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乖巧家長別忙著高興,討好型孩子其實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2020-07-26 慢羊說育兒

文/慢羊

愛淘氣、常闖禍的孩子固然讓父母頭疼,但過分乖巧的孩子其實也十分讓人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時時刻刻都在想方設法獲取別人的認可,他們幾乎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反省的能力。「討好型」孩子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評價中的,而沒有自尊和自我做支撐的人生是很容易坍塌的。

常表揚孩子會激發他們討好,這樣的孩子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把讚揚當激勵」可能將孩子變成「討好者」

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相信正面讚揚能夠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而事實似乎也證明,常被表揚的孩子確實更加乖巧,並且總是幹勁十足。不過,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卻指出,讚揚可能會促進一些孩子改善行為,但從長期效果看,讚揚可能會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讓孩子變成「討好者」。

生活中有許多愛誇讚孩子的父母,他們喜歡看到孩子聽到讚揚時興高採烈的樣子,喜歡孩子被表揚後事事配合的樣子,他們相信這樣的孩子會陽光自信、積極向上地健康成長。所以他們常常將「好孩子」、「你做得真棒」,或是「媽媽為你的成績而驕傲」、「我喜歡你的做法」之類的說法掛在嘴上,而孩子也常常願意做些讓父母高興的事兒。

其實不僅是在家裡,在學校裡我們也總能看到這類的孩子:他們常被老師誇讚,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他們會特別配合老師的工作,甚至會模仿老師的言行。

然而,我們可能忽略了的事實是:孩子們這樣乖巧配合未見得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只是單純地為了得到表揚而在討好我們。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正如日本兒童教育學家多湖輝所指出的,孩子可能因為要成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父母覺得自己有用,就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意願,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會阻礙他們自發性的成長。

討好型的孩子常常是缺乏主見的,如果別人不給他指引方向,他可能會無所適從。另外,如果他能夠達到他人的期許固然是好,如果做不到,他們很容易洩氣甚至崩潰,這樣的孩子是十分脆弱的。

常表揚孩子會激發他們討好,這樣的孩子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控制型」家長可能會逼得孩子不得不討好

有一些孩子乖巧得讓人心疼,對父母言聽計從也就罷了,還總是事事想在父母之前。養育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確實是再省心不過了,因為不會有孩子時時去挑戰他們的權威。

家庭聚餐的時候,我就見過一個這樣的孩子。開始我是真羨慕,因為人家孩子媽媽說什麼聽什麼,還常常能反過來考慮媽媽的需求和感受。反觀我家孩子是說十句頂五句,凡事多半都要堅持自己的主意。

那會兒我還真有些尷尬。外人看了,指定覺得我家孩子教養差啊,這不就是我的失職嗎?然而,待的時間長了,我就覺得不對勁了。我發現那孩子要吃什麼、吃多少,媽媽都替她決定了。孩子吃了辣要喝口水,她媽媽告訴女兒「這個辣度你能承受的,不用喝水了。」孩子也毫無反抗地接受了。孩子連自己的味覺感受都放棄了,一瞬間讓我心疼到了。原來這孩子哪是乖巧呢,這是近乎在隨時隨地地討好媽媽了。

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當然不是生來就是為討好父母而存在的,只不過他們往往都會有個共同的特徵:家長擁有「控制型」或「自戀型」人格。父母過分強調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求孩子圍著自己轉。孩子從小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會不自覺地形成「討好型」人格。

心理治療師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在《母愛的羈絆》一書裡就描述過「自戀型」母親的特徵,她們會把自己的情感表露無疑,她們甚至希望孩子來照顧她們。而孩子不得不去承擔安慰母親、傾聽成年人的困惑、和母親一起解決問題這些他們無法完成的任務。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的感受當然得不到重視。

常表揚孩子會激發他們討好,這樣的孩子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家長該做的是教會孩子「自我評價」

如果我們稍加反思,可能就會發現,我們可能就是那個愛誇讚孩子的父母,甚至也會多少有些「控制型」行為,總是希望孩子按照我們期許的方向去嘗試去努力。或許我們的行為並沒有那麼極端,但可能或多或少已經對孩子的行為甚至人格產生了影響。

當然,養育乖巧配合的孩子是相當省心的。但是,一個時時需要察言觀色、一個總要壓抑自己的欲望、一個活在別人評價中的孩子,會承受多少我們難以想像的痛苦?其實,關於「討好」行為,我們成人年也並不陌生。我們或許都討好過上司,討好過客戶,討好過我們有所求的人,這種滋味總是讓人難受的。將心比心,總是在討好別人的孩子會是多為難多痛苦?

我們的孩子也在慢慢步入社會,如果他們總是活在「討好」中,可能會慢慢失去自我。顯然,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生是談不上穩定的。其實我們無論能否成功,但只要還能堅持自我,總還能平和而坦蕩地生活。但如果失去了自我呢?

簡·尼爾森認為,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我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得學會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喜好和特點。我們不該也不能將孩子當作提線木偶,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和判斷生活。他們應該有自己想吃的東西,想穿的衣服,想做的事兒;他們也會犯錯,也會有各種小毛病。但這才是真實的孩子。

我們當然可以激勵孩子,只不過,我們需要肯定的是他們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他們的人格或品行。被這樣激勵的孩子,會有自己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他們會為自己想要的目標去發動潛力,而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讚許。

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作為家長應該能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要允許他們在跌跌撞撞中、在反覆試錯中吸取經驗、找尋自我。總之,一個自尊自信的孩子,應該是能自省和自我評價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該做的是呵護好他們的這份權利和能力。

常表揚孩子會激發他們討好,這樣的孩子很脆弱,容易有極端行為

結語:或許,我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可能會有一定的「討好型」行為。而作為成年人,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身為社會人,我們不可能完全無視別人的看法。但無論是我們還是孩子,我們都不能因為別人的評判而放棄自己的志趣、個性以及內心的底線。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歡迎留言交流分享關於育兒的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孩子乖巧懂事,家長別急著高興,這類孩子長大後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有的人一生都被自己的童年治癒,有的人卻用自己的一生來治癒自己的童年。」每個家長都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很少讓家長操心。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越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們的長大後心理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 你以為自己的孩子性格安靜是乖巧,其實有可能是自卑,家長別忽視
    有句話說,老婆都是別人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乖。前一句有些粗俗,不過後一句卻是很多家長的內心寫照。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乖巧懂事,而在大家的眼中,乖巧懂事型的孩子,似乎都是性格比較安靜的。因為對比鬧騰搗亂的熊孩子來說,乖巧懂事的孩子的確多是安靜性格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安靜地看書學習、安靜地做作業,也很少會跟別人爭論這爭論那的。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看上去乖巧懂事,其實內心非常不安。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只要有他在,酒桌上的繁雜瑣事都會有人料理,只要有他在,就永遠有人收拾爛攤子。每每遇上這樣的人,我都會想到討好型人格。而過分順從、過分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人,從小缺乏安全感,就會想方設法攥住一切可以獲得的好感。③青春期容易自卑,容易走極端十個自卑的孩子裡,八個都會是因為童年缺乏安全感。對於她們來說,從小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是最根本的原因。
  • 父母行為與孩子性格對照表: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從出生起,孩子就與父母聯繫最密切,相處時間最長久。一定程度上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內心深刻的記憶,他們長大後的性格特點也會受父母很大的影響。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能從孩子身上找到父母的行為表現。家長在評價孩子性格和行為問題前,請先自省,自己是否有些許問題。
  • 孩子眼睛突然變雙,家長先別忙著高興,要是這個原因可不能大意
    還未來得及高興一天,哪知今天鹿鹿就生病了,嚇得鹿鹿媽提起鹿鹿的雙眼皮就心慌,可能昨天的「單眼皮變雙眼皮」就是生病前的預兆,看來孩子身上有些改變的確不能大意。孩子發育過程中會眼皮出現「單變雙」、「雙變單」的情況嗎?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又大又圓的雙眼皮,特別是女孩子,雙眼皮是五官中美麗的代表。對於家有單眼皮的孩子來說,能夠把希望寄託於孩子長大後搞不好眼皮能夠突然變雙呢。下面將為各位家長解惑其中的奧秘。
  • 孩子的「討好型人格」,多半是家長這幾個行為促成,家長該反省了
    ——著名作家 安吉羅·派屈文家長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幾乎沒有人會主動地認為,一個經常忤逆父母意願,不聽管教,行為不知規矩的人是「好孩子」。這是因為大眾普遍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世界上最乖的寶寶,也最具有可塑性,實際上,這已經是家長把孩子往討好型人格路上逼的過程了。
  • 當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發現,孩子太乖,未必是件好事
    在很多家長眼裡,好孩子那一定就是聽話的乖孩子。我們經常會聽到來自他人的誇獎:「你家寶寶真乖。」「你家孩子這麼聽話。」但是,孩子太乖真的好嗎?她有自主選擇吃什麼穿什麼的權利!」 據美國心理學協會研究表明:成年時碌碌無為的人,或為生計而發愁,或頻繁更換工作,他們童年時在性格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過於乖巧。
  • 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
    導讀: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想養出性格極端的孩子,父母就別對他講這兩句話
    最近頻發多起孩子跳樓事件,部分人都在批評孩子脆弱、經受不了打擊,但更多的人是表示感同身受。孩子跳樓並不是因為一次責罵,而是長久以來積壓的痛苦終於因為這次責罵爆發了,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份稻草。孩子性格極端、有缺陷,其實大部分和家庭教育都有關係。
  • 孩子有這4個行為,其實是沒教養的體現,家長別再說孩子還小了
    孩子有這4個行為,其實是沒教養的體現,家長別再說孩子還小了相信每個人都碰過一些很難對付的「熊孩子」,這樣孩子無不在他們父母眼中都是乖寶寶,頂多也就只能算調皮而已。但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已經是透露出父母對孩子的教養了,盲目的溺愛孩子最終只能導致孩子越來越熊,最終百害而無利。
  • 父母的這個三個行為,導致了孩子的討好型人格
    在現實生活中,乖巧聽話的孩子總是很討大人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在大家眼裡是那種閃閃發光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大都生活的比較辛苦。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知道怎麼去拒絕別人,他們手上明明有很難完成的事情,但別人拜託的事情,還是會盡心盡力的去做,還生怕自己完成的不好,雖然這樣會把自己累得半死,而且他們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情去麻煩別人,哪怕這個事情對別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
  • 這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實則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別高興太早
    現在大多父母評判孩子能否有出息,就是看孩子小時候機不機靈,能不能比別的小孩腦子轉得快,能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讚揚。但是有些孩子看起來很機靈,卻是一種小聰明,上不了臺面,反倒會阻礙孩子以後的發展,難有大出息,所以家長不能高興太早,得懂得分辨,哪種是假機靈,哪種才是大智慧。
  •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別高興得太早,以後有你哭的
    文\文兒昨天,我跟一位家長聊天,這位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從去年上幼兒園以來,從來沒有哭過,照顧起來太省心了。言語還透露著一點小驕傲,開心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其實,我經常能從一些家長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為孩子入園從不哭泣,不給家長添麻煩而高興。但是,說句大實話,家裡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沒準以後就有你哭的。
  • 這3種懂事說明孩子情商低,父母別忙著高興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認為「懂事」就是好事?明星馬伊琍有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但馬伊琍卻在一個節目裡直言說後悔對女兒要求太嚴格,才導致了女兒的過分懂事,非常聽爸媽的話,但是女兒內心卻非常膽小。「與世無爭」的孩子這發生在大多數二胎家庭裡:可能家裡只剩下一個雪糕了,兩個孩子都想吃,但是家長可能會直接讓給其中一個孩子,並讓另一個孩子謙讓一點。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不爭不搶。過於溫順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很多他們應該自己爭取並得到的東西,都會拱手相讓,別人不但不會認為他善良,反而會認為他很傻。
  • 當孩子犯錯,家長別總是打罵孩子,三招讓娃更加乖巧懂事
    對於父母來說,教育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家長真正的去領悟。二、打罵孩子有哪些不良影響?1.孩子性格變化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會忽視掉孩子其實是個獨立的個體,一言不合就打罵,會導致孩子變得脆弱、敏感、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孩子只有在健康安全的家庭環境下才能保持開朗活潑的天性,才能學會愛。
  • 孩子的這3種表現明明是缺愛,可悲的是,家長卻以為是情商高
    很多時候並不能夠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而很多孩子的圓滑、情商高,其實背後往往是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家長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表現,分辨孩子是真正的聽話懂事,還是由於內心缺愛而出現的擔憂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讓孩子恢復快樂的童年生活。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特別是在現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常常都有看到孩子會因為心理問題而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有時候並不是孩子太脆弱了,而是有些壓力對於孩子來說,還是過大了。這些事情看著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能忽視這方面的教育的。
  • 家有兒子若有這兩個「缺點」,別忙著糾正,可能暗示將來容易成才
    很多的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男孩子那麼難帶,每天都會惹出各種各樣的麻煩。但是女孩子就非常的乖巧懂事,其實家裡的兒子如果會有這些缺點的話,別忙著糾正可能暗示他未來更容易成才。01案例:朋友孩子之前特別的調皮,每隔兩三天就會惹出一個麻煩,需要朋友在後面跟著收拾爛攤子。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父母卻自豪地以為是高情商,令人唏噓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時候都會費盡心思地教育孩子,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人人都喜愛的「三好學生」。可要想達到這份優秀標準,孩子首先就不能隨意哭隨意鬧,可以說小小年紀就需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可孩子的這些表現在媽媽眼裡卻是值得高興的,畢竟自己孩子聽話懂事,是別家小孩比不了了。殊不知這些行為表現的背後,有可能藏著孩子「缺愛」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