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要趁早糾正

2020-09-24 父母講堂

文 | 父母講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情商由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4個維度組成,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教授有句名言: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其它的因素,其中情商佔很大一部分因素。

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家長卻在教育孩子時忽視了情商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了低情商的行為習慣。



案例:

上周參加一個婚禮,隔壁桌有個5、6歲的小男孩,從入座開始就一直在發出怪聲、大喊大叫,後來還連續打開了好幾份一次性餐具,又用筷子敲桌子和碗,整個過程中家長只是時不時的提醒一下,孩子不聽他也沒繼續管。

上菜之後,小男孩也不消停,最開始是什麼菜都要翻一翻,還因為他爸爸夾菜慢了一點就大喊,吃飽了之後又玩起了轉桌,搞得一桌子的人都沒吃好不說,還把一杯紅酒晃撒了搞得現場亂七八糟的。



這樣的孩子明顯是在情緒、意志、性格和行為習慣上都有瑕疵的,從小的低情商行為如果不加以約束和引導,長大也難有高情商。

多年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很多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身邊的成年人造成的。

對孩子日常的表現,李教授也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要趁早糾正

一、吃飯時大聲喧譁

傳統禮儀中有一條是:食不言,寢不語。雖然現在大多數家庭吃飯時不會要求所有人都閉嘴不言,但是出於基本的禮貌,吃飯時還是不應該大聲說話或者有太大幅度的動作。

情商高的孩子出於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吃飯時是不會大聲喧譁的。

家長如果不及時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孩子今後與其他人吃飯時很容易被嫌棄,到時候的影響可就大了。



二、隨意扒拉飯菜

情商高的人吃飯時會讓身邊的人都感到自然、舒服的狀態,甚至和第一次見面的人一起吃飯也能不冷場、不尷尬,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可有些孩子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吃飯時都要挑挑揀揀,隨意扒拉飯菜。這不僅會讓人覺得他沒家教,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吃獨食

還有些孩子從小在家被眾星捧月式的照顧,吃飯時習慣了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有時甚至會要求別人不準吃自己喜歡的食物。

這種不懂分享、不考慮別人感受的做法也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現,需要家長儘早引導,改正這種想法和做法。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飯雖然是一件最最平常的事,卻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想要看出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飯桌上的表現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面的這幾種表現,一定要儘早引導他改正這樣的習慣,做好情商教育。




這裡是父母講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一種:酷愛吃「獨食」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家裡就什麼好吃的都先孩子吃。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菜,就直接把菜拿到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了一種不愛吃獨食的習慣。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3-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情商高低的話,我們不用等到長大,從一些小事情上就能看出來,比如吃飯的時候,「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從這件事情能看出來,孩子不僅情商低,還特別的沒教養,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 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通常有這3種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
    ,在吃飯時通常有這3種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李玫瑾教授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大多有這三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幫他們糾正。3、餐桌上有粗俗的行為如果你在吃飯的時候,你同桌的人在摳鼻子、摳耳朵、吃飯還發出了一些聲音,你會不會覺得吃飯的心情瞬間就不好了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孩子不僅情商低,還特別的沒教養,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低,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一會東跑跑,一會吃飯又挑三揀四,父母稍微有點生氣,孩子就會反過來大發雷霆。那次宴席,基本上都沒人願意和那個孩子的家長說話,而是和表現乖的孩子的家長聊的起勁,甚至因為有個孩子表現的乖巧禮貌,被推薦參加市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剛好他就有電視臺的朋友。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而且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雖然會佔一些小便宜,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找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李玫瑾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會有這5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一次育兒講座中就曾說過:3-6歲是孩子們的性格和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就說明孩子的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以免孩子形成習慣了之後就改不掉了。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智商是先天遺傳的,而情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如果家長能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情商,那麼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好走。,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心理的表現都有滯後性質,成年後情商高不高,完全在於早年的心理撫養,「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情商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後需要的重要能力,情商不僅能夠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還能夠讓孩子在職場如魚得水,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如意,這就是情商的魅力。,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就會有這3種表現,尤其是最後一種很讓人討厭。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會有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情商低」:1、 說話負能量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沒有一點波折的,我們的人生發展完全取決於我們面對挫折的態度!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第一種: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高的人是懂得如何去愉悅其他人,而不是引起其他人的反感,還記得上一次我去餐點吃飯,有兩個六七歲的孩子吃飯時大聲喊叫,還時不時的亂跑亂跳,旁邊吃飯的人都面露嫌棄的表情,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習以為常。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餐桌上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但這周註定是不平凡的一次聚餐,原因就是隔壁桌有一個「熊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跑跑跳跳、大聲喧譁,儘管他媽媽在呵斥他,效果卻微乎其微,我不禁轉頭看了看自家乖乖坐著的寶寶,滿心欣慰。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對孩子要求過於低,其實吃飯就能看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
  • 吃飯時,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過低,父母要注意矯正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吃飯時,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過低,父母要注意矯正!父母其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角色,生下孩子之後,還要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孩子吃飯有這些「臭毛病」,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及時糾正
    在生活當中很多的小事情都能夠顯示出孩子情商低的表現,而其中表現最多的就是在飯桌上,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飯桌上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在吃飯時候的舉止表現往往都可以體現出這個人的修養。曾經一位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的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些「臭毛病」,父母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有一個對他有求必應的奶奶,雖然平時小寶被奶奶養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小寶也被奶奶慣出了不少小毛病。小寶媽媽嚴肅地說,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就連李玫瑾教授都曾經直言,孩子吃飯時有吃獨食,愛講話,夾菜時亂翻菜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媽媽堅持要從此以後好好給小寶「立規矩」,讓小寶改正在餐桌上的這些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