不滿意,所以孩子頑皮給了他一個順理成章發脾氣的機會,他為自己找到了情緒的出口,那孩子呢?她傷心難過了又該去哪兒找出口?

聽過一個段子:爸爸生氣了打媽媽,媽媽生氣了打孩子,孩子生氣了打小狗,小狗呢?在面對困境的時候,難道不是那個更強大的人來照顧弱的人嗎?需要去彼此適應的時候,難道不是那個適應能力強的人來適應另一個能力比較弱的人嗎?

結語:

非常不贊同同學的這種做法,不管是他脾氣不好還是文化水平不夠,這都不是他粗暴對待孩子的理由,輕易地說出:「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巨大。本來孩子就缺乏母愛沒有安全感,這樣說只會讓孩子更沒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會更容易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更容易自卑,更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弱點進行欺騙。

我看到的同學女兒是一個瘦弱敏感、膽怯又自卑的小姑娘,她很容易受到驚嚇,任何一點兒事兒就讓她心神不寧想東想西。她害怕爸爸又討厭爸爸,但是她又離不開爸爸,總是習慣去偷偷看爸爸的表情。

育兒其實就是育己,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一天不改變,孩子就很難有改變的契機。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好好愛孩子,他們值得你為之努力改變自己。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不聽話,大喊大叫的媽媽最顯「無能」,看看你是嗎?
    「本文原創/微夢媽咪(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你看誰家孩子像你,這麼不聽話!」面對孩子不聽話,大喊大叫的媽媽最顯「無能」,看看你是嗎?此時的媽媽耐心已經消磨的所剩無幾,面對周圍人投射過來的異樣的目光,更是想趕快離開,於是衝著孩子大吼一聲:「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孩子聽話卻"無能","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孩子聽話卻"無能",父母要懂得"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利。01、被逼出來的"聽話",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妙妙從小就是一個很活潑調皮的小女孩,自從她會爬會走了以後,就沒少給父母惹禍,她的父母也因此操碎了心。
  • 父親毆打孩子的背後:是愛還是無能?
    據調查,事情的起因是孩子連續多日沉迷遊戲,不寫作業,導致其父親生氣,出於對孩子的愛,父親打了兒子。網友們對這位的父親的「討伐」分裂成兩個說法,一部分認為父親是出於愛而對孩子進行了管教,縱然做的過了一點,可也無傷大雅。另一部分則認為父親做的太過火。雖然事後父親進行了道歉,可已經釘到籬笆上的釘子,就算拔走了,也會留下一個永遠恢復不了的孔洞。
  • 虎媽因網課拉孩子跳海,被「逼」瘋的家長熟讀十本書,告別無能
    這段上網課,無數家長白頭髮蹭蹭冒出來好多。尤其是叛逆期孩子,不好好學習不聽話,很多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管你多麼好的修養和脾氣。04事出無常必有因通常在這種母女關係的背後,都會兩個原因。第一個必須要說的,就是這種家庭背後,都有一個不稱職的父親,或者說是父愛的缺失。多少父親在教育孩子與輔導作業中,當甩手掌柜,甚至還會怪罪媽媽。這個媽媽的做法雖然過於極端,但是崩潰的心理是能理解的。更崩潰的還不是孩子多不聽話,而是夫妻一方的不理解和把所有的壓力都丟給一方。
  • 暴力背後,彰顯的是一種無能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一個觀點分歧,就是面對孩子的錯誤: 打還是不打 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還有支持打的,有一番道理,就是馴獸理論,打一下,會有一個記憶的強化,讓他形成不敢犯錯誤的條件反射。 還有一種觀點是:不打! 因為打,解決了當下停止犯錯的問題,卻解決不了心裡接受的問題,需要耐心的做思想工作。 兩個觀點都似乎有道理,但是第一個道理,從人性上看,存在問題。
  • 家長怒吼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不改將後悔終生
    新學期開始近一個月了,孩子又開始了每天的上課、做作業、睡覺的規定動作,而家長除了上班外,又開始了輔導孩子作業。學校上課,孩子與家長都很累,也包括心累。那時候我就在想啊,孩子是我生的,智力天賦高低與我直接有關係,她笨也是有原因的,誰讓自己也笨呢。常聽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這對家長也適用。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無耐心的家長。自己的孩子什麼性格、什麼脾性、什麼好壞習慣,作為父母的再清楚不過了,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而不是無能地怒吼打罵。
  • 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無能的家長
    武漢14歲少年被母親教訓之後跳樓的事,應該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思。比如,孩子不聽話,應該怎麼辦?孩子能不能打?現在信息發達,家長們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有很多種選擇或者觀念在影響。但是,她們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有方向,那也是別人給她定的方向,而不是自己深思熟慮後所作的選擇;或者是草率,思考不充分的選擇。她們總是擔心,自己的選擇會出錯,從而耽誤孩子的未來。
  • 這三種無能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出意外也無能
    孩子的樣貌像父母,脾氣性格也像父母,其實為人處世的風格也是深深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在父母之中,母親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和年幼時發揮養育的作用,而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受到父親的影響會越來越多。「子不教」的背後,很大程度上都是「父之過」。
  • 教育中的大忌:你沒能培養出孩子的能力,還要嘲笑他無能
    一個朋友說:他的孩子長大了,不聽話了,不讓他管了。於是他讓孩子自己去管自己的事。可是,很多事孩子處理不了,還是要他去管。於是,他就以此為藉口去管孩子:你什麼都不會做了,還不讓我管,以後好好的聽話。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了。一、當孩子開始有自立的意識時,家長要細心的關注,並積極的引導,而不是害怕自己管不了孩子而去打壓。自立是每一個孩子的必經之路,父母替代不了孩子去走這條路,與其打壓,不如積極的引導。
  • 控制是教育大敵,不要以愛為名,將孩子養成「生活無能」的巨嬰
    不要以愛為名,將孩子養成「生活無能」的巨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對於尚且年幼的他們,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那不代表他們一輩子都需要家長的幫忙,有的時候父母的關心過多了,事事都替孩子包辦的結果,就是將他們養成了一個凡事都不會自己拿主意,自己動手做的巨嬰。
  • 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
    導讀: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打罵孩子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智商不夠拳腳湊」這種做法有大隱患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很多中國家長信奉的一個育兒準則。許多年來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要打,讓孩子受到教訓,感覺到疼痛之後,才會記住這次教訓。輕飄飄的指責,孩子很有可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用打罵孩子的方式,可以給孩子留下記憶點。他們太信奉暴力教育,從來沒有想過換一種方式去教孩子,用一種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教導孩子。
  • 父母全能,孩子無能
    城市生活讓孩子們不再有爬樹、水裡摸魚的快樂與能力發展,孩子從小被過多地保護,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這裡覺得髒,那裡覺得不安全,跑起來還怕摔了,細細叮囑或者直接限制……給孩子植入一種「你做不到」「外面很危險」「你無法處理外面的事情」的「無能」與「恐懼」信念。
  • 李玫瑾: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很「無能」,高層次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聊天過程中,不止鄰居為孩子感到著急,埋怨孩子不聽話班級群裡的其他家長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很多家長在聊天過程中都表示每次和孩子聊天告訴他們一些讀書的道理,孩子就會生氣,讓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點都比不得之前的孩子聽話了。
  • 小升初及格率僅18%,一定是教師無能?資深教師一段經歷告訴你!
    於是,留言區裡,很多人很氣憤,指責教師無能,不負責任。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這事放在20年前,毫無疑問,就是教師的責任,就是教師無能!但是,放在當今,很難說就是教師的責任,很難說就是教師無能。很多情況下,教師無奈,別說一般教師,就是特級教師,也無能為力!
  • 總對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的家長,無奈又無能,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文/小熊育兒日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完美的孩子,可現實總是很殘酷,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朝著家長所期望的方向去成長的。畢竟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們不是機器人,自然就不會按照父母的安排去一步步前進。
  • 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將這5句話掛在嘴邊,孩子聽多了難有出息
    本來看著很幸福的小日子,其實暗藏隱患,雯雯從小刻苦讀書就是為了「逃離」這個家,雯雯的爸爸重男輕女,而且性格暴躁,家裡每天雞飛狗跳的模樣,雯雯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雯雯的爸爸小時候就總對她說:「不要讓我白養你,我跟你媽以後就靠你了」。
  • 「割草機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懦弱無能,將來也難以融入社會
    父母辛苦為孩子清除障礙,卻養出一個懦弱無能的孩子,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父母的錯還是孩子的錯?父母做孩子的「割草機」,從短期來看,使孩子免受委屈,暫時起到保護孩子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有百害而無一益,孩子會變得懦弱無能,難以適應社會。家長如何做,如何避免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割草機」呢?
  • 體罰,不過是教育者無能的表現
    但有關部門稱此內容有失偏頗,正在盡力調查此事,調查出結果後會給社會一個交代。如果一個老師或家長,沒有講道理的能力,沒有控制情緒的能力,不懂兒童心理,也不懂教育,只會怪孩子不聽話,怪學生笨。然後拿起棍棒揮向他們,這不過是在證明自己有多無能而已。
  • 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聽話」的媽
    隔壁鄰居常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啥她就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呵呵笑著問她,你想讓她聽話,你就得先聽她的話。做個聽話的媽,不僅要願意去聽孩子說話,也要能聽懂孩子說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