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哭鬧家長為難,多種解決方法裡,這種看似高明法實則傷孩最深
說到孩子哭鬧這件事情,很多媽媽們怕是圍成幾桌都有訴不盡的苦楚,孩子一哭、家長瞬間崩潰為難,有的時候孩子哭聲有多洪亮、家長的崩潰心就有多沸騰,文質彬彬的二姐,自從生完寶寶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二姐的轉變也完全驗證那句「做媽媽之後,就和淑女二字無緣了」。
有一次二姐的女兒,因為餵吃飯不老實、間接性導致碗裡的湯飯撒了二姐一身,當時情緒暴躁的她直接上手動粗、各種威脅聽著是虛驚連連,比如「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把你從窗戶丟出去」,有一次情緒波動太大的二姐還直接發脾氣把孩子扔到沙發上,結果力度太大從沙發直接彈到地上的情況,讓二姐嚇得趕緊抱起女兒檢查傷口。
這些就是媽媽當不成淑女的原因,明明很想傾盡全力去愛孩子,但有的時候孩子的表現太扎心了,孩子一哭、家長犯難,有些家長情急之下甚至還會跟著孩子一起大哭,儘管教育孩子有N種方式,比如動粗的威脅恐嚇、轉移視線的情緒調解,又或者是溺愛的無界限滿足、和縱容,在教育孩子裡可以說各種行賄、哄騙或暴跳,雖然表現上來看似乎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些方法往往摻雜著很多隱形的負面情緒。
和威脅恐嚇、轉移視線的情緒調解相比,有一種叫做「冷處理」的方法實則是傷娃最深!
二姐在女兒哭鬧的教育下,可以說常見的威脅恐嚇;轉移視線的情緒調解;滿足的息事寧人態度,這些應對方法二姐幾乎通通都使用過,但往往勝利果實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知道好好珍惜的孩子,明明是父母想要管好孩子、最終卻成為了孩子操控起父母的逆轉,意識到自己被女兒操控後,二姐還使出了最後的「冷處理」殺手鐧。
有一次孩子如往常一樣不好好吃飯,二姐沒有打罵、也沒有情緒化轉移引導,而是抱著不理孩子的「冷處理」方法讓孩子感到後怕,從而達到聽話的目的,當時可謂是一招既勝的效果,孩子看到二姐的不管不問之後直接心慌地跑去撒嬌求抱抱。
後來,見到這招好使的二姐還時而拿出來用用,那種把孩子管理的妥妥的情況,也讓二姐心裏面自豪了許多,但這種冷處理方法的負面影響卻是孩子內心最深刻的烙印,因為總是擔心媽媽不理自己、對自己失望,二姐的女兒一直都是在討好型人格上小心翼翼,在家裡面如此、在學校,包括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是如此,一旦別人說「不跟你玩了」就會緊張地按照別人的指揮去做,那種完全被操控的討好型人格反而讓二姐懊悔,生怕這樣的性格會讓孩子未來任人擺布吃更多的虧。
那麼,在遇到孩子哭鬧,而溺愛、威脅和冷處理都不能用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正確引導孩子呢?
1、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解決難題
遇到孩子哭鬧,我們首先要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解決難題,而不是因為孩子的哭鬧在情緒上被焦躁的環境擾亂心緒,當時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首先給自己內心種下一個堅定的聲音,那就是「我們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如何管理好孩子哭鬧的情緒」,因為往往過度關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內心想要孩子「別哭」的聲音會更加強烈,直到行動上會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讓孩子止哭的舉動,比如呵斥、打罵或者威脅孩子等強硬止哭方法,這些止哭方法雖然孩子可能一時會停止哭泣,但是和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只能是在小心翼翼的恐懼裡徘徊著。
反之,如果我們是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解決難題,會發現再焦躁的情緒也可以很平穩,因為在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解決難題裡,父母們的腦海裡都是在想辦法如何去解決難題,如何找出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因為過度關注孩子的情緒而自己的情緒先崩潰。
2、簡單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構建溝通環境
在孩子的哭鬧裡,我們要明白孩子哭鬧的目的是為了讓父母妥協,這是他們獨立人格下的典型表現,當自己的想法、所做出的事情不能被理解時,他們就會表現得十分牴觸、處處和父母對著幹,實際上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被理解、尊重,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簡單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構建溝通環境。
簡單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構建溝通環境,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如果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孩子所做的事情和想法永遠就不會被理解,就拿孩子給家長帶回一個稍有進步的成績來說,對於家長來說進步一點點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一點點進步也是他們付出了勤勞和辛苦,如果家長能夠認可這一點點進步,親子關係之間的溝通會更順暢、更有愛一些。
3、引導孩子正確、有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在簡單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構建溝通環境之後,我們還需要引導孩子正確、有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人與人之間在同一個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化轉變,對於父母們來說可能大家都更喜歡「愛笑的孩子、不喜歡愛哭的孩子」,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哭那麼家長的情緒也會變得焦躁。
父母學會掌控、引導孩子有序管好情緒的時候一定要明白,掌控孩子情緒並非是強硬地壓制他們的苦惱,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散發他們心中的不良情緒,比如說孩子此刻正在哭鬧不止,有些媽媽會淡淡地說一句「哭吧,哭出來就舒服了」,還有一些媽媽會利用錄視頻的方式,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哭鬧的撒潑一面,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以完美的形象面對眾人,有任何不利於自己形象的行為舉止,實際上孩子都在慢慢地從細節改變!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