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階段性鬧騰,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說什麼都充耳不聞,還各種小動作作弄其他小朋友,幼兒園中,老師遇到這情況,往往都頭疼不已。
注意力是什麼?
在心理學上,注意力就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力的五大基本構成因素之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
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3-7 歲是兒童注意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綜合孩子知識儲備,價值觀的建立等等各方面因素,注意力訓練的最佳時期應選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之間進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一)幼兒注意缺乏目的性和指令性
幼兒注意缺乏目的性和指令性,幼兒在這個年齡段做事的隨意性較大。如果做事沒有講清要求,幼兒的做事的隨意性就更大。所以,幼兒在做事情前先講清要求,這對幼兒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如,幼兒園中有的幼兒會表現出東張西望或摸摸旁邊幼兒的衣服。
(二)注意持續時間短且不穩定
有的幼兒注意的時間短且不穩定,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並且注意的對象不斷轉換,注意的時間短暫,他們會不隨意地改變了注意的對象。如幼兒園中有的幼兒自由活動時,時而玩皮球,時而玩籃球,在短短幾分鐘之內,不斷的換球。
(三)幼兒對活動缺乏持久的興趣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有一定的注意,不感興趣的活動則表現出明顯地注意力不集中。如對活動產生厭倦、也會對活動過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六種方法:
幼兒教師、家長都可以這樣做:
(一)明確的活動目標,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具有明確的目標,實際上也是在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就是把幼兒的注意逐漸地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
幼兒在注意什麼時,就會去觀察什麼,思考什麼。在進行活動時,向他們提出較具體的注意目標,他們就會把注意集中在具體的目標上,並懷著興趣去尋求答案。幼兒觀察植物,具體目標是誰先看到植物長出綠芽,誰就是優勝者。幼兒就會經常來看這盆植物。
注意是為目標服務的,目標越明確,對任務的理解就越深刻,完成目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
(二)有效的活動方式,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活動要豐富多彩,以遊戲為主,有利於幼兒注意的集中與穩定。
(三)適宜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為幼兒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要適合幼兒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教學內容不宜過深或過淺。只有那些「跳一跳夠得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如:幼兒認識宇宙飛船,組織幼兒討論「飛船靠什麼力量飛行?」「飛船的速度為什麼很快?」「為什麼不從天上掉下來?」幼兒學習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爭著發言。之後,組織幼兒折飛船。玩飛船,幼兒在動手動腦中對內容產生興趣,產生有意觀察,這有利於形成和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