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父母講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情商由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4個維度組成,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教授有句名言: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其它的因素,其中情商佔很大一部分因素。
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家長卻在教育孩子時忽視了情商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了低情商的行為習慣。
上周參加一個婚禮,隔壁桌有個5、6歲的小男孩,從入座開始就一直在發出怪聲、大喊大叫,後來還連續打開了好幾份一次性餐具,又用筷子敲桌子和碗,整個過程中家長只是時不時的提醒一下,孩子不聽他也沒繼續管。
上菜之後,小男孩也不消停,最開始是什麼菜都要翻一翻,還因為他爸爸夾菜慢了一點就大喊,吃飽了之後又玩起了轉桌,搞得一桌子的人都沒吃好不說,還把一杯紅酒晃撒了搞得現場亂七八糟的。
這樣的孩子明顯是在情緒、意志、性格和行為習慣上都有瑕疵的,從小的低情商行為如果不加以約束和引導,長大也難有高情商。
多年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很多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身邊的成年人造成的。
對孩子日常的表現,李教授也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要趁早糾正
傳統禮儀中有一條是:食不言,寢不語。雖然現在大多數家庭吃飯時不會要求所有人都閉嘴不言,但是出於基本的禮貌,吃飯時還是不應該大聲說話或者有太大幅度的動作。
情商高的孩子出於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吃飯時是不會大聲喧譁的。
家長如果不及時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孩子今後與其他人吃飯時很容易被嫌棄,到時候的影響可就大了。
情商高的人吃飯時會讓身邊的人都感到自然、舒服的狀態,甚至和第一次見面的人一起吃飯也能不冷場、不尷尬,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可有些孩子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吃飯時都要挑挑揀揀,隨意扒拉飯菜。這不僅會讓人覺得他沒家教,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還有些孩子從小在家被眾星捧月式的照顧,吃飯時習慣了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有時甚至會要求別人不準吃自己喜歡的食物。
這種不懂分享、不考慮別人感受的做法也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現,需要家長儘早引導,改正這種想法和做法。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飯雖然是一件最最平常的事,卻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想要看出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飯桌上的表現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面的這幾種表現,一定要儘早引導他改正這樣的習慣,做好情商教育。
這裡是父母講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