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乏「情緒教養」的表現,各位家長要重視

2020-12-22 樂仔說育兒

昨天,閨蜜帶著他4歲的兒子來參加我們的閨蜜聚會,孩子剛開始在一旁玩得挺開心的,可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哇哇哇"直哭,我們慌了,以為受傷了,沒成想孩子只是因為"玩具賽車跑不快"!過會之後他又好了。

一旁的閨蜜好像是習以為常,問起才知道,孩子最近總這樣,陰晴不定的,就像六月的天一樣。孩子總容易情緒化,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這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但其實歸根結底這與家長的"情緒教養"有很大的關係,是"情緒教養" 缺乏的一種表現,家長們要了解!

很多家長會疑惑"情緒教養"是什麼?它其實是對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知道孩子是否缺乏情緒教養,可以先從下面這個去了解,解讀孩子的情緒問題。

孩子缺乏"情緒教養"會有以下幾個特質

1. 情緒容易外露

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容易情緒化是因為他們對情緒的認知還不足,因為年齡小,不知如何去疏導自己的情緒,因此導致情緒積壓無處發洩,只能通過"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閨蜜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突然遇到賽車"跑不快",我們覺得可能是電池沒電的小事情,但孩子的認知可能是"賽車壞了,不能玩了",因此表現出"難過得哭了"的外化情緒。

2,受到外界影響容易轉移或受感染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情緒陰晴不定的情況,這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不足,還有一部分則是受到外界的影響。

比如,你會發現當一個孩子哭的時候,周圍其他孩子也容易受其影響,,明明上一秒還開心,下一秒卻能陪那個孩子一起哭,這是他們受到來自於他人的情緒感染了。

通過上面所說的兩點你是否了解到孩子的情緒了?接下來家長們的任務是認識"情緒教養" 的重要性。

情緒教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臺灣知名心理衛生專家楊極東先生說過:情緒是人類行為中最複雜的一面,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

既然重要那麼就意味著不容忽視,也就是說"情緒教養"是必要的,它的必要性在於對孩子成長有以下幾點的影響:

1, 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保證孩子的學習效率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個人每天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比如為等車而產生的焦慮,為小事而發的脾氣等,那是因為"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時間都在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這就意味著你得花很多時間和經歷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如果情緒自控力不足的時候可能需要耗費更多。

良好的"情緒教養"會對孩子的情緒控制力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孩子的自控力提高了,面對自身情緒問題就能夠妥善處理,因此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

2, 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律、穩定的人格

這也是因為情緒教養提高了孩子自控力的關係,孩子的自控力讓他對自身有了要求、有了節制觀念,自律的人格也就形成了。

而穩定是因為情緒教養帶給了他們安全感。情緒是孩子內心的外化,他們很多時候會表達出強烈的負面情緒,是因為內心的不安,"情緒教養"有助於穩定孩子的情緒,助力孩子形成穩定的人格。

聊完了"情緒教養",我們要進入到家長如何去做的環節。

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緒教養?

關於家長如何去做,下面給出了幾點培養和提高孩子情緒教養的建議。

一是,幫助孩子了解自身情緒

孩子對情緒認知能力比較不足,因此需要有人榜樣去對自身情緒做出解答,他們才能將自身情緒合理化。

特別是面對孩子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更要保持耐心去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會產生哪些影響,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後果。

二是,包容孩子的情緒、允許表達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化"問題時,很容易因為不理解孩子的這種問題而覺得煩躁,就會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這會加劇孩子內心的不安,倒是情緒化問題更加嚴重。所以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情緒問題是,先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表達,再通過溫和的溝通方式,讓孩子紓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三是,關注孩子,滿足需求

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的大部分原因在於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家長們在疑問孩子為什麼產生這種情緒的時候,不妨關注孩子宣洩情緒背後的需求表達。

比如有時孩子的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這時候你的一個擁抱會比什麼都來得有效,這也是是增加孩子信任感的重要手段。

結語

總之,孩子的情緒教養宜早不宜遲,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你也不需要再一直為孩子的情緒問題而煩了。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少「情緒教養」,家長要注意
    孩子總是容易動情,他們的情緒來去匆匆,這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但歸根結底,這與父母的情感教育有很大關係,是一種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現,家長應該理解!很多家長會懷疑什麼是「情感教育」?他實際上是對孩子認知能力和情緒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是否缺乏情感教育,你可以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解釋你孩子的情感問題。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及時做出心理疏導,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
    由於孩子的年紀尚小,心智還未發育成熟,在表達和管控情緒的能力上略顯不足。再加上家長的不重視和不理解,自認為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就足夠了,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成長也是需要家長的關注。孩子缺乏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就會出現無理取鬧,撒潑打滾的行為引得家長的關注。
  • 孩子容易情緒化,家長要懂得傾聽,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前言:你的孩子是否會情緒化呢,情緒化的孩子有很多種,有一種孩子往往他的情緒只會對自己發洩,這種孩子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只會自己默默的躲在房間裡面哭泣,而還有一種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轉為暴躁的情緒化,會脾氣非常大,對家人大吼大叫。
  • 孩子總情緒崩潰怎麼辦?儘早重視孩子「情緒教養」,才是對孩子好
    就算是一個溫和的寶寶,他的可能會情緒崩潰。比如搭積木搭不起來,他就大哭一場;扎頭髮扎了半天都不好看,孩子就委屈又生氣地跺腳……孩子在小時候情緒特別容易崩潰,出現急躁不安的行為,這是因為他們正處於一個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階段,對周圍的每一件事都很敏感。
  • 3-6歲娃行為情緒化,情緒教養越早人格越穩定?關鍵是做好這3點
    還有的孩子看動畫片看到傷心的劇情也跟著掉進豆子;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其實就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感染。人有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的情緒對我們沒有什好處,同時,如果我們隨著年歲漸長卻學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的工作、生活、社交都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著重培養
    或者孩子的需求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滿足,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所以會用哭鬧等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起起伏伏,讓人難以琢磨,缺乏情緒教養,也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必然導致孩子很難獲得成功。
  • 孩子生氣愛動手,缺乏情緒管理的孩子容易變成什麼樣?父母別忽視
    孩子缺乏情緒 管理能力可能或做出一些什麼事情?只有家長不敢想,沒有孩子不敢做。,3個缺乏情緒管理能力會產生的後果,要注意規避1.2.缺乏溝通能力情緒化的孩子往往也缺乏溝通能力,容易衝動。家長可以藉助一些簡單又富有哲理的繪本,幫助孩子培養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孩子容易情緒化哭鬧,了解3個原因,家長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孩子為什麼總是容易發脾氣?這3個原因家長要了解1.安全感缺乏孩子在安全感缺乏的情況下,情緒最不容易控制,喜歡通過哭鬧或者是發脾氣的方式來排解自己內心的不安。3.引起父母的關注有的家長平時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孩子,孩子便會故意通過情緒化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關注和重視,很多家長常常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理解成「叛逆」,但是這只是孩子的一個「小心機」罷了。
  • 孩子容易情緒化哭鬧,了解3個原因,家長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俗話說得好,孩子的天,3月的臉,總是說變就變。對於一些父母來說,養孩子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就是孩子的情緒化問題了。這3個原因家長要了解1.安全感缺乏孩子在安全感缺乏的情況下,情緒最不容易控制,孩子便會故意通過情緒化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關注和重視,很多家長常常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理解成「叛逆」,但是這只是孩子的一個「小心機」罷了。
  • 家長教養孩子,要從認識孩子的特點開始,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些問題,也想找到解決教養孩子方法;可是從我們從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的立場看,不能只給家長一些具體的建議,也不能直接給一個答案;而是要把家長急於解決問題的要求和教養孩子的觀念引導到認識自家孩子的特點、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上來;同時,也要讓家長覺察到教養孩子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認識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34;。
  • 如何培養人格穩定的孩子?關鍵在於家長對子女進行「情緒教養」
    很多時候,在大人的世界裡,這些小事都不足以讓孩子崩潰。雖然孩子情緒不穩定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情緒教養"不到位。 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身上會有哪些特徵?
  • 缺乏情緒控制力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別再吼孩子了
    但事實上,父母吼孩子,有一半的原因出在自己的身上。比方說,在公司受了氣心情不好,回到家看見孩子的表現更加心煩,於是心頭火氣旺,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或者是缺乏耐心,脾氣比較著急,看見孩子做不好事情總是忍不住想替他完成,但是原則上又不行,無奈又著急,脾氣也就上來了。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倘若一直如此,對孩子的將來沒好處,家長應該重視。今天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這些表現都代表缺乏安全感,一起看一下吧。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是充滿不安的,以至於很難適應新的環境,需要原來環境的熟悉物品陪伴,才能融合新環境帶來的不安感。
  • 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父母別偷懶
    容易被外因影響 孩子如果缺乏情緒方面的教養,那麼就會引起情緒能力的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然無法完成高度的精神集中 由上述我們已經了解到孩子缺乏"情緒教養"的話,會有一連串的負面效應,因此,家長可以徹底了解一下"情緒教養"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 若孩子出現這種「特殊行為」,家長要重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二)每個孩子的行為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糾正表面的行為不如了解背後的心理。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喜歡抱著枕頭或者布娃娃睡覺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現,有可能小時候受過一次較大的情緒波動或者心理創傷。★孩子心裡缺乏安全感心理學家佛羅伊德認為,孩子成年以後表現出的種種與幼年時期遭受的創傷與傷害有很大關聯。相關研究發現,早期依戀對孩子的影響是有持續性的。
  • 孩子「沒教養」的5個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家長心裡要有數
    因此,當孩子有沒教養的表現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否則容易親手毀掉孩子的未來。1、沒有是非觀念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沒有主見,在做出選擇的時候總是左搖右擺,像是牆頭草,隨風倒,這樣的孩子往往最容易被人討厭,這種沒教養的行為,雖然外人不好意思說,但是家長心裡要有數,當發現自己家孩子沒有是非觀念時,要及時糾正,長大可就遲了。
  • 孩子上幼兒園後變情緒化,回家常生氣、哭鬧怎麼辦?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有些家長會觀察到以前那個原本溫馴穩定的孩子,變得很情緒化,一不順心就大哭大鬧。其實這是許多小孩都會有的狀況,羅寶鴻老師針對此常見的家長提問,提供解答。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家長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情商的高低,你屬於什麼類型?
    情緒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情緒感知,傾聽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行為。想要孩子的情商更高,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訓練,以及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首先家長自己得要克服一些障礙,比如家長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兒時父母對待自己情緒的處理方式,還需要掌握傾聽孩子心聲的技巧。想要成為更好的父母,家長必須首先對自己進行審視。
  • 孩子總是「情緒化」?想讓孩子有效調節情緒,關鍵在「認知重評」
    我們知道,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一個優秀的人的標配。所以,當孩子表現出"情緒化"的一面時,我們必須要幫助孩子走出"情緒"的怪圈,並且讓孩子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有多種因素造成孩子"情緒化"首先,父母要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