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6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是否有遇到過孩子任性的時候呢?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孩子一旦任性起來,家長都沒有辦法去管教,甚至有的時候孩子還會和自己對著幹,這就讓許多家長都感到非常的苦惱。
袁小姐的孩子今年已經6歲了,因為袁小姐是一個新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非常的上心,不論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
可是漸漸的袁小姐發現自家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根本不服從袁小姐的管教。比如袁小姐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總是想要讓孩子將外套穿上,因為他害怕孩子著涼,可是孩子卻總是拒絕媽媽的要求。
在孩子晚上睡覺之前,袁小姐總是會給孩子準備一杯牛奶,而孩子在看到牛奶的時候選擇任性不喝。在一次假期的時候,袁小姐想要帶著孩子一起外出,和孩子培養感情,可是誰知道玩耍的過程中,孩子根本就不理睬自己。
其實現在許多家庭中的孩子都存在著內心的情況,但是許多家長都只認為任性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其實不妨設想一下,真正使孩子任性的原因是什麼?不正是家長的過度照顧嗎?與其對孩子臭罵一頓不如了解「魚缸法則」。
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故事,在國外的一個工廠中,養了一缸非常美麗的小魚,但是這些魚在兩年內的時間裡面,仍舊保持著原來的體型,沒有長大。
但是在有一次魚缸不小心被工人打碎,後來工人將這些魚放在了更大的噴泉裡面,可是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誰都沒有想到原本只有三寸大小的魚,竟然長到了一尺左右。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這些小魚和孩子是一種性質,如果你在教育的時候總是選擇用魚缸來困住孩子的話,那麼孩子是永遠都長不大的。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自由,但是又帶有約束性的透明魚缸。
雖然魚缸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幫助,但其實他也是帶有兩面性的,也可以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運用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約束孩子,這就是我們約束孩子的魚缸。使孩子一直在一個小小的地方中成長,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那麼孩子未來的可能性就會被這個小小的魚缸約束住。
其實從另外一種層面來講,魚缸也可以起到保護孩子的作用。因為孩子在成長的時候總是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使他們受到許多的傷害,但是有了魚缸的保護,他們可以安全的成長。
所以說魚缸是帶有著兩面性的,不管是在魚缸裡面成長,還是在魚缸外成長,都是有利有弊的。家長要懂得正確看待這個問題,並且要利用好「魚缸法則」去教育孩子。
1、給予孩子自由空間
在孩子的成長中總是需要獨立起來的,只有獨立才可以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才可以擁有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能力。
這就表示家長不可以隨時隨地的去保護著孩子,因為總有一天魚缸也會有碎的時候。所以說我們可以在自己有限的條件之下,去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幫助,給予孩子自由和空間。
2、設定邊界
雖然我們選擇對孩子進行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要讓孩子肆意妄為的去成長。
所以這就表示家長應該要設定邊界,雖然我們對孩子放手,但這也只不過是給孩子換了一個更大的魚缸生活而已。如果孩子觸碰了邊界的話,就需要給予孩子相應的懲罰。
3、提升自律性
在生活中家長要懂得去引導孩子,畢竟孩子的任性是不規律的,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短暫的任性而感到厭惡。只有家長懂得去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孩子才會變得更加懂事,才會知道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去做的,這也就減少了一些禍端出現的可能性。
在生活中孩子總是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好的印象,比如像是任性叛逆,不聽父母的話。但家長也要知道,孩子存在這些行為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理應出現的,家長懂得運用「魚缸法則」去教育孩子,那麼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那麼在你家孩子任性的時候,你會如何去做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集美育兒堂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