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討好型人格?

2020-12-17 維棠之華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百度百科

張國榮在《我》的歌曲中唱道,「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世上絕無僅有的花朵,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力。

曾幾何時,你是否總是渴望別人的認可?是否總是下意識的討好他人,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你是否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輕易的妥協?你是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從根源上來說,這是一種不自信,低自尊的表現。

我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回想起來,感覺自己真的像一隻提線木偶。幸運的是,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後,讓我知道這也是有可解之法的,我願意一同分享有這些困擾的你。

1.改變認知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從別人的看法中釋放出來,清醒公正的認識到別人對你的評價,只是代表對方的看法,這不能代表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件事情,人們會有各種不同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僅僅代表了對方是個怎樣的人,絕不可能定義你是個怎樣的人。

因為,你只有自己被自己定義的權力,無關其他。

2.認清現實

清楚的認識到別人對你的喜歡和接納,並不建立在你必須得做些什麼的基礎上。

在小的時候,我總是被大人告知,你必須這樣做,必須那樣做,很大程度上,我被大人剝奪了自主思考和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權力。隨著年齡見長,閱歷增加,我發現,原來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有著自己的軌道,有著對未來的計劃與憧憬是的,我可以。

你來,我熱情相擁,;你走,我毫無挽留。

3.尊重自己的需求

對自己誠實,尊重自己的想法,用於捍衛屬於自己的權力。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是絕對不會尊重你的。在人際關係中,不斷的妥協和退讓,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反而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問題。

很喜歡這句「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就是在允許範圍內和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盡情的做自己,做喜歡的事,想念喜歡的人,寫自己想寫的文字,一切可以讓自己感到愉悅的,都是被允許的,希望你可以照顧好自己,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你的情緒。

你的快樂,價值千金。

最後,祝你晚安,做個好夢,一覺醒來,又是重生,想好怎麼愛自己了嗎?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你還在討好別人嗎?
    不過,這也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部分。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討好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討好別人的一種人格,討好型人格往往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與感受,而忽略自己內心的想法。討好型人格的表現有哪些?
  • 「討好型人格」的10個跡象,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你總是這麼做,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甚至帶有一些破壞性的性格特質:討好型人格。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發現你把自己的需求和個人時間完全置之事外,壓力也越來越大,僅僅是為了確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開心的。以下是我整理的10個你太想取悅別人的跡象,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如何破?
    如何跳出討好型人格的圈子呢?試著從幾個方面去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停止討好任何人從現在起,不再討好身邊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友或者老闆。可能你現在想著,我還指望老闆給我發工資,如果不討好他,工資可能沒得漲,獎金也沒份!我很愛我女友,萬一我不再討好她之後跟我分手怎麼辦?我現在只有某某一個朋友能聊得深入,我不討好他會不會變得非常孤獨?
  • 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從此告別「老好人」標籤
    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煩惱:總是太在意他人,甚至討好他人,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或是總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被他人所認同?如果你常有這樣的感受,那很大概率就是「討好型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是需要去糾正和改變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認識到錯誤首先就是要自己先認識到討好型人格是不對的、是錯誤的,否則接下來的改變無法繼續。
  • 生活中「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如何把自己殺死的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身邊多多少少有些朋友或者同事有者輕微的或者嚴重討好型人格。有句話說得好:生而為人,對不起自己。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也叫迎合型人格,心理學家指出,討好型人格就是一直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不停地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為別人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他們總是將他人的需求擺在自己之前,即使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
  • 小步在家早教Eva老師教你如何擺脫「討好型人格」
    慢慢,她就養成了我們常常提到的——討好型人格。前幾天教研組的老師們開了個腦爆會,正好聊到了「討好型人格」,12個人裡面,有9個說自己有討好型人格,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不要步自己的後塵。我猜啊,你現在肯定很著急:亨媽亨媽,我家孩子已經有「討好型人格」的傾向了,現在糾正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
  • 你是否也是討好型人格呢?
    以往小編和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關於健康飲食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那麼今天,小編要來和您聊聊關於我們每個人心理的健康問題: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算是一種病態心理嗎?「我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對人說不會耗費我大量的精力,為了不拒絕別人我會委屈自己妥協。
  • 面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這些知識告訴你
    討好型人格具有哪些表現?其實妞妞這樣的心理就是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種心理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善良,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容易被別人欺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的討好型人格。首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具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 【情感】「討好型人格」如何在感情中翻身?
    鍾曉芹已經30多歲了,入職多年,依然被同事使喚來使喚去,而她不但不覺得煩,還覺得自己不能失去這種「使喚」,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滿意上。在愛情中,鍾曉芹也是如此處理,就算自己懷孕了是否生下來,她首先還是要考慮丈夫的感受。好在最後她終於意識到這樣活著很累。 「討好型人格」的確活得很累,因為這種人基本沒有自我。
  •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最差的,就是討好型人格,軟弱無能,自卑流淚,盲目討好敵人。2可以成長到1,但是3和4很難成長到1,甚至擁有2的勇氣都很難。這裡的區別就在於,年紀小,兒童時期,還處於感知,形象思維的情緒階段,家庭對你的養育如何。
  • 鹹魚也有翻身日,當了28年討好型人格的女人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看破真相後的凪,決定走出「討好型人格」的誤區,辭掉城市裡的工作,甩掉以為是真愛的男友,丟掉無用的人際關係。回到小鎮休假,她不再迎合任何人。任由自然卷的頭髮野蠻生長、享受省錢生活的小確幸、不再害怕與人起衝突……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我們通常所說的「討好型人格」是指某個人具有討好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多數是潛意識的。
  • 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應該如何挽回對方呢?
    四、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經常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的感受;會事事考慮別人、經常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儘可能地表現寬容給你和善良】……那可能確實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希望通過「取悅對方」來換取「別人的關注」、「重視」或者是「愛」;但在此過程中,卻經常壓抑自己、犧牲自己的需求】;因此,【討好型人格的夥伴自己會非常痛苦;同時,由於期待「付出可以得到回報」,而一旦「並沒有得到期望中的重視或者回應時」,心中可能會充滿怨氣和憤怒,但又無處可以發洩。
  • 討好型人格,其實是在施暴
    但是大多的討好型人格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討好的本質是一種社交「互惠原則」,通過交往中的讓步、付出、贈予等等,其目的是先得到你的認可和虧欠感。因為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禮尚往來,不貪小便宜。於是這時你不想被虧欠感控制,就想要及時的回報對方。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一、怎麼判斷孩子是否是討好型人格?
  • 不怕討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討好」
    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向來主張她有什麼說什麼。不過我也明確感覺到,那天氛圍有點尷尬,孩子和老師聊了幾分鐘就掛了。我覺得是孩子不適應,應該過幾天就好了。我也是,比如我警惕的討好型人格,相信也是很多家長在警惕的。家長經歷的人和事比較多,身邊不乏有些討好型人格的人,我們能感覺到他們在生活中和職場上的委曲求全,有些家長本身就是這種人格,深受其害,所以力求從孩子最小的時候就避免這種人格的形成。殊不知,我們過分的避免,也無意中屏蔽掉了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一些善意和修養。
  • 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三個建議
    以上幾種情況若符合一條,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踏入了討好型人格的大門。人格本無好壞之分,擁有討好型人格也不是什麼錯,相反地,世上如果都是這一類型的人,那這個世界得有多和諧呀。但討好型人格,造福了他人,卻苦了自己。
  • 男女情感關係中「備胎」的「討好型人格」如何治癒
    其實,這種愛的卑微,近乎討好的姿態,才女張愛玲也有過一句曠世語錄:「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還是身邊生活裡真實發生的類似這種某一方「心甘情願」不計較得失的付出,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自己。
  • 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懂拒絕,試著讓他們自我評價
    表外甥的回答,讓我腦海中浮現出"討好型人格"五個字,他說:"我們經常玩耍,他請我幫忙,又怎麼會拒絕呢?"近幾年,"討好型人格"出現在大眾視野,也成為新型的"心理問題"。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能被"討好型人格"光顧。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的錯誤教導下,他們很容易變得焦慮敏感,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為了維持某種關係,或是得到朋友的好評,他們會無條件滿足對方的各種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