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總是丟三落四,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考試總是馬馬虎虎。可是不管家長如何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總是沒有什麼改進,這可愁壞了一眾父母。
事實上,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父母歸結的自控能力差、執行力不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缺乏一種邏輯思維,即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是一種更高級別的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幫助孩子分析情況,然後發出指令,最後產生行動。而閉環思維是一種更高級別的邏輯思維,會把行動結果反饋會大腦,判斷目的是否達成,倘若沒有達成,就會指導孩子再一次行動,如此循環反覆,直到目標達成。
閉環思維具體指什麼
閉環思維,就是他人發起的活動或工作,在一定時間內,不管執行者的完成效果如何,都要認真的反饋給發起人,並且每件事情都要貫穿這一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專心致志有始有終。
培養孩子的閉環思維,不僅有助於學習,對孩子未來的為人處世也是大有助益。
「閉環」由「PDCA循環」演變而來,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一個被廣泛用於各行業領域中的理論。
「閉環」由四部分組成: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行動(action)。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地進行。
在孩閉環思維培養中,四個要素不可少,即輸入、控制、輸出和反饋。
輸入,是閉環思維的前提,也是孩子反饋行動的校對標準。
具體來講,輸入可能指的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或者孩子的自我要求。指令輸入到孩子大腦,引發下一步行為,因此,輸入是前提。
控制,即自我控制。大腦對輸入的指令進行反應,經過判斷、選擇轉化為自己接受的指令。這一過程考察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和理解能力。
輸出,也可以理解成行為。孩子對輸入的指令進行選擇、理解,轉化成指導行為的命令,輸出行動。
反饋,閉環思維最重要的一環。一般的邏輯思維到輸出行動就可以結束了,而更高級別的閉環思維則多了「反饋」這一環節。
孩子在完成行動之後,將行動的結果與之前輸入的指令進行對比,思考行動結果是否符合指令要求,一旦與指令要求有差別,就會開始再一次行動。
由此可以看出,反饋是閉環思維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培養孩子進行自我反饋呢?兩個能力很重要。
1. 認知能力
在接收外界輸入的指令時,首先需要孩子進行基本的認知和理解,了解指令的內容和含義才能進行下一步動作。
要從小培養孩子對世界、對原則和事物本質的基本認知,消除孩子的「偏見」,消除認知偏差。
2. 分析能力
反饋環節需要孩子將行動結果與目標進行比對,這需要孩子擁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
閉環思維形成以後,就是孩子不斷開展行動、反饋、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同樣需要孩子擁有兩大能力。
1. 執行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信念只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鍊。
強大的執行力是確保目標達成的重要因素。在理解外界輸入的指令之後,孩子需要運用行動力去達成目標。一旦執行力不強,即便是擁有很好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也無濟於事。
2. 專注力
閉環思維,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閉環」的運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外界的幹擾對效果的好壞有很大影響。孩子要具備一定的專注力和抗幹擾能力,減少幹擾因素對自己的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培養孩子的閉環思維,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很多寶媽反應,自己的孩子做事總是半途而廢,說話出爾反爾。在家裡說的好好的,出門就變卦,怎麼講道理都無濟於事。孩子從小就沒有責任意識,長大可怎麼辦?
有一次張老師在教師裡批改作業,紅筆突然沒水了,於是隨便找了一個孩子到辦公室取紅筆。過了一會兒,孩子拿著紅筆回來,對老師說:「老師,我沒有找到你的紅筆,隔壁的王老師借了他的給我。」
張老師批改好作業之後,孩子走過來說:「老師,我去把紅筆還給王老師吧,他可能也要用呢。」
孩子的行為讓老師震驚,的確,這種成熟穩重又有責任感的行為在大人中也很難得,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閉環思維。
從前文給老師取筆的孩子的行為可以看出,孩子對老師的要求的理解和執行力較高,這也是孩子對如何執行老師要求的邏輯思維的結果,可以看出,閉環思維指導孩子的行為會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閉環思維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閉環思維讓孩子做事情有條理,有責任感,不僅可以改善孩子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的壞毛病,還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習慣的養成起到很積極的影響。
事實證明,善於應用閉環思維的孩子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為人處世上都更加優秀。
孩子在計劃、執行、檢查以及行動上反覆標準自己,自我約束,自我反省,堅持下去,就會養成強大的責任感和高效的辦事能力。
對於閉環思維的培養,可謂是越早越好。俗話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如何具體培養孩子的閉環思維能力呢?
首先,幫助孩子制定計劃
在輔導孩子做功課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崩潰發脾氣? 大多數的小朋友都無法特別自覺專心的完成一件事情,即便是有家長在旁監督,也會偷偷摸摸的開小差。
這時,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計劃,比如,在七點之前完成作業會獲得獎勵,以此來鼓勵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就學會了制定計劃。
其次,培養孩子的執行力
制定計劃是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一個好的執行能力就變得至關緊要。在培養孩子執行力的時候,家長可以採用鼓勵政策。當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之後,家長應該表揚孩子做得好,這樣極大的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使孩子更加有動力。
最後,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和行為。父母以身作則,比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更有說服力。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起好的榜樣形象,和孩子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還在為孩子「不靠譜」而生氣嗎?還在擔心孩子做事馬虎不專注嗎?孩子的成長雖無捷徑,但有方法。培養孩子的閉環思維,讓熊孩子蛻變成「靠譜」的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