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有這4種表現,多半情商高不到哪去,家長要好好引導

2020-10-10 父母講堂

一個人要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有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馬雲

馬雲這句話恰恰印證了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理論: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步入社會你會發現,那些高智商的人才,確確實實成為了一個行業的尖端人才。而管理這些尖端人才的角色往往卻是智商平平,但情商不一般。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情商的培養。

那該如何判斷孩子情商的高低呢?我是在一次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中,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心理表現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從而可以推論出,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高,小時候就有體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表現,早發現早糾正。

一、隨意發脾氣

「情緒智力高的人能識別和表達他們的情緒」,這是以色列著名心理學家巴昂的理論。說到底情商高就是情緒管理能力強,如果一個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自己的需求不能正確表達,這種現象一直如此,那麼就是典型的情商低表現,父母要幫忙引導。

首先要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比如激動、失望、孤獨、悲傷等等,去豐富孩子情緒的詞彙庫,這是學會表達的基礎。家長可以拿一些情緒認知卡片讓孩子認識,或者拿一面鏡子,在鏡子面前和孩子一起表演不同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試圖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接受,幫助孩子將負面情緒貼上標籤,讓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的講情緒表達出來以後,已經得到了疏導。之後父母在引導孩子排解不良情緒,可以選擇聽音樂、做遊戲、讓孩子學會克服不良情緒。

二、喜歡埋怨

有一些孩子,經常表現的輸不起。一起做遊戲的時候,若是輸了就總是埋怨自己的小夥伴。如果沒有小夥伴,就會埋怨天氣和環境。總之他們有很多藉口,這其實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現。在情商的組成部分中有自我激勵這一項。

一個孩子喜歡埋怨證明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喜歡逃避責任、對於困難有逃避心理,自然情商高不到哪去。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用一些情商培養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比如培養責任感的、正確看待輸贏、培養逆商、培養領導力的故事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窩裡橫、外面慫

這種孩子在家就是一個「順毛驢」,家裡人逆著他就不行,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但是到了外面,那個小老虎立馬變成小老鼠,別的小朋友搶他的東西不敢說話、不敢反擊。回家就把脾氣發在家人身上,這也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

四、不愛與人溝通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談到,有一種孩子平時不愛說話,尤其是遇到生人,不會開口叫人,有時候會選擇偷偷躲起來。而這樣的孩子相比那些小嘴愛說的孩子來講,長大以後人際關係就更弱一些。因為缺乏溝通能力,就不容易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也是情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慢熱,家長可以作為中間人去慢慢引導。平時也可以給孩子多看一些關於社交故事的繪本,讓孩子在其中學習說話、溝通、社交的技巧。

兒童教育學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悲觀、焦慮、易怒、對自己不滿,很有可能影響日後的個性和品格。所以父母要抓住3-12歲兒童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情商教育。

我始終認為,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並非金山銀山,一個樂觀、向上的好性格和高情商,才是真正的財富。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應當先了解一下吃飯習慣和情商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畢竟,吃飯在我們的普通認知裡就是填飽肚子,哪有什麼其他的含義,為什麼吃飯習慣能和情商掛鈎了,所以,這裡家長可以看看為什麼會說吃飯習慣和情商有聯繫。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這幾年,隨著家長教育意識的增強,情商教育受到了很多家庭的重視,逐漸成為了一種衡量能力的新標準,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都希望孩子的情商高。根據相關研究證明:成功的關鍵因素,20%由智商構成,而80%取決於情商!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孩子吃飯時父母不僅要操心孩子食量的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用餐習慣,因為孩子年紀小時不好好吃飯,長大後也會在餐桌上「沒規矩」。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殊不知孩子的「規矩」是要從小養成的。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智商是先天遺傳的,而情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如果家長能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情商,那麼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好走。,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心理的表現都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表現」,長大後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幾條?
    這些能力被我們稱為「情商」,也可以說,孩子在學習課本知識之外,還需要具備其他優勢,因為一個人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卻靠的是情商。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表現」,長大後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幾條?
  • 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早發現早糾正
    而管理這些尖端人才的角色往往卻是智商平平,但情商不一般。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情商的培養。那該如何判斷孩子情商的高低呢?我是在一次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中,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心理表現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從而可以推論出,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高,小時候就有體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表現,早發現早糾正。
  • 情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會很受歡迎
    現在的社會,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才是笑到最後的贏家,所以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甚至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其進行一定的「情商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就全面的發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最好的時期是3-6歲,在這時孩子性格和為人處世都是在學習的狀態,而且往往情商高的孩子從小就能表現出來,一起來看一下,以下四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孩子有這3種性格特徵,長大後多半是領導者,父母要好好培養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期望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名大領導,而不是辛辛苦苦為別人打工的「跟屁蟲」,每天都看著別人的眼色吃飯,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如果孩子將來若想成為領導者,那麼家長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從小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所以,在這個時期內,如果孩子有這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對孩子嚴加管教,否則,孩子長大後的情商不會太高。這其實都是一種性格缺陷,情商低的表現。3、不勇於承擔責任當孩子做錯了事,他不僅不自己反省,還要推到別人身上的話,那這個孩子的情商可真的令人擔憂了。有責任感是每個孩子從小就要明白的道理,為自己做出的錯事付出代價也是每個孩子應該懂得的基本原則。
  • 「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引導
    正常來說,情商高的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制力、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來他長大是什麼樣子,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有以下這3種表現,情商真的低得可怕,家長們要及時引導。情商對孩子有多重要?
  • 情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更容易有出息
    情商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所以爸爸媽媽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情商高一點,孩子能說會道,人見人愛,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更加順利。家長為了能讓孩子的情商增高,想盡了各種辦法。其實,孩子情商高不高,6歲前就能看得出來。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四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現在的時代,人們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並不僅僅是看一個人的智商,更多的是看一個人的情商。情商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起來,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絕大部分取決於情商的高低。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一種能力,家長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情商上面的培養,這會幫助孩子走好未來的人生道路。
  • 李玫瑾教授坦言: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去
    只要軒軒說要天上的星星,他們絕不會拿月亮來充數。在軒軒父母和長輩的溺愛之下,軒軒養成了囂張跋扈,不尊重人的性格。有一次軒軒媽媽帶著孩子去參加同學聚會,吃飯的時候,軒軒不僅用自己的筷子亂翻菜品,把菜攪得一團糟,還把自己喜歡吃的紅燒肉全都倒進了自己的碗裡。軒軒媽媽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沒有加以制止,反而放任他亂動,一時間桌上同學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1、見面打招呼,講文明懂禮貌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上坦言:情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會有一些明顯的「特徵」,而見面打招呼,講文明懂禮貌正是其中之一
  •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表現,將來情商會很高
    社交能力對於一個人生活及職業發展影響非常大,爸爸媽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社交行為。我國幼兒教育學者葉欣老師認為: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社交欲望,家長要在這個時間點培養孩子的社交行為。
  • 長大後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惹人煩
    ,甚至容易影響別人對家長和孩子的評價,一個在餐桌上表現很差的孩子,是典型的情商低的娃。,但現在一個情商高的人才往往更吃香,那我們該怎麼判斷孩子情商的高低呢?,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1、吃飯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去包子鋪吃早飯,剛坐下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大叫,一會說包子不好吃,一會又要吃漢堡包,整個包子鋪的人都能聽到他的大喊,本來想安安靜靜吃個早飯,卻被這樣一個孩子打攪了,我還聽到有人都小聲念叨著:「這孩子真沒禮貌」、「孩子家長也不管管」、「這家長怎麼教孩子的」,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要趁早糾正
    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家長卻在教育孩子時忽視了情商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了低情商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日常的表現,李教授也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要趁早糾正雖然現在大多數家庭吃飯時不會要求所有人都閉嘴不言,但是出於基本的禮貌,吃飯時還是不應該大聲說話或者有太大幅度的動作。情商高的孩子出於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吃飯時是不會大聲喧譁的。家長如果不及時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孩子今後與其他人吃飯時很容易被嫌棄,到時候的影響可就大了。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4種表現」,都是哪些表現?,如果有一些孩子遇到問題之後,他不想到如何去解決,而是總想著如何發脾氣,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那麼這則是他的低情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