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其實是在施暴

2020-12-20 簡單戀愛家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如果你問一個與相戀多年的女生,覺得自己的男友怎麼樣?她多半會先跟你抱怨「找對象千萬別找ta這種的,又懶又無聊,還老惹我生氣!」

但如果你問一個剛戀愛的年輕女孩,覺得自己的男友怎麼樣?她可能會說「他對我超級好,我還沒想到的事都能幫我做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溫柔又粘人」

每次聽到對另一半「過高的評價」時,我總會覺得刺耳。

倒不是因為羨慕,而是隱隱覺得這樣的「討好」背後暗藏洶湧。

畢竟有太多隱藏在天真笑臉下的獠牙,發現時,為時已晚。

你可能想說,他才不是有目的的討好,他對所有人都很好,他不敢對我有什麼企圖,他就是一個好人啊!

當然,討好型不是詐騙,很多時候他們也控制不了局面。但是大多的討好型人格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

討好的本質是一種社交「互惠原則」,通過交往中的讓步、付出、贈予等等,其目的是先得到你的認可和虧欠感。因為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禮尚往來,不貪小便宜。於是這時你不想被虧欠感控制,就想要及時的回報對方。

於是討好的目的達到了,即使討好者不是刻意而為之,但一旦這種「互惠」讓他嘗到了甜頭,他就會想要更加對你好,從而得到更多的回報。

討好型人格在親密關係裡,其實有一套自己對親密關係模式的理解。他們比常人更需要依賴感和安全感。於是他們會先佔據弱勢的一方,先言傳身教自己想要得到的好,來達到或者補足自己的親密關係依賴感。

討好型人格對別人的討好其實是階段性的

第一階段,試探型討好,隱藏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得到了肯定和回應後,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說「我只是單純想對你好,你不要有壓力。」「我忍不住想對你好,只要你接受我的好,我就很開心了。」

第二階段,爆發型討好,對你好到讓你懷疑人生,逐漸暴露自己的需求,但不會讓你感到不適。

在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說「我太愛你了,我這輩子都無法離開你了。」「我對你這麼好,感不感動?開不開心?」「我們就一直這樣下去,好不好。」

第三階段,索求型討好,這一階段就很可怕了。他會開始希望你要付出跟他同樣的好。如果你做不到,他就會暴露出自己的本性。

(可能會作、鬧、暴怒,給你造成壓力。要不就變臉,突然冷暴力,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和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對討好型人格來說,當他開始索求的時候,他並不會覺得以前的付出就這麼「算了」,而是被他當做一筆「沉沒成本」,要好好跟你算一算。

更可怕的是,他們在這個階段會陷入一種「我對你很好」的自我感動裡,而忽視了你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還有就是,你對他的好最好是跟他期望的一樣,否則他不會滿意,甚至會直接強求你按照他的方式跟他相處。

這時候你想要離開他,身邊的人就會一邊倒地裹挾你「他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還要離開他?」「你太過分了,他好可憐啊」。看,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厲害之處。在外人面前,他只是一個一直被欺壓的小可憐。

如果你說「現在他變了,我達不到他需要的樣子」,身邊的人又會說「他以前對你這麼好,你現在對他好點也是應該的呀。」

無處求救,才是討好型人格施暴最絕望的地方。

很多人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被洗腦。難得跳出這個怪圈的人,卻成了別人嘴裡的「負心漢」。

所以遇到討好型的人格,應該遠離ta嗎?

當然不是!

你可以先了解ta,了解討好型人格是怎麼樣形成的,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要繼續這段親密關係。

大部分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最早源於童年。來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給他植入了一個信念:你生來就是欠我們的,你表現不好的話,我們就不會愛你了。

甚至有許多父母會說

「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

「為了生你,我們犧牲了多少,你能不能爭口氣」

「你以為我想打你罵你,還不是為了你」

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孩子會覺得自己隨時有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虧欠別人的。

所以他會努力做個懂事、乖巧的討好者,換來父母的陪伴和愛。

等到他們獨立走向社會的時候,這種思維映射到了他們的親密關係模型中。覺得自己一定要加倍對別人好,才能跟人正常的交往。

他們往往會把絕大部分的精力和情感都押注在另一半身上。但是長期的付出是不能夠讓討好型人格得到安全感的。只有得到足夠的回應,他們才能感到自己的價值。

這種付出更像是一種依附,等你要離開的時候,討好型人格是完全無法接受的,甚至做出偏激的行為。

他們的邏輯是:你跟我在一起,就該對我好。我對你這麼好,所以你欠了我。

也許你會說,那他們也挺慘的不是嗎?他們也只是想要得到愛。

沒錯,他們依然值得被愛,只不過這樣索取愛的方式,於你,於他,都不是什麼好事。

1)如果你發現自己是討好型人格,請在開始一段關係前。好好問問自己,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什麼。你需要對方為你做什麼?你能不能接受當你付出了所有,而對方離去的事實?

如果你不能接受「付出沒有回報」,那就請在剛開始就說清楚。不要打著「無條件付出」的旗號降低別人的心防。不然和那些免費理髮,進店後又摁住你讓你花天價染燙的不良商家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別人滿足不了你的要求,這是很正常的呀。別人從來都不欠你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付出就會有回報的。

其次,你得明白,感情不是對他好就可以。感情更多的是博弈和對症下藥。比起對他好,不如提升一下自己的價值和唯一性,讓對方主動地不想跟你分開。

相反,當你對一個人過於討好時,你的討好會蓋過你其他的魅力。如果你的對象在外對你的評價只有「對我好」的話,可以說,你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伴侶。

人的本能並不會因為沒有價值,且已經擁有的東西再努力的。

2)如果你的伴侶是討好型人格,引導他說出他的需求。

沒有人真正的情感需求是「看見你開心就好,別無他求。」

這句話的潛在含義就是「你的開心只能屬於我。我一定要做讓你最開心的那個人。」

互相聊聊你們的需求,如果能一拍即合,也沒什麼不好。如果感到不適,可以嘗試磨合,也可以選擇早點離開。

但在這之前,不要心安理得的享受他們的付出。

討好者就像花唄,你先把錢花了,爽了。但是到期了都是要還的,還不上?利息可是會越來越多的。

如果你決心想離開,也不用顧慮太多。愛情是自己的,舒不舒服還是要自己說了算。

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建立在彼此平等之上,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是不卑不亢,沒有犧牲感和虧欠感的。是彼此欣賞,也彼此獨立的。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小z的例子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不敢向自己的伴侶提需求,喜歡側面暗示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討好型人格的人內心是極度自卑的,他們害怕被對方正面拒絕,想通過自己的一些表情變化或者語氣的變化來暗示對方,希望他可以發現自己的需求。
  • 討好型人格|你還在討好別人嗎?
    討好型人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略有耳聞的,因為這種人格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很常見。尤其是那些剛剛來到職場的新人,見到許多新同事,因為是新人的緣故,面對這些個前輩難免會有些尷尬。不過,這也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部分。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你所謂的高情商,其實就是討好型人格
    很多人其實越活越倒退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但沒有變得越來越成熟,反而經歷了越來越多的心靈創傷,所以變的越來越膽小怕事了。比如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如果被老闆罵了,那麼會立刻怒不可遏,然後憤怒的辭職。但是等他們年齡越來越大之後,他們知道自己其實就是個小人物,自己也沒啥本事,要是自己辭職了,估計自己就找不到別的工作了。所以他們也不敢像年輕的時候那麼任性了,時間讓他們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就是一個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哪怕自己掙扎再久都不會有改變了。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發全民熱議 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蔣佑傑說,婧婧的「討好型人格」往往不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自己和家人,而是對朋友、同事、同學等。 蔣佑傑說,婧婧在江北一家新媒體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有時候同事為了早下班,說幾句好話,就把多餘的工作丟給婧婧,而婧婧會欣然接受並完成。
  • 心理周報 | 討好型人格
    近年,「討好型人格」成了心理學領域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前段時間,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再次提及這個詞,引起了廣泛議論。在心理學上,討好型人格又稱為「迎合型人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好人,好好先生。你屬於討好型人格嗎?♦討好型人格很明顯的特質就是敏感。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最差的,就是討好型人格,軟弱無能,自卑流淚,盲目討好敵人。2可以成長到1,但是3和4很難成長到1,甚至擁有2的勇氣都很難。這裡的區別就在於,年紀小,兒童時期,還處於感知,形象思維的情緒階段,家庭對你的養育如何。
  • 「討好型人格」的10個跡象,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你總是這麼做,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甚至帶有一些破壞性的性格特質:討好型人格。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發現你把自己的需求和個人時間完全置之事外,壓力也越來越大,僅僅是為了確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開心的。以下是我整理的10個你太想取悅別人的跡象,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 戀愛中,女生「討好型人格」的分析
    在戀愛中,男女雙方會有不同的人格,有的女生強勢,有的男生大男子主義等等,不同的人格也導致不同風格的戀情。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女生在戀愛中的基本人格之一,討好型人格,以及這一類女性朋友會遇到的的問題。首先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女生是什麼樣的。一位網友朋友給我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個姑娘顏值一般,家世背景也很平凡普通,工作也是正常水平,但是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她可以說是「真正不圖回報的爛好人」。
  • 「討好型人格」在英文中怎麼說?
    日前,劇集《聽見她說》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登上微博熱搜。該劇由趙薇執導,呈現了游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女性境況。在最終集播出時,「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該劇總結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常見表現,看看你佔幾條?❶ Being the first one to apologize.
  • 不怕討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討好」
    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向來主張她有什麼說什麼。不過我也明確感覺到,那天氛圍有點尷尬,孩子和老師聊了幾分鐘就掛了。我覺得是孩子不適應,應該過幾天就好了。我也是,比如我警惕的討好型人格,相信也是很多家長在警惕的。家長經歷的人和事比較多,身邊不乏有些討好型人格的人,我們能感覺到他們在生活中和職場上的委曲求全,有些家長本身就是這種人格,深受其害,所以力求從孩子最小的時候就避免這種人格的形成。殊不知,我們過分的避免,也無意中屏蔽掉了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一些善意和修養。
  • 討好型人格:懂事的你,活得最累
    你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嗎?如果你有,很可能就有「討好型人格」的嫌疑。所謂「討好型人格」,其實,本質是自我價值感不足,渴望被關注,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在生活中,能做到完全不討好他人的人並不多,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一點討好型人格,不禁有人疑惑,當今的年輕人都是被捧在手裡,作為「小皇帝」成長起來的一代;而且,這樣一代充滿個人主義精神、喊著獨立自主的年輕人,怎麼就集體陷入了「討好型人格」的困擾了呢?「討好型人格」被不同的心理學家表述為不同的心理學術語。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家長知道嗎?
    實際上這並不是性格如此,而是孩子們形成了一種畸形人格——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眾多人格中的一種,這種人格的人常常會沒有主見,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總是希望別人能夠給自己一個正面的評價,所以在不斷討好別人。他們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往往不會拒絕,並且遇到困難也不喜歡去求助別人,只會一個人默默承受。
  • 討好型人格的8個特徵,第一條就說中了……
    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19歲被清華破格錄取,這樣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女,曾在奇葩說分享過自己被「討好型人格」綁架的經歷:因為希望獲得所有人的喜歡,所以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敢反抗任何事。
  • 【情感】「討好型人格」如何在感情中翻身?
    除了顧佳和王漫妮,其實劇中另一位女主角鍾曉芹也是現實中不少人的投射。鍾曉芹已經30多歲了,入職多年,依然被同事使喚來使喚去,而她不但不覺得煩,還覺得自己不能失去這種「使喚」,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滿意上。在愛情中,鍾曉芹也是如此處理,就算自己懷孕了是否生下來,她首先還是要考慮丈夫的感受。好在最後她終於意識到這樣活著很累。
  •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一生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概括地說,看似對人熱情,但並非出於自願;積極表現,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裝能做到;從不與人爭論,從不與人衝突。「討好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呢?討好型人格的成因多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時代因素等方面都可以是其成因,而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因素。除了紅的這些表現外,「討好型人格」還有其他表現嗎?比如當你幫助別人時,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謹慎,甚至覺得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從不會開口要求,因為不好意思給別人添麻煩或擔心被拒絕。
  • 楊冪親自告訴你被「物化」和「討好型人格」有多慘!
    02物化女性這部劇上線之後,網絡上鋪天蓋地而來的是以「物化女性」、「討好型人格」為主題的討論。這不僅是導演趙薇在她的微博上的介紹,更是這個短片中所有細節的呈現。的確這個世代對女性的物化,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甚至很多女性也對此樂此不疲。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容易長成卑微懦弱的「軟柿子」
    這種性格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討好型人格。比如在一些社交場合,其他小朋友有一些無禮的、過分的要求,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也難開口反駁。哪怕壓抑自己,也要成全別人。這會導致孩子沒有健康的個人邊界,在社交中受挫。如果孩子形成了「 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來說,不管什麼事情,他們第一時間都會考慮別人感受,一味地迎合別人。
  • 討好型人格如何破?
    如何跳出討好型人格的圈子呢?試著從幾個方面去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停止討好任何人從現在起,不再討好身邊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友或者老闆。可能你現在想著,我還指望老闆給我發工資,如果不討好他,工資可能沒得漲,獎金也沒份!我很愛我女友,萬一我不再討好她之後跟我分手怎麼辦?我現在只有某某一個朋友能聊得深入,我不討好他會不會變得非常孤獨?
  • 討好型人格的女人,是怎樣一步步毀掉自己的?
    最終卻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討好型人格的人,換來了悲劇的人生。她的一生不斷地討好,卻也不斷地被嫌棄。從討好父親的小女孩,到以令人唏噓的方式死去的老太婆,電影用兩個小時展現了松子53年的短暫人生。歸根到底,松子是一個極致的討好型人格,沒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