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話卻"無能","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2020-10-19 小鹿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說起對孩子的要求,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說:"只要孩子聽話就好了。"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乖寶寶,對自己言聽計從。

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讓孩子變得懂事、乖巧、聽話。

孩子聽話卻"無能",父母要懂得"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利。

01、被逼出來的"聽話",危害著孩子的身心

妙妙從小就是一個很活潑調皮的小女孩,自從她會爬會走了以後,就沒少給父母惹禍,她的父母也因此操碎了心。

轉眼間妙妙三歲了,媽媽天天在女兒面前說得最多的就是:"你要乖、要聽話,要懂事,你如果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本來妙妙沒有把這些話放心上,直到有一天,妙妙把媽媽的香水打翻了,那瓶香水很昂貴,媽媽平時都捨不得用。

媽媽頓時大發雷霆,對著女兒就是一頓打,打完女兒,還將她關在房間裡,也就是傳說中的"小黑屋"。

女兒在房間晨哭鬧,媽媽都不理不睬,後來,女兒跑了出來,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後聽話懂事了,你不要不理我,不要不愛我。"

從那以後,女兒變得特別聽話,媽媽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她也變得不再調皮搗蛋,但這種被逼出來的聽話,正危害著孩子的身心。

02、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卻變得"無能"

從古至今,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很統一,那就是要求孩子要聽話,但孩子太聽話,只會讓孩子變得"無能"。

太過於聽話的孩子,如同提線木偶,而控制木偶的線,則在父母的手裡,父母讓孩子往東走,孩子絕不能往西走。


孩子的一切決定與思想,都由父母控制著,父母覺得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但父母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變得壓抑。

孩子做什麼只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這只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太聽話的孩子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會因為太聽話而失去主見,抗挫能力也會比較弱。

遇到問題也不懂得自己一處理解決,只會找父母幫忙解決問題,遇到挫折只會第一時間躲在父母身後尋求庇護,孩子也會因此而變得無能。

03、"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魚缸法則來源於美國,在美國一家公司裡,辦公室的門口放著一個很漂亮的大魚缸,魚缸裡面養了很多熱帶魚,這些魚的個頭都很小。

兩年過去了,這些小魚的個頭依然這麼小,完全沒有任何變化。


有一天,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的兒子來到了公司,看到魚缸的小魚很好奇,就想抓出來玩,不小心把魚缸推到地上,摔碎了,工作人員只好把這些小魚放在院子裡的水池裡養著。

兩個月後,公司買了新魚缸,工作人員準備把院子裡的小魚放到魚缸裡,發現原本只有三寸長的小魚,居然長到了一尺長。

由於魚缸限制了魚兒生長的空間,使魚兒無法長大。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父母要懂得放手,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父母不要總要求孩子聽話,服從自己的命令,如果孩子不服從命令,就用愛去威脅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只要不聽話,就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從而逼迫自己變得聽話。

父母要在安全範圍內,一定的規則下,給予孩子自由,讓他自由地成長,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為了孩子好不是把孩子禁錮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裡,讓他不用自己經受風吹雨打。

父母要打破禁錮孩子的空間,喚醒孩子內在的驅動力,還給孩子自由空間。

利用魚缸法則,對孩子放手,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自己去迎接困難,面對挫折,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相信孩子一定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總結

父母讓孩子聽話,孩子卻變得"無能"。父母要懂得運用"魚缸法則",懂得對孩子放手,才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強迫孩子太「聽話」,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像士兵一樣聽話,並且服從指令。回顧一下歷史,不難發現民眾如果被一個專制君主所統治,被統治的民眾只會變得順從麻木,那樣更利於統治。然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是一個自由、富有創造力的時代,如果繼續讓孩子盲目的聽話、服從,那將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 魚缸法則:孩子叛逆不服管教?與其強迫孩子聽話,不如以柔克剛
    答案很簡單,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用條條框框束縛孩子,孩子被困在一個漂亮而又狹小的魚缸當中,又如何成長呢?一、什麼是「魚缸法則」?在美國一家公司外的一個魚缸裡,有十幾條非常漂亮的熱帶魚,每一條大約3英寸長。這條魚有兩年沒有變大,它們還是只有三英寸長。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1、2~3歲2~3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還可以叫做孩子的自我意識成長期。
  • 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導讀: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必須要懂「魚缸法則」,放手比強制更有力量
    如果小麗聽說過「魚缸法則」,那就會知道教育孩子不用太緊繃,放縱一點反而更好。魚缸法則一天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把魚缸摔碎了,大家只好把小魚放進了水池裡。兩個月後當準備把魚重新放回去新買的魚缸時,發現那些小魚竟然都瘋長到了一尺!小魚缸有限的環境限制了魚的生長,等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小魚們才得發揮自己的生長優勢,盡情瘋長。孩子也是一樣的,給予他更大的空間,懂得放手,才能讓他發揮更大的潛力。
  •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魚缸法則:別和孩子硬碰硬,不如試試以柔克剛
    >"魚缸法則"說不定會緩解家長的焦慮和煩惱。一、什麼是"魚缸法則"?"魚缸法則"是當時教育學家做的一個實驗,把一個裝著十幾隻各色小魚的魚缸放在公司門口,每條魚都有固定的尺寸。員工們進進出出,沒有人發現魚有長大的跡象,時間一長,大家都以為這只是用來觀賞用的魚。但是當工作人員把魚換到更大的池子之後,他們發現每條魚都長大了幾寸。
  •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試試"魚缸法則"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試著對孩子放手,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段時間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小朋友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驚喜。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不妨使用「魚缸法則」。
  • 別讓孩子太緊繃,家長可以了解「魚缸法則」,對孩子適當放養
    別讓孩子太緊繃,家長可以了解「魚缸法則」,對孩子適當放養圖文/蓓蓓編輯/蓓蓓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存在操之過急的情況,但是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的神經處於過於緊繃的狀態,以致於孩子認為父母的管教過於囉嗦,導致孩子越管越不聽話的現象。
  • 叛逆的孩子怎麼辦?試試魚缸法則把孩子放到"水池"中去
    2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不聽話或者叛逆的孩子,家長剛開始還會耐心引導,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吼孩子,說一些威脅的話語,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叛逆的孩子怎麼辦?試試魚缸法則把孩子放到&34;中去試試比較有名的教育觀念」魚缸法則「吧!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很多在孩子經歷第一個叛逆期時,就過分的管教孩子,在孩子嚮往自由時反而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導致經歷後面2個叛逆期時,孩子對家長的管教反彈的越來越厲害,表現得更叛逆。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空間,父母要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你對孩子吼上一千遍要管用多了。什麼是魚缸法則呢?
  • 解析「魚缸法則」:家長要擯棄給孩子過度保護,孩子成長需要自由
    父母都愛孩子是他們的天性,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兒傷害。現在的父母什麼事都要替孩子包辦,對孩子過度的保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有依賴性,缺少獨立自主的品質。父母過於包辦孩子的事情,這種就會使他們獨立性差、不能自理。
  • 孩子肆意任性不聽話?那是家長沒有給孩子準備一個「透明魚缸」
    其實現在許多家庭中的孩子都存在著內心的情況,但是許多家長都只認為任性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其實不妨設想一下,真正使孩子任性的原因是什麼?不正是家長的過度照顧嗎?與其對孩子臭罵一頓不如了解「魚缸法則」。家長要懂得正確看待這個問題,並且要利用好「魚缸法則」去教育孩子。
  • 孩子越大越叛逆,父母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打罵教育都管用
    這時的孩子更嚮往獨立和自由,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巨大的變化。寶寶叛逆期——2歲左右2歲的孩子已經初步具有自我意識了。此時的孩子思維是單向的,這個時候的他們不會變通,不論他們同不同意家長對他們的要求,他們都會說「不」。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選擇用「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 3個叛逆期,家長善用「魚缸法則」,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將自我控制權進行到底。三、青春叛逆期——12歲之後 青春叛逆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父母越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嘗試個遍。甚至有的孩子會不學無術,在管教上最讓家長感到無助。 這時的孩子更嚮往獨立和自由,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巨大的變化。 很多在孩子經歷第一個叛逆期時,就過分的管教孩子,在孩子嚮往自由時反而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
  • 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不服管教,父母要利用魚缸法則教育孩子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可以利用"魚缸法則"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許有些父母對魚缸法則有些不理解,接下來將為大家講述一下魚缸法則的由來。二、 魚缸法則的由來魚缸法則來起源於美國一家很大的公司,有一天,這家公司辦公室的門口放著一個很大的魚缸,魚缸裡面養著幾條熱帶魚,它這些熱帶魚看起來有3寸的大小。
  • 孩子越大越叛逆,父母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打罵教育都管用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空間,父母要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你對孩子吼上一千遍要管用多了。什麼是魚缸法則呢?「魚缸法則」在美國某公司門口的魚缸中,有十幾條非常漂亮的熱帶魚,每條魚大約3寸長。但無論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噴水泉要比魚缸大得多!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家長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有用
    教育界流行的一種名叫「魚缸法則」的方法就可以幫到各位爸爸媽媽,有需要的父母可以好好聽聽。「魚缸法則」是什麼?下面就來聊聊利用「魚缸法則」教育叛逆期孩子的具體方法。一、父母要嘗試著理解孩子。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裡的朱朝陽,在父母離婚後跟隨強勢的媽媽生活。他是班裡的學霸,但是生活中竟然沒有一個朋友。
  • 如何養育叛逆孩子?「魚缸法則」助力重建親子依戀關係
    叛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事拖拉,不聽話,還頂嘴,管都管不住,很多家長對此都很苦惱。如果這些困難不及時扭轉的話,孩子就會越來越叛逆,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父母要多引導,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重建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更好的健康茁壯成長。
  • 孩子任性束手無策?運用「魚缸法則」,克服孩子的「不規則任性」
    更大的生存空間,竟然給小魚帶來了更快的成長。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魚缸法則」。魚缸法則的核心,在於給對方適度的相對自由的空間。很多時候,任性的孩子就像被魚缸困住的小魚一樣,而家長對孩子的看管、教育就像困住小魚的魚缸,規定了孩子成長的既定範圍。在孩子任性的背後,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對自由空間的呼喚。這種自由,不單單指空間的自由,還有選擇的自由、意見表達的自由、權利的自由等等。當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過度的制約、束縛時,任性便是反抗。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可以嘗試一下「魚缸法則」
    帶孩子回家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有些話使他們生氣。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時間,一般從2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一共要經歷三個叛逆期。所以說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你是否能出來的好,就直接影響了孩子以後是或否做得更過。最近,我了解了我父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