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乖巧安靜不見得對孩子好,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家長要重視

2020-08-13 90後寶媽育兒寶典

生活中家長工作比較繁忙,不能時刻照顧著孩子,其實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的很少。尤其是孩子的父母都需要上班的,孩子和家長的時間更少。這樣的孩子成長一般都是在爺爺奶奶家或者是保姆照顧下長大,這樣孩子長時間缺乏父母陪伴,孩子也缺少了一些安全感,這樣看著孩子比較老實聽話,但是孩子卻是比較膽小,這樣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危害。

朋友小劉工作比較忙,經常會出差,這樣孩子就沒有人照顧。上個星期小劉把他的兒子小天送到我家給我照顧,說是孩子最近沒有人帶,需要麻煩一下我。小天確實比較好帶,一點也不挑食,也是比較安靜。但是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天就有點害怕了。手裡一直要拿著東西才能睡覺,這其實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現象,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比較乖巧就認為孩子心理健康,但是缺乏了這個年紀的活潑,長時間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尤其是現在生活壓力大,教育孩子成本高。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是沒日沒夜的進行加班。這樣家長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確實缺乏了對孩子的教育,這樣孩子和同齡人相比少了一些最親近的人,看到別人的父母都是帶著孩子玩耍,孩子內心也是比較焦躁、害怕的。這樣雖然孩子被家長教育得比較安靜,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一直是波濤洶湧。

這樣孩子經常會找一些家長給孩子的玩具當成安全感,一直是拿著,這樣孩子看到這個玩具就能看到家長,可以舒緩孩子內心的不安。而且孩子表現比較安靜、聽話,也是想讓家長喜歡,重要的是獲取別人的好感,這樣才可以得到別人的重視,獲得孩子想要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都會有自卑、膽小的表現,孩子在學校裡出現自卑的情緒,不敢和同齡人相處,很難融入集體,孩子做什麼都不自信。我們知道孩子不自信、自卑,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這樣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問題,孩子心理長期壓力,遇到困難孩子會不知道怎麼做,嚴重的還會出現傷害自己的情況。

想要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就是孩子擁有安全感,這樣孩子心理有依靠,孩子才會有勇敢,有什麼問題,也知道向誰訴說。


第一個辦法:孩子的需求及時回應

孩子缺乏安全感很多都是孩子對家長的需求沒有回應,造成孩子一人孤零零的。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和家長打招呼家長要及時回應。孩子想要家長買的一些物品,家長就算不給孩子買,也要及時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這樣孩子認為家長都是比較在乎孩子的,這樣孩子內心也會有依靠,孩子也會對家長產生信任。

第二個辦法:多和孩子親近

家長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就算沒有太多時間,每天也要和孩子進行視頻聊天。現在社會科技比較發達,視頻對話已經成為常見的事情。這樣可以通過視頻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這樣孩子也能和家長多交流溝通,孩子有什麼委屈也能和家長說,這樣家長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安全感也會提升。

第三個辦法:獲取孩子的信任

孩子沒有安全感說到底就是對家長沒有信任,家長總是和孩子說,你先好好的待著,家長忙完再和你玩,這樣的話很多家長都說過。但就是這樣家長總是違背自己的諾言,這樣孩子漸漸的對家長失去信任,加上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造成現在這樣孩子缺乏安全感。想要孩子擁有安全感就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長平時要陪著孩子,家長對孩子說的話要算是,這樣孩子才會信任家長,孩子有了依靠自然也會有安全感。

寄語:孩子缺少安全感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造成這樣的問題原因有很多,但是其根本就是家長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可以依賴的人。孩子安全感的問題家長要趁著孩子年幼的時候解決,不然等到孩子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期間,孩子很容易對父母出現逆反心理,怎麼反抗父母怎麼來,不管事情的對錯。

相關焦點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倘若一直如此,對孩子的將來沒好處,家長應該重視。今天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這些表現都代表缺乏安全感,一起看一下吧。——太宰治《人間失格》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準確形容了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遭遇什麼。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感培養不重視,認為安全感是自己給的,等到孩子長大後就好了。卻從沒想過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成長為理想的大人,只因他們一生都在為童年的不安全感埋單。說白了,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很難成功的。
  • 你以為自己的孩子性格安靜是乖巧,其實有可能是自卑,家長別忽視
    有句話說,老婆都是別人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乖。前一句有些粗俗,不過後一句卻是很多家長的內心寫照。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乖巧懂事,而在大家的眼中,乖巧懂事型的孩子,似乎都是性格比較安靜的。因為對比鬧騰搗亂的熊孩子來說,乖巧懂事的孩子的確多是安靜性格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安靜地看書學習、安靜地做作業,也很少會跟別人爭論這爭論那的。
  • 若孩子出現這種「特殊行為」,家長要重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孩子就像一本書,父母需要不斷進修才能讀懂。(一)很多時候,孩子的很多行為,常常令父母感到疑惑。如果家長只是採取責備或打罵這種粗暴而又簡單的模式,可能還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同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是一種動態發展的關係,如果施加有效的、積極的影響,嬰兒時期形成的依戀關係也可能發生改變。★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一路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顧,沒有父母孩子將無法生存下去。
  • 孩子太安靜乖巧了,是怎麼回事?這樣做,可以使孩子活潑而安靜
    孩子太調皮了,你會擔心他惹禍不安全,可是遇到乖巧的孩子,卻又禁不住另有顧慮,怎樣才能明白孩子乖巧的那一面呢?怎麼做可以讓小傢伙既活潑又安靜?反常現象背後的原因。愛和懲罰。要得到父母的愛,他會讓自己表現得「乖巧可愛」,而這樣的行為會被不斷的表揚和肯定,最終讓寶寶變成一個真正不淘氣,乖巧可愛的孩子。要有溫暖的陪伴。和寶寶相處的時候,如果陪伴者讓他感到安全,並且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可以讓他做自己想做的遊戲,也可以讓他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缺乏「閉環思維」,家長要重視
    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總是丟三落四,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考試總是馬馬虎虎。可是不管家長如何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總是沒有什麼改進,這可愁壞了一眾父母。事實上,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父母歸結的自控能力差、執行力不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缺乏一種邏輯思維,即閉環思維。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孩子過於乖巧不是什麼好事,家長要警惕,可能討好型人格已經形成
    有些家長的性格十分嚴肅,很少會對孩子露出笑臉,對孩子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孩子長期生活於精神緊張的狀態下。如果孩子考試成績理想,家長則會笑臉對待,如果孩子考試失利,家長則會面如冰霜,前後反差過大。這樣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每天都看著家長的臉色,害怕自己做錯事被家長責罰,成長環境十分壓抑。2、缺乏家長的關愛。
  •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家長一說上學,童童就會發火,哭著不要上學。
  • 如果孩子很乖巧從來不會表達憤怒,可能另有原因,家長要引起重視
    如果一個孩子"乖巧"聽話,從不會表達"憤怒"情緒。家長會認為這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沾沾自喜。但這些孩子中,有些人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對其成人後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希望引起家長重視,並檢視一下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錯誤。
  • 孩子脾氣太倔強,是因為缺乏「認知靈活性」,家長要引起重視
    文字/寧麗編輯/寧麗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對孩子嚴厲的教育在所難免,有時家長甚至會採取吼孩子等強硬措施來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所在有些脾氣倔強的孩子會直接和父母頂嘴,絲毫不認為自己有做錯的地方,使爭執愈演愈烈,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糟糕。脾氣倔強的孩子另外還體現在不聽從父母的話,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如此下去,孩子的心靈可能會扭曲。因此,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家長要掌握這幾點
    前言:每個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會開心,但難免有些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在生活當中不喜歡打招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寶寶沒有禮貌,真的是這樣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家教,家長沒有教育好,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有些孩子家長帶著他出門玩的時候,我們先讓他出來打招呼,他卻躲在母親的後面,不敢出來,甚至不敢說話。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乏「情緒教養」的表現,各位家長要重視
    孩子總容易情緒化,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這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但其實歸根結底這與家長的"情緒教養"有很大的關係,是"情緒教養" 缺乏的一種表現,家長們要了解!很多家長會疑惑"情緒教養"是什麼?它其實是對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知道孩子是否缺乏情緒教養,可以先從下面這個去了解,解讀孩子的情緒問題。
  • 孩子學習成績差,可能是父母這些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要重視
    為何要重視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玩具只圖一時新鮮,玩一次就扔掉。上學後總是被老師告狀,說孩子上課時坐不住,仿佛凳子上有釘子。在家寫作業能氣得爸爸解皮帶動粗,一小時過去,結果寫作業只花幾分鐘,其餘的時間都花在玩筆、畫畫、發呆、上廁所、吃東西上,各種名堂一大堆。
  • 孩子乖巧家長別忙著高興,討好型孩子其實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然而,我們可能忽略了的事實是:孩子們這樣乖巧配合未見得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只是單純地為了得到表揚而在討好我們。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正如日本兒童教育學家多湖輝所指出的,孩子可能因為要成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父母覺得自己有用,就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意願,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會阻礙他們自發性的成長。
  • 孩子總是小動作不斷?家長要重視,這可能是孩子「觸覺失調」了!
    很難安安靜靜的幾遍家長老師再怎麼要求明明安靜、坐好,明明也依舊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任何改變。很多家長都認為可能孩子是太過調皮,或者是有「多動症」,再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不能專心造成的,但實際上都不是。孩子小動作多,可能是「觸覺」失調,家長們是否有所發現?
  • 孩子脾氣倔強,可能是因為缺乏「認知靈活性」,家長鬚引起重視
    此前,不少家長在網絡上發帖詢問,自己家的孩子成績很差,每次小測都妥妥墊底,觀察過她的卷子後發現,這個孩子基礎知識類的作業完成得不錯,但是靈活一點的題目就做得不好,還說不得,一說就生氣,脾氣非常倔強、脾氣。孩子學習不好,脾氣又倔強,很有可能是孩子的&34;不夠,需要家長們引起重視!
  • 馬上要開學了,關於孩子的安全問題,一定要重視
    孩子從出生到學走路,到七八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安全性也是不斷在發展,家長要有發現潛在危險的能力,這樣絕大多數兒童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首先家長要很清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碰到哪些安全隱患?房間內各類電線對孩子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絆倒孩子的是電熱水器的電線,熱水倒在孩子身上,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 孩子懂事乖巧,家長先別急著開心,孩子越乖問題可能會越多
    導讀:孩子懂事乖巧,家長先別急著開心,孩子越乖問題可能會越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懂事乖巧,家長先別急著開心,孩子越乖問題可能會越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