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止,有"一半"都是父母惹得禍

2020-08-28 恩吉拉國際早教

圖片來源:網絡

上周末,球球的幼兒園老師在群裡給小朋友們留了家庭作業,要求小朋友們獨立完成一幅畫。

球球和我說:「媽媽,我能先看一會《小豬佩奇》然後再畫嗎?我和你約定就看一集。」

鑑於球球平時比較遵守約定,就同意他打開電視。

事實證明電視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一集一集又一集,不知道幾個一集過後,球球已經把他對我的承諾忘到火星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提醒了他5次,等我最後一次提醒他時,他怒了,開始哇哇大哭,坐在地上哭,然後躲在窗簾後面哭,最後趴在床上哭。

我認為應該讓他自我冷靜,於是我接著忙自己的事情,戲劇性的是他爬起來對我吐口水,這種行為是我最不能忍受的。

接著我就爆發了,對他一頓教訓。球球卻由吐口水演變成揮動拳頭……

事件的最後以我的武力鎮壓結束。

為什麼這個孩子會這麼大脾氣?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時候孩子的哭鬧,跟家長有直接的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寶寶發脾氣、哭鬧的問題,小恩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有哪些容易惹娃哭的坑?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呢?

01

孩子哭鬧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正常需求和願望的表現。

可很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著實讓家長頭痛不已。

合格的父母要善於觀察,你得明白,哪些地方是孩子的雷區。

今天小恩就來教教各位寶媽奶爸該如何辨別寶寶哭鬧的原因。

餓和困

飢餓,是寶寶哭的最主要原因。這種哭聲帶有乞求感,哭聲往往是由小變大,很有節奏,不急不緩。

圖片來源:網絡

當你用手指觸碰寶寶的面頰時,寶寶會立即轉過頭來,並有吸吮動作。

倘若你不給餵哺,而是把手拿開,則寶寶哭得會更厲害,一旦餵奶,哭聲戛然而止,吃飽後絕不再哭,有時還會露出笑容。

所以當寶寶感到飢餓時,應適時餵奶,消除他的飢餓感,使寶寶不再啼哭。

而當寶寶困了時也會哭鬧,最初會表現得躁動,蹬他的小腿,手臂亂晃或者打哈欠等。開始時哭聲強度不大,時間不長,漸漸的哭聲會加劇。

當媽媽抱起寶寶時,他會往媽媽懷裡鑽,隨著媽媽用他熟悉的方式哄他睡覺,寶寶便會逐漸停止哭鬧。

誘惑太多

我們最常見的場景,帶孩子去超市,孩子要一樣,父母拒絕一樣,要一樣父母拒絕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當場爆炸哭哭鬧鬧。

你說這是不是父母的鍋,本來孩子就沒有自制力,看一樣愛一樣也是正常,我們強硬拒絕,暴力阻止孩子還不原地爆炸。

其實只要我們在進超市之前,和他商議好,可以買幾樣東西,玩具和冰淇淋只能選一樣。

幫助孩子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誘惑時刻,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哭鬧。

父母管太多

你確定不是你管太多嗎?

圖片來源:網絡

她要穿公主裙,你非要給他穿短褲。

他要吃草莓味餅乾,你非要他吃巧克力味的。

他堅持在家玩積木,你非讓他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這些事情繼續下去就是一場戰鬥,把這些事變成一場戰鬥,是非常不值得的。

有的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大人的管太多,至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是管的太多。

再小的孩子也有選擇的權利。

做了好幾年的父母我才發現,一個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要學會為重要的東西節省能量,保存實力,不涉及到原則的雞毛蒜皮,就隨他去吧!

強迫孩子

各位父母你們有以下這種情況嗎?

圖片來源:網絡

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時候,強迫孩子分享。

家裡來客人時,強迫孩子把玩具送人。

家庭聚會時,強迫孩子表演節目。

外出玩耍遇見熟人時,強迫孩子喊人。

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幹過這些事。

如果這些事放到一個成年人身上,小恩相信他也是分分鐘爆炸,更別說一個孩子了。

從現在開始不要強迫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我們教育孩子要有禮貌,但絕不是強迫孩子。

02

每天面對孩子,父母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特別是面對正在第一叛逆期的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聰明的父母應該學會正確的幹預,不妥協,也不逃避、正確引導。

◆ 不妥協。在面對孩子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父母不應該同意。

◆ 不逃避。不能任由孩子沉浸在悲傷中置之不理。

◆ 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案。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

允許孩子哭

哭和笑一樣,是一種情緒的表現。每個孩子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

圖片來源:網絡

哭,是孩子的一種語言,是從媽媽肚子裡帶來的與生俱來的語言。

所以,當孩子哭泣,父母最好的做法是,抱著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邊。不要試圖去制止。

接納孩子情緒

如果在公眾場合,我們先將孩子抱離人多的地方。因為人多的地方外界刺激多,你和孩子的壞情緒都容易被放大。

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讓他先痛快的哭。請牢記,哭是孩子應有的權利,哭是正常的情緒發洩。你無需難受,也不必對別人的目光尷尬。

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了,才不會產生對抗,這時溝通才變得可能。

應對孩子發脾氣,大概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吧!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每天會發脾氣的狀況有太多太多了,但捋一捋,你會發現,有很多是可以人為避免的,每天真正需要耗費你的精力去立規矩、會應對的無理取鬧事件,就那麼幾樁。

寶寶的成長過程,有成長的不如意,有社交的不順心,有學習的高壓力,咱做父母的,就別再多添堵啦!

相關焦點

  • 小寶寶夜裡睡不好,是家長「過分關照」惹得禍?很多家長都入了坑
    導讀:小寶寶夜裡睡不好,是家長「過分關照」惹得禍?很多家長都入了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寶寶夜裡睡不好,是家長「過分關照」惹得禍?很多家長都入了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出門旅遊孩子哭鬧不止,這些「止哭」妙招父母可一定要學會
    導讀:父母有沒有被孩子的哭鬧不止折磨得瘋掉?中秋國慶第5天,從昨天夜裡開始下的雨,到現在都還沒有停,溫度也很低,寶媽和孩子今天基本都沒外出,小區育兒群熱鬧起來。瑜瑜媽說:「昨天帶孩子去溼地公園,因為怕堵,來迴路上都坐公交車。
  • 為何總有孩子動手打父母?這違背道德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
    為何總有孩子動手打父母?這違背道德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最近幾年,孩子毆打父母的事件發生頻率變得越來越高。那麼為何總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呢?這樣不合理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
  • 孩子整天哭鬧,多半是積食惹的禍!預防積食,這3個好習慣要養成
    秋季到來後,有到了一年一度&34;的季節,可是,放眼望去每個人都是&34;的,並不需要在補充營養。其實,到了秋季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問題,稍微吃的不對,就會誘發腸胃出現問題,導致脾虛積食的出現。剛開始的時候,奶奶還會給依依買一些她喜歡吃的東西,吃的時候也不哭不鬧,但沒過多長時間就又會開始,之後在拿這些食物哄,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因為孩子整日不吃飯,還哭鬧不止,堂哥就帶著女兒去了醫院,經過檢查後,發現依依是積食了,脾臟有點虛弱。之後,醫生給了堂哥一些建議,除了吃藥,飲食上也要多以清淡為主,不要再吃高油鹽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 孩子整天哭鬧,多半是積食惹的禍!預防積食,這3個好習慣要養成
    去年的時候,堂哥家3歲的女兒依依整天的哭鬧,還不好好吃飯,睡覺也睡不好,老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把家裡的大人都快折磨瘋了。剛開始的時候,奶奶還會給依依買一些她喜歡吃的東西,吃的時候也不哭不鬧,但沒過多長時間就又會開始,之後拿這些食物哄,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 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
    導讀: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城市奶奶帶孩子長得慢,鄉下外婆放養長得快,醫生:睡覺惹的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師揭密:孩子不好學,都是家庭惹的禍!
    通過分析總結,老師們發現:孩子不好學,都是家庭惹的禍。每個孩子剛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包括對食物、玩具,也包括對遊戲、學習,每一個孩子都想通過探索來認知這個世界,或者說都想「學習」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人對學習的興趣保持不減,而有的人卻對學習心生厭惡了,這是為什麼呢?
  • 看人看半邊吃飯吃一半 原是中風惹的禍
    人民網武漢6月16日電 以為自己都把碗裡的飯都吃完了,家人卻說還剩一半沒有動,看人只能看到「半邊臉」,家住漢口的邱婆婆已經這樣有一個多月了。近日,她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原來不是眼睛的問題,而是腦中風惹的禍。  一個多月前,62歲的邱婆婆在吃晚飯時被家人說浪費糧食。
  • 孩子越長越像妻子前男友,丈夫的質問讓寶媽委屈,遺傳偏差惹的禍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得像自己,最好是集合父母的優點,可基因這個東西很玄妙,有些孩子長的就是不像父母,這讓寶爸寶媽很疑惑,甚至會引發家庭戰爭。不止是對孩子,丈夫對琳琳的態度也是一落千丈,整天橫眉冷對,看著妻子忙裡忙外也不幫把手,還總是喝得醉醺醺的找茬:「你說這孩子命有多好,生下來就有現成的爸爸。」開始琳琳只當是丈夫的醉話,但是這天丈夫又話裡有話的噎人:「你這孩子是多會懷的?
  • 爺爺好心哄睡,7個月嬰兒硬生生被哄成「腦癱」:都是無知惹的禍
    寶爸寶媽覺得不妥,讓奶奶放寶寶自己到床上睡,可是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入睡方式,否則就會哭鬧不止。寶爸寶媽也十分無奈,只好默認如此下去。奶奶傷風感冒,怕傳染給寶寶,因此帶娃任務就交到爺爺身上。其他一切,爺爺都十分得心應手,可對於哄睡寶寶倒是頭一次,因此一直不成功。
  • 都是漂亮惹的禍!孩子精緻得像「洋娃娃」,原來是得了「怪病」
    古時人們講"紅顏薄命",或許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現在很多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漂亮,但是你知道嗎?有些人卻不禁感嘆:都是漂亮惹的禍!因為有種病的特徵就是長得太漂亮。這種病叫做"歌舞伎面譜症候群",患上這種病的孩子除了長得漂亮,更致命的是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嚴重的甚至無法正常說話和走路,此外免疫力比正常人低,很容易患病。悠悠很不幸就患上了這種病。悠悠是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有著非常漂亮的柳葉眉,長長的睫毛,大而狹長的雙目炯炯有神,看著像是日本裡精心化了妝的歌舞伎,人們不會想到,這個精緻得像洋娃娃的小女孩會得病。
  • 貝克漢姆女兒9歲了,如今長相卻大變樣,都是「安撫奶嘴」惹的禍
    不少網友都表示感到非常的可惜。畢竟原本顏值就非常高的女孩一下子變成這樣,怎能不令人可惜呢?不過這都是安撫奶嘴惹的禍。"安撫奶嘴"可以幫助父母安撫孩子,但是其也有很多的壞處安撫奶嘴是父母用來安撫孩子,讓孩子停止哭鬧的一種有力的武器。許多孩子都會經常哭鬧,但是許多父母卻沒有耐心地去哄孩子,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都會選擇安撫奶嘴了,可以想像,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對安撫奶嘴形成一種依賴。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家長們在孩子的情緒之中,除了看見其欲望和無理取鬧,還應該看見他情緒好壞的背後,是這些在影響。朋友阿明的孩子今年5歲,上幼兒園的寶寶白天在幼兒園的時候很乖,老師都會誇孩子聽話。然而,到了家裡,面對父母的時候,孩子就是另一副樣子了。
  • 孩子的任性心理是如何產生的?都是這種不理智的教育惹下的禍
    孩子的任性心理是如何產生的?都是這種不理智的教育惹下的禍!有個叫軍軍的男孩其性格就特別的性任,「我不要,不要,就是不要!」下雨了,無論媽媽怎麼苦口婆心的勸說,軍軍就是不肯帶雨具出去玩,這是他一貫的性格。還有禮拜日本來是個快活的日子,軍軍的小表哥明明在地區兒童繪畫中獲了獎,又逢8歲生日。
  • 《都是放屁惹的禍》
    說它好玩,是因為其中的語言比較幽默詼諧,比如「地球發燒了」「都是放屁惹的禍」等等童稚語言可以讓孩子嘻嘻哈哈的聽到最後;說它漲知識,是因為裡面涉及到有全球變暖的氣候知識、牛的體態結構知識、以及如何改變全球變暖的思考等等。我們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惡果,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由孩子來面對、承擔。
  • 兒子哭鬧不止,原來都是尿不溼惹的禍
    發現兒子拉粑粑了,而且粑粑快幹了,屁股和小雞雞有紅的幾塊,幫兒子擦乾淨屁股後,他還是哭個不停。沒辦法,只好發微信語音叫老婆過來接我帶寶寶回家。老婆很快到了,她推著女兒,我抱著哭泣的兒子慢慢走回家,大概十五分鐘後,兒子才止住不哭。回到家,在給他把襠部清洗乾淨,沒給他穿尿布溼,就光著屁股晾著,過了一會兒,他開始跟姐姐一起玩,也笑起來了。
  • 「沒人陪伴過生日跳樓」 都是溺愛惹的禍
    (3月18日《新民網》)  愛孩子,連母雞都會。普天下的父母沒有人不疼愛自己的子女的。或許,這位晉姓女子的家人或忙於打拼事業、或有急」事不能參加孩子的慶典,但「無人陪慶生就自殺」,這也太不靠譜了吧?生日年年有,而生命只有一次,這個道理,晉姓女子應該懂。但養尊處優的她,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總希望別人遷就她,從沒有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一點、包容一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無奈和悲哀。
  • 孩子哭鬧不止時,「不許哭」的命令很傷娃,父母做好三步巧處理
    孩子屈服於桃子的威嚴,硬是強忍著淚水在一旁抽泣。有一次,孩子即使被打,依舊哭鬧不止,甚至聲音更大了,桃子乾脆直接將孩子撂在一邊,讓他哭個夠,並且在一旁冷嘲熱諷道:你都多大了,就知道哭,丟不丟人?多數家長一聽到孩子大哭,頓時感覺腦袋要炸了,有耐心的父母可能會安撫孩子,轉移注意力,而暴躁的父母可能上來就對著娃發火,嫌麻煩的父母直接選擇服軟,凡事順著孩子,其實,這樣做都是不對的。
  • 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患腦癱,90%都是哄睡方式惹了禍
    親貝網小編先過一些寶媽;你們是怎麼哄孩子入睡的?答案不一而足,各種都有,但大部分家長都用的抱著孩子哄孩子入睡,好像這才是一種正常的,有儀式感的睡覺方式。但今天親貝網小編要告訴大家:這樣的方式有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傷害。除了抱著孩子哄睡是錯的,這3種常見的哄娃睡覺方式也是錯的,希望各位寶媽能認真了解一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感統失調惹的禍?「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寫字偏旁顛倒,也會害怕上下樓梯、好動而笨拙、缺乏自信心等。」。「他們易驚、脾氣大、愛咬手指、並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學習時走神。」·「可能運動時笨拙,呼吸和語言的協調也差,出現發音不準、說話時不會呼吸、口吃等。」「孩子聽不懂老師、家長的話,也不清楚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習上出現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