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正向引導,教他們做好情緒管理

2020-12-20 倆寶媽育兒經

情緒管理就是指通過大家自己對自己興趣的認識,來培養自己駕馭情緒的能力,並且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小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也是情緒管理失敗的原因,很多孩子還不能夠充分地認識自己的情緒,所以總是情緒管理失敗。

一、孩子在什麼時候會情緒衝動

一般時候都是孩子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情緒會更加衝動,尤其是在得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情緒就會衝動。最簡單的例子,路過一家玩具店,孩子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是父母因為家裡玩具太多,或是其他的理由而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很有可能突然情緒崩潰。

或是家裡有其他的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誤會,或是搶奪玩具等一系列不友好的行為,孩子都會出現情緒衝動的時候。孩子情緒衝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亂摔東西,或是滿地打滾甚至還會打人。

二、父母如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

在和孩子說情緒管理之前,家庭有一個良好的穩定的情緒環境非常的重要。因為孩子的很多情緒管理都是和自己的父母學習的,如果一個家庭的整個環境情緒氛圍總是比較極端,那麼這個孩子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概率就比較低。

一般情況下在一個比較極端的家庭情緒中長大的孩子有兩種情況,一種可能就是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只顧自己的想法。還有一種就是極度地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表達自己的情緒。給別人的感受就是這個人極度易怒,或者這個人極度自卑。

可是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答案就會完全相反,孩子會有充足的安全感,性格也會格外的活潑開朗,基本上不會出現極度的情緒失控。哪怕是遇到很糟糕的事情孩子也會自己排解自己的情緒,不會用極端的方式或是方法解決問題。

2、讓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

其實從2歲開始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了,這個時候的寶寶雖然語言上的表達能力跟不上,但是會通過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對孩子打人這件事情有過激的反應,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打人的行為是有效的行為。孩子會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

父母應該借孩子打人的機會。來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在打人的時候就知道孩子是不高興了,或是需要父母的更多關注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現在的情緒就是不高興,或是不開心。當孩子在大笑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你現在的情緒就是開心。

3、父母應該多包容自己孩子的情緒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裡面都應該不斷地學習,如何和自己的情緒進行對抗,或是如何安撫自己的情緒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父母在時不時地教會孩子認清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請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慢慢地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今天教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明天孩子就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耐心,孩子從父母身上能夠感受到最大的愛也是耐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一遍遍地教會孩子人生的道理,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給足孩子耐心,千萬不能打罵孩子。

4、正向強化

當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一點控制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表揚孩子或是肯定孩子的做法。這樣正向的強化和引導對孩子非常有好處,可以讓孩子在記憶裡慢慢加深對情緒引導或是情緒管理的方法。他們會覺得只要自己稍微控制一下情緒,就可以父母的肯定。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都是渴望父母表揚的。當孩子越努力得到想要得到父母的表揚的時候,他們就會越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良好的良性循環,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地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怎麼才能培養出有高級管理情緒的孩子

1、培養忍耐力和自制力

基本的情緒管理做到了。下一步就是高級管理情緒,其實也是情商的培養。很多的孩子在辦事的時候缺乏意志力和忍耐力,長大以後成功的概率也會低,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很重要。

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或是忍耐力,最簡單的就是物質獎勵。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每一天都洗碗,當洗碗持續的天數可以達到5天的時候,就可以給你獎勵一定的物質,但是前提是必須是連續五天洗碗,中間間斷就不可以。

2、多和外面的世界接觸

孩子在外面經歷的多了,看到的多了,自然會得就會多一些。所以父母不應該把孩子放在家裡面,應該多帶著孩子出去走動,多帶著孩子出去看世界多帶著孩子出去交朋友。見識少的孩子就會敏感,性格也會偏向自閉。

而且多和外面的小朋友接觸還可以讓孩子有團結精神,這對於孩子以後發展人際關係很重要,人是群居動物,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合作。能夠讓孩子在更多不確定的環境中發揮自己,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鍛鍊。

3、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求知慾對於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很重要,而且是宜早不宜遲。孩子在被動地接受外界的刺激的時候,就會對外界產生好奇心。有的小朋友特別喜歡把玩具拆開,這不僅是孩子在鍛鍊自己的手部精細動作,還是孩子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等孩子在表達自己好奇心的時候,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在保障孩子是安全的前提下,應該鼓勵孩子出去探索,找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答案,在每一個探索的過程,都是孩子在建立自己學習體系的過程。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平時,4個大人寵這麼一個孩子,可謂是百依百順,可是越是被寵著,越是有恃無恐。
  •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
    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正確引導引導孩子的情緒當寶寶到兩歲左右,愛發脾氣喜歡亂丟東西,父母說的話不願意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非常頭痛,孩子還小不能動手去打,也不能罵孩子,會擔心寶寶教育不好,養不成好的性格習慣。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可用三種方法,引導他走出情緒波動期
    她不明白,之前乖巧聽話、對她言聽計從的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愛鬧情緒?>孩子變得愛發脾氣、喜歡鬧情緒,與他的生長發育有一定關係。,引導孩子走出情緒波動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出現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不過,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正確處理,以免孩子悶悶不樂,影響身心健康。卡卡媽認為,父母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孩子,讓他儘快走出情緒波動期。
  •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麼辦?做好情緒管理,從這4個方面入手,很實用
    很多媽媽面對孩子愛發脾氣這個問題都會束手無策,有人覺得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慢慢等孩子長大一些就會變好,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但如果放任孩子發脾氣,對於孩子並沒有好處。如何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正確引導情緒是關鍵,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比如說,父母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了,於是就會對父母發脾氣。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①帶孩子去運動,適當情緒和壓力孩子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對他們來說,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解壓方式,不僅能釋放情緒和壓力,還能鍛鍊身體。
  • 孩子總愛亂發脾氣?可能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導語:鄰居張女士最近特別苦惱,她家6歲的寶貝兒子總是愛發脾氣,而且小傢伙還動不動的摔打東西,這讓張女士頭疼的很。再加上孩子年齡比較小,張女士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育,如果動手打,張女士捨不得,但是用語言教育,孩子又不聽,這可讓張女士犯了難。
  • 孩子情緒不穩愛發脾氣?教孩子控制情緒!再不開始就晚了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下列問題: 不聽話,愛哭,依賴性強,脾氣急躁,性子急,愛發脾氣和大人對著幹,反抗心理...我們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撒潑鬧脾氣時,不是採用指責、打罵的方式阻止,就是用哄騙、滿足孩子需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從小就學會情緒管理的孩子,會充滿正能量,培養出好性格;善於管理情緒的孩子,也一定會更受歡迎,能更好地融入到團隊之中。所以,作為父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的情商。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其實,一個孩子是很難面對這種轉變的,在面對意料之外的變化,孩子是會產生強烈情緒反應的,而如果此時他們不被理解,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那麼,此時該怎麼辦呢?心理學中有個詞語叫「共情」,此時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傷心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要先想辦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和他講道理,解釋原因。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裡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後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憤怒地打媽媽,掐媽媽脖子。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似乎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無法擺脫熊孩子帶來的喧譁,這就會使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更加得來不易,而且作為熊孩子的父母也非常焦急,因為孩子總是隨意發脾氣,經常被認為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此差,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在未來也會影響他的事業發展。
  • 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父母做好情緒管理,這些行為需注意
    二、家長哪些行為容易成為孩子的「情緒地雷」★ 對孩子發脾氣孩子的安全感大部分都是父母提供的。父母對著孩子發脾氣,會給孩子帶來糟糕的情緒體驗。同時,父母的易怒會影響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三、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家長做好「情緒控制」▲ 學會冷靜媽媽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照顧孩子關心孩子的知心朋友。但許多母親在面對自己孩子的錯誤時,容易一時衝動,傷害到孩子的身體與精神。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比起打罵,這5個小妙招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學會這5個小妙招,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1、共情: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四五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發洩情緒,同時也要做好引導,給孩子溫馨提醒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嘗到了亂發脾氣的壞處,就會不自覺得學著管理和克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是父母的必修課情緒就像一枚雙面的硬幣,有了正向積極的情緒體驗,就必然有負面情緒的存在。而要把負面情緒的殺傷力降到最低點,就需要父母的用心引導。(一)、等一等,給孩子表達的權利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耐心的等一等,待孩子平復一點,再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的理由。
  • 孩子總生氣?如何做好生氣情緒管理?|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經常有家長反映說孩子脾氣越來越大,比較暴躁,有時生氣了還會摔東西,打人……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並且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呢?孩子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高效管理情緒,會給孩子日後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多優勢。
  • 孩子總愛發脾氣,怎麼辦?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對孩子一生有益
    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自以為是的性格,他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即使在學校也是希望別人的關注點在自己身上,如果別人稍有不順從自己,就會產生情緒。其實孩子的情緒並不是天生擁有的,最大的原因還是父母的教育出現問題,家長應該做好反思的工作。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老師說,有時候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也會發脾氣,建議在家多與孩子進行溝通。面對孩子這樣愛發脾氣的情況,與他進行過分析,但效果並不大,感覺自己也要被折磨的想要跟他發脾氣。孩子發脾氣了,你該怎麼辦?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愛發脾氣這個問題都會束手無策,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慢慢等孩子長大一些就會變好,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但如果放任孩子發脾氣,對於孩子並沒有好處。一方面,孩子發脾氣了,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如何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讓孩子不再亂發脾氣的5個步驟
    接下來,我要講的內容是,如何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生活中,很多爸媽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孩子稍有不開心,就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每次都會告訴他有話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孩子答應的很好,結果到下次還是這樣。很多爸媽都覺得孩子總是發脾氣,只是年齡小不懂事的緣故,長大了自然就成熟了。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最近,鄰居家的姐姐和我抱怨,孩子十分不聽話,總是和家裡的大人頂嘴,甚至還摔東西。想著孩子已經5歲了,應該也懂事了,為什麼就這麼愛發脾氣呢?每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都忍耐自己的情緒,生怕哪次忍不住揍他一頓。4-6歲寶寶發脾氣: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也可以萌發,他們力求把事情做好,奈何能力不足,常常會遇到挫折,就會情緒失控而出現「暴走」的情況。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好事,父母做好這幾點,孩子將來更聽話
    如果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情緒過於激動就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而在父母發洩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受到影響,所以在父母拒絕完孩子之後通常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比較激動,非常容易出現發脾氣的情況。其實父母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全部都是危害,愛發脾氣的孩子可能還有一些優點哦。二、發脾氣的孩子會有哪些優點?1.更加健康每個人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都會產生情緒,但是在產生情緒之後如果不能及時的發洩出來對於心理和身體的健康都會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