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寶貝聽話,好好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跳舞!
寶貝:可是我現在不想吃飯!
姥姥:不吃飯你一會兒就跳不動了,老師一定會批評你的!!!(寶貝開始有些擔心,她可不喜歡被老師批評)
寶貝:可是我真的不想吃!
姥姥:你怎麼會不想吃,你怎麼可能不餓?來,我給你餵……
姥姥:(心滿意足)我的寶貝真聽話,真棒!姥姥真愛你!
寶貝聽到表揚很高興,一粒一粒開始撥拉。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過這樣的對話,孩子的意願被一次次忽略,而家長卻有意無意間持續進行著「聽話訓練」,並且頗有成效。
現在的小孩是幸福的,但同時也是不自由的,連吃飯穿衣這樣的小事都要被催促約束。聽話就像是優良傳統一樣被傳承下來,禁錮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大人們真的太喜歡孩子聽話了,「聽話」可以說是中國式讚美最常用詞。每每聽到誇獎孩子聽話,家長內心甚感欣慰。
而作為媽媽的我卻更喜歡聽到孩子說「不」。
因為從小一路被誇獎著「聽話」長大,我對它充滿了排斥,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我不想聽話,我想自己說了算」。但是從小被灌輸的思想讓我知道聽話就會被表揚,而小孩子總是喜歡聽到表揚的。直到逐漸長大成人並為人母,才意識到自己糾結、委曲求全、討好型的人格,深覺與小時候媽媽無意中的聽話訓練不無關係。
所以我想對孩子說,請你不要太聽話。
仔細分析一下,聽話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大人好?我們對孩子的各種聽話的要求是否只是為了讓我們更省心?
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告訴孩子要聽話,不讓孩子玩水,因為水會灑得到處都是;不讓孩子瘋跑,因為怕摔跤;不讓孩子玩健身器材,因為新聞上常報導的安全隱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聽話訓練只是為了讓自己更省心一點。水灑得到處都是我們就得一遍一遍的收拾,孩子瘋跑我們就得隨時擔心緊緊跟隨,玩健身器材我們就得每樣陪著全部玩遍。還不如就呆在身邊最保險,最安全,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那顆無拘無束、不受束縛的心。
我們在慢慢培養「聽話型孩子」——他們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要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就可以了,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直到有一天我們發覺長大的孩子沒有主見,唯唯諾諾,討好型人格,我們又開始擔心、焦慮,到那時我們卻發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武志紅老師曾說「不,是一個美妙的字,當一個孩子說出這個字的時候,就相當於在他自己和養育者之間劃了一刀,告訴養育者,我「不」想按照你的意願來,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說了算。」
所以在孩子還撅著小嘴倔強的說「不」的時候請好好保護他們的自我,不要把他們的「不」給弄丟了。那麼究竟如何保護他們的自我意志呢?
寫在最後:好好保護孩子的倔強,好好保護他們的自我,尊重他、理解他。孩子,其實你可以不用太聽話。文末附上這首詩歌,與大家共勉。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講有溫度的故事,做溫暖媽媽。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