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聽話懂事,掌握這三種方法,家長不再犯難

2020-11-13 哼哈兒將


前言:人人都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於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大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導致他們有很多事都不能在一個頻率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爭吵不斷。

家長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與孩子和平相處,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呢?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決這一難題。鄰居家的小孩木木,是小區內出了名的搗蛋鬼。不是欺負別人家的小孩了,就是自己爬這爬那磕傷腿了。這可把木木媽媽為難死了,他每天都要跟在木木後邊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最近逢人就會抱怨孩子難管。

生活中不聽話的孩子太多,而且這些孩子的表現絕不雷同,也就是乖巧的孩子千篇一律,但是搗亂的孩子各有各的特別之處。所以說教育真的要區別對待,可能適合其他孩子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不一定有效。但是想讓孩子聽話乖巧也沒有那麼難,只要在教育時多用心,試試這三種教育方法,說不定就能收穫奇效呢。

一、根據孩子性格制定特定的教育方式

抱怨是不能解決任何事情的,現在要做的是行動起來。根據孩子的性格,家庭的環境氛圍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採用固有的教育方式。而是要通過觀察總結探討出來的教育方式。

像上文中的木木,這個孩子活潑好動,搗蛋成性。木木媽現在就要為他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他的行為,如果再犯,可以施以輕微的處罰。如果不加以約束,木木將來可能會長成禍害的。

二、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很多父母,在面對犯錯的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總是帶著強烈的責備語氣去罵孩子甚至去打孩子。這種方式是相當不可取的。小孩是模仿能力十分強的生物,你對他吼,他漸漸地也會對你吼,甚至會動手打父母。這種不良的方式長久影響下去,孩子只能是越來越叛逆。

家長應該平復心情,用開導的方式,告知孩子的錯誤,並且要求孩子去改。孩子都是聽話的,你好好跟他說,自然他也就能聽進去了。因此好的說話態度很重要,而且語氣良好的話,孩子會感覺到身心輕鬆,不會排斥父母的教育。

三、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無論事情好與壞,既然發生了,就要坦然的去面對。如果孩子做錯事,需要受到懲罰,那麼鼓勵孩子去擔起該有的懲罰。這樣的懲罰會讓他更加深刻的銘記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後不會再犯。父母不要事事都跟在他們後面去收拾爛攤子,讓他們自己去承擔自己所造成的任何結果,無論結果好與壞,放手讓孩子勇敢去承擔。

說真的,小時候的錯誤並沒有那麼可怕,所以讓孩子承擔只能算是歷練。當然擔當和責任心也是在這些歷練中累計出來的,若是從小都捨不得孩子承擔責任,那麼將來他們自然也是喜歡躲避的那個人。

總結:孩子小,對事物都充滿好奇,總是想去探索,因此會變得離經叛道,不是很聽話。那麼這三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順利度過這一難關,擁有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寶寶,不再羨慕別人。教育就像種莊稼一樣,只要在生長期注意澆水施肥,後期的收成都不會太差。

相關焦點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雖然我就是不喜歡這電影啊,死了太多人,不管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可是大家都喜歡啊,我想是我錯了吧。......小時候,我便是一個表面聽話懂事,內心極其叛逆的孩子。但是在那種環境下,我想大家喜歡的樣子才是對的吧,我沒有太多思考。那時的我活得既順從又叛逆,那時的我也是迷茫的,於是我只想逃離。後來十八歲,去了紐西蘭。
  • 培養孩子「聽話」、「懂事」,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 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失控了,越來越「不聽話」、「沒規矩」了。 於是,我們更加為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牛不喝水強按頭」一樣困難,我們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懂事,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試試這幾個方法!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正確的方法在這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上進,但有時候孩子們「熊」起來油鹽不進,你怎麼說他都不聽,終於成功的激起了你的怒火,「咆哮」了起來。方法一:提出要求不說無意義的話,別讓你的嘮叨佔據孩子的注意力,簡潔乾脆的提出要求,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 孩子任性、不聽話?爸爸媽媽的這三種行為有很大關係
    如今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生活中耳濡目染之下也是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的。親貝網小編經常被一些孩子的想法,說出的話語震驚到。而且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很有個性的,不過作為家長要分清個性和任性區別。個性是有獨特的見解,任性就是隨著自己的情緒心情做事,並且是不計後果的那種。任性、不聽話是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來的,也是讓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其實家長日常的很多行為都有影響孩子的。
  • 孩子特別懂事聽話,家長要陪伴、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
    如果你的孩子特別懂事,那你一定要小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想要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寶寶,但是孩子往往調皮搗蛋,特別的有活力,因為這個才是他們的天性,如果你發覺你的孩子特別懂事聽話,那你一定要很耐心的去陪伴去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
  • 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應對?這4個教育方法,建議父母收藏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聽話,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現象,不是和父母頂嘴,就是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對父母大呼小叫摔門而去,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呢?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這幾種方法,讓你的孩子也能成為乖寶寶
    許多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家長們又該如何解決呢?孩子叛逆不聽話,要求過多毫無商量能否解決問題?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這幾種方法,讓你的孩子也能成為乖寶寶。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名叫澤澤,14歲了,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媽媽平時看不慣澤澤對待事情的做法,於是經常嘮叨。
  • 孩子不聽話家長動手打人有效果,但也別「一直打一直爽」
    有一些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真的想揍他(她)」;有一些家長說,「孩子不聽話,直接大嘴巴抽他(她)」;有一些家長問,「我家孩子不愛學習,我打他(她)也不行,怎麼辦?」這就是家長教育孩子心理三部曲的真實寫照:想打——直接打——打了也不管用了。
  • 「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懂事的孩子深受家長的喜歡,但家長真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嗎?因為孩子懂事,所以父母就會減少很多麻煩,生活也會輕鬆很多,其實家長有時候也是為了方便自己而已。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 怎麼教育出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一直是家長較為頭疼的問題
    怎麼教育出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一直是家長較為頭疼的問題怎樣教育出&34;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教育孩子估計就是讓家長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吧,很多的父母都會說自己家的小孩怎樣怎樣的不聽話了,為此也是不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懂事和聽話的區別a.懂事,就是能了解對方的意圖,不讓對方擔心,並在自己能力之內幫對方分擔一些事情,且對方也很滿意b.聽話,就是對方說什麼你做什麼,從不反駁,沒有自我判斷的能力孩子的懂事,一般從聽話開始,後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轉變為懂事。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懂事的孩子會面對的結果:「聽話就會聽很多人的話,懂事就會懂不必懂之事」,當然這兩句話有點感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專業的話,這樣提出的意見才值得大家參考。1、太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太壓抑自己很多成年人經常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情緒低落、抑鬱,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壓抑什麼呢?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欲望,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壓抑的心理習慣,或許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生活相對不是很複雜,用壓抑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形象可以應對絕大多數人和事。
  • 四個心理學效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讓孩子聽話起來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奮鬥一生的目標,而對於每個家長來說,最希望的便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懂事又聽話,但是結果卻發現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達成這個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家長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背後隱藏著孩子真實情緒,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懂不懂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偏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表現出的反應與我們所期待的大相庭徑。而那麼聽家長話、不哭不鬧的孩子則成了家長最喜歡的一類。
  • 為何孩子不聽勸?越說越不聽?家長常說這4個字,孩子懂事又聽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越不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專門和我們對著幹。叮囑了好多遍,感冒沒好不能去外邊淋雨玩,孩子死活不願意,被揪了回來卻又撒潑打滾哭鬧不停。為什麼孩子容易和家長「槓」起來?越說卻越不聽呢?
  • 孩子的這三個「懂事」行為,其實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先別瞎高興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能夠反映他的個性特徵,所以家長也確實應該多多觀察孩子。但是孩子的三個行為往往會讓家長誤以為他是懂事的,但其實這個懂事是打引號的&34;,這個&34;暗示孩子情商低。1、不會反抗教育孩子往往要採用觀察法,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在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或者是一些長期的習慣。這些行為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個性特徵,以及他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孩子永遠都是聽話的狀態,不會反抗,那麼有些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很懂事,反而會覺得特別的放心。
  • 孩子總不聽話,家長拿他沒辦法?學會了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那麼,被熊孩子折磨的家長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其實,這個還真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問題,家長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這個年紀的孩子,剛剛開始產生自我意識,他們對於自己的掌握感是非常在意的。
  • 為何你對 「聽話的孩子」那麼耿耿於懷?
    其次,這篇文章中反覆提到:「懂事的孩子,都是失去自我的孩子」和「懂事的孩子,就是為了討好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偽懂事」。一言蔽之,對作者來說「聽話,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好事兒。」伊能靜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作者給出的結論:「真正懂事的孩子,未必總是都很聽話……」。這裡,作者再次表明的觀點:聽話的孩子不是真懂事,懂事的孩子不是總聽話。這似乎也有刻意宣傳不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是真懂事。暫且不說這句話是否經得起推敲,單說伊能靜的教育方法,也並不適合所有孩子!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心理學家:真正懂事的孩子,是被"愛"出來的,家長不妨試試這3點
    心理學家:真正懂事的孩子,是被&34;出來的,家長不妨試試這3點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一般對孩子比較嚴格,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達不到時責罵懲罰孩子,孩子不聽話時不好好跟孩子說,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孩子變得非常膽小,有些家長還怪還,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孩子才變得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