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乖巧聽話的孩子總是很討大人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在大家眼裡是那種閃閃發光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大都生活的比較辛苦。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知道怎麼去拒絕別人,他們手上明明有很難完成的事情,但別人拜託的事情,還是會盡心盡力的去做,還生怕自己完成的不好,雖然這樣會把自己累得半死,而且他們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情去麻煩別人,哪怕這個事情對別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
其實,這種性格的孩子其實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要知道,因為性格的原因,將永遠「低人一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討好型人格並不是很理解,這裡我們來全面解釋一下。
心理學家布萊克認為,討好型人格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這種人格類型的人會毫無原則底線的去討好他人,更加不會拒絕他人,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幫助別人做事來獲得自我肯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孩子自身的判斷力和控制力。
與此同時,他們會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做的事情會惹被人不高興,而且大多數時候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經常要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為了維持別人對自己較好的評價和認可,他們從來不會覺得別人的請求,而且這種答應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因此這樣的人很容易淪為別人欺負的對象。
所以在我們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種行為,避免造成孩子的討好型人格。
第一,總是吼罵孩子。
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發現,我國家長十個有九個都吼罵過孩子,而孩子長期在父母的吼罵聲中,就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孩子會為了避免被罵,會主動選擇妥協,生活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於做一些討好家長的事情。
在家裡都這樣,離開了家庭,也會自然而然的這樣對待其他人,漸漸的,就會變成一個自尊感及其低下的人,另外心理學家還認為,孩子在幼年時期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很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和他人的相處模式。
第二,不和睦的夫妻關係
有些夫妻經常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兒吵架,甚至直接當著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感到很害怕,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父母會這樣,然後他們就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這樣經常吵架,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濃濃的自卑感,然後在在家裡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也從來不敢去反駁什麼或者違背父母的意願。
第三,基本不誇獎孩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基本不誇獎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得到正面的鼓勵,容易對自己缺乏信心,這樣的孩子在面對他人誇獎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自己是匹配的,他們只會覺得自己不配,不僅不會有高興的情緒,還會對自我產生一定的懷疑,這是他們自卑、內向的表現,喜歡依附於他人,自己很難自信起來。
孩子討好型人格會有什麼危害?
第一,缺乏自主能力
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都是自卑內向的,而他們有太過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他們會依附於他人的意念,漸漸的喪失自主能力,這樣不僅生活不快樂,還會吃很多虧,苦了自己。
第二,有人際交往能力障礙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小時候跟其他小夥伴玩耍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用物質去討好他人,因為這樣其他小朋友就會跟他玩兒,一旦咩有小朋友跟他玩兒,他就會變得很無助。
因為習慣性討好他人,通過討好他人的方式來獲得自我肯定,這樣的方式會讓他們的處境非常卑微,然後也容易被身邊的人不認可和忽視,無法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今後走向社會的時候,也容易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失去自我。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討好型人格。
第一,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討好型孩子的內心都很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需要給到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還要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任何場合都要給孩子面子,儘量不要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所以當孩子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家長先不要急著阻止,否定,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不是違背準則和法律,大部分是可以支持孩子的,幾遍最後事情沒有成功,也不要去打擊孩子的熱情,而是要鼓勵他們可以繼續努力,如果事情最後成功了,也不要吝嗇誇獎,這能較好的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第二,讓孩子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問題。
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肯定有「聽話」二字,一個是這樣管理上比較方便省事,二個是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孩子避開一些危險,但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其實在家裡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掌握自主選擇權,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一些決策選擇,都可以讓孩子來,家長不需要過多的限制,只需要從旁做好輔助即可。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就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思維系統,建立起自己的行為原則,然後讓這些無形的東西陪著自己走下去,他們將來就能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社會上也能不吃虧的活下去。
**文章和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