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2020-12-18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373字,閱讀時間約4.2分鐘

周末繪本館來了一對母女,4歲的小姑娘桃子,進門就氣鼓鼓的,情緒不大對勁。果然,不一會兒因為媽媽給她拿錯了書,她就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媽媽也很生氣:「就這麼點小事兒至於嗎?重新拿一本不就好了。」但是桃子並沒有停下來,媽媽也沒有安慰她,而是憤怒地說:「你要哭就哭個夠好了!」

我忙出來安慰小姑娘,誰知桃子媽媽卻攔住了我,她憤憤地說:「都是長輩帶著把她慣的,別理她,哭會兒就好了!」

相信屏幕前的媽媽,大多數也遇到過3、4歲的孩子任性哭鬧、發脾氣的情況,大家也是如桃子媽媽一樣冷處理的嗎?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讓孩子「哭」,比你想得更加重要

哥哥小時候是我們家中出了名的「小哭包」,恐龍掉地上了會哭、爸爸稍微說兩句也會哭,我不答應他去博物館也會哭。但是無論多心煩,我和先生都儘量去安慰他,聆聽他。因為學了這麼久心理學,我們很明白「哭」實在是太重要了

一方面,哭可以改善焦慮。

心理學家William Frey在一項研究中發現,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在哭泣過後,感覺會更好。

這是因為哭泣可以促使我們的大腦分泌內啡肽,這種激素可以幫人們改善壓力和焦慮的狀況。有一種非常溫情的說法是:當你哭泣的時候,你的大腦在拍著你,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起來。

此外,還有研究猜測,在哭泣時眼淚帶走了體內過多的腎上x腺皮質z素、催乳r素等等,讓人們的情緒更加穩定

另一方面,哭可以促進情感連接

其實,因為情緒而哭泣,是人類獨有的特質。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向彼此表達情緒,我們有了笑容,也有了哭泣。淚腺和表達深層情感的腦區建立了神經y元連接,讓同伴能通過鏡像神s經炎,接收到情緒信號,從而達到彼此情感上的連接。這就是為什麼,一起哭過的人感情更加深厚的原因。

「冷處理」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正因為哭如此重要,對孩子「哭泣」的行為視而不見,才成了對他們的第二次傷害。或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如果孩子在哭,我訓斥他,他哭的會更厲害。如果我哄他,他就會學會用「哭」來要挾我。那置之不理難道不是更好的做法嗎?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中,小姑娘桃子進門臉色就不對,我猜她可能午睡還沒醒,就被叫起來上課,或許弄丟了心愛的玩具,總之心情很不明亮。本來想要看一本【彩虹小馬】,媽媽卻拿來了【幼兒小百科】,還說都一樣。她積攢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了。

我們姑且把這一系列的「不順」叫做「原發挫折」。但自己已經哭了,媽媽卻忽視了自己情緒,對自己不理不睬,認為自己不該哭。對於孩子而言,這就是第二次傷害了。長此以往,會導致什麼結果呢?他們會走向兩個極端。

第一種:他會變成非常愛哭的人。

一位親戚家女兒,非常愛哭。在家中有一些小的不滿意就哭,甚至到了大學,遇到同學間的一些矛盾,也總是躲在宿舍哭。在嬰兒時的前語言期,孩子是情緒化表達的,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期要慢慢地學習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但此時,如果父母一味冷處理。孩子就沒辦法學會如何轉換表達方法,最終永遠停留在了前語言期

第二種:他會變成不會哭的人。

心理學家Judith Kay Nelson認為:在遭遇悲傷,身處強壓的環境下長期不哭泣,可能是一種「哭泣抑制」。

如果當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哭泣時,我們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其實是在傳遞給他們一個信號:你的情緒我根本不關心。久而久之,孩子在跟別人相處中,就會儘量迴避深層次的情緒交流。不僅僅是對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也是迴避的。

他們或許會成為「淚點很高的人」,但最終可能因此錯過更好的親密關係、甚至面臨代替性物質成癮地風險。因為情緒不會消失,如果不是通過哭,就是通過其他代替性物質,比如煙和酒(這可能是一部分男性的現實)。

三種方式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其實孩子因為情緒失控而哭鬧時,正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的契機,我們如何處理,孩子也會模仿。如果你訓斥孩子,他以後傷心難過時,就會自責;如果你過度安撫,他就會沉溺情緒之中;如果你冷漠處理,他也會給自己的心建起一道防火牆。那麼當孩子崩潰哭泣的時候,怎麼樣的方法才是恰當的呢?

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感染。

有位媽媽在私信中對我說,孩子哭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陷入一種非常憤怒的情緒中。恨不得掐住他的脖子,告訴他別再哭了。這位媽媽勇敢寫出的感受,大概很多人都體會過。那是因為,在家長內心深處,覺得孩子應該是高興的。哭顯示了父母的無能,進而無法接受他本來的樣子

只有明白了:孩子哭只是因為前語言期,無法用別的方法表達情緒,並不代表你是失敗的父母。這樣才能控制好自己情緒不被孩子憤怒或焦慮所感染。

其次,陪伴和聆聽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演講中,李玫瑾老師講到如何處理哭鬧的孩子,她說:你要在一個安全的空間陪著他。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需要的只是陪伴和關注,並不需要父母幫他解決困境。如果孩子稍稍平靜了,可以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他用語言表達。比如:「你告訴爸爸媽媽,你怎麼了?」或者:「你有什麼委屈可以說出來。」

Tips:不管孩子說的是不是事實,正確與否都不要反駁,聽就好了。

最後,爸爸媽媽需給予回應。

曾經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發現了哄生氣女友屢試不爽的方法:一把把她抱進懷裡。其實孩子也需要這樣的擁抱,如果當他因為恐懼或委屈哭泣時,爸爸媽媽能抱住孩子說:「沒關係,爸爸媽媽在。」

其實就是在用肢體和語言同時像他傳達:天沒塌,情緒只是暫時的,一切會過去的。

凌晨媽媽來叨叨:

無論如何安慰孩子,我們不是他,無論如何都無法對他的挫折和情緒感同身受。但可以在他「崩潰」的時候,輕輕拍拍他,告訴他我們愛他。站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去面對真實的世界,這才是「哭一會兒就好了」的真正含義。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孩子孝順父母卻不領情,家長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相關連結二:《聽見她說》白百何演技飆升,一句話戳痛全職媽媽,疼!

相關連結三:善良才會更幸福,培養孩子「善良感」,哈佛心理學家五點建議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冷處理」,是管教最大的誤區!
    堅持規則和接納孩子的情感,從來不是硬幣的兩面。畢竟,制止哭鬧不是目的,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和處理情緒,才是真正的管教。作者:安歌來源:超級育兒師(supernanny-ipcn)爸爸一時氣急,想教訓一下孩子,就把車子停在路邊,丟下男孩和他的玩具,轉身開車離去。沒走多遠,夫妻倆就後悔了,連忙掉頭去找孩子。可此時,男孩被一輛經過的車撞倒,再也無法回應...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孩子犯錯,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怎麼都不聽勸。很多父母就想要「冷處理」,晾一晾孩子,等他知道怕了,或者沒有效果,就能知錯了。雖然未必都會釀成悲劇,但是這種冷漠的應對方式,是我們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最大的誤區。每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冷處理是一種讓雙方都冷靜的過程,既可以讓孩子的脾氣有所收斂,可以平復家長的情緒,避免因為衝動而打罵孩子。對哭鬧的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認識自己的錯誤。當孩子大腦被情緒所控制時,往往會容易失去理智,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使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比起一味的指責或安慰,冷處理確實是一種孩子快速冷靜下來的比較好的辦法。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孩子哭鬧不止時,家長運用N種解決方式裡,「冷處理」法最傷娃心
    ,多種解決方法裡,這種看似高明法實則傷孩最深說到孩子哭鬧這件事情,很多媽媽們怕是圍成幾桌都有訴不盡的苦楚,孩子一哭、家長瞬間崩潰為難,有的時候孩子哭聲有多洪亮、家長的崩潰心就有多沸騰,文質彬彬的二姐,自從生完寶寶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二姐的轉變也完全驗證那句「做媽媽之後,就和淑女二字無緣了」。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可以嘗試冷處理對待的方法,暫時離開他。冷處理:令"情緒勒索"失效兩到三歲的寶寶學會了察言觀色,從父母的表情、行為找那個看到情緒,聰明一點的孩子還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用情緒對付父母。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覺得沒有意思,哭鬧的方式沒有效果,慢慢恢復理智。讓孩子在冷處理中反省自身根據心理研究,孩子在兩到三歲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但是自我意識還處於萌發的階段。因此,孩子只知道自己某種情緒的存在,卻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這種情緒,也不能冷靜下來,反思自身。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二:宣洩情緒與哭鬧的孩子不同,這類孩子會用比較激進的方式勒索家長,比方說,在家長不願意給予自己回應,或者不答應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這類孩子通過摔東西或者生氣、攻擊自己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看到孩子這麼對待自己,不少父母就會軟下心來選擇滿足孩子的想法,然而這不過是無形當中又被孩子"情感勒索"了。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顯然是不對的,面對"情感勒索",還是要學會"冷處理"。
  • 當孩子扯著嗓子哭鬧時,有一種看似無害的處理方式,實則傷娃最深
    文/爸媽快來看前幾天在二姐家裡面蹭飯吃的時候,侄子小浩再次上演了扯著嗓子哭鬧的擦汗場面,在打也不是、說也不是的情況下,二姐直接情緒崩潰跟著一起哭了起來,那一刻我感受到做母親的不易,而二姐身上那股教育孩子的無力,也如重錘一樣狠狠地落在我的心間,這股難受的感覺並不是因為二姐無力地哭了,而是同樣為人父母對教育孩子的無力感。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看到孩子用如此激烈的方法對抗自己,媽媽有些心疼,她猶豫了一下,似乎在考慮要不要答應孩子的要求。恰恰相反,父母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他們所採取的這種冷處理方法,因為留給了孩子自我思考的空間,能夠讓孩子和自己的情緒都有緩衝期,所以問題有可能會迎刃而解。就像很多脾氣暴躁的人都會不停的告訴自己,在做出每個決定之前深呼吸十秒,這樣才能讓自己保持冷靜,不至於做出錯誤的選擇。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因為孩子深信,如果受了傷,如果別人拒絕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這個安全島上來,爸爸媽媽會愛他、支持他。成年人的崩潰往往都在一瞬間,更何況是孩子。對於思想還未成熟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利用哭鬧來達成目的,這是家長過度縱容溺愛的結果。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一不小心就會「綁架」,可用冷處理對待
    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激動情緒時的誤區1、 生怕孩子哭鬧太久而立馬哄孩子很多父母很怕孩子哭泣,一旦孩子哭,就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不哭,於是各種哄,各種騙,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哭。讓孩子冷靜的初衷是對的,但是父母有時候在哄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做錯。錯就錯在以讓自己妥協為基礎來哄孩子,這樣的方法會增強孩子&34;的信心,會讓孩子更加抓住父母的弱勢,從而哭鬧得更厲害。
  • 孩子在商場哭鬧,這種處理方式讓萬千網友點讚 | 神獸情緒管理
    ,有可能很快就演變為真脾氣,所以不能冷處理,還得積極回應,以免場面失控。所以在育兒界有一句話:我們可以不接受孩子所有的行為,但我們必須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真發脾氣的孩子你肯定知道是什麼樣:她已經無法自我控制,不能隨時停下來,甚至滿地打滾的都要有。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情緒勒索,家長喜歡冷處理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感勒索的時候會選擇用"冷處理"的方法,他們先把孩子晾在一邊,然後等孩子情緒好之後再孩子進行對話。冷處理是一種讓雙方都冷靜的過程,既可以讓孩子的脾氣有所收斂,可以平復家長的情緒,避免因為衝動而打罵孩子。
  •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採用「紅綠燈法」,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控
    當孩子情緒崩潰哭鬧不止的時候,父母的反應類型不外乎四種:1.壓制型。壓制型父母面對孩子哭鬧時容易崩潰,於是恨不得一秒鐘之內壓住孩子的情緒,要麼呵斥要麼威脅孩子,甚至會以動粗的方式來強行讓孩子停止哭鬧。這種「以怒制怒」的方式雖然很快可以讓孩子止住了哭聲,但會給孩子的心靈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 艾兒寶貝:孩子哭鬧起來老喜歡躺在地上怎麼辦?家長該如何處理?
    但由於他們的語言還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這方面的意願,於是就會用撒潑、無理取鬧、大哭大叫等極端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這樣表述情緒是很正常的,各位家長一定要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採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孩子的哭鬧。
  • 不滿足孩子要求他就放聲哭鬧,撒潑打滾,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這樣表述情緒是很正常的,各位家長一定要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採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孩子的哭鬧四、選擇冷處理冷處理是解決孩子撒潑打諢最好的方法了,當孩子明白這種方式沒用時六、等孩子安靜後,陪伴和安慰孩子,照顧孩子的情緒家長冷處理結束後可不代表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 孩子賴地上撒潑哭鬧,媽媽冷眼處理,其他媽媽表示直接上手
    如果說要問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什麼樣的行為,那麼撒潑打滾一定是榜上有名。有的時候孩子想要吃某個零食或者想要買某個玩具,父母不同意的時候,孩子就會採用耍賴的方式來逼迫父母妥協。有些父母由於愛孩子就會同意滿足孩子,這樣的撒潑哭鬧,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
  • 小芳老公太忙,她一個人帶娃,但孩子總哭鬧,她無奈只好這樣處理
    引言:孩子任性鬧脾氣時,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很無奈、煩心,不知用怎樣的方式去處理?眾所知,家長與孩子之間總會存在一些矛盾。有時候孩子鬧脾氣,任性胡鬧真的讓家長很煩心,而家長喋喋不休的大道理也總讓孩子覺得不理解。
  • 孩子總情緒崩潰怎麼辦?儘早重視孩子「情緒教養」,才是對孩子好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不同的家長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人用更加粗暴的語言和暴力讓孩子"閉嘴",或者會不理睬孩子,對孩子哭鬧不聞不問。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情緒教養",並且越早越好,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情緒,增強情緒管理能力。面對孩子情緒崩潰,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1.
  • 孩子犯錯可用「冷處理」,但是要用對方法,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一、孩子犯錯,&34;有弊端&34;&34;&34;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會採用&34;的方式,以上的句子很多時候都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家長能夠立刻制止,但是卻不能保證自己在控制好情緒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教育。
  • 總是被孩子哭鬧「要挾」的家長,教你一招正確處理
    媽媽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父母還是用權利壓制了孩子的需求。相信這樣做過的父母不在少數,這樣做真的合適嗎?父母的冷處理,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多父母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清醒地意識到不能吼叫,更不能打罵,妥協也不是好辦法。