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今年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是跌宕起伏,還有一些讓媽媽很頭疼的問題,老師反映在學校聽課、做作業時好發愣走神、粗心大意、丟三落四、接話插話、作業拖拉甚至完不成……面對這些問題,老母親操碎了心,反覆提醒,各種教育,卻沒什麼效果,老母親表示很無奈。
孩子的這些問題,不但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他將來的工作。那家長在家可以如何正確引導呢?
注意力可以通過行為方面來訓練
1、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東西擺放要學會分類,工具使用完成要放回原處,出門前要清點隨身物品,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書包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收拾.....類似於這樣的生活習慣,父母應該注意培養,並耐心教導。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創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共同維護。
2、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心理學家曾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你就努力誇他是什麼樣的。比如,父母如果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讓孩子自食苦果
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自然後果懲罰法」,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如:家庭作業落家裡了,不要給他送過去,讓他接受老師的批評或懲罰。一旦孩子發現後果是痛苦的,他就會自覺改正錯誤的行為。
注意力可以通過遊戲來訓練的
家長在陪玩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貴在孩子的堅持,重在家長的參與。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以下介紹幾個經典小遊戲,快快陪孩子動起來吧
1、一模一樣遊戲
和孩子面對面,一邊報五官,一邊觸摸相關部位。跟孩子比一比,誰的速度快、誰正確次數多。隨著熟練程度的加強,可以一次報幾個部位,並加快報的速度。
這個遊戲在高度興奮中凝聚起注意力。遊戲開始不強調左和右,比如,你觸摸左耳朵,孩子可以因面對面而模仿著觸摸自己的右耳朵。熟練後可增加難度強調左右。
2、抗幹擾遊戲
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幹擾,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遊戲時讓孩子獨立進行成一項活動,(如:畫畫,讀兒歌,拍球,數數,走直線等),家長人為設置幹擾,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例如:讓孩子把桌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桌球不能掉下來。家長在旁邊進行搗亂,但不能碰到他的身體。一會兒拍手跺腳,一會大喊大叫,還一邊說「掉了!掉了!」孩子必須抗住幹擾,不得不保持鎮定和注意力集中,完成遊戲。
3、玩撲克遊戲
可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孩子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他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4、反口令遊戲
家長說一個口令,孩子按照反口令做動作。例如說:向前一步走,那就做向後一步退。可以家長和孩子輪流發布口令。
相關連結
考慮到很多家長對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專業的認識和了解,無法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家庭指導,為此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科特開設了家長課堂,給家長們帶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有哪些?」「在家怎麼給孩子做訓練?」等專業知識,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可以撥打諮詢電話:0731—28561907、28561149。
微訊:兒保科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