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火了,三個女主角演繹了都市女性的成長與覺醒的故事,相較於學霸型的「全能」主婦顧佳和努力拼命要在大城市站住腳的「櫃姐」漫妮,我更想聊一聊每天樂呵呵,永遠不會說「不」的平凡女孩鍾曉芹。
送文件、複印、買下午茶、修咖啡機……鍾曉芹被同事呼來喚去,卻總是有求必應,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認為自己有求必應的服務很有價值,會被每個人喜歡著,實際上呢?她的同事毫不在意她的付出。她沒有得到過同事真心地感謝,更沒有成為同事心中的重要他人。作為已經工作好幾年的的「老同志」,她依然被同事當作剛入職的新人一般使喚,心中會沒有憋屈感?一定有。
01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除了「不會拒絕」之外,還有哪些特質呢?
沒有主見
遇事沒主意,喜歡問別人,不知道該怎麼辦。鍾曉芹懷孕了,要不要這個孩子的決定要聽老公的,即使她很想要這個孩子,卻還是跟著陳嶼去打胎。
像她一樣,有討好型人格模式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內心獨白:「我不值得被愛。」「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我絕不能讓別人生氣」。帶著這樣的內心獨白,他們總在關注別人的需求,而很少捍衛自己的想法、感情和需要。
害怕衝突
討好型人格的人,看上去總是樂呵呵地,大多脾氣很好。他們很少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看法,總在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遇事順應著別人的意思,怕得罪人,實際上為了避免衝突,避免讓別人感到不悅。
討好型人格模式的形成與原生家庭和後天的成長都有關係,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強勢,會讓孩子在服從中缺乏自信;父母的忙碌,會錯失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家庭三角關係中,讚美、鼓勵、引領的缺失,會讓孩子缺少自我價值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不會拒絕、沒有主見、害怕衝突等討好型模式的言行。
長期對自我需求的忽略或壓抑,會讓討好型人格的人活得憋屈和沮喪。
如果你也是討好型人格,不要攻擊這種特質,試著用一種開放的且仁慈的態度看待這點。討好型人格正是我們慣常意義上的「好人」:他們關心身邊人,能敏感地覺察他人的狀態,善良隨和,情商高,好相處。如果是男人,必然是暖男;如果是女人,必然是賢妻良母。
我們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當然我們也希望「好人」活得舒展灑脫,活得不憋屈。
02「討好型人格」的人怎樣才能活得不憋屈?
做自己,正常適度的擁有自我,展示個性,暴露自己的優缺點,允許自己有脾氣,讓別人看到你的原則和底線。與其把精力用在捕捉別人的感受,然後迎合、討好、順應、依附上,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平日裡我們看到的那些閃閃發光的人,都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優秀,而不是別人說他們優秀。
合理表達意見和不同看法。表達意見時,對事不對人,把表達意見和由此帶來的情緒分離開來,心平氣和地表達意見,既不傷人,也不損己。生命力不再被壓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活著就不必那麼累了。
用有限的精力,去討好別人,不如去豐盈自己。一個人之所以會討好,這源於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叫做「不被愛」,「不被愛」產生的恐懼,使得壓抑、緊縮和討好產生。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改變自己,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豐盈自己的過程。
寫在最後:
《三十而已》裡面有個鏡頭,鍾曉芹和同事鍾曉陽一起加班,兩人聊起了她離婚的事,她說:「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按部就班,一步都不敢走錯地走到今天,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我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個不一樣的人。」
怎樣活成人間那抹不一樣的煙火呢?
推薦大家看一部豆瓣高評分的日劇《凪的新生活》。大島凪,一個溫柔和善,只會點頭微笑,常接同事雜活,替同事加班和背鍋的女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子,當她在痛苦絕望後,學會了拒絕,學會了自己做決定,擁有了很多個「第一次」後,她走向了全新的生活。她還是那個與人為善的好姑娘,但生活裡沒有了憋屈……
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自省和自我成長。餘生還長,別失望,別慌張。願你所求皆如願,願你活成你想要的模樣,勇敢前行,心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