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有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馬雲
馬雲這句話恰恰印證了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理論: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步入社會你會發現,那些高智商的人才,確確實實成為了一個行業的尖端人才。而管理這些尖端人才的角色往往卻是智商平平,但情商不一般。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情商的培養。
那該如何判斷孩子情商的高低呢?我是在一次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中,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心理表現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從而可以推論出,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高,小時候就有體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表現,早發現早糾正。
一、隨意發脾氣
「情緒智力高的人能識別和表達他們的情緒」,這是以色列著名心理學家巴昂的理論。說到底情商高就是情緒管理能力強,如果一個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自己的需求不能正確表達,這種現象一直如此,那麼就是典型的情商低表現,父母要幫忙引導。
首先要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比如激動、失望、孤獨、悲傷等等,去豐富孩子情緒的詞彙庫,這是學會表達的基礎。家長可以拿一些情緒認知卡片讓孩子認識,或者拿一面鏡子,在鏡子面前和孩子一起表演不同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試圖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接受,幫助孩子將負面情緒貼上標籤,讓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的講情緒表達出來以後,已經得到了疏導。之後父母在引導孩子排解不良情緒,可以選擇聽音樂、做遊戲、讓孩子學會克服不良情緒。
二、喜歡埋怨
有一些孩子,經常表現的輸不起。一起做遊戲的時候,若是輸了就總是埋怨自己的小夥伴。如果沒有小夥伴,就會埋怨天氣和環境。總之他們有很多藉口,這其實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現。在情商的組成部分中有自我激勵這一項。
一個孩子喜歡埋怨證明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喜歡逃避責任、對於困難有逃避心理,自然情商高不到哪去。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用一些情商培養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比如培養責任感的、正確看待輸贏、培養逆商、培養領導力的故事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窩裡橫、外面慫
這種孩子在家就是一個「順毛驢」,家裡人逆著他就不行,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但是到了外面,那個小老虎立馬變成小老鼠,別的小朋友搶他的東西不敢說話、不敢反擊。回家就把脾氣發在家人身上,這也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
四、不愛與人溝通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談到,有一種孩子平時不愛說話,尤其是遇到生人,不會開口叫人,有時候會選擇偷偷躲起來。而這樣的孩子相比那些小嘴愛說的孩子來講,長大以後人際關係就更弱一些。因為缺乏溝通能力,就不容易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也是情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慢熱,家長可以作為中間人去慢慢引導。平時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一些關於社交故事的繪本,讓孩子在其中學習說話、溝通、社交的技巧。
兒童教育學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悲觀、焦慮、易怒、對自己不滿,很有可能影響日後的個性和品格。所以父母要抓住3-12歲兒童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情商教育。
我始終認為,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並非金山銀山,一個樂觀、向上的好性格和高情商,才是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