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人都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於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大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導致他們有很多事都不能在一個頻率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爭吵不斷。
家長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與孩子和平相處,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呢?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決這一難題。鄰居家的小孩木木,是小區內出了名的搗蛋鬼。不是欺負別人家的小孩了,就是自己爬這爬那磕傷腿了。這可把木木媽媽為難死了,他每天都要跟在木木後邊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最近逢人就會抱怨孩子難管。
生活中不聽話的孩子太多,而且這些孩子的表現絕不雷同,也就是乖巧的孩子千篇一律,但是搗亂的孩子各有各的特別之處。所以說教育真的要區別對待,可能適合其他孩子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不一定有效。但是想讓孩子聽話乖巧也沒有那麼難,只要在教育時多用心,試試這三種教育方法,說不定就能收穫奇效呢。
一、根據孩子性格制定特定的教育方式
抱怨是不能解決任何事情的,現在要做的是行動起來。根據孩子的性格,家庭的環境氛圍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採用固有的教育方式。而是要通過觀察總結探討出來的教育方式。
像上文中的木木,這個孩子活潑好動,搗蛋成性。木木媽現在就要為他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他的行為,如果再犯,可以施以輕微的處罰。如果不加以約束,木木將來可能會長成禍害的。
二、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很多父母,在面對犯錯的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總是帶著強烈的責備語氣去罵孩子甚至去打孩子。這種方式是相當不可取的。小孩是模仿能力十分強的生物,你對他吼,他漸漸地也會對你吼,甚至會動手打父母。這種不良的方式長久影響下去,孩子只能是越來越叛逆。
家長應該平復心情,用開導的方式,告知孩子的錯誤,並且要求孩子去改。孩子都是聽話的,你好好跟他說,自然他也就能聽進去了。因此好的說話態度很重要,而且語氣良好的話,孩子會感覺到身心輕鬆,不會排斥父母的教育。
三、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無論事情好與壞,既然發生了,就要坦然的去面對。如果孩子做錯事,需要受到懲罰,那麼鼓勵孩子去擔起該有的懲罰。這樣的懲罰會讓他更加深刻的銘記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後不會再犯。父母不要事事都跟在他們後面去收拾爛攤子,讓他們自己去承擔自己所造成的任何結果,無論結果好與壞,放手讓孩子勇敢去承擔。
說真的,小時候的錯誤並沒有那麼可怕,所以讓孩子承擔只能算是歷練。當然擔當和責任心也是在這些歷練中累計出來的,若是從小都捨不得孩子承擔責任,那麼將來他們自然也是喜歡躲避的那個人。
總結:孩子小,對事物都充滿好奇,總是想去探索,因此會變得離經叛道,不是很聽話。那麼這三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順利度過這一難關,擁有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寶寶,不再羨慕別人。教育就像種莊稼一樣,只要在生長期注意澆水施肥,後期的收成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