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希望你不要太聽話

2020-08-27 董小小成長記



姥姥:寶貝聽話,好好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跳舞!

寶貝:可是我現在不想吃飯!

姥姥:不吃飯你一會兒就跳不動了,老師一定會批評你的!!!(寶貝開始有些擔心,她可不喜歡被老師批評)

寶貝:可是我真的不想吃!

姥姥:你怎麼會不想吃,你怎麼可能不餓?來,我給你餵……

姥姥:(心滿意足)我的寶貝真聽話,真棒!姥姥真愛你!

寶貝聽到表揚很高興,一粒一粒開始撥拉。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過這樣的對話,孩子的意願被一次次忽略,而家長卻有意無意間持續進行著「聽話訓練」,並且頗有成效。

現在的小孩是幸福的,但同時也是不自由的,連吃飯穿衣這樣的小事都要被催促約束。聽話就像是優良傳統一樣被傳承下來,禁錮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大人們真的太喜歡孩子聽話了,「聽話」可以說是中國式讚美最常用詞。每每聽到誇獎孩子聽話,家長內心甚感欣慰。


而作為媽媽的我卻更喜歡聽到孩子說「不」。

因為從小一路被誇獎著「聽話」長大,我對它充滿了排斥,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我不想聽話,我想自己說了算」。但是從小被灌輸的思想讓我知道聽話就會被表揚,而小孩子總是喜歡聽到表揚的。直到逐漸長大成人並為人母,才意識到自己糾結、委曲求全、討好型的人格,深覺與小時候媽媽無意中的聽話訓練不無關係。

所以我想對孩子說,請你不要太聽話。



仔細分析一下,聽話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對大人好?我們對孩子的各種聽話的要求是否只是為了讓我們更省心?

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告訴孩子要聽話,不讓孩子玩水,因為水會灑得到處都是;不讓孩子瘋跑,因為怕摔跤;不讓孩子玩健身器材,因為新聞上常報導的安全隱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聽話訓練只是為了讓自己更省心一點。水灑得到處都是我們就得一遍一遍的收拾,孩子瘋跑我們就得隨時擔心緊緊跟隨,玩健身器材我們就得每樣陪著全部玩遍。還不如就呆在身邊最保險,最安全,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那顆無拘無束、不受束縛的心。

我們在慢慢培養「聽話型孩子」——他們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要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就可以了,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直到有一天我們發覺長大的孩子沒有主見,唯唯諾諾,討好型人格,我們又開始擔心、焦慮,到那時我們卻發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武志紅老師曾說「不,是一個美妙的字,當一個孩子說出這個字的時候,就相當於在他自己和養育者之間劃了一刀,告訴養育者,我「不」想按照你的意願來,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說了算。」



所以在孩子還撅著小嘴倔強的說「不」的時候請好好保護他們的自我,不要把他們的「不」給弄丟了。那麼究竟如何保護他們的自我意志呢?

  • 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當他說不餓、不冷、不需要的時候請尊重他,相信他,按照他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我們的想法,畢竟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當他餓了、冷了的時候他會主動請求你的幫助,當他需要的時候就會告訴你,所以請不要焦慮。
  • 尊重孩子的天性。玩耍一定是孩子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通過玩他們學會了交往、溝通、解決問題。所以當孩子想去玩去瘋的時候,只要不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問題,讓他們盡情去玩吧。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限制,而是陪伴。
  • 克制自己想掌控一切的衝動。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很享受對家庭對孩子的掌控感,孩子的聽話滿足了父母的期待,滿足了父母的虛榮心。但就像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詩中所寫的那樣: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寫在最後:好好保護孩子的倔強,好好保護他們的自我,尊重他、理解他。孩子,其實你可以不用太聽話。文末附上這首詩歌,與大家共勉。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講有溫度的故事,做溫暖媽媽。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

相關焦點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什麼另一方面又想讓孩子聽話呢?>想一想為什麼有的父母會希望孩子聽話,無外乎兩大原因。而事實上,家長不可能永遠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保護,家長也不可能永遠是對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讓孩子那麼聽話?太聽話的人,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翅膀。
  • 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你要聽話」是孩子人生的緊箍咒
    「你要聽話!」「真懂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在爸媽眼裡,聽話、乖巧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但在馬伊琍看來,太聽話的孩子,往往不會體會到太多幸福感。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馬伊琍在一次直播中,和粉絲探討自己的育兒理念,她說出一句出乎意料的話:「我最後悔的事,就是把女兒養得太聽話,太懂事。」對眾多媽媽來說,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看不見的隱患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話聲一落便拎起來孩子往家走。孩子情緒沒有平復下來,起身後開始對媽媽拳打腳踢地大聲喊道:「不要就不要!哼!」 在旁邊的我聽到這對話,心裡大驚,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中就不缺乏這種情況。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一位媽媽對哭鬧要買玩具的兒子說:「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乖,我們去買吃的」。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一次去朋友家聚餐,大家都帶著孩子。孩子們跑來跑去,嘻戲玩鬧,特別開心。可是小夏6歲的女兒雪兒,卻一直安靜地坐在媽媽身邊。我們讓她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雪兒卻怯怯地捏著衣角說:「我不去,我怕媽媽找不到我。」大家紛紛誇讚雪兒懂事,聽話,不像自己家的孩子那麼淘氣,讓人操心。小夏卻轉身把雪兒從椅子上拉下來,說:「這孩子是聽話過頭了!媽媽不在這裡嘛,快去玩吧!」
  •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 大都希望孩子聽話?
    引言: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說:要乖,要聽話。這句話,也是許多中國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話:要聽話。直到有一天,我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只是這個時候,我已經長大了。現在,當我要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時,我不禁要問自己:我的話,就是對的嗎?孩子的話,就是不對的嗎?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我不要你聽話|《正面管教》告訴我們的不止是溫和堅定
    不管書中是否有顏如玉或黃金屋,至少我此番讀此書,找到了比黃金屋和顏如玉更重要的東西――用正確的方式愛我的孩子,並且讓她知道這愛。親愛的孩子,媽媽不要你聽話。在很多日常生活中,媽媽應該給建議,你可以大聲說出你的想法,表達你的抗議。
  • 孩子太聽話不是好事,總是要求孩子太乖,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足夠聽話足夠乖巧的孩子,並且對於父母們來說,只有把孩子培養的既聽話又乖巧,才能使他越來越優秀,也有利於他未來的人生發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特別嚴厲,總要求孩子事事聽話,不允許孩子做出一點違背家長的舉動,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太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 「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
    導讀:「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希望孩子是怕你or不怕你?一位海歸媽媽的育兒「3板斧」
    你希望孩子是怕你or不怕你?一位海歸媽媽的育兒「3板斧」很多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大體上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你希望孩子是怕你還是不怕你?在我們的生活中通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我們在輔導孩子做功課的時候,可能你會,提醒孩子身體坐直頭不要太低,字寫好寫工整,但是孩子是否是能夠很好的,按你說的去做呢?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和你唱反調,這個時候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想,如果我的孩子可以聽我的話就好,如果我的孩子可以怕我就好了。這樣子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能不費吹灰之力了。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前不久,親貝網小編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
  • 「七個半雞蛋」引發的思考:孩子不能太聽話!
    小寶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生活中也是乾淨利落,她更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從來不惹家長生氣。如果沒有今天的事情,我會認為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仔細想想,確實發現孩子身上上存在的問題:太聽話。人人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省心。但孩子太聽話,會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一,太聽話的孩子多少會有點強迫症。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面對活力指數max的孩子,再也沒法耐下心來循循善誘,取而代之的是: - 「還不寫作業!趕緊去,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放下iPad,明天你就別想玩了!」
  • 面對孩子不聽話,大喊大叫的媽媽最顯「無能」,看看你是嗎?
    「本文原創/微夢媽咪(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你看誰家孩子像你,這麼不聽話!」面對孩子不聽話,大喊大叫的媽媽最顯「無能」,看看你是嗎?此時的媽媽耐心已經消磨的所剩無幾,面對周圍人投射過來的異樣的目光,更是想趕快離開,於是衝著孩子大吼一聲:「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對我而言,我的孩子既是我的孩子,也不是我的孩子——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從沒有以「聽話」為目標去培養孩子。但是我見過很多希望孩子聽話的家長,如果孩子與自己給出的指令背道而馳,就強令孩子改正。跟老師的日常溝通也是:今天孩子在學校聽話嗎?仿佛不聽話就一定是孩子不對。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1、太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太壓抑自己很多成年人經常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情緒低落、抑鬱,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壓抑什麼呢?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欲望,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壓抑的心理習慣,或許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生活相對不是很複雜,用壓抑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形象可以應對絕大多數人和事。
  • 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讓他不要吃糖,他也不幹!……就用這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讓媽媽變得省心!◆媽媽請注意:孩子任性、倔強、不遵守規矩等,直接影響他未來的工作、就業,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媽媽這樣說,孩子就會聽,媽媽這樣定規矩,孩子就會願意合作!「要上床睡覺了!」「我不睡!」「該洗澡了!」「我不洗!」「不要再吃糖了!」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孩子出生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以為父母說的都是真的,自己不聽話,父母就會不要自己了,這樣讓孩子心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變得膽小,生怕惹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不要自己了,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好像隨時就會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