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Leo李老師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跟朋友聊天,聊到人格這麼一個話題,他說他自己就是一個討好型的人格,由於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導致他現在很喜歡去順從別人,不自覺的就會有討好別人的表現,他很不喜歡自己是這個樣子的,同時呢,他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就非常在意孩子的行為,生怕自己的孩子也變成討好型的人格。
最近呢,他就擔心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就要發生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觀察到自己的孩子經常很黏父母,而且呢還很喜歡做一些媽媽爸爸很喜歡的事情,刻意的在爸爸媽媽面前突出的表現自己,試圖不斷的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他認為這一系列的表現很有可能就是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前兆,所以,就跟我聊到了這些。在我這幾天對於孩子的觀察呢,我覺得他的孩子並非是會發展成「討好型人格」。
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 一下,討好型人格的表現,很明顯的就是,討好型人格的人表現出對於他人的依附,很容易跟隨別人去做一些事情,同時呢,做的一些事情也都是為了討好一些人,並且有一個很重要的的特徵就是會有自卑的情緒的產生,而孩子的討好型人格呢也基本類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呢,在相應的社會活動中並沒有主見,只是跟隨同伴去遊戲,去迎合同伴的活動。那這些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聽話,不跟成人去爭辯,不跟其他小朋友爭吵,但是這種孩子的內心是不開心的,是孤獨的。
那孩子喜歡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或者願意做爸爸媽媽喜歡的事情就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嗎?這個是不一定的,就像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很開朗,也很喜歡表達和表現自己,所以,他是 一個很正常的行為表現,所以其人格也是一個很正常的表現。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有類似的表現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去判斷一下孩子的內心活動,這個才是孩子人格體現最明顯的地方。
那不是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為什麼會做一些爸爸媽媽喜歡的事情,或者說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情呢?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在孩子的眼裡,成人的一個很厲害的存在,孩子自然而然的會對成人有 一種崇拜的情感的存在,這種崇拜的情感呢就會促使孩子以成人為榜樣來去做一些事情,這樣的情況呢在許多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發生過,大家可以試著回想一下孩子是否有過模仿自己行為或者語言的時候呢?肯定有過吧。
對於成人的崇拜,會讓孩子喜歡做媽媽做的事情
那作為我們成人都比較害怕和不喜歡的「討好型人格」,我們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注意點什麼,而不至於讓孩子養成這樣的人格呢?那說這些之前呢,我們可以先回憶一下,孩子的這種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跟什麼有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跟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以及我們交給孩子的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有關。所以,如何避免孩子變成這種人格的孩子,我們成人的教養方式及處理問題方式的影響就是十分重要了。我覺得我們這些類似的語言可能會影響到孩子。
1、媽媽說的都是對的,你什麼都得聽媽媽的。
很顯然這句話是很多家長都喜歡跟孩子說的一句話,總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跟孩子說,當孩子試圖反抗的時候,就 以成人的權威來去壓制孩子,告訴孩子,媽媽說的都是對的,小孩子應該聽大人的話此類的語言,這些語言的進行呢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
兩個方面,個人思想比較重的孩子呢,可能會選擇還是不聽媽媽的話,導致叛逆的一些行為的產生,久而久之,成人與孩子的矛盾就日益加深。另外還有一種什麼情況呢?就是產生討好型的人格,孩子會特別的聽從媽媽的話,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利益而去討好媽媽,因為在他看來,我們給他的概念就是聽媽媽的話才是對的,聽媽媽的話才能夠得到好處等。
父母的強勢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這樣的情況一旦產生呢,就是容易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主見,甚至於很多時候很小的一件事情都會去徵求成人的一些想法等。慢慢的,孩子失去了處理問題的能力的時候呢,就自然而然的產生自卑的心理了。
2、大孩子就得讓著小孩子
我們是否都有過帶著孩子和比自己的孩子小的孩子一起玩的經歷呢?當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之後,我們是怎麼處理的呢?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選擇告訴孩子:你是大哥哥/姐姐,要讓著小弟弟妹妹,來把這個玩具給弟弟玩吧。然後當孩子做了之後,就給孩子各式各樣的誇獎,說孩子懂事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樣處理的話就很明顯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了,不管孩子是大是小,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同時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這樣不去詢問事情的發生經過,貿然的跟孩子說讓孩子去讓著弟弟妹妹的話,首先本身對大孩子就是不公平的,其次就是會讓孩子覺得讓著弟弟妹妹媽媽會高興,這個其實就是討好型人格萌芽的體現。
大的讓小的,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的表現
當孩子不能夠為滿足自身的一些發展需要而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呢,會對其以後做任何事情的行為動機都產生影響。
3、你要是不聽話就不要回去了
類似的話有:「你要是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聽話就打你」等類似的語言,這些話呢,在我們看來可能就是很簡單的一些語言,也是很常說的一些語言,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語言卻有著很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呢?
首先,這幾句話,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對於孩子的威脅性的語言,我們都知道,人天生的有趨利避害的意識,就是,人會有意識的躲避一些對自己不好的行為,比如說,我們對其進行威脅的一些話,這些話語孩子會覺得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威脅,所以孩子就不會去做。那孩子會去做哪些事情呢?很顯然的就是我們說的相反的那些話了。
恐嚇性的語言讓孩子膽小自卑
當孩子掌握了我們的這些語言的時候,就會有意識的去按照不讓我們生氣的一些情況去做,這個表現是什麼呢?很明顯,就是討好型人格的體現了。
所以,作為成人的我們,在面對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期,給孩子的性格養成一個正向的引導,引導孩子積極的去面對一些事情,同時對於給孩子的性格產生不好的影響的語言呢,我們也儘可能少的去做,去避免這些的產生,也避免孩子一些負面的人格特徵的體現,為其生活提供相應的幫助。
當然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道路上,作為成人的我們任重而道遠。我是Leo李老師,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們一起談蒙氏,聊育兒。關於孩子的「討好型人格」,您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