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以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因此,培養孩子的品行習慣,都顯得非常重要,俗話說:習慣決定命運,不幫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讓他在未來的人生當中,實現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成熟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養成,這些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用終生。
人的習慣有很多種,包括生活方面的習慣、學習方面的習慣、思維及行為方面的習慣,等等,養成一個習慣,像選擇了一條道路一樣,過不去可以加以改變,不會不自覺的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行進下去,這就是習慣的強大力量,他在潛移默化當中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軌跡,從而主宰他的人生,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會成為他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而孩子的壞習慣,如果不去儘早加以糾正,都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陷阱,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1、習慣會影響性格。
至聖先賢孔子曾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一些習慣,仿佛人的天性一樣,自然牢固很難改變,的確如此,孩子早期養成的習慣,會成為不假思索的潛意識,在不經意當中控制人的行為思維,讓人處於一種下意識的狀態,這會逐漸融入到性格當中,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人格發展。
2、習慣會成為自然。
孩子一旦養成了某個習慣,不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影響他,有句話叫三歲看大,7歲看老,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可塑性非常強,這也意味著孩子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麼就會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好處。比如說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需家人督促,就會自動自發的去學習。
3、習慣影響身心健康。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律的好品質,就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也很有好處,比如說,飯前便後洗手、早睡早起、誠信、守時,等等都是一些非常良好的習慣,在習慣的約束下,孩子也很容易形成自律的好品質,不懶散,不放縱,對自己和家人負責,這樣的孩子,進入到社會之後,往往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在一次全球諾貝爾獎得主的聚會上,記者採訪了其中的一位科學家:
「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科學家回答:「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
「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觀察事物。」
這位科學家的答案出人意料,但是仔細品讀你就會發現,人生中,很多重要的習慣都是在兒時形成的,卻對人的一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孩子的嬰幼兒階段,我會養成好的習慣,真的非常重要。
那麼既然習慣如此重要,家長應該具體去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呢?
這裡給大家舉三個重要的習慣,父母要用心去培養。
1、堅持閱讀的習慣。
好的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閱讀的多與少,將決定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貧瘠還是豐盈。五大三粗,大字不識幾個的張飛只能是一介莽夫,而博聞強識、博覽群書的諸葛亮,則可以不出茅廬而定下三分天下的戰略。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10歲前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佳的時期,家長把握好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發自內心去喜歡圖書,愛上閱讀。
2、專注做事的習慣。
對於孩子而言,專注是影響學習的第一要素,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是記憶、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突然之間就發現天已經黑了,或者突然想起來自己忘記吃飯了。這就是我們的意識完全沉浸在了當前所從事的事情裡的一種狀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一個詞語:專注力。義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地去學習。」
3、獨立思考的習慣。
中國大多數孩子,他們學習更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很少有主動探索的意願,也不會獨立自主地去思考,這樣學到的知識,往往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無法融會貫通,更難以運用到生活中。因此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家長需要明白,孩子是做事情的主體,引出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充分地動手、動腦。其次,教會孩子有效的質疑方式。家長引導孩子對問題的求真態度,在求真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從而縮短自己產生創造性問題的時間。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視,是很多家長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的習慣,想要收穫優秀的孩子,父母要做出積極的示範,同時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應該如何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1、藉助一些激勵的工具。
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麼一定要促進孩子內動力的發展,榮譽感就是促進內動力的很好方式,尤其是對一些低年級的孩子,在培養孩子一些好習慣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激勵的工具,通過獎狀,證書,當眾表揚,等一些可以激發孩子榮譽感的方式,就能夠很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願意主動的去堅持某個習慣,經過反覆重複和強化,這種好習慣就會演化成積極的品質。
2、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抱有足夠的耐心,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天-7天左右,是習慣的培養階段,這個時候需要刻意的練習,需要家長的督促。
第二個階段:7天-21天左右,習慣會初步養成,但是也會很容易放棄,所以需要家長及時鼓勵。
第三個階段:21天-90天左右,同一種行為會持續不斷重複,到90天左右的時候,基本上會成為自然行為,在堅持這個習慣,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力了,堅持的時間越久,習慣固化的力量越強大。
3、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可能隨時隨地、方方面面的去管孩子,如果想讓孩子能夠足夠優秀,就需要不斷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那麼家長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那孩子懂得自己去約束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思維,來適應成長的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孩子成才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優秀技能。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督促孩子反覆、重複好的行為,堅持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良好的思維習慣,將給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成為他一生的財富。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