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對孩子的要求,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說:"只要孩子聽話就好了。"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乖寶寶,對自己言聽計從。
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讓孩子變得懂事、乖巧、聽話。
孩子聽話卻"無能",父母要懂得"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利。
妙妙從小就是一個很活潑調皮的小女孩,自從她會爬會走了以後,就沒少給父母惹禍,她的父母也因此操碎了心。
轉眼間妙妙三歲了,媽媽天天在女兒面前說得最多的就是:"你要乖、要聽話,要懂事,你如果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本來妙妙沒有把這些話放心上,直到有一天,妙妙把媽媽的香水打翻了,那瓶香水很昂貴,媽媽平時都捨不得用。
媽媽頓時大發雷霆,對著女兒就是一頓打,打完女兒,還將她關在房間裡,也就是傳說中的"小黑屋"。
女兒在房間晨哭鬧,媽媽都不理不睬,後來,女兒跑了出來,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後聽話懂事了,你不要不理我,不要不愛我。"
從那以後,女兒變得特別聽話,媽媽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她也變得不再調皮搗蛋,但這種被逼出來的聽話,正危害著孩子的身心。
從古至今,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很統一,那就是要求孩子要聽話,但孩子太聽話,只會讓孩子變得"無能"。
太過於聽話的孩子,如同提線木偶,而控制木偶的線,則在父母的手裡,父母讓孩子往東走,孩子絕不能往西走。
孩子的一切決定與思想,都由父母控制著,父母覺得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但父母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變得壓抑。
孩子做什麼只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這只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太聽話的孩子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會因為太聽話而失去主見,抗挫能力也會比較弱。
遇到問題也不懂得自己一處理解決,只會找父母幫忙解決問題,遇到挫折只會第一時間躲在父母身後尋求庇護,孩子也會因此而變得無能。
魚缸法則來源於美國,在美國一家公司裡,辦公室的門口放著一個很漂亮的大魚缸,魚缸裡面養了很多熱帶魚,這些魚的個頭都很小。
兩年過去了,這些小魚的個頭依然這麼小,完全沒有任何變化。
有一天,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的兒子來到了公司,看到魚缸的小魚很好奇,就想抓出來玩,不小心把魚缸推到地上,摔碎了,工作人員只好把這些小魚放在院子裡的水池裡養著。
兩個月後,公司買了新魚缸,工作人員準備把院子裡的小魚放到魚缸裡,發現原本只有三寸長的小魚,居然長到了一尺長。
由於魚缸限制了魚兒生長的空間,使魚兒無法長大。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父母要懂得放手,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父母不要總要求孩子聽話,服從自己的命令,如果孩子不服從命令,就用愛去威脅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只要不聽話,就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從而逼迫自己變得聽話。
父母要在安全範圍內,一定的規則下,給予孩子自由,讓他自由地成長,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為了孩子好不是把孩子禁錮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裡,讓他不用自己經受風吹雨打。
父母要打破禁錮孩子的空間,喚醒孩子內在的驅動力,還給孩子自由空間。
利用魚缸法則,對孩子放手,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自己去迎接困難,面對挫折,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相信孩子一定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父母讓孩子聽話,孩子卻變得"無能"。父母要懂得運用"魚缸法則",懂得對孩子放手,才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