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想做好一件事,首要前提就是他必須專注,注意力集中,不然就會斷斷續續,什麼也做不好。因為注意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就照射不進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可能是所做之事並不能引起他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讓他自發的想要去學,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試試這些方法去改善孩子的情況。
制定科學合理的時間表
科學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使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是有利的。因此,家長應與孩子坐下來,共同為孩子制訂一個合理的學習時間表,並且讓孩子自己遵照執行。家長要做的,無非是給予孩子提醒。一般來說,孩子要根據自己的喜好訂立的時間表。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對於學習內容缺乏興趣,老師講課的內容方式無法吸引孩子,所以家長應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老師也應該改變教學方法等,孩子自發的想去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一生的老師,很多時候孩子都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的榜樣如果父母做事情的時候不專心,就會給孩子樹立壞榜樣,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影響和教育孩子,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地也就會集中起來。
營造安靜舒適的氛圍
周圍的環境對孩子的注意力同樣有影響,當孩子集中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旁邊出現噪音或者玩具,都會使孩子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因此,在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安靜的環境。因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比較貪玩,好奇的,所以周圍的環境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很大。
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人都是聽覺動物,都喜歡被肯定和認可,聽到好聽的話就會很高興,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專心的做完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一些鼓勵,久而久之,他便會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只要專心把事情做好,就能得到鼓勵,間接的培養了注意力。當因此孩子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情後,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給予適時的鼓勵,會讓孩子有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自豪感,有成功的體驗,以後再做事情也就會集中注意力了。
多傾聽孩子心聲
在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不要打斷,讓孩子條理清楚的表述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家長和老師都學會傾聽,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還會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有傾訴的欲望,還會拉近親子間的關係。
孩子是一個家庭和諧幸福的延續,父母都想力所能及給孩子最好的,不管是教育還是生活,因此大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的時候,父母就會擔憂苦惱。更有甚者還會大發脾氣,還會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那麼聰明等等。其實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耐心與包容,細心引導,更多的肯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