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從此告別「老好人」標籤

2020-12-20 美好生活調查局

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煩惱:總是太在意他人,甚至討好他人,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或是總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被他人所認同?如果你常有這樣的感受,那很大概率就是「討好型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是需要去糾正和改變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

認識到錯誤

首先就是要自己先認識到討好型人格是不對的、是錯誤的,否則接下來的改變無法繼續。討好型人格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可能對於你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以至於難以改變,。需要做的第一部就是認識到討好型人格的不足之處,並決心開始改變。

學會拒絕

討好型人格的一大特徵就是:不會拒絕別人。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都扮演著老好人的角色,別人感恩不感恩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你活得很累。所以要學會拒絕,特別是一些無理的要求,一定要堅定的拒絕,不用害怕這樣會沒有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而疏離你。

接受關懷

別人一對你好,你是否就會受寵若驚呢?那是因為你習慣了為別人付出,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討好他人。想要改變討好型人格一定要學會接受別人對你的好、對你的關懷,你只需要你值得就好,因為你也對別人有付出,安心接受你的回報即可。

提升自己

一定程度上來說,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多半是不自信的,可能是自卑心,或是其他心理作祟導致你的不自信。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優秀,當你足有優秀足夠有魅力時,你就會發現,討好型人格好像已經離你遠去。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的恐懼還有內心不自信, 我們之所以喜歡別人的表揚和安慰,往往來說由於沒有足夠正面積極反饋,那麼我們就會努力改變自己行為,努力去取悅他人。一般有取悅症的孩子往往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疼愛,所以他們希望用討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害怕衝突,竭力做一個老好人,維持周圍表面和諧。
  • 心理學:如何告別「討好型人格」,你最應該學會做這三件事
    從我的個人經歷來說,我們要想告別討好型人格,必須學會做這三件事。有些事情並不是一本書或者一些錢才引起「戰爭」的,這是本質問題,該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你不能因為你們關係如何如何就替她開脫,更不能認為是自己的錯。要想改變討好型人格,其實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則,需要了解自我的界限與底線。我們才能建立清晰的自我,也不會被他人的友情所脅迫。
  • 討好型人格是一個偽概念,一個自我攻擊的標籤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比較典型的表現是,不敢袒露自己的真實內心世界,不敢直接講出自己的害怕或者憤怒,一直要以討好別人來維持和平的關係,也非常害怕起衝突。一開始聽到蔣方舟在節目中說「討好型人格」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對號入座,而且毫無疑問上面幾點全中了,我開始了對自己深刻的反省,回想了二十多年的漫長人生道路上我是怎樣一步步煉成討好型人格的。於是,聽從各種告訴我怎麼改掉討好型人格的聲音,我要改,就這麼照著改。
  • 老好人個性面對迴避型人格
    比如對象作,製造了矛盾,明明不是自己的錯,老好人卻還是會主動去認錯。久而久之,對象知道老好人永遠不會生氣,自己愛怎麼樣都行,但是對象作歸作,懂事就行,可是如果老好人的對象是一個迴避型的人格。怎麼辦呢?在感情裡面,相似的人適合玩鬧,互補的人才能相伴一生。
  • 讓孩子過早的懂事,是一種殘忍,如何改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
    表面看來,他們總是老好人的形象,因為他們總是為別人著想,可正因為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他們也常常覺得很痛苦。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裡很不願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了。老闆布置的任務,任憑繁複無理,也會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 People-pleaser——討好型人格
    People-pleaser,即「討好型人格」、「討好者」,通俗點說就是「老好人」。美國「今日心理學」網站總結了「討好型人格」的十大特徵,看看你的周圍人或者你自己是不是也會這樣呢?1.
  • 【情感】「討好型人格」如何在感情中翻身?
    那麼「討好型人格」應該如何處理感情,在感情中不再「討好」呢? 故事1 為了討好家人而結婚 明姐對於自己的性格挺滿意,她覺得自己是很受歡迎的人。但隨著結婚、生子、工作升遷等問題,她突然覺得自己的性格是「受人歡迎」,卻並沒有給她帶來收穫,反而常常被忽略。
  • 討好型人格如何學會說不?心理學:3招教你建立自我邊界
    討好型人格,是這幾年一個很熱點的話題。這個話題之所以會被這麼廣泛的討論,首先在於,這個群體在不斷的擴大中,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一個話題。武志紅老師經常說「中國式好人」的概念,事實上,在我們的文化下,的確會更容易產生討好型的人格特質。而對於習慣性討好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明晰的邊界意識。
  • 知愈心理:自從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我後悔了
    她曾經體驗過這樣的性格帶來的痛苦,希望孩子能夠改變這種性格。可是,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做了什麼不妥的事,才導致孩子這樣呢?孩子為什麼會習慣討好別人呢? 02「討好型人格」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不懂拒絕,總是去猜測並迎合他人的想法,如同上癮般習慣以他人為中心。
  • 「討好型人格」的10個跡象,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害怕被拒絕是討好型人格的另一個常見特質。你很害怕人們會不喜歡你,離你而去,留下你孤獨一人。結果就是,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你會盡一切努力去改變你的行為、討好別人,而你周圍的人會注意到這點並且利用你。如果你能夠發現這些跡象,那麼最好改變你的想法,把你的個人時間和事務調整到最高優先級。3.他人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影響你。避免衝突並且把它化解為一個無害的玩笑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討好型人格很難處理負面情緒,哪怕這些負面情緒並不是他們的。討好型人格將他人的不愉悅感視為別人對他們感到不滿的標誌。
  • 「討好型人格」在英文中怎麼說?
    日前,劇集《聽見她說》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登上微博熱搜。該劇由趙薇執導,呈現了游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女性境況。在最終集播出時,「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該劇總結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常見表現,看看你佔幾條?❶ Being the first one to apologize.
  • 討好型人格如何破?
    如何跳出討好型人格的圈子呢?試著從幾個方面去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停止討好任何人從現在起,不再討好身邊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友或者老闆。但是,你要知道,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對於「不討好別人」的定義理解是錯誤的,不討好別人不是完全走向討好的反面,不討好別人也不是對別人冷眼,也不是對別人沒有耐心,更不是不再幫助別人。它是指你要用一種正常的方式去和別人交往,該幫忙可以幫忙,該微笑可以微笑,只不過該表達憤怒的時候就要表達憤怒,懂得如何拒絕不合理要求。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就這樣大島凪因為勉強自己去配合別人而過度呼吸昏倒,醒來後開始反省人生決定改變自己的故事。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 你是否也是討好型人格呢?
    以往小編和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關於健康飲食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那麼今天,小編要來和您聊聊關於我們每個人心理的健康問題: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算是一種病態心理嗎?「我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對人說不會耗費我大量的精力,為了不拒絕別人我會委屈自己妥協。
  • 不想活得累,請不要讓自己成為討好型人格!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迎合型人格。 有些人就是這樣,通過不斷的去討好別人,希望能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討好型人格的人大多都是有些自卑的,在性格色彩中屬於綠色,也就是我們說的老好人,希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充實自己,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面,不知道如何說不,仿佛生來就是為了達到別人的期待,可你自己呢? 自己都不認可自己,憑什麼讓別人來認可你。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的8個特徵,第一條就說中了……
    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19歲被清華破格錄取,這樣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女,曾在奇葩說分享過自己被「討好型人格」綁架的經歷:因為希望獲得所有人的喜歡,所以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敢反抗任何事。
  • 生活中「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如何把自己殺死的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身邊多多少少有些朋友或者同事有者輕微的或者嚴重討好型人格。有句話說得好:生而為人,對不起自己。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也叫迎合型人格,心理學家指出,討好型人格就是一直活在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中,不停地追逐著別人對他們的認可,為別人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他們總是將他人的需求擺在自己之前,即使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
  • 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三個建議
    以上幾種情況若符合一條,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踏入了討好型人格的大門。人格本無好壞之分,擁有討好型人格也不是什麼錯,相反地,世上如果都是這一類型的人,那這個世界得有多和諧呀。但討好型人格,造福了他人,卻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