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止時,「不許哭」的命令很傷娃,父母做好三步巧處理

2020-11-04 母嬰參考


父母只要教會孩子正確地宣洩不良情緒,才能培養他們的積極情緒。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每個孩子都會哭,遇到這種情況時,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制止哭聲,其實,比起「不許哭」,父母做好情緒管理至關重要。

案例

鄰居桃子就是一個暴躁型的媽媽,她家孩子就是一個愛哭鬼,不管是生氣還是委屈時都要哭一場,碰上這種情況,桃子一開始是大聲呵斥,讓娃閉嘴,並故作要打巴掌恐嚇他:你再哭個試試?

孩子屈服於桃子的威嚴,硬是強忍著淚水在一旁抽泣。有一次,孩子即使被打,依舊哭鬧不止,甚至聲音更大了,桃子乾脆直接將孩子撂在一邊,讓他哭個夠,並且在一旁冷嘲熱諷道:你都多大了,就知道哭,丟不丟人?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桃子從未實在地解決過問題。

多數家長一聽到孩子大哭,頓時感覺腦袋要炸了,有耐心的父母可能會安撫孩子,轉移注意力,而暴躁的父母可能上來就對著娃發火,嫌麻煩的父母直接選擇服軟,凡事順著孩子,其實,這樣做都是不對的。

心理學家指出,哭泣是不良情緒的發洩口,它的釋放有助於維持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平衡,放聲大哭後,我們的身心會明顯感覺到放鬆,壓力也會減輕,情緒便可逐漸穩定下來;如果心情糟糕得不到釋放,強制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會變得悲觀消極,甚至衍生出各種心理疾病。

哭是孩子釋放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同興奮、激動一樣,是情感的正常反應,當孩子哭泣時,家長不要盲目制止或者指責孩子,而是搞清楚哭泣的原因,接納和傾聽他們的悲傷,再給予安慰和鼓勵,最後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如何解決孩子的哭鬧問題?

1、學會共情

當孩子大哭不止,你不要試圖用呵斥的語氣強令要求他們停止,也不要不停地追問你為什麼要哭,而是學會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誘導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

你可以這樣詢問,是因為媽媽沒給你買玩具,你很難過嗎?

這樣既能了解孩子大哭的原因,又能讓其感覺到父母能察覺到自身的不開心,緊接著父母再尋找解決辦法。

比如,你可以接著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要,可是你的哭並不能換來玩具,你如果說出想要的原因,媽媽便可以答應你。

2、勿要情緒綁架

當面對孩子的哭泣時,父母不要先入為主,將自己的情緒放在首位,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時,會不以為然地說道:你別哭了,媽媽很煩你這樣子/你再哭,媽媽可要生氣了……

明明是孩子難過而哭,怎麼又換成孩子要體諒你的情緒了呢?

3、合理適度地釋放情緒

其實,孩子哭多半是因為遇到問題時手無足措,加上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強,內心焦急又不安的情況下,便會選擇用哭震懾住父母,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便可以讓他們控制自身的情緒。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丟失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多數父母選擇購買新的哄娃,而孩子在意的並不是玩具本身,而是那種丟失心愛物品後產生的不良情感體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允許孩子悲傷,讓其盡情地哭泣,將難過情緒釋放出來,才能得到釋懷。

由於幼兒缺少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如果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既會影響娃的身心健康,又可能養成自閉、抑鬱、怯弱等不良性格。

孩子大哭和家長發火是一樣的,都是宣洩自身情緒的表現,只有大人管理好自身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自身心情不好時,千萬不要將娃作為出氣筒,你大可以耐心地告訴孩子:媽媽這會兒心情不好,想要自己待一會兒,待會等情緒穩定了,再陪你玩。這樣做,可以教會孩子正確處理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地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解決。

那些遇事不哭不鬧、異常安靜的孩子不是懂事聽話,而是他們在偽裝堅強,不知如何宣洩內心的悲傷,用表面的麻木掩飾內心的傷痛,這對身心發展極其不利,要麼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要麼變得冷漠無情。

要知道,您的接納和理解是幫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緒的良藥。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不止,比起「不許哭」,家長做好情緒管理老師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母女倆在兒童樂園待了一下午,正準備回家,卻發現商場一樓中央似乎是有什麼活動。
  • 孩子哭鬧時的一句「不許哭」,帶來的傷害比想像大,你還在說嗎?
    而作為家長,最常用到的就是這位媽媽的方式,用比孩子哭鬧還大的聲音喊「不許哭!」有人說這個方法很好用,孩子即使還在哭,但也沒有那麼大聲了。但你是否想過,孩子小聲啜泣的原因是什麼呢?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所說的「不許哭」究竟給孩子帶來的什麼呢?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
  • 孩子大哭時,比「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情緒管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分場合地大哭大鬧,而且輕易難以停止,對此不少父母經常會用最簡單粗暴的一句「不許哭」來試圖阻止孩子哭泣。
  • 孩子哭鬧不止,家長怎麼辦?分3步走,比起說「不許哭」強百倍
    導語:孩子小,往往會通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但是哭鬧不止,總會讓淡定的老母親發飆,哭得煩了來一句「不許哭」,然而孩子不僅沒有停止哭,反而哭得更厲害了。針對孩子哭,家長分3步走,效果更好。孩子哭再正常不過了,面對孩子的哭鬧,你一般採取什麼辦法呢?
  • 「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娃有情緒,你的處理態度尤為重要
    哇的一聲大寶哭了起來,媽媽想拉他出門,娃哭得更厲害,聽不進去媽媽說話。媽媽生氣的大喊:「不許哭了,再哭,我不要你了!」說罷推著二寶出門。大寶看情況嚇得站起來委屈巴巴地抽泣著追上媽媽。這種處理方式最簡單也很本能。但是後果真心有些嚴重。長期在被否定,被恐嚇和打罵等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有些看似歸順了許多。殊不知娃的情緒沒得到發洩釋放很容易長大後有或多或少的情緒問題,比如抑鬱,自卑,社交障礙等。而有些孩子在會更暴躁極端,也是通過一些「武力」語言冷暴力還傷害別人。
  • 李玫瑾:孩子以哭鬧要挾你時,記住這4點,輕鬆化解和孩子的障礙
    哭鬧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不開心了會哭、不舒服了會哭、找不到媽媽了會哭、自己地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也會哭。而哭鬧對於大人來講就像是一個命令,即便再有原則,一聽到孩子哭了就會瞬間妥協。寶媽冷處理問題,孩子哭鬧升級果果的兒子今年3歲多了,果果再上大學的時候母親因為生病去世了,而婆婆身體也不好不能幫忙照顧孩子,所以從小都是果果一個人帶娃。
  • 出門旅遊孩子哭鬧不止,這些「止哭」妙招父母可一定要學會
    導讀:父母有沒有被孩子的哭鬧不止折磨得瘋掉?中秋國慶第5天,從昨天夜裡開始下的雨,到現在都還沒有停,溫度也很低,寶媽和孩子今天基本都沒外出,小區育兒群熱鬧起來。瑜瑜媽說:「昨天帶孩子去溼地公園,因為怕堵,來迴路上都坐公交車。
  • 孩子哭鬧時,別只會說「不許哭」,聰明家長會用這4句話代替
    6歲以下的孩子,總是愛哭愛鬧。家長就時刻的想各種辦法不讓他們哭鬧,很多時候都只是束手無策的去哄.還有一些家長會很嚴厲的去呵斥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許哭」。他們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讓家長向自己看滿足自己的要求,這也是孩子的一種信號傳遞的方式。通過哭鬧的方法向家長發射自己的信號,讓家長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理解自己的情感。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非常及時的去看看孩子怎麼了,了解一下孩子的內心想法,而不是放任孩子一直自己一個人連哭帶鬧卻無動於衷。不然的話,孩子只會越哭越兇,越來越難以制止。
  • 孩子哭鬧不止時,家長運用N種解決方式裡,「冷處理」法最傷娃心
    ,多種解決方法裡,這種看似高明法實則傷孩最深說到孩子哭鬧這件事情,很多媽媽們怕是圍成幾桌都有訴不盡的苦楚,孩子一哭、家長瞬間崩潰為難,有的時候孩子哭聲有多洪亮、家長的崩潰心就有多沸騰,文質彬彬的二姐,自從生完寶寶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二姐的轉變也完全驗證那句「做媽媽之後,就和淑女二字無緣了」。
  • 「不許哭」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那些不哭的孩子,被剝奪了什麼
    你為什麼不允許孩子哭?孩子哭鬧不止,是父母最頭疼的事,在一個母嬰論壇,有一個話題是這樣的:你最排斥孩子的什麼行為?排名第一回答是:怕孩子哭鬧!孩子哭鬧聲之大,想必每位家長都深有感觸。而一位心理學專家卻告訴我,孩子哭如果讓父母心裡難受、煩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積鬱了許多負能量,沒有得到宣洩的機會。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會觸及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潛意識裡因為擔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許孩子發洩。德國心理學家卡羅拉·舒斯特也說過:「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不許哭!給我閉嘴!」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在大廳等候之際,突然從打針室傳來一陣尖銳的哭叫聲: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因為害怕打針,所以使出了渾身解數想逃脫:他扑打、尖叫、撕心裂肺地哭著。旁邊是他一臉嚴肅的媽媽命令道:「不許哭!給我閉嘴!」於是那個孩子哭得更兇了。
  • 《好媽媽都懂的心理學》:面對撒潑哭鬧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好一點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上周逛街時,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小男孩哭鬧著要買玩具,可是媽媽堅決不給買,再三強調家裡已經有了很多類似的玩具,可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面對媽媽「無情」的拒絕,他只好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相信諸多父母都曾有過這樣的煩惱,孩子好像有永無止境的物質需求,一出門就要買買買,一旦不買就撒潑打滾、哭鬧不止,要是每次都答應買,怕慣壞了娃,不買吧,好面子的家長怕丟人趕緊從了娃,脾氣暴躁的父母直接吼一頓或者打一頓,可是孩子又會重蹈覆轍,根本不長記性。其實,當你反覆糾結買與不買時,你就已經陷入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到底該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
  • 孩子哭鬧不止,有"一半"都是父母惹得禍
    有哪些容易惹娃哭的坑?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呢?可很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著實讓家長頭痛不已。合格的父母要善於觀察,你得明白,哪些地方是孩子的雷區。今天小恩就來教教各位寶媽奶爸該如何辨別寶寶哭鬧的原因。餓和困飢餓,是寶寶哭的最主要原因。
  • 「我說不行就不行,不許哭」命令式教育,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這種父母通常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要求孩子做的一切都要以自己的命令為基準,從採用這種育兒方式的父母口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話,比如「我說不可以就不可以」、「都得聽我的」、「不許哭」等等,這種方式對年幼孩子聽父母的話來說確實管用,殊不知這種育兒方式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 孩子一哭,立馬喊停?娃哭的這三點好處,爸媽一定要知道
    不止如此,小紅還和我說,總覺得孩子太膽小了,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似乎是因為一起玩會有爭執或者碰撞的時候。為此,她還專門去報了早教課,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鍛鍊,變得大膽一些,可是效果不如預期的好。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孩子的哭,觀察到孩子不同的的心理變化,進一步進行情緒引導,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想辦法哄寶寶不哭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孩子內心的訴求,父母是沒有聽到的,只是聽從內心不讓孩子哭的想法,一方面是不想寶寶難受,另一方面是無法應對寶寶哭的情景。
  • 孩子在外面撒潑打滾怎麼辦?父母運用3個小技巧,搞定鬧情緒的娃
    一個孩子手裡抱著玩具,在地上撒潑打滾,他的媽媽一邊著急地拉扯孩子起來 ,一邊哄著:「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不許買了,快點跟我回家!」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鬧情緒的娃,父母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因為小孩子總是動不動就鬧情緒,有的父母可能煩不勝煩,大聲吼道:「別鬧了!」
  • 孩子哭了!你卻生氣了!這是為啥?什麼是處理情緒的正確方法?
    所以時常會聽到崩潰的自己在大吼大叫:但發現沒,你越吼,孩子哭得越兇。那是因為,如果孩子沒有與你建立有效連接,沒有得到安全感和理解,他們就會繼續努力,希望得到你更多的支持……這意味著更多的哭泣和發脾氣。此時如果告訴孩子們「別哭了」,我們基本上是在說他們的感覺並不重要。
  • 不許哭了?想替孩子問家長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變成了上下級關係
    還有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逛商場的時候,朋友的孩子看中了商場裡的一個玩具。但是朋友覺得孩子家裡買的玩具已經夠多了,所以就不願意買,這個時候朋友的孩子就有點不開心了,把臉拉下來。等到回去的時候也一直在鬧彆扭,朋友讓他做什麼他都不願意做,最後甚至直接哭了出來,朋友看到後非常的生氣,直接命令他不許哭了,再哭就把你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