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2020-12-24 樂仔說育兒

和自己的孩子鬥智鬥勇,恐怕不少家長都會感到奇怪,畢竟孩子還那麼小,怎麼會和他們鬥智鬥勇,就算真的鬥,還怕鬥不過年紀差這麼多的小孩子?

其實,孩子有時候會用哭鬧的形式"情感勒索"家長,然後家長在這樣的哭聲陣仗下不得不妥協,只不過很多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和孩子"較勁"的過程中輸了。

如果說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具體在哪些地方"勒索"自己,其實家長們看到孩子有以下這2種表現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是否被"情感勒索"了。

01「情感勒索」的2種表現:

一:哭鬧不止

一旦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的央求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逼自己的家長給自己購買。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回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

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二:宣洩情緒

與哭鬧的孩子不同,這類孩子會用比較激進的方式勒索家長,比方說,在家長不願意給予自己回應,或者不答應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這類孩子通過摔東西或者生氣、攻擊自己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看到孩子這麼對待自己,不少父母就會軟下心來選擇滿足孩子的想法,然而這不過是無形當中又被孩子"情感勒索"了。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顯然是不對的,面對"情感勒索",還是要學會"冷處理"。譬如說上述的家長就選擇不予以理會,便是一種冷處理方式,然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有可能變成冷暴力,家長要理解兩者的區別。

02冷暴力和冷處理的區別在哪?

冷暴力和冷處理經常被家長混為一談,其實,很多家長即使知道冷處理的方式,然而卻因為選擇錯誤的方式而讓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

因為冷暴力是指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對孩子不理不睬,甚至在孩子哭著求父母關注自己的時候,但父母仍舊繼續用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會導致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並且造成和加深孩子的心理陰影。

冷處理則是父母會堅定自己的原則,不因為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就選擇妥協,然而這類處理方式不會過於無視孩子的要求,而是讓孩子先緩緩之間焦灼的關係,然後再給予自己的引導和教育。

冷暴力和冷處理確實很容易被混淆,有時候也因為家長處理的分寸有所不同而出現偏差。為此,家長不僅要區分好這兩者,還應當學習一下如何選擇正確的"冷處理"方式。

03如何正確地對孩子"冷處理"?

1、積極且有效的溝通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先把孩子放在一邊,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從哭鬧的尖峰走向緩和,這個時候父母才能好好地切入孩子情緒的"軟肋",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已經趨於平靜,並且知道哭鬧對家長並沒有任何的用處,而這個時候父母的理性溝通也讓孩子知道,溝通其實才是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法。

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會更加願意和家長進行溝通,並且不再依賴情緒勒索來讓家長向自己的無理取鬧妥協。

2、堅定且溫柔的語氣

在溝通的過程當中,語氣的拿捏和分寸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自己要語氣堅定,不要有任何被左右的情緒,然後通過溫柔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並非不想滿足他的願望,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的固執便會逐步被父母的"溫柔攻勢"化解,然後選擇更加積極且正面的方式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說家長想讓孩子以此為上進心不斷努力,不妨讓孩子知道想要拿到這樣的東西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孩子便能因為父母的承諾而有了上升的進取之心。

教育方式的選擇非常重要,尤其是家長自己要認清楚自己目前的教育正處於什麼的教育。因為有些家長經常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導致自己明明在教育上犯了錯誤,仍舊不為所知。

備受父母冷暴力教育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不僅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的,還有可能因此怨恨父母。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這讓強強覺察到媽媽的態度有變化,於是又用力的打了幾下頭,逼得媽媽只有妥協。達到目的的強強開心的從地上爬了起來,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拉著媽媽的手,嚷嚷著趕緊出去。孩子真的是什麼都不懂嗎?錯!其實孩子最擅長運用的就是情感勒索,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的。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孩子的眼淚對家長起效之後,家長開始選擇妥協退讓,由則以後哭鬧成為了孩子向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籌碼。孩子的情感勒索是否起效強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態度不夠堅定,見到孩子的眼淚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情感勒索,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一旦得不到滿足就鬧得更加厲害。
  • 「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為避免掉坑,父母要學會適時冷落
    這種結果的產生是必然的,孩子的行為方式往往來源於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比如第1次哭鬧發現父母妥協了,往後孩子就會更上一層樓,將討價還價、情感勒索發揮到極致。一開始是憤怒並用哭鬧來抗爭,發現不管用後開始摔東西,然而這還是沒能奏效,因為淘氣和計時器都被復原了,他知道規則是無法改變的,於是便企圖用自殘來威脅父母,拽自己的頭髮,脫掉鞋涼自己的腳。但在蘭海老師的引導下,父母沒有讓他得逞,所以這個孩子最後還是妥協了。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可以嘗試冷處理對待的方法,暫時離開他。冷處理:令"情緒勒索"失效兩到三歲的寶寶學會了察言觀色,從父母的表情、行為找那個看到情緒,聰明一點的孩子還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用情緒對付父母。孩子先會放聲大哭,用眼淚博取同情,"哭鬧"就成為了他和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的籌碼。在生活中,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同,便會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妥協退讓,"情緒勒索"是相伴而生的。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家長要警惕,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或是爺爺奶奶把孩子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生怕孩子會受到一點磕磕碰碰。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一不小心就會「綁架」,可用冷處理對待
    昨天陪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對媽媽帶著一個差不多6歲的孩子也在超市,孩子路過玩具區的時候,突然就走不動了。孩子跟媽媽說想要一個機器人,媽媽就對孩子說先不買,家裡有很多機器人和其他的小玩具。但是孩子不願意了,就開始鬧脾氣,媽媽一開始很堅定地不給他買,孩子一哭鬧,媽媽就開始態度緩和了一些。
  • 孩子哭鬧「冷處理」,是管教最大的誤區!
    堅持規則和接納孩子的情感,從來不是硬幣的兩面。畢竟,制止哭鬧不是目的,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和處理情緒,才是真正的管教。作者:安歌來源:超級育兒師(supernanny-ipcn)小男孩在後座不停吵鬧著要玩小汽車玩具。爸爸一時氣急,想教訓一下孩子,就把車子停在路邊,丟下男孩和他的玩具,轉身開車離去。沒走多遠,夫妻倆就後悔了,連忙掉頭去找孩子。可此時,男孩被一輛經過的車撞倒,再也無法回應...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孩子犯錯,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怎麼都不聽勸。很多父母就想要「冷處理」,晾一晾孩子,等他知道怕了,或者沒有效果,就能知錯了。
  • 「我給你買,別哭了」,父母一味地妥協,只會讓孩子情緒勒索
    如果說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頭疼的一點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又哭又鬧。有的時候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對父母展現出哭鬧的樣子,來逼迫父母不得不付出一些東西,而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被動的。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他卻依舊哭鬧不止。 最終,我拗不過他,還是給他買了。 每次這種場景,都特別揪心,本想拒絕孩子的時候,卻因為他一哭就心軟,最後不得不妥協。 孩子一哭,就無條件的滿足,所以很多父母變得不會拒絕孩子。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只要孩子一哭鬧,就妥協」,這是很多父母的常態。明明說好不答應孩子的事,只要孩子一哭鬧,立馬變得沒有原則。為什麼很多父母變得無法拒絕孩子?所以面對孩子的需求,內心的「匱乏感」會激發內心的滿足欲而向孩子妥協。然而,沒有被拒絕過的孩子,不僅不會懂得感恩,還可能會因為過度縱容而變成一個「壞孩子」。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不會拒絕孩子的父母會把孩子養「壞」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男孩的哭聲也越來越大,旁邊有些人勸這位媽媽就滿足一下孩子吧,這東西也不值多少錢;有些人則認為不能這樣妥協,會慣壞孩子。這位媽媽最後選擇了妥協,為孩子購買了奇趣蛋,孩子才從地上爬起來,破涕為笑。這樣的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哭鬧,就算平時再有原則,都會妥協,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孩子總是用哭鬧「威脅」父母,都源自於父母的一再妥協
    面對孩子的要求,雖然馬雅舒嘴上說著「不行、不可以、不要這樣,媽媽不答應」等,但是孩子對她的話絲毫不在乎,繼續我行我素,只要孩子稍微一哭,她就立即心軟,慢慢的,孩子各種小毛病壞習慣不斷,有時候被孩子氣極了的她寧願自己偷偷哭,都不捨得教育孩子一下,就連孩子的爸爸都勸過馬雅舒,這樣溺愛是在毀孩子。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仍然會使用哭鬧這一招,父母首先會被驚到,很詫異自己的孩子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也因為這種情況並不常見,所以退一步,讓孩子的目的達成,此後這一招就會作為孩子的殺手鐧,每試必可以成功,自然就會被常用。好的管教方式,既要表達出父母的愛,又要讓孩子得到教育,收斂自己的行為,看看心理專家怎麼說。三、李玫瑾教授:孩子「哭鬧要挾」,家長要堅持四個「基本原則」1、「不要罵孩子。」
  • 總是被孩子哭鬧「要挾」的家長,教你一招正確處理
    媽媽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父母還是用權利壓制了孩子的需求。相信這樣做過的父母不在少數,這樣做真的合適嗎?父母的冷處理,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清醒地意識到不能吼叫,更不能打罵,妥協也不是好辦法。
  • 孩子哭鬧不止時,家長運用N種解決方式裡,「冷處理」法最傷娃心
    二姐在女兒哭鬧的教育下,可以說常見的威脅恐嚇;轉移視線的情緒調解;滿足的息事寧人態度,這些應對方法二姐幾乎通通都使用過,但往往勝利果實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知道好好珍惜的孩子,明明是父母想要管好孩子、最終卻成為了孩子操控起父母的逆轉,意識到自己被女兒操控後,二姐還使出了最後的「冷處理」殺手鐧。
  • 我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避免情感勒索從拒絕開始
    責任感成年後我們不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學會對別人負責。但這些責任大部分都不完全是自發生成的,而是受到父母、朋友、社會的影響。情感勒索者就會利用我們的責任感,不斷強調自己犧牲了多少,為我們做了多少,我們應該如何回報他們。
  • 孩子總是用哭鬧「威脅」父母,父母這樣做比妥協、發脾氣更有效
    ;而父母會認為這樣的東西是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用處的,便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有些孩子在父母的的勸說後可以理解父母,便不會再要求要了;但是大多數孩子面對父母的拒絕就會選擇大哭大鬧,更嚴重的是躺在地板上打滾。賈靜雯的這一做法贏得網友們一片讚賞,也讓各位寶爸寶媽認識到當孩子用哭鬧「威脅」自己時,打罵與妥協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為什麼會哭鬧1、達到某種要求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孩子在三歲之後,他們的哭鬧就會有一定的目的性,是為了達到某種要求。
  •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打滾哭鬧?比起吼罵妥協,家長這樣做效果更好
    還有一種冷處理方式就是家長只是默默站在孩子旁邊,等著孩子撒潑哭鬧完,再去勸慰孩子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放棄購買玩具。妥協「孩子一哭就心軟」、「孩子在公眾場合哭得真沒面子」、「孩子哭得心煩」,這是部分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的心理活動。
  • 孩子滿地打滾哭鬧30分鐘,媽媽成為圍觀群眾,網友:幹得漂亮
    不知道家長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一到商店,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家長不給買,他就開始滿地打滾,各種大哭大叫。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們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鬧,或者有礙於面子,於是立馬就對孩子任性和哭鬧進行妥協。但是,下面這位家長卻做出了不一樣的反應。前幾日,在網上有一個年輕的媽媽靜靜的看兒子在地上打滾大哭,這個視頻也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