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如果你問一個與相戀多年的女生,覺得自己的男友怎麼樣?她多半會先跟你抱怨「找對象千萬別找ta這種的,又懶又無聊,還老惹我生氣!」
但如果你問一個剛戀愛的年輕女孩,覺得自己的男友怎麼樣?她可能會說「他對我超級好,我還沒想到的事都能幫我做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溫柔又粘人」
每次聽到對另一半「過高的評價」時,我總會覺得刺耳。
倒不是因為羨慕,而是隱隱覺得這樣的「討好」背後暗藏洶湧。
畢竟有太多隱藏在天真笑臉下的獠牙,發現時,為時已晚。
你可能想說,他才不是有目的的討好,他對所有人都很好,他不敢對我有什麼企圖,他就是一個好人啊!
當然,討好型不是詐騙,很多時候他們也控制不了局面。但是大多的討好型人格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
討好的本質是一種社交「互惠原則」,通過交往中的讓步、付出、贈予等等,其目的是先得到你的認可和虧欠感。因為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禮尚往來,不貪小便宜。於是這時你不想被虧欠感控制,就想要及時的回報對方。
於是討好的目的達到了,即使討好者不是刻意而為之,但一旦這種「互惠」讓他嘗到了甜頭,他就會想要更加對你好,從而得到更多的回報。
討好型人格在親密關係裡,其實有一套自己對親密關係模式的理解。他們比常人更需要依賴感和安全感。於是他們會先佔據弱勢的一方,先言傳身教自己想要得到的好,來達到或者補足自己的親密關係依賴感。
討好型人格對別人的討好其實是階段性的
第一階段,試探型討好,隱藏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得到了肯定和回應後,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說「我只是單純想對你好,你不要有壓力。」「我忍不住想對你好,只要你接受我的好,我就很開心了。」
第二階段,爆發型討好,對你好到讓你懷疑人生,逐漸暴露自己的需求,但不會讓你感到不適。
在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說「我太愛你了,我這輩子都無法離開你了。」「我對你這麼好,感不感動?開不開心?」「我們就一直這樣下去,好不好。」
第三階段,索求型討好,這一階段就很可怕了。他會開始希望你要付出跟他同樣的好。如果你做不到,他就會暴露出自己的本性。
(可能會作、鬧、暴怒,給你造成壓力。要不就變臉,突然冷暴力,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和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對討好型人格來說,當他開始索求的時候,他並不會覺得以前的付出就這麼「算了」,而是被他當做一筆「沉沒成本」,要好好跟你算一算。
更可怕的是,他們在這個階段會陷入一種「我對你很好」的自我感動裡,而忽視了你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還有就是,你對他的好最好是跟他期望的一樣,否則他不會滿意,甚至會直接強求你按照他的方式跟他相處。
這時候你想要離開他,身邊的人就會一邊倒地裹挾你「他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還要離開他?」「你太過分了,他好可憐啊」。看,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厲害之處。在外人面前,他只是一個一直被欺壓的小可憐。
如果你說「現在他變了,我達不到他需要的樣子」,身邊的人又會說「他以前對你這麼好,你現在對他好點也是應該的呀。」
無處求救,才是討好型人格施暴最絕望的地方。
很多人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被洗腦。難得跳出這個怪圈的人,卻成了別人嘴裡的「負心漢」。
所以遇到討好型的人格,應該遠離ta嗎?
當然不是!
你可以先了解ta,了解討好型人格是怎麼樣形成的,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要繼續這段親密關係。
大部分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最早源於童年。來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給他植入了一個信念:你生來就是欠我們的,你表現不好的話,我們就不會愛你了。
甚至有許多父母會說
「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
「為了生你,我們犧牲了多少,你能不能爭口氣」
「你以為我想打你罵你,還不是為了你」
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孩子會覺得自己隨時有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虧欠別人的。
所以他會努力做個懂事、乖巧的討好者,換來父母的陪伴和愛。
等到他們獨立走向社會的時候,這種思維映射到了他們的親密關係模型中。覺得自己一定要加倍對別人好,才能跟人正常的交往。
他們往往會把絕大部分的精力和情感都押注在另一半身上。但是長期的付出是不能夠讓討好型人格得到安全感的。只有得到足夠的回應,他們才能感到自己的價值。
這種付出更像是一種依附,等你要離開的時候,討好型人格是完全無法接受的,甚至做出偏激的行為。
他們的邏輯是:你跟我在一起,就該對我好。我對你這麼好,所以你欠了我。
也許你會說,那他們也挺慘的不是嗎?他們也只是想要得到愛。
沒錯,他們依然值得被愛,只不過這樣索取愛的方式,於你,於他,都不是什麼好事。
1)如果你發現自己是討好型人格,請在開始一段關係前。好好問問自己,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什麼。你需要對方為你做什麼?你能不能接受當你付出了所有,而對方離去的事實?
如果你不能接受「付出沒有回報」,那就請在剛開始就說清楚。不要打著「無條件付出」的旗號降低別人的心防。不然和那些免費理髮,進店後又摁住你讓你花天價染燙的不良商家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別人滿足不了你的要求,這是很正常的呀。別人從來都不欠你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付出就會有回報的。
其次,你得明白,感情不是對他好就可以。感情更多的是博弈和對症下藥。比起對他好,不如提升一下自己的價值和唯一性,讓對方主動地不想跟你分開。
相反,當你對一個人過於討好時,你的討好會蓋過你其他的魅力。如果你的對象在外對你的評價只有「對我好」的話,可以說,你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伴侶。
人的本能並不會因為沒有價值,且已經擁有的東西再努力的。
2)如果你的伴侶是討好型人格,引導他說出他的需求。
沒有人真正的情感需求是「看見你開心就好,別無他求。」
這句話的潛在含義就是「你的開心只能屬於我。我一定要做讓你最開心的那個人。」
互相聊聊你們的需求,如果能一拍即合,也沒什麼不好。如果感到不適,可以嘗試磨合,也可以選擇早點離開。
但在這之前,不要心安理得的享受他們的付出。
討好者就像花唄,你先把錢花了,爽了。但是到期了都是要還的,還不上?利息可是會越來越多的。
如果你決心想離開,也不用顧慮太多。愛情是自己的,舒不舒服還是要自己說了算。
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建立在彼此平等之上,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是不卑不亢,沒有犧牲感和虧欠感的。是彼此欣賞,也彼此獨立的。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