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熊育兒日記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情商是否足夠。
人們普遍認為圓滑會說話的孩子就是情商高,在今後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取得成就。
事實上,在幼兒時期,有些孩子的圓滑表現並不是情緒高,而是缺少愛,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地進行引導,將會給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王女士家中有兩個寶寶,大寶是男孩,二寶是女孩,兒女雙全,惹人羨慕,家裡的大寶在妹妹出生前是一個調皮大王,時常會和父母頂嘴,也經常犯錯。
然而自從妹妹出生之後,大寶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僅聽話懂事,什麼都服從父母的安排,而且還會幫助父母照顧妹妹。這讓王女士非常欣慰,覺得大寶變得懂事了。
前不久王女士的婆婆過來探親,老人家疼愛孫子,自然有所偏愛,大寶感受到了奶奶的愛,因此吐露了自己壓抑已久的心聲。
原來他之所以變得懂事,是因為家裡有了妹妹,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把自己扔掉,所以才會事事都聽父母的話,生怕自己表現不好,被父母討厭。
大寶的話讓奶奶心疼極了,也讓王女士夫妻倆開始反省自己平日裡的言行。萬萬沒有想到孩子的懂事聽話背後,居然是如此讓人心碎的原因。
生活中如同大寶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會顯得天真單純,很多時候並不能夠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而很多孩子的圓滑、情商高,其實背後往往是缺少了父母的關愛。
家長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表現,分辨孩子是真正的聽話懂事,還是由於內心缺愛而出現的擔憂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讓孩子恢復快樂的童年生活。
1.懂得察言觀色
有些孩子特別懂得察言觀色,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身邊的人是否高興,很多時候無需父母進行批評,只要沉下臉來,孩子就會心驚膽戰地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主動和父母道歉。
這種察言觀色的背後,其實是孩子的敏感情緒所帶來的直接作用,孩子的敏感往往說明內心缺少安全感,所以才更在乎父母的反應和評價,害怕引起父母不開心。
2.異常乖巧懂事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異常乖巧懂事,同齡孩子還在為了看動畫片、吃零食而大吵大鬧,而他們卻不僅能夠照顧好自己的日常瑣事,還能夠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種異常懂事的表現背後,同樣是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對於父母的疼愛有著天然的憧憬,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才會變得異常懂事,希望能夠得到愛。
3.習慣性討好他人
還有些孩子不僅僅是在面對父母的時候乖巧懂事,在與老師同學的相處當中也會習慣性地討好他人。
總是會不斷地壓抑自我情緒,不會對別人的意見提出反對,即便內心不認可,也還是會勉強自己去討好別人,這種孩子往往伴隨著自卑的心理,害怕別人討厭自己,渴望通過獲得他人的肯定,來增強自己內心的自信。
討好型的人格,往往意味著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出現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將來很難會從這種負面情緒中擺脫出來。
1.影響感情觀
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將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感情觀。
由於自小沒有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所以會對婚戀和情感缺乏足夠的認同感,甚至會出現恐婚的現象,也不懂得應該如何表達愛,如何堅守愛,所以常常會導致獨身主義。
2.性格走向極端
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性格往往會走向極端,要麼非常內向自卑,變得不敢表達自我,要麼非常圓滑,總是習慣性地討好別人。
這兩種表現都是性格極端的後果,將會導致孩子無法擁有充足的內心安全感,無法誠懇理智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自己缺乏自我認知,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將會嚴重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
3.不會處理家庭關係
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不具備健全的家庭關係,因此當孩子長大之後,往往也不會處理親情關係和家庭氛圍。
即便今後自己成了父母,也很難去彌補心中的缺憾,甚至無法對子女進行妥善的教育,要麼放任不管,要麼過於寵愛,可能會出現家庭破裂的嚴重後果。
1.溝通增進了解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增強溝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表達,與孩子在妥善的溝通中互相增進了解。
親子關係也會在溝通中得以促進,孩子能夠通過了解而對父母產生信任感,自然也就會感受到關愛。
2.直白肯定的表達
有些父母由於生性羞澀,或者觀念傳統,不習慣對孩子進行直白的表達,然而幼兒缺乏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多時候只有通過直白肯定的表達,才能夠相信和獲取父母的愛。
所以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多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進行直觀的表達。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誇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3.無條件的接納
充足的愛,也就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父母需要讓孩子懂得,這種愛是無條件的,即便他犯錯,即便他不完美,父母也依然愛他。
面對孩子的錯誤,先接納,後糾正,不要通過暴力手段來對孩子進行恐嚇和教育,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的內心擁有充足的安全感,不會由於缺愛而引發心理問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一切教育的前提都是父母對於子女無條件的關愛,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能夠豐盈自己的內心,接受父母的教育觀念,在父母的幫助下成長得更好。
否則一切教育措施都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實到實處,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你的孩子是否缺少關愛,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