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

2020-09-24 胡豆育兒記

導讀: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幾天前,一個朋友向我抱怨。前段時間,她出差在外,沒有孩子就被送回了家鄉半個月,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看起來像個不一樣的人,每一次都發脾氣轉。
昨天,我的朋友帶孩子一起去超市。這個孩子想買一個有趣的雞蛋,但她拒絕了,結果這個孩子立即開始哭泣。
看到孩子突然崩潰,我的朋友頭疼,但他仍然耐心地安慰他:
最後,這位朋友別無選擇,只能給孩子買一個有趣的雞蛋。回來後,她問我:「孩子怎麼了?小事讓你發脾氣真是令人討厭!」


在正常情況下,孩子會表現出這種行為,這是由兩個原因引起的。第一個原因很簡單,而我們最常遇到的一個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特別寵壞,導致孩子被寵壞而不建立孩子的行為。規則意識。
例如,當一些父母撫養孩子時,無論是否必要,他們都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即使他們想拒絕,孩子哭泣時也沒有底線,他會立即得到滿足。
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理解:「如果我想要某些東西,而我的父母不同意,我可以通過哭泣來解決。只要我足夠努力地哭泣,他們一定會讓我滿意的。」


這種情況很多,但是有些父母會發現他們平時不會寵壞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也非常乖巧,有理智並且遵守各種規則,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由於一些瑣碎的事情,我總是突然發脾氣,說服我沒用。這是怎麼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父母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由於這麼小的事情,孩子在情感上變得破碎,似乎有必要加強情感管理的教育。
但是,原因真的就在眼前嗎?


讓我從一個同事王姐的故事開始。
王姐是一個單身母親,與兒子獨自生活。一次,當她和兒子一起玩遊戲時,兒子給了她一個輕重的打擊,王姐假裝哭著取笑這個孩子。
沒想到,當她假裝打扮時,王姐姐真的哭了起來。起初,她只是安靜地抽泣,兒子高興地咯咯笑著,以為自己在表演。
過了一會兒,兒子意識到母親真的在哭,於是他擁抱了她,後來兩人大聲哭泣,哭了之後,王姐感到特別放鬆。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輕鬆地理解這種感覺。遇到大困難時,我們非常堅強並且能堅持不懈,但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經常會導致我們的思想崩潰。
王姐哭了,當然不是因為兒子毆打她,而是假哭聲觸發了她的真實情感,使她長期以來的情感得以恢復,所以她突然崩潰了。


這種感覺並不是我們成年人所獨有的,孩子們也會體驗到這種感覺。特別是那些行為舉止高尚並且懂得規則的孩子更容易因過度抑鬱而喪失自己的思想。
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由於小事而發脾氣和哭泣。這絕不是一件容易上當的瑣碎小事。孩子的根深蒂固的需求隱藏在其中。
但是,孩子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我們有時會聊一些小事,然後覺得我們之後特別可笑的原因。
而且,即使孩子有時會意識到這一點,由於他們的年齡很小,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結果,發脾氣和哭泣成為他們唯一的語言。


的確,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可以使他們變得更明智並避免被情緒所控制,即使偶爾出現情緒崩潰,也可以迅速進行調整。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做更重要的事情。通過這樣做,我們可以真正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因為教孩子控制情緒只是暫時的治療方法,而根本原因只能通過找到真正的原因來解決。
在最近的熱門電影「內扎的魔鬼孩子來到世界」中,這一事件在尼扎的父母李靜和他的妻子,即抱抱中尤為明顯。
即使Nezha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了邪惡的困擾,但Nezha被視為怪物,遭受世俗的偏見,他也使Nezha受到了極大的嘲笑和嘲笑:「我是一個小怪物,自由自在,正在殺死沒有眨眼的人,沒有眼的食人族……」
但是他母親的寬容使他感到溫暖。父親一生一世的事業鼓舞了他的勇氣。最後,聶扎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李靜和他的妻子採取了「抱住」的態度。


可以說,父母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取決於他能否抱孩子。當孩子聽話時,不必說;當您的孩子情緒激動,甚至是攻擊性的語言或行為時,父母應該堅持。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可以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孩子也可以體驗到無條件地接受這種關係的感覺,從而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將來,無論孩子處於什麼樣的困境,他都會知道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得到了支持,與此同時,堅持下去給了他自尊和自信,這給了他有信心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並更加相信自己。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經歷過抱抱的感覺,那麼他將來將容易出現問題,缺乏內在力量和缺乏探索世界的勇氣。


如果要在孩子情緒崩潰,發脾氣或哭泣時抱住孩子,這確實需要父母具有較強的內在技巧。但是,這樣做並不難,只要記住「看,信任」的三個字符的秘密即可。,並且穩定」。
1.看:看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目的,看清楚孩子想要什麼。
當孩子調皮頑皮,不聽話時,脾氣暴躁,不高興時發脾氣,當孩子哭泣,被拒絕時大聲喧child,以及孩子無緣無故向父母吼叫時,我們必須先去看看。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請清楚地了解他的內在需求。
一般來說,這背後有兩個主要吸引力。一種是使用主題來發洩內心積累的情緒。通常,這些情緒是挫折引起的。另一種是引起父母的注意,並希望得到愛和陪伴。
例如,當孩子初次接觸未知事物時,他們會因為不熟練而容易受挫;例如,一個剛學會寫字的孩子會因為憤怒而丟下筆,而一個剛學會寫作的孩子學會社交會突然哭泣。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或其他異常行為而沒有警告時,我們可以找出他在其他方面是否遇到挫折。
因為每個人都討厭挫折,他們也很ham愧告訴別人他們的失敗。不管孩子多麼小,這種恥辱感都更重,所以我故意用話題表達這種沮喪。


如果不是出於這個原因,則可能是孩子正在使用這種方法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他的父母可以陪伴他,或填補他的愛。
如前所述,我朋友的孩子在哭泣,因為買家買了有趣的雞蛋。顯然,孩子是「找麻煩」,因為他的母親離開了他半個月,讓他感到不安,所以他故意製造麻煩,只是想向媽媽發送一條消息:「媽媽,我非常想念你,為什麼?你讓我等了這麼久嗎?」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原因。例如,孩子累了,病了,需要身體護理;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例如父母離異或學校改變;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並且感覺不到自己的控制感等等。只要我們仔細看,就能看到這些特定的需求。


2.信念:我相信孩子有內在成長。這種信任使孩子們變得更好。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相信孩子內部有一種力量可以幫助他成長,如果您擁有這種認可,您將永遠不會對孩子失去信心,無論孩子做什麼,您總能找到孩子行為的亮點。
有了這種信任,父母會變得更加鎮定,會不由自主地克服與孩子生活中的困難,並能夠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態度幫助他們的孩子。
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一項重要的作業。
同時,父母是離孩子最近的人,他們的語言決定孩子的成長,因此,我們不僅必須在心中信任孩子,而且還必須用言語表達這種信任。
例如,我們可以對我們的孩子說:「我們非常信任您」,「我們對您有信心」,「您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解決問題」等。
如果我們始終將這一信息傳達給孩子們,孩子們可以將這種信心內化為自我意識,並不斷地肯定自己以使自己變得更好。


3.平穩:直面自己的心結和焦慮,使您可以在各種情況下更加穩定。
如果父母本人之間建立了擁抱關係,這並不難穩定,但是,如果父母內心有種種煩惱和焦慮,他們就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整理自己的內在力量,以便能夠處理孩子中出現的各種情況。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無理與我們鬧事是一種快樂。因為一般來說,一個人只能在他最信任的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沒有隱瞞和真實。
孩子願意向我們表達自己的情感,這表明他仍然信任我們,並希望我們能提供幫助。如果孩子不敢表達,那就不好了。
第二,我們必須正視它。真正使我們無法接受的不是孩子的哭聲,而是我們內心的焦慮。例如,我們可能擔心孩子太尷尬而無法在外面哭泣,會顯得非常陌生;或者,當孩子被哄哄時,我們將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我們會感到沮喪;否則我們可能擔心孩子會變得不理性。
因此,當孩子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發脾氣時,父母應該首先停止擔心,不要對這個問題考慮太多,在開始行動之前,先要對自己的「安定」進行思考。


孩子會因為小事而發脾氣,不一定是因為眼前的小事而發脾氣,而可能只是利用問題,尋找機會發洩情緒或尋求關注。
這時,我們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不合理地製造麻煩,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而是抱住孩子,以便我們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法管理?「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是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下意識會做到的事情就是大哭大鬧,對於這些小孩來說,似乎只有哭鬧才能解決事情,再也沒有別的更好的方式了。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母女倆在兒童樂園待了一下午,正準備回家,卻發現商場一樓中央似乎是有什麼活動。原來,當天商場舉辦了一個"手繪油紙傘"的親子活動,參加活動的每個家庭都可以領取一把純白的油紙傘,之後用顏料在上面DIY自己想要的圖案。
  • 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他們實際上內心想表達什麼?
    但女兒平時也只跟她睡的,這一晚卻突然之間要找爸爸,而爸爸恰巧出差,搞得小沙完全不知道拿女兒怎麼辦才好。 除了小沙女兒這種情況,相信也有很多父母碰到過,孩子在外面玩,玩得盡興不肯回家,哭著鬧著就想留下來玩的情況,只要稍不如孩子的意,他們就大哭大鬧,而且還在公共場所,真的很考驗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 孩子大哭時,比「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情緒管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分場合地大哭大鬧,而且輕易難以停止,對此不少父母經常會用最簡單粗暴的一句「不許哭」來試圖阻止孩子哭泣。
  • 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
    導讀: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心理學:這是缺乏「遲鈍的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大哭時,比起「不許哭」,這3個情緒管理方式更有效
    面對孩子大哭,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選擇怒斥,例如:「你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再哭就不要你了」等等傷人的話語來制止孩子,不過一般孩子都會哭的更嚴重,對此家長就表示很無奈,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用錯的方式而已。
  • 抱持
    其實「抱持」這個概念本來是心理學上用來形容父母對孩子給予的一種成長環境,如,孩子在嬰兒時期,只要一哭鬧,父母會馬上來到孩子身邊,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孩子長到半歲左右,知道還有個現實世界的時候,會有意識地犯一些錯誤,這個時候父母就會給孩子講感受,讓孩子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再大一些,到了少年時期,孩子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他會完全不聽父母的意見,這個時候父母仍然表達自己的擔憂、建議,但是不會阻止孩子去實現自己的想法
  • 孩子大哭大鬧,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也不嬌慣孩子
    養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只有從點點滴滴做起,才可能慢慢的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大哭大鬧的情景。比如,在商場,因為大人不給買某一個玩具就哇哇大哭,倒地打滾;在家中,因為沒有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他就以哭鬧來威脅大人。
  • 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
    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平心而論,如果是我們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肯定也會覺得難堪。但作為父母,也要思考一下,為什麼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其實啊,家長也有原因,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①父母教育孩子喜歡打罵,不懂和孩子溝通如今的父母壓力很大,高成本的生活
  • 動物大聯盟小貼士|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3個方法有效解決
    媽媽和他商量,只能選其一,不然就不買。這時,小峰卻坐在地上大哭大鬧了起來,媽媽想轉身離開,可是小峰拉著媽媽不願意走。路過的人投來目光:「孩子喜歡就給買吧,又不貴。」媽媽覺得不買尷尬,買了又擔心孩子下次還這樣鬧。
  • 孩子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哄、打、吼!都不如這一招
    孩子在公共場合突然大哭大鬧?費盡十八般武藝,好生哄著,但孩子卻不領情,越鬧越厲害~一下子火氣上來,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許哭」「再哭我不要你了」,才勉強安靜下來。《媽媽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一書中說,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與其說「不許哭」,還不如讓孩子學會感受情緒,了解和管理情緒。
  • 孩子開始發脾氣,陷入負面情緒時,父母的反應將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01、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被錯誤的對待時,孩子將會出現這三種心理狀態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孩子大哭大鬧,經常會用威脅的語氣告訴他,如果你再哭,我就怎麼樣怎麼樣,孩子因為擔心父母的暴力,所以常常會停止哭泣,但這種方式對孩子短期有效果,長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心理影響,對孩子的生長會帶來很多的不利。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在這種溫室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不知道挫折和懲罰是什麼,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小事也會容易讓他們抓狂。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也會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 也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者大哭大鬧,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
  • 一點小事就大哭發脾氣,教孩子情緒管理,80%父母一開始就做錯了
    等孩子三歲往上,上了幼兒園,去了學校之後,會收到很多來自社會、他人或是親人對他的評價,由於這些評價孩子會產生例如:自豪、羞愧、內疚等這樣的評價性的複雜情緒。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其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而情緒又是這一時期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提高情商和社會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 不滿足就哭鬧?孩子情緒變化多端,正是提升情商好時機
    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也說明他們的情緒豐富,而且不會掩飾,高興就笑,難過就哭,他們能瞬間從小天使變成小魔鬼,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得到了就笑口顏開。面對「喜怒無常」的孩子,家長往往也是頭疼不已。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往往也是父母們最無助的時候,那麼究竟該怎麼看待孩子情緒變化多端的情況呢?而當孩子有了情緒的時候,身為父母又應該如何處理和回應呢?
  • 孩子撒潑耍賴、大哭大鬧,怎麼快速一招制服,不留心理傷害?
    孩子1歲以後貌似越來越不好管,動輒發脾氣,大哭大鬧:想要吃冰激凌不同意時,大哭!看上一個玩具不給買時,大哭!遊樂場不想回家時,大哭!關動畫片時,大哭!似乎每天都要上演一場要「哭塌長城」「感天動地」的大戲,分分鐘就炸了,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可能還會伴隨滿地打滾,大聲喊叫等戲碼,常常弄得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手足無措,甚至有一些狼狽。
  • 孩子大哭大鬧,育兒師用一塊淘氣毯就給解決了?沒用,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我看到的是,媽媽幾乎沒有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但其實呢,這個媽媽完全可以把一些事情的決定權還給孩子(注意:這個跟媽媽有多少錢,有多少時間都沒有關係)。 在生活裡,尊重孩子,給他一些決定權,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很有好處,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哭鬧。比方說,關於吃零食,這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一個問題。
  • 孩子大哭大鬧有上學困難症?多半是「分離焦慮」,試用這幾招
    當孩子已經到了必須去上學的年紀時,父母也就避免不了要和孩子發生短暫的分離,而這短暫的分離也給許多的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閨蜜麗麗就是個全職媽媽,轉眼間孩子已經到了該去上幼兒園的年紀。但麗麗非常擔心的一點是只要一離開自己,孩子就會大哭大鬧。而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
  • 4歲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淡定旁觀。孩子大哭大鬧要不要阻止?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就站在不遠處淡定旁觀,沒有上前把孩子拉起來,也沒急著哄。這段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孩子好可憐,我笑得好開心!」「90後都是同款父母,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 孩子情緒失控,大哭大鬧,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這種場面呢?
    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得到滿足或者不符合心意,而突然爆發激烈的情,孩子爆發激烈的情緒表現:有的是大喊大叫,有的大哭大鬧、摔東西,甚至做出一些會傷害人的行為。 我家哥哥今年上小學了,開學第一天的時候,弟弟還沒有正式上課,那天為了鼓勵哥哥的勇敢,我給他獎勵了一個曲奇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