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差,可能是父母這些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要重視

2020-09-05 沛沛媽學育兒

尊重孩子的工作

一天下班回家,發現沛沛手臂上有擦傷,便向婆婆詢問情況。婆婆反過來告狀:沒見過這麼調皮的孩子,非要去玩水,不讓他玩,就躺到地上打滾,手臂應該是在地面上擦傷的。

我勉強笑笑說沒事,內心卻因孩子玩水被強行阻攔和意外擦傷而心痛不已。

好在周末又下了一場雨,路面一些坑窪這時應該有少量積水,我便帶沛沛去找水坑玩。都說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果然沛沛一看到水坑,急忙掙脫我的懷抱,像箭一樣衝過去,一腳踏進了水坑裡。

水花四濺,打溼了孩子的衣服,連手上臉上都是雨水。他越玩越興奮,用力反覆往水裡跺腳,不時歡笑和尖叫,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他,陪伴他。一個小時過去,這孩子始終聚精會神地在同一個水坑裡蹚水玩,既不換別的水坑,也沒有改玩其他的,特別投入。直到天色漸黑,他自己離開水坑朝我走來,我才帶他回家。

或許在婆婆眼裡,孩子就是任性淘氣,我則是一個縱容孩子的母親,是不合格的。而在我看來,沛沛不是在玩,他是在工作。孩子一跺腳,水就會濺起來,還發出噗噗噗的響聲,於是他反覆驗證,從跺腳和濺起水花之間找到了因果關係,這個發現讓孩子興奮不已,於是玩得更歡。水花打溼衣服是什麼感覺?落到皮膚上涼涼的是種什麼感覺?用力跺腳,水花就濺得高,動作輕了,水花就濺得低,別低估孩子的觀察能力,這些孩子都能感覺到。你能說孩子是在玩而不是在工作嗎?

什麼是專注力?為何要重視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玩具只圖一時新鮮,玩一次就扔掉。上學後總是被老師告狀,說孩子上課時坐不住,仿佛凳子上有釘子。在家寫作業能氣得爸爸解皮帶動粗,一小時過去,結果寫作業只花幾分鐘,其餘的時間都花在玩筆、畫畫、發呆、上廁所、吃東西上,各種名堂一大堆。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孩子缺乏專注力的表現,而專注力卻是孩子形成其他一切品格的關鍵。

那什麼是專注力呢?專注力對孩子來說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專注力又稱為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礎。良好的注意力,能使人的心理活動朝向某一個目標,有選擇地接受一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動和信息,併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於所指向的事物。

所以孩子學習成績差,很多時候其實原因就出在注意力產生了障礙,無法有意識地專注於認真聽講這一件事情。

能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事物一項活動上的孩子,長大後通常很有耐心和毅力,做一件事有始有終,不輕言放棄。因為投入時間長,做事往往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滋味,而這是樹立自信心的基礎,自信的人會更樂觀開朗,樂觀開朗又堅持不懈的人則更容易成功。所以說,專注力是孩子形成一切品格的關鍵。

家長應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不需要父母刻意去做什麼。如果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活動,不幹擾、少囉嗦、有耐心,孩子的專注力自然會形成。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畢竟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行動橫加幹預。不過,咱們還是努力做出改變好不好?

一是不打擾。孩子玩的過程中其實是在發展智力,對孩子而言,他們是在工作,家長應當儘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比如很多父母會打開電視,或大聲說話等等,製造聲響,這些行為都會干擾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

另外有的父母還會打斷孩子的工作,時不時讓孩子喝水,給孩子擦鼻涕,問孩子是否要拉尿,或吃點心等等行為,孩子玩得很專注入迷時,父母這些行為強行阻斷了他們的思考和探索,一些很有可能得出結果的研究被打擾,孩子不得不重新琢磨,探究,卻未必能達到之前的佳境。很多靈感是一閃而過的,法國生物學家喬治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所以說,孩子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時,父母應該儘量做到不打擾,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二是愛和自由。孩子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摸那個,不是蹲在柜子上,就是爬到沙發上,沛沛還愛把椅子滿屋子推來推去。家長這時的職責就應該是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有自由支配自己行為的權利,只需做好安全保護工作即可。

孫瑞雪強調:對孩子的愛是一中巨大的寬容和理解。有了愛,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給孩子發展的基本權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讓孩子經自由走向獨立。而想讓一個好動的孩子安靜下來,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自由。

三是不說廢話。在孩子工作時,家長應注意不要講廢話,父母如果廢話連篇,會打擾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很多無關的想像,中斷孩子的智力開發。父母這時和孩子說話,應語言簡潔,讓孩子免受注意對象以外的幹擾。

義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指出:我們一定要把兒童的注意力隔離在一個感覺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要告訴孩子一件事或者給孩子學習一個概念,那目標就是這一件事或這一個概念,父母的語言不要包含大量跟這無關的信息,來打亂孩子的注意力。

我家門前有棵棗樹。我想教沛沛認識棗樹,於是我對他說:這是棗樹,棗樹開花了,小小的一簇一簇多可愛,不久棗樹會結滿棗子,棗子甜甜的可以當水果吃,還可以曬乾後煮湯煮稀飯吃。

我覺得自己很有耐心,講得很細緻,過了幾天我們再次路過,我問這是什麼?孩子不知道,我直接告訴他棗樹,然後我又問這是什麼?孩子就回答棗樹。之前我說了那麼多,孩子反而記不住,而我只告訴他是棗樹,孩子就記住了。

我反思是因為我之前給孩子提供的信息太多了,他的大腦思維受到幹擾,在眾多的詞彙當中無所適從,不知道眼前這棵樹應該和媽媽說的哪個詞語對號入座。所以家長在孩子進行一項活動,或學習一個概念時,應注意語言簡潔,少說廢話。

孫瑞雪指出:兒童是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孩子會按照自己內心的需要和生長的規律發展自己,習得各項能力。家長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不打擾不幹預,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些美好的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幾種行為,正悄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嚴重影響學習和情商
    ,正悄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你改正了麼?,其實正在悄無聲息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專注力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強的,可是有的孩子卻遲遲不見長進,甚至比同齡人還要差,經常做事情漫不經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散漫等,都和父母的不當行為有關,家長常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始作俑者」。
  • 孩子成績差、學習沒效率?別罵孩子「笨」,是「專注力」出了問題
    要知道,學習效率是很影響學習效果的。效率低的孩子,不僅要花費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時間來寫作業、複習,甚至最後的成果還不容樂觀,成績差。有的家長不免感到挫敗:我家孩子總是這麼毛毛躁躁的,學習成績也差,是不是因為太笨了?其實,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沒效率,並不代表不聰明,很可能是因為專注力出了問題,家長可別急著罵孩子笨。
  • 孩子專注力就是這樣被家長毀掉的,怪不得孩子愛磨蹭、學習差
    現在的孩子比拼的是學習能力,如果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好一些,最好是在幼兒時期就及時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太多的家長對此懵懂無知,不僅不知道去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會成為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兇手,使得孩子無法專注於某一件事情,變成一個拖拖拉拉,非常粗心,學習比較差的孩子。
  • 孩子學習「坐不住」?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很可能是被家長親手破壞的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一坐下來學習就抓耳撓腮,哪怕是說一頓甚至打一頓也過一會就犯,你要說他貪玩好動吧,但你要問他學習重不重要,他又能說的頭頭是道,而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專注力差的表現。家長常有的三種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家長也許會對我的觀點感到不服,那麼我接下來就說三種在家長身上經常出現的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你看看你有沒有中招1.打斷正在專心玩的孩子孩子正在專心玩遊戲或者看閒書,而家長這時候叫孩子去吃飯、給客人打招呼、出門幫忙跑腿,這好像是很合理的事情,但其實這正是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的元兇之一
  • 這些「好」行為你知道嗎?孩子天生的專注力就是被這樣破壞的!
    孩子以後成材是爸爸媽媽們都有的期盼。但是很多家長卻在無形中破壞了孩子成材的道路。寶貝,都學1個小時了,餓/渴了吧?來,吃點東西/喝口水!天哪,月亮可不像你畫的那樣!必須這樣做!……這些,寶爸寶媽有說過類似的吧?你知道嗎?這些滿懷愛意的話,卻會阻礙寶寶成長,因為它悄悄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 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壞孩子專注力的
    網上有很多關於家長看孩子寫作業的視頻,每天晚上寫作業時間,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實,越吼孩子的注意力越難集中,下面我們來聊聊孩子專注力的那些事情,也來看一看作為家長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孩子專注力破壞掉的。每個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應該是多長時間? 總是有家長諮詢,1歲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
  • 你的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這些問題都會令家長頭疼。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對周邊和他互動的人不產生回應,即思維無法被他人引導,那麼這個孩子的專注力一定很差。多動症的孩子即是如此,因為注意力極度不集中或者時間過於短暫,很難接受老師的指引,因此學習十分困難。也因如此我們將多動症歸為注意缺陷障礙。
  • 孩子坐不住=專注力差?爸媽這2個行為,正在悄悄破壞孩子專注力
    等等,你可能誤會孩子了!爸媽的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專注力專注力的好壞,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發現自己孩子,比同齡孩子專注力更差,要考慮是不是踩到下面幾個坑了:實際上,這樣過度的指導,很容易讓孩子分心,經常打斷孩子,破壞了專注力的連續性,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弱後同齡人了
  • 別再打斷我了」,你的這些行為,可能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上面這些行為就是我之前經常對大寶做的行為。我才意識到,我的行為影響了大寶。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過跟我一樣的行為,殊不知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1、在孩子認真做事的時候隨意打斷孩子皮尤研究中心曾發表過關於兒童專注力的報告,報告稱家長頻繁打斷孩子是破壞其專注力的重要原因。
  • 家長這4個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要趁早杜絕
    :家長常做的這4個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是否也做過,若是你也在做,一定要趁早杜絕掉,免得影響孩子學習。就比如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或者專心的寫作業,你突然跑過去問:「寶寶渴不渴?餓不餓呀?」若是孩子沒有回答,很多家長還會繼續問,這個就導致孩子要分心去聽家長的問題,從而不能專注地去做同一件事,這種行為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老人的這三種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看到後要及時制止
    導讀:老人的這三種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看到後要及時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人的這三種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看到後要及時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專注力是如何被破壞的?父母請快停止這3件事
    「我兒子上課不專心聽講,總是走神」「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時不好好吃飯,玩遊戲時又不好好玩遊戲,根本坐不住」「我女兒總是三分鐘熱度,幹什麼事情都堅持不了幾分鐘。」以上對話我們估計經常聽到,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專注力差的表現。專注力對於孩子的而言,是學習成長的最底層能力,甚至是決定他將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 有五種父母容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緊抓培養黃金期,讓娃變「學霸」
    據一項調查顯示,75%的兒童存在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成績好的孩子普遍專注力較強,專注力是兒童學習能力的基礎,多數孩子上課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沓、考試馬虎出錯等都是專注力較差導致的,那麼專注力差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數學成績差,真不是孩子智商低,多半是父母這2點沒有做好
    近些年來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對孩子智商的培養,而很多家長這裡就會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孩子數學成績差就是智商低的緣故,只要提高智商,那麼孩子的成績就會有所改善。
  • 破壞寶寶專注力的幾件事情,家長可能經常做,如果有請及時改正
    其實就是出在這個專注力上,一節課45分鐘。別的孩子45分鐘都在認真聽講,他呢,最多聽15分鐘。那麼成績肯定不好。所以,我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好好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在孩子的世界中,很多東西都是新鮮、有趣的。他們可能會化身十萬個為什麼,追問父母很多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忙,請回憶一下是不是都說過這些話&34;,&34;,&34;我們經常會不耐煩,不想聽孩子的表達,時間長了,他們可能就會因為懼怕不在詢問。
  • 孩子愛鬧騰坐不住?與父母這三個破壞行為有關,你可能經常這麼做
    其實,孩子缺乏專注力,總是愛鬧騰坐不住,和父母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這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你可能經常在做。父母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三種行為01、家長總是用語言或行為粗暴地打斷正在專注地做自己事情的寶寶正是家長的這三種「破壞」行為,破壞了孩子專注力的培養,讓孩子的注意力老是不容易集中,常常容易走神和分心,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 成績差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三個方法提升孩子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為什麼不能集中每一個人的專注力都是有限的,小孩子也是一樣的,有一個專門研究孩子行為發育的網站speechtherapycentres根據大腦發育規律,列出了孩子專注力的範圍,我們來對照看一下:2歲以下時:以無意注意為主2歲 :大約
  • 孩子的專注力是保護營造出來的!你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嗎?
    從降生的那一瞬間,就有了專注力的萌芽。只有那些進入專注狀態的信息才能被大腦認知,只有進入狀態,才能被大腦認知認可,經過進一步加工成為個人的知識和個人積累,它決定一個孩子積累知識的多與少,成績的好與壞,決定孩子的成長成才,決定成功與失敗,由此可見,提高專注力是多麼重要啊!  如果孩子在做事情時候總是心猿意馬,總是在愣神,這個孩子六神無主,溜號,這就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
  • 李玫瑾:「小天才」的共同點是「超強專注力」,但父母常好心破壞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專注力。很多孩子的學習不好,往往是因為專注力不夠。,同時,很多父母也常常在好心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前提條件,那麼專注力不僅得不到提升,反而還會破壞專注力。
  • 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總是有家長諮詢,1歲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培養的好,專注力時長會隨著孩子的生長而延長;反之,亦然。要我說,1歲孩子有3分鐘的注意力實屬正常,家長過於焦慮了。每個階段應有的專注力時長:新生兒階段(28d以內的寶寶)是無意注意,這時外界事物的刺激性較能引起他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